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改革研究*

2011-08-15成国涛徐水阳泽平

蚕学通讯 2011年3期
关键词:研究型毕业论文本科生

成国涛 徐水 阳泽平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6)

研究型学院本科教育强调科研为教学服务,在教学方式和培养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研究型学院应该建立基于研究和探索的学习模式,要培养本科生的科学研究潜力,引导学生在研究和开发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充分挖掘并发挥本科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1]。在文献[2]中,我们构建了研究型学院本科教学运行管理体系,该体系明确说明了“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体系”是研究型学院教学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地初步尝试。它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要目标,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地全面检验。从培养目标上来看,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体系和毕业论文具有一致性,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并相互促进是研究型学院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型学院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发展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教学[2-3],培养具有良好科研潜质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作为最能衡量学生科研能力之一的本科毕业论文在研究型学院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体系中地位凸显。因此,研究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改革势在必行,其改革成效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研究型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成效。

1 毕业论文的意义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学生为了申请学士学位而撰写的学术论文(报告),是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针对某一课题进行系统的有创见性的科学研究成果,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地全面检验。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学校实施人才培养目标的最重要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毕业论文工作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研究型学院旨在发展科研型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注重对毕业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和训练。美国是研究型教学的改革先驱,20世纪90年代,美国研究型大学全国委员会对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提出10项改革措施,全面探讨本科教育改革及科研、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关系。1998年出版的Boyer报告[3,5]在探讨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改革问题时指出:“研究型大学必须改变传统的知识传递得教学方式,提倡以探究为基础地研究性学习,特别对本科生要进行科研训练,在本科高年级通过科研训练,完成从本科生向研究生学习的过渡。”报告还强调,在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有如下意义:(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组成的科研团队,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3)既有利于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又可能对教师队伍科研水平提高起到促进作用;(4)本科生科研训练可打破原有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5)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从Boyer报告我们不难看出,研究型大学的真正内核是利用优势的科研资源发展研究型教学,以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终极目标。而在国内高校,学生参与专业的科学研究和科研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毕业论文和设计。因此,改革实践新的适应研究型教学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模式和运行体系,对研究型学院真正落实科研型教学、培训本科生科研能力意义重大。

毕业论文和设计是本科生综合能力训练和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培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毕业论文是学生基于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一般可分为选题、实验、结果分析和论文撰写三个阶段,具体包括文献查阅、开题、实验设计、实验实施、论文撰写等多个环节。这其中就检验考查了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如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总结归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资料收集整理、论文写作、答辩技巧等等。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在本科毕业论文阶段需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另外,毕业论文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的创新性和实验结果分析的科学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基本科研素质。如在研究问题的时候不只是停留在表象上,而是要透过现象找出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运行规律。这是对学生理论基础是否扎实,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的一个全面检验。毕业论文的科学性也是一个问题,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能以主观随意性代替科学研究。做到科学性还不够,科学研究必须具有创造性,不能简单重复,必须对以前的研究有所突破,否则科学研究会失去其价值。因此,毕业论文和设计的质量和水平间接地反映了研究型教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2 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调查研究都反映出国内高校在毕业论文工作中的一些通病[1,6-7],现归纳如下。

2.1 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工作认识不够,临近毕业论文选题开题时仍对其一无所知,导致在后继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受不良学风影响,对毕业论文工作持“混”的态度,选题时拈轻怕重,避重就轻,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不认真,论文撰写不规范,甚至有抄袭现象;迫于就业和考研压力,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时间不能保证;训练缺乏,单独进行开题、设计实验和撰写论文的能力储备不足,出现明显地不适应;缺乏创新,不能进行创造性思考,导致毕业论文质量很难大幅提升。

2.2 指导教师中存在的问题

指导教师工作繁重,精力难以保证。鉴于体制等因素,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杂,整天疲于穿梭在教室和实验室之间,投入到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的精力有限。另一方面,扩招导致本科毕业生人数众多,一位教师少则带四五个,多则带八九个本科生,有的指导教师加上原有的硕士、博士生,人数更多。加之,本科生在进入实验室从事毕业论文设计之前,缺少科学研究方面的训练,这也无形中加重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

2.3 硬件建设及管理滞后

图书资料,实验室条件,经费等制约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许多高校没有专门的本科生实验室,本科生、研究生共处一室,实验室管理混乱,导致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矛盾重重。没有完善的本科毕业论文实施细则,致使过程管理缺失,等到临近毕业论文答辩时才发现问题,此时已无回旋余地,只能草草修改,应付了事。

上述问题致使目前高等院校的毕业论文工作流于形式,内容浅显或陈旧,缺乏创新性,写作不规范,质量堪忧。甚至有舆论认为,本科论文质量不高,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倾向严重,与其让“掺水”论文泛滥,不如取消本科毕业论文[6]。

