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理念与我国服务型政府建构

2011-08-15邓增强

关键词:服务型权力行政

邓增强

和谐理念与我国服务型政府建构

邓增强

分析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其对于实现社会和谐重要性,从微观层面提出操作性较强的建构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路径,认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进来。政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导,是“和谐社会”的促进者和推动者。

和谐;和谐社会;服务型政府;路径

“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它的内涵也不断地深化和拓展。“和谐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即是“和谐”理念发展的表现,它是传统“和谐”理念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完美统一。然而,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在行政过程中能否秉承和谐理念,关乎和谐社会建设成败,路径之一就是通过构建服务型政府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和谐”思想的内涵及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

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易传》里有“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的思想,这是最早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思想。《论语·学而》中说:“礼之用,和为贵……”,意即统治者治理国家,贵在和谐。庄子曰:“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道家非常重视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宋明理学把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完成了对“和谐”思想理论体系的建构。

传统和谐思想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适时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和谐”写入党的文件报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提出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任务时指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即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2005年2月19,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社会”,从而对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基本特征、政治基础、重要原则等作了深刻的阐述。

二、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其对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服务型政府理念源于西方的政治学理论与行政理论,我国学者张康之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行政文化及其价值取向,第一次提出了“服务型政府”这一概念。从此,相关研究迅速升温,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课题。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根据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1]政治领域同理,公众把权力委托给政府,政府代表公众行使权力以保障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害。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更不能滥用权力。因为“世上没有不受限制的权力,不管是人民的权力,还是那些自称人民打赌人的权力……都要受到权力得以产生的同一范围的约束”[2]63。因此,政府应回归权力的原初状态,坚持“公民本位”,即公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公共权力的唯一合法拥有者,政府只是权力的代理者,必须按照人民意志行事,政府施政和提供公共服务必须以人民的意愿为基础。

“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民主制度框架内,把服务作为社会治理价值体系核心和政府职能结构重心的一种政府或政府形态。”[3]它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摒弃传统的“官本位、政府本位”思想,政府必须为实现公民利益提供各种服务与产品,它强调的不是权力和权威,而是服务与责任。

(二)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必然会触及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会大量出现;加上我国正处在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过程中,也将导致大量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出现。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然出现影响和谐的因素,诸如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城乡差距扩大、劳资关系失衡等等,都是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构建服务型政府。要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健全惠及全民的公平公正、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并认真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服务型政府能促进政府的责任化、法制化和效能化,从而有效地解决社会积累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矛盾和问题,才能最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

三、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路径

第一,调整政府部门机构,解决政府部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政府部门的设置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有的人没事做,有的事没人做”,推诿扯皮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降低了行政效率,这与服务型政府的本质相去甚远。因此,必须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及时调整政府部门设置,该撤销的撤销,该合并的合并,该新设的新设,以减少行政资源的浪费。同时,要厘清部门职责,该管的要管好,不该管的不插手。此外,还要注意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

第二,解决党政机构职能重叠问题。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管干部的原则决定了党政很难分开,导致了党政机构职能重叠,如党内有纪委,政府有监察部门;党内有组织部,政府又有人事处等等。如何厘清党政关系、提高行政效率及公众满意度,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第三,完善工作考核机制。政府部门年年有考核,但往往流于形式,考核的目的仅仅是评先进、评优秀,忽视了对先进之外人员的关注。同时,这种考核主要以内部考核为主,没有引入外部考核,“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思想在政府部门大行其道”,使考核的客观性大打折扣。因此,要把内部考核与外部考核结合起来,让各部门的特定行政相对人参与考核过程,因为他们对部门行政人员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有最直接的感受,能作出更客观的判断。贡斯当曾说:“没有民众选举,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信任,这就使他们向中央权力周围集结。而民众选举则使他们需要民众中的声望,促使他们扎根于自己领地的政治生活,回到产生民众声望的发源地。”[2]90这说明,行政相对人如果对行政人员的去留升降有一定话语权,那他的地位在行政人员的心目中将会有一个质的变化。

第四,建立合理的淘汰机制。政府部门之所以出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是因为行政人员没有外部工作作压力,其工作压力仅仅来源于上级领导。他们的工作只对领导、对上级负责,肤浅地认为权力来源于上级而非公众。于是,“你没给我权力,我凭什么为你服务”的思想便盛行起来。必须建立合理的人员淘汰机制,在考核基础上对连续若干年不合格,连续若干年位于倒数的人员以及由于工作态度差、工作能力低下而引起行政相对人强烈不满的、经核实又经教育不改的人坚决予以辞退。

第五,开发网络办公软件,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建立网络办公平台。要不断完善电子政府建设,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使之仅仅作为政务公开、提高政府透明度的一个平台,而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建立网络办公平台,使政府办公方式由传统的“大厅一站式服务”向“网络一站式服务”转变,真正做到便民与效率的完美结合。

[1]http://baike.baidu.com/view/1509057.htm?goodTagLemma

[2]邦雅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3]施雪华.“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理论基础和建构条件[J].社会科学,2010(2).

D922.1

A

1673-1999(2011)24-0027-02

邓增强(1977-),男,江西赣州人,硕士,安顺学院(贵州安顺 561000)教育管理系讲师。

2011-10-09

猜你喜欢

服务型权力行政
行政学人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
权力的网络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