APP下载

西部地区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思考

2011-08-15于娜

关键词:毕业生专业发展

于娜

西部地区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思考

于娜

探析我国西部地区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及落后的原因,提出适合西部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措施建议,以丰富本土社会工作内容。

社会工作本土化;市场化;西部地区;社会工作教育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越来越多由之而生的社会问题需要运用一种专业的途径来解决,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门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在世界各地传播的越来越广泛。对于社会工作的确切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界定。总的来说,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活动,旨在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并使其达到满意状态。

一、我国西部地区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正在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是,社会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和谐因素,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亟需社会工作者加以调节。由于我国东西部发展的差距较大,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落后致使社会工作在西部地区的发展也相对滞后。我国西部地区共包括11个省,是我国的民族聚居区,主要聚居了蒙、藏、回、壮等多个少数民族。西部地区由于身处祖国内陆,各方面的信息都相对闭塞,属于欠发达地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工作在西部的发展速度远远小于中东部发达地区。

(一)西部地区的社会工作教育现状

近几年来,社会工作教育在西部的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西部省份的高等院校也相继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逐年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有的高校还设置了社会工作硕士点,专门进行社会工作研究。但是,西部地区高校的社会工作师资与相关硬件设施还很缺乏,只有几所西部高校建设了社会工作模拟实验室,用于学生实践演练。大部分的西部高校都未设置实验室,缺乏实践基地。除此之外,西部地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完全受过社会工作教育并从事社会工作教育的人很少,大部分老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他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只是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缺乏实践经验。另外,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所运用的教材也是不完善的。他们用的专业教材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翻译过来的,很难切合我国的实际,尤其很难切合西部地区落后的发展现状。学生们也很难从教材中学到解决西部地区实际问题的社会工作方法。

(二)西部地区社会工作的市场化程度非常低

高校的专业设置目标是达到“学以致用”。但是从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与市场化需求相脱节。在西部地区,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很难找到专门的社会工作岗位或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岗位。

笔者在对西部地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情况的调查中发现,90℅的社会工作毕业生都选择了其他领域就职,只有10℅的毕业生能够从事与社会工作相关的职业,如地方民政局、社会福利院等。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社会工作市场化水平程度较低,市场开拓力较小。

(三)西部地区大众对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低

由于社会工作是一门外来学科,其在我国大陆发展的年限非常短,因此大多数人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在我国,社会工作在大部分地区被贴上了“义工”、“志愿者”的标签。也就是说,人们眼中的社会工作者就是无私奉献的义工和志愿者。在西部地区,由于受人文地理的影响,是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相对传统,保留了本族群的风俗习惯与宗教文化。由于受地缘、血缘等因素影响比较大,即使遇到了困难,当地居民还是习惯求助于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而对外来的帮助是具有排斥心理的。

二、西部地区社会工作发展落后的原因分析

(一)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西部地区处在我国的内陆,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聚集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总的来说,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我国中东部地区来说是相对落后的。用哲学的观点来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决定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对保守和传统,他们大多碍于面子,即使有困难也不会求助于他人,更不会求助于专业的社会机构。

(二)政府对西部地区社会工作事业的投资较少

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地方政府便将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入到了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事业中,对社会工作的关注度较少。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发展社会工作事业,因此社会工作教育方面的师资建设、社会工作实践基地建设及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的建设是有一定困难的。

(三)西部地区非政府组织官办色彩较浓

我国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各地政府对本地区的自发组织、非政府组织管理得相当严密,且大部分的非政府组织都有政府的介入,非政府组织的官办色彩较浓。

三、促进西部地区社会工作市场化发展

在西部地区社会工作发展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与实际需要,开拓适合西部地区发展的社会工作市场。其措施为:

(一)政府重视,加大投入

政府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了政府的支撑与财政投入,社会事业才能越办越好。政府对西部地区社会工作的投入包括人才投入、资金投入与物力投入。

首先是人才投入。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高等学校,各高校要引进一批受过社会工作教育背景的教师或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到社会工作教育发达地区去进修与培训,然后将先进的理念与技术方法传授给学生。

其次是资金投入。各地要加大对社会工作教育与社会工作市场的投入,比如创办社会工作实验基地与工作站,加大硬件设施的建设。同时还要提高从事社会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从事社会工作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投身于社会工作事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最后是物力投入。社会工作教育要结合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大对这些地区社会工作的物的投入。比如,组织专家编写一些符合西部地区发展的社会工作教材。

(二)加大宣传,大众参与

各地区政府要动员民政部门或高校相关人员进社区、进单位宣传社会工作,通过宣讲会、现场答疑等方式,消除大众对社会工作的偏见,拉近大众与社会工作的距离感。除了对社会工作进行宣传外,还要对西部地区居民进行文化宣传,转变其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

(三)政府调控,推进就业

由于西部地区很难找到与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的职业,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要想从事相关的职业,只能扎堆于东部发达地区。为了缓解因专业不对口造成的就业难现状,政府要大力开拓西部地区的社会工作就业市场,设立社会工作站点和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岗位,以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状,使社会工作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身的潜力。

(四)正确认识,提升素质

由于社会工作是一门新兴学科,许多在校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可度还不够。笔者在对西部地区部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进行随机调查时发现,只有3℅-4℅的学生在高考填报专业志愿时填报了社会工作专业,其余96℅-97℅的学生都是被调剂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因此,大部分学生对社会工作的认知还是比较少的,有些学生甚至有抱怨心理,有厌学弃学的现象。

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学科,其基本理念是助人自助。因此,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要及时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社会工作,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社会工作兴趣与奉献精神,做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毕业之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建设西部。

[1]苏明,李昌阳.社会工作教育现状及本土化对策的探讨[J].社会工作,2010(4).

[2]马良.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和文化适切性的哲学思考[J].辽东学院学报,2010(12).

[3]秦海霞.嵌入与契合:社会工作的学科建设与本土化[J].辽东学院学报,2010(2).

[4]黄耀明.试论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家文化”情结[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1).

[5]郭瑞,刘华.探析西部地区社会工作的角色定位[J].社会工作,2010(5).

[6]李有发.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发展中的主要问题[J].社会工作,2009(5).

C916.3

A

1673-1999(2011)24-0068-02

于娜(1986-),内蒙古包头人,西北大学(陕西西安 710127)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

2011-10-20

猜你喜欢

毕业生专业发展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