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和谐视域下高校师生关系的思考*

2011-08-15彭这华

长沙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师德师生关系师生

彭这华

(东华大学党委宣传部,上海 200051)

关于和谐视域下高校师生关系的思考*

彭这华

(东华大学党委宣传部,上海 20005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促进优良教风学风形成,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有重要意义。但随着高校扩招,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高校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符。因此,应从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规范教师的职业职责、建立促进师生交往的制度、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等方面入手,着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特殊使命,决定了其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独特力量,也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师生关系和谐是校园和谐的基础。

一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良好的师生关系包括师生间良好的教育关系、心理关系、政治关系。其中,良好的教育关系主要指教学相长,良好的心理关系主要指情理融通,良好的政治关系主要指民主平等。良好的教育关系能促进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实现。良好的政治关系和心理关系确保教育教学有效运转,保障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人际关系的范式,成为他们迈向社会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一种可资借鉴的范本。可以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环节。

(二)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多种传媒的海量信息,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特点。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当代大学生的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十分强烈,他们比任何时代的青年都更加具有民主、平等的诉求。而高校民主、平等的氛围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和谐师生关系之上。

(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教风与学风息息相关。就学风而言,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敬佩爱戴的老师,其授课和为人自然为学生所接受。从教风来看,和谐师生关系必然激励教师更加爱岗敬业、严谨治学。

(四)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不仅是传承知识、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间平等自由交流,有利于激发灵感和睿智,从而有效激活大学生的创造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水平。

二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合作共享、赏识互爱的关系。同时,它又是教育教学实践中最重要、最稳定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民主平等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民主观念的渐入人心,当代师生关系应该表现为民主、平等的关系。大学不仅要传扬人类文明,而且要创造人类文明,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具有批评思维。师生在交往活动中应该是民主、平等的,教师与学生应在彼此尊重、合作共享中全面发展自己。

尊师爱生的关系。师生在交往中所建立起的道德关系应表现为尊师爱生的关系。爱是教育的灵魂,情感和热爱是培养人才的“源头活水”。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才愿意并主动与教师交流,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取得实效;学生尊重教师,教师才能更加全副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要建立在相互包容、彼此尊重的基础上,教师要以广博的知识、崇高的的人格魅力濡染学生并赢得他们的敬佩;学生要充分信任教师既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的良师,也是排忧解难、分享快乐的挚友。

教学相长的关系。教育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活动,师生的精神力量彼此影响,相互作用。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知识共享时代的到来,师生地位也在悄然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仅是教学中的组织者、参与者、推动者。而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中心,只有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发言,才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携手完成知识的获取、创新与超越。

三 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主要表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六十余年的教育改革和政治改革,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师生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显著增强,与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基本得到确立。但是,随着高校扩招,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高校师生关系出现一些不和谐音符,甚至还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课堂校内以师生相待,课后校外比较陌生。主要表现为:一是钟点师生关系。师生在课堂上“各司其职”,但课后关系疏离。二为学期师生关系。老师担任学生课程期间双方尚能配合,但课程结束后关系淡薄。三为校园师生关系。在学校以师生相待,但在校外则形同陌路。

(二)关系淡薄,甚至对立。主要表现为:一是疏于管理,迁就学生。个别教师,打着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幌子,放松教育教学责任,对学生放任自流。学生既不能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传习的满足,也无法获得情感上的交流慰藉。不良教风毒化了学风,导致师生关系庸俗化。二是师生之间如同雇主和佣工。一些大学教授不仅要从事科学研究,承揽大量课题项目,还有的自己开设公司,其中大量工作都由学生承担,而报酬微乎其微。学生心存怨怼,但为了顺利毕业只好忍气吞声。三是师生关系对立。师生不能友好相处,老师歧视学生,认为学生不求上进,不可调教。学生也轻慢老师,认为老师照本宣科,不尽教责,师生彼此抵触。