3 研究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改革思路及措施

3.1 提早进入毕业论文工作阶段

国内大多数院校的毕业论文工作安排在第7、8学期[4,7],这一时间段学生忙于考研和找工作,许多学生真正进行毕业论文研究和撰写的时间集中在第8学期刚开学的几周内,而第8学期又是考研学生复试,就业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时间,因此,仅从时间上就很难保证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论文。针对这一矛盾,结合研究型科研教学的需要,我们将毕业论文开始时间提前在第4学期,第4学期为准备时间。学生在深入了解学院对于毕业论文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之后,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据自己选择的研究方向联系相关老师寻求指导。选定之后进入实验室实习,以适应实验室的工作学习节奏和管理。在此期间,与指导教师形成良性地双向选择,并最终确定指导教师和研究方向。第5学期为实验室科研训练时间,从试验设计到仪器操作,从资料查阅到论文撰写,涵盖科学研究的每一个环节。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计划安排,一般在第6~7学期完成。答辩安排在第8学期5月份,不与学生考研复试,就业和实习冲突。

3.2 贯彻落实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程序及规范,紧抓过程管理

在学校毕业论文工作程序和规范的基础上,制定适合研究型学院的工作程序规范。对毕业论文进行严格地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的全程质量监控。前期质量监控重点监控选题和开题。以专业为单位,由专业负责人组织专家对学生选题进行综合论证,以保证课题设置基本适当,难易适度,符合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对指导教师资格和开题情况进行审查和检查,确保论文质量。中期质量监控是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的重点,也是监控难点。强化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明确指导教师职责,实行毕业论文质量指导教师负责制,并纳入教师教学考核。对中期质量监控实行指导教师监督检查为主,学院配合工作原则。后期质量监控安排在答辩前、后进行。学院组织检查小组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内容:通过形式审查和交叉评阅检查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监督成绩的评定及评优工作是否公开、公正、公平;检查各种资料表格是否完备。

3.3 完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建立毕业论文奖惩体系

进一步细化毕业论文评价标准,量化毕业论文质量指标。将平时科研工作表现纳入毕业论文最终成绩评价体系。除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奖励外,设立各种毕业论文奖励基金或奖学金,奖励优秀毕业论文。配合公平、公正、公开的成绩评定和推优工作制度,进一步激励学生毕业论文积极性。建立和加强指导教师毕业论文优秀指导的奖励体系,并和其它的教学奖励一视同仁,激励教师的指导热情。建立必要的惩罚制度,例如,对指导教师实行末位淘汰或指导名额削减制度。同时严把毕业论文质量关,对部分不合格毕业论文进行重修。

3.4 实行分流培养

不是每个学生都愿意和都适合成为科研人才。借鉴国外研究型大学的做法[3],根据学生的毕业诉求和职业规划,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分类管理。目前大致可分为两类:就业和深造。对于就业学生,主要训练基本的科研操作和技能,着重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对于尚需深造的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着重培养其科研潜能,训练其独自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5 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加强科研训练,开展研究型实践教学

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建设本科生实验教学公共平台。加强和加大专业实验室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开放力度,建立完善开放制度。对于考研学生,尽可能使他们参与实验室课题研究和研究小组讨论,使其提早适应研究生学习。对毕业论文实行学院补贴和实验室补贴,确保实验经费。鼓励和支持学生申请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各种学生创新基金,训练其独自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模拟科研情景,在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增加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项目,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每年举办一次实验技能操作大赛,全面检查实验教学效果和实验动手能力。通过软硬件建设和科研训练,提高本科生科学研究能力,确保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4 分析讨论

根据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研究型学院的教学实际,我们对毕业论文进行了改革,并在2006级学生开始实践,实践效果良好。毕业论文质量不但得到保证,同时大大促进了学生参与各类科研活动的兴趣,构筑了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据统计,在已实施此项改革的2006级和2007级学生中,每年均有本科生的科技作品荣获国家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奖。取得这一成绩与研究型学院毕业论文体系改革密不可分。

此项改革除提高和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外,更多地在于配合研究型教学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研究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科研水平。但研究型学院改革和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实践当中。因此,身处其中的毕业论文研究型发展模式改革也非一帆风顺,在实践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如指导教师需同时指导两个年级的本科生,如何更好地协调和指导高、低两种层次的本科生,同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指导任务是每个指导教师都必须思考的。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建立高效的毕业论文工作程序和运行管理体系,利用优势学科资源,发展研究型教学,培养具有较好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本科毕业生是我们下一步改革研究的方向。

[1]肖翔,马忠,屈波.研究型大学管理类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3):27-29.

[2]成国涛,徐水,阳泽平.研究型学院本科教学运行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蚕学通讯,2010,30(4):58-61.

[3]郑锦荣.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模式发展及其借鉴[J].高等农业教育,2010(1):88-91.

[4]孙建云,夏凯,王庆亚.农业院校理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96-84,92.

[5]巴素英.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教学及趋势[J].现代教育科学,2004(2):108-110.

[6]唐永光.理工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现状调查与分析[J].职业时空,2007(15):28.

[7]马志英.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之调查[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2):93-95.

猜你喜欢

研究型毕业论文本科生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高等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写作的问题透视与思考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做“研究型”语文教师,从教育笔记开始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