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胚胎发育中的异常现象及产生原因

2011-08-15山东省无棣县畜牧局2519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1年10期
关键词:鸡饲料种蛋雏鸡

王 秀 山东省无棣县畜牧局 251900

在鸡的孵化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鸡胚胎死亡现象,无论是高孵化率鸡群,还是低孵化率鸡群。一般情况下,鸡的胚胎死亡在整个孵化期并不呈均匀分布,应明显存在两个胚胎死亡高峰。

第一个鸡胚胎死亡高峰在2-4d胚龄期。正常情况下,这个时期的死亡数占孵化全期总死亡数的15%左右;第二个鸡胚胎死亡高峰在19-21d胚龄期,正常情况下,这个时候的死亡数占孵化全期总死亡数的50%左右。通常高孵化率鸡群鸡胚死亡主要发生在第二个死亡高峰期(19-21d胚龄),而低孵化率鸡群两个死亡高峰期中死亡数量相差不多。

第一个鸡胚胎死亡高峰期处于鸡胚胎迅速发育及鸡胚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各种胎膜相继形成期间,从某一角度看,这期间死亡原因多数是与种蛋内部品质有关,是遗传因素与饲养管理因素各自或共同造成鸡胚死亡。第二死亡高峰期是处于鸡胚从尿囊呼吸过渡到肺呼吸的关键时期,是一个重大的生理转折期,这时鸡胚也易感传染病,对孵化条件要求更严格,将有一部分弱胚无法顺利破壳而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孵化期的温度、湿度、转蛋、通风换气等外部条件对第二个死亡高峰影响大。通常情况下,造成鸡胚胎死亡的原因是复杂的,往往都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造成鸡胚的死亡。下面总结出孵化生产中鸡胚胎发育的异常现象,分析可能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以便更好地指导种鸡孵化生产。

1 鸡胚在1-17d胚龄期发育中的异常现象

(1)种蛋贮存期过长;种蛋受过冻;入孵前种蛋贮存温度高,胚胎发育没有完全停止下来;孵化开始时温度过高;种鸡群可能患有支原体等疾病;种鸡饲料中缺乏维生素B6、维生素D3、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通常老龄鸡所产种蛋孵化中易出现早期中止蛋。

(2)孵化中温度控制不好、波动太大;没有及时进行转蛋;孵化机内通风不良;种鸡饲料中缺乏维生素 A、维生素 D3、维生素 B1、维生素 B2、烟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或生物素等。

(3)移蛋前的胚胎死亡

孵化中温度、湿度控制不当;没有及时进行转蛋;孵化机内通风不良;种鸡饲料中缺乏足量的叶酸、泛酸、生物素或维生素K等。

2 鸡胚在18-21d胚龄期发育中的导常现象

2.1 移蛋时照蛋发现胚蛋中有发白部位

正常发育的胚胎在移蛋时应全部发黑、不透光,俗称“封门”。通过照蛋可见有黑影在蛋内闪动,俗称为“闪毛”。当移蛋时照蛋发现胚蛋小头中有发白部位,这是11d胚龄前温度偏高所致,温度偏高使局部蛋白质变性,成为很粘的胶状物,鸡胚无法利用这些蛋白质作为营养。通常情况这种胚蛋都成为死胚。

2.2 移蛋时照蛋发现胚蛋中有发红的部位

当移蛋时照蛋发现胚蛋小头中有发红部位,这多半与11d胚龄后温度偏高有关,这种情况下蛋白无法被完全吸收,通常这种胚蛋也将成为死胚。

2.3 胚胎死亡时喙尚未入气室

可能造成胚胎死亡的原因是孵前期温度高;出雏时湿度高;孵化中后期通风换气量不足;也可能因种鸡饲料中缺乏磷或硒、叶酸、泛酸或生物素。

2.4 胚胎死亡时喙已入气室

出雏前温度都过高,出雏后期通风换气量不足;种鸡饲料中缺乏磷或硒,也可能缺乏叶酸、泛酸或生物素。

2.5 喙壳部位淤血

这种现象又俗称“血嘌”。因胚蛋在出壳前3-4d温度偏高,使鸡胚提前啄壳,但这时鸡胚的尿囊血管没有枯萎,将有部分血液淤积于啄壳部位发“血嘌”。这种胚胎多数将要成为死胚。

2.6 吐蛋清与吐蛋黄

由于出雏期超高温度,鸡胚受热发闷反胃,将已吞入胃和食道中的蛋白外吐,裹在啄壳部位形成吐蛋清,严重情况下这些粘性蛋白将整个啄破的孔全部堵塞。吐蛋黄则是鸡胚受热挣扎,将卵黄膜踢破,卵黄液从啄壳部位外淌。吐蛋清与吐蛋黄都是致命现象,鸡胚无法正常出雏。