四 影响高校师生关系和谐的主要因素

当前,影响高校师生关系和谐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师生两方面予以剖析。

(一)教师方面的因素

1.教师师德滑坡,损害教师形象。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大学“围墙”轰然坍塌,社会上各种思潮向校园渗透,校园文化已逐渐被社会文化同化。市场经济大潮将个体价值的自我彰显已赤裸裸地异化为实实在在的利益诉求,纯洁的师生关系染上庸俗的功利色彩。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情感、损害了学生的利益,不仅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崇拜度,也降低了学校在学生家长与社会中的信誉度,师生关系的精神实质遭到扭曲,教师整体形象急剧下滑。

2.育人意识淡薄,师生之间交流太少,致使感情隔膜。高校一直强调全员育人,所有教师对学生的思想修养、道德品质负有教育责任。但目前教师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比较普遍。高校扩招导致师生比例失衡,相互交流的机会很少。加上不少教师只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责任,认为思想教育是辅导员、政工干部和思政课教师的事情。另外,高校考量教师的主要依据是学术成果,而对教学水平、育人标准缺乏刚硬约束,这种导向的偏差导致教师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科研,而对于教学工作敷衍塞责。这些都将导致师生关系阻隔,教学相长的氛围难以形成。

3.教育观念不能与时俱进。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陈旧,以权威自居,只要求学生绝对服从,却忽视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在教育过程中,热衷于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满足于对学生发号施令,却疏于释疑解惑、排忧解难,这种简单划一的管理模式让学生产生反感。

(二)学生方面的因素

1.学费连年攀升,学生心理失衡。随着大学生缴费接受教育,以及他们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日益觉醒,大学生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据调查,他们大多要求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仪表端庄,衣着得体;思维敏捷,口齿伶俐;学识丰厚,专业基础扎实;上课富有激情,能厚积薄发,举一反三,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爱生如子,等等。事实上,教师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再加上高校政工人员开展工作往往以管理代替教育,而对学生所反映的实际困难和各种诉求漠然处之,导致大学生的主观期望和客观现实形成较大落差,从而阻碍了和谐共生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2)自律能力缺失,功利主义滋长。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日益增强,但自律意识日趋减弱。对端正、约束其行为的各种规章制度一概排斥,对教育管理者实施的纪律一律抵触,学生的叛逆思维和言行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另外,部分学生学风漂浮,平时不努力学习,考试时投机取巧;有些为了评优、当干部、入党,采取不正当手段,由此建立在功利主义之上的师生关系,与高尚的师生关系格格不入。

五 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对策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举措要坚持以人为中心,把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作为推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一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在解决学生实际困难过程中增强师生感情;二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改过去以教师为中心,单向度传递信息的传统教育模式,建立师生相互尊重、平等交往、双向交流、共同提高的互动模式。三要树立个性化教育的理念,有效促推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实现学生个性与社会的有机融合。

(二)规范教师的职业职责。教书育人是现代教育价值观对教师工作中的明确要求,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根本。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习,更重要的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的耳濡目染。作为教师,要以渊博的知识、崇高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自身的人格风范教育感召学生。作为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师德奖惩机制,不断完善师德规范体系。要把师德建设全面融入岗位聘任、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各项工作中,并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同时,注重舆论引导,要大力弘扬师德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定期评选和表彰先进教师、师德标兵、“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

(三)建立促进师生交往的制度。建章立制确保师生有一定的交往频度,使师生在活动和交往中交流思想、碰撞智慧、融洽感情。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正在探索教师走近学生的有益举措,如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在本科生中所推行的导师制,即组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高年级本科生中定人进行因材施教,有效促进了师生交往。

(四)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学生同样应该有所作为:一要以学为主,在学习中勤学好问,大胆质疑。与教师共同切磋、交流思想,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启迪。而老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也体验到教书育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二要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充分理解和体谅的老师的困难和苦衷,积极参加老师主持的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复杂多样,不仅需要师生戮力同心,还需要学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社会共同营造优良环境,创造有力条件,才能构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

G456

A

1008-4681(2011)03-0137-02

2011-04-06

彭这华(1966-),男,湖南茶陵人,东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责任编校:谭纬纬)

猜你喜欢

师德师生关系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