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观光蚕业”对翠屏区农业的促进作用*

2011-08-15邓昌敏滕飞李红

蚕学通讯 2011年3期
关键词:翠屏区蚕业桑园

邓昌敏 滕飞 李红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农牧局 644000)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处于金沙江、岷江和长江三江汇合处,属宜宾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全区农业生产区域主要分布于“三江”两岸,除了进行常规的农业生产外,还承担着为城区数十万人口提供粮食、蔬菜等农业产品的重要任务,是典型的城郊农业生产区域。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城镇人民对农业产品需求的不断变化,处于特殊地理位置下的翠屏区要发展常规的农业生产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而要在这样的区域内发展传统的、单一的蚕业生产更是举步维艰。因此,笔者认为应打破常规,运用科学发展观和现代农业理念,大力推进以休闲娱乐型、观光旅游型蚕业为代表的现代蚕业,深度开发蚕业产业的综合利用,提高养蚕农民综合收入,抓出翠屏蚕业的特色,实现蚕业可持续发展,点缀翠屏农业、促进翠屏现代农业的深度发展。

1 传统蚕业生产方式已远不能适应城郊蚕业发展的需求

1.1 “三低”的弱点影响着传统蚕业生产者的信心

1.1.1 低产出

在传统方式栽桑养蚕中,农户平均每10g蚁蚕仅产蚕茧20~25kg、每生产1kg鲜茧需桑叶50kg左右、每667m2面积的桑园年产桑叶量也只有1 000~1 250kg左右(每年仅能饲育蚁蚕20g左右),养蚕农户劳累一季,收入仍是微乎其微。

1.1.2 低质量

翠屏区蚕业生产一方面生产水平较为低下,另一方面养蚕农户质量意识较差,生产出的鲜蚕茧质量长期处于全宜宾市中下游水平:鲜茧解舒率低于50%、茧丝长1 000m以下、公斤茧粒数年平均700粒以上、鲜茧烘折时常接近300kg的水平;加上鲜茧加工环节技术也相对较为落后,加工出的干茧质量也属中下游水平。

1.1.3 低收入

低产出、低质量自然带来的是低效益、低收入。低质量的蚕茧有销售时遇行情好时还可有个勉强的价格,一旦遇上行情疲软时只能获得较低的价格。翠屏区传统的蚕业生产所获得的产值十分有限,平均每667m2桑园的养蚕直接效益徘徊在1 000元左右的水平。

“三低”的致命弱点,严重挫伤着养蚕农户的养蚕积极性,也阻碍着翠屏蚕业正常发展。

1.2 “三高”的特点制约着传统蚕业的可持续发展

1.2.1 高投入

传统蚕业生产是需要很高的投入,包括蚕种、蚕药、桑种、桑药等直接费用,产品销售的运输成本,桑园管理、养蚕管理等大量的劳力投入。在整个养蚕生产过程中,投入成本与产出的比较效益十分不明显,如果加上劳动力成本,传统蚕业几乎无利润可言。

1.2.2 高消耗

传统蚕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量是很大的。在人力上,2个壮劳力力一季最多饲育25~30g蚁蚕;桑园管理每年还需消耗20~22个工;加上常规的消毒防病、物资收藏、产品运输等其它日常工作还会消耗更多的人力。在物力上,每饲育10g蚁蚕,需消耗550~650kg桑叶、5m2的小蚕房、相应的大蚕室和上蔟室、适量的蚕箔、蚕架以及若干的消毒药物、配套的杂物等物件;在财力上,除了要消耗相应的蚕种、蚕药费用和桑叶等物资成本外,还需消耗大量的劳力成本。

1.2.3 高污染

传统蚕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养蚕所剩的大量蚕沙、残渣处理得当是良好的农田肥料,但处理不当则会对周边环境卫生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二是对生产中出现的病、弱、死蚕的处理不当,会对其他养蚕农户造成病害污染;三是在桑园管理中大量施用的有机农药和化肥除了会让土壤质地变劣外,更会对自然界的食物链形成较大的破坏,造成生态环境污染,这也是传统蚕业生产中的“高污染”主要原因之处。

传统蚕业的具有的“三高”特点严重制约着其发展前景,要实现蚕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克服这些特点,转变观念,寻找新的适宜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发展思路。