2.7 鸡胚啄壳未出

鸡胚的喙已伸到啄壳处,没有力量顶开蛋壳,仅在啄壳处小孔内张嘴喘气或啄壳后鸡胚死亡。多因孵化中温度控制不正确或出雏时湿度低、温度高所致;也可能因出雏期通风换气不足或孵化前期转蛋不充分或移蛋时机过晚所致;在种鸡饲料中某些营养成份缺乏也会造成此现象,如磷或硒的含量不足,维生素中叶酸、泛酸与生物素的缺乏等。由于遗传上的缺陷、致死基因也可造成啄壳未出。

2.8 移蛋时发现气室过小

正常情况下,移蛋时气室约占整个蛋体积的1/3左右,由于孵化过程中湿度过高或种蛋壳过于致密(青年母鸡的蛋壳较致密),会使蛋内水分蒸发不畅,结果造成气室过小。

3 鸡胚出壳后的发育异常现象

3.1 出雏提前

入孵种蛋的蛋重轻,孵化中温度高,种蛋入孵前胚胎发育没有完全停止下来。

3.2 鸡雏身上粘有蛋壳或壳膜

鸡雏身上粘有蛋壳或壳膜,撕不净,俗称 “胶毛”。“胶毛”部位可以是身上的任何部位。“胶毛”产生原因与2.1款相同,是11d胚龄前温度偏高所致,但温度超标程度没有2.1款现象时那样严重。“胶毛”雏不论胶毛部位在何处,全部属于次品雏。

3.3 雏鸡脐带附近有一块黑血块,俗称“钉脐”

这是因出雏期温度偏高所致,但温度超高的影响程度不及2.5款的“血嘌”。在鸡胚啄壳时尿囊血管基本上已枯萎,但尿囊柄未完全枯萎。由于温度高,提前啄壳使脐带附近淤血形成“钉脐”。这种雏成活率低。

3.4 出雏时,雏鸡肚脐上拖着一块蛋黄,俗称“拖黄”

3.5 初生雏腹部大、吸收不好,俗称“大肚子”

可能因孵化中湿度高、温度偏低,出雏期湿度控制不当所致,也可能是某些蛋传性胚胎病所致,如鸡白痢等。

3.6 初生雏软弱、站立困难

孵化中温度控制不当;出雏时湿度过高;整个孵化过程中通风换气不充分;也可能因种鸡饲料中某些营养成分缺乏或感染了某种传染病。

3.7 初生雏绒毛短

孵化中温度高与湿度低,或种鸡鸡饲料中某种营养成份缺乏。

3.8 胚胎异位

正常鸡胚位置是头颈埋在左翅下,绝大色数雏鸡从蛋的大头啄壳而出。当入孵时蛋的小头向上摆放或转蛋操作不当,或畸形蛋入孵都可造成胚胎异位;通风换气不当与种鸡饲料营养成分缺乏也可引发胚胎异位。

3.9 雏鸡脱水

种蛋入孵时间过早,出雏期湿度低或雏鸡在出雏器内停留时间过长都可造成雏鸡脱水。脱水雏鸡的脚鳞无光泽,脚趾干瘪。

3.10 雏鸡脐部吸收不好,干燥

出雏期温度低且湿度高;出雏后湿度没有及时下降;也可能因种鸡饲料营养成分不平衡。

3.11 雏鸡脐部吸收不好

雏鸡脐部吸收不好,潮湿有特殊气味,多半是脐炎,因入孵种蛋被污染或孵化出雏环境不卫生所致。

3.12 雏鸡跛足与弯趾

种鸡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或维生素D3或维生素B2;孵化期温度控制不当。

3.13 雏鸡双眼闭合

出雏最后期20-21d胚龄时温度高或湿度低;绒毛收集器失去作用,致使出雏器内绒毛过多。

3.14 鹦鹉喙

鹦鹉喙多因种鸡饲料中叶酸或生物素含量不足,另外因缺锰与蛋白蛋中毒都可能形成鹦鹉喙。

3.15 珍珠毛

珍珠毛又称结节状绒毛,多因种鸡饲料中维生素B2含量不足所致。

3.16出雏期拖延

入孵种蛋蛋重大,种蛋贮存期太长,一般老龄种鸡所产蛋入孵易造成出雏期拖延。由于孵化与出雏中温度低或湿度高也会使出雏期延长。当种鸡饲料中维生素D3含量不足也会造成出雏期拖延现象。

猜你喜欢

鸡饲料种蛋雏鸡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优选雏鸡四法
鸡饲料中铬的营养研究及其应用
种蛋贮存前加热提高种蛋孵化率
种蛋在贮存前加热可以提高孵化率
雏鸡初饮要注意什么
冬喂蛋鸡巧添加抗病御寒又高产
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
土鸡种蛋的收集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