1.3 “劳动密集型”特点是传统蚕业难以跨逾的拦路虎

高强度、高密集的劳力使用是传统蚕业又一特性。传统饲育蚕的方式在进入大蚕期时需要大量的采桑用工、上熟蚕用工、采茧用工及鲜茧运输用工,这些用工时间又是不能延误的。而时下留在农村的劳动力日渐减少、劳工报酬大幅度上涨,劳动力市场更是十分紧缺,所以面对这样的局面,传统蚕业的发展遇上了难以跨逾的拦路虎。

2 发展城郊农业生产的必然趋势—现代农业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飞速发展,城镇人民群众生活日渐奔入小康社会,对城郊农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发展城郊农业生产,必须与时俱进,运用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一套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现代农业。而传统蚕业在城郊区域已基本无立锥之地,要想让这一传承了几千年的产业继续得以生存甚至兴旺,就必须走“现代蚕业”的发展之路。

2.1 现代农业的概念

2.1.1 概念

现代农业亦称持续农业,其概念可概括为:通过重视可更新资源的利用,更多的依赖生物措施,合理的化学能投入,在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同时,保持资源、改善环境和提高食物质量,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把产量、质量效益与环境结合起来考虑,是在不破坏资源与环境、不损害后人利益的条件下,允许合理的化学能投入,以实现当代人对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农业持续发展。它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目的和着眼点在于注重环境的保护与产品质量,要求产品数量、经济效益与资源环境并重,将产品、效益、投资、环境、结构视为一体,尤其强调满足当代人及今后世世代代人的需求。二是技术体系主张用生物防治的办法防治病虫害,依靠作物秸秆还田,施牧畜粪肥、种豆科作物、绿肥等,合理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牲畜饲料添加剂的投入。

2.1.2 类型

目前现代农业主要有绿色农业、工厂化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订单农业等六大类型。从其在人们生活中实际作用来分,又可分为休闲娱乐型、观光旅游型、高产示范型、科技园区型等类型。

2.2 现代蚕业的理念

2.2.1 概念

现代蚕业是蚕业发展的最新阶段,是强化蚕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其内涵就是改变传统养蚕观念,大力推行省力、省工、省时的养蚕方式,提高蚕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发展蚕业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拓展蚕业生产空间,推进桑园地及蚕桑附产品综合开发,在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努力增加养蚕农户的整体收入,促进我国传承了几千年丝绸文化得到可持续发展。产生最大化的规模效益和整体效益,是现代蚕业追求的终极目标。

2.2.2 类型

由于现代蚕业目前正处于雏形阶段,全国各地纷纷探讨,所以真正成型的不是很多,据笔者了解,主要包括观光蚕业型、工业开发用果桑型、循环蚕业型及其它综合开发型蚕业等类型。

2.2.3 目前翠屏区试点的现代蚕业类型

早在五年前,根据翠屏区城郊农村农业发展特点,在传统蚕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情况下,区农牧局着手探索发展现代蚕业的路子,有取得初步成效计划进行推广的、有正处于试点试验的、也有规划实施中的模式,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光蚕业。这是将蚕业生产与观光旅游、餐饮娱乐相结合的一种模式,俗称为“蚕家乐”。翠屏区从三年前在市级“蚕业百万元示范村”沙坪镇火花社区和李庄镇永胜村分别选择2户有接待场地和设施的养蚕大户进行观光蚕业的试点。通过改进现有桑树修剪技术提高桑椹挂果率和引进专用果品种,开发出“桑椹酒”、桑园山参土乌鸡、种植绿色生态蔬菜、试制蚕桑宴等特色亮点,吸引大量城镇休闲人士前往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每年“五·一”节前后,是“蚕家乐”最红火的时节:“摘新鲜桑椹、赏田园风光、品桑园土鸡、尝绿色蔬菜、享垂钓之乐、食蚕桑佳肴、饮桑椹美酒”让周边都市人周末休闲有了新去处,桑园山参鸡也成为他们购回自食或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

(2)循环蚕业。从探索城郊蚕业发展模式、为全市发展建设现代蚕业投石问路目的出发,以桑园综合开发利用为核心,增加全区蚕农的收入和提高蚕业抗风险能力,翠屏区从前年开始进行“循环蚕业”模式的探索发展。目前“桑园种牧草、草饲牛、粪育蚯蚓、蚯蚓养桑园蛋鸡、鸡粪肥桑园”的循环模式基本成型,并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同行们强烈的兴趣,多次前往进行调研和考察。

(3)资源综合利用型蚕业。过去蚕业生产中许多附产品特别是桑枝大量浪费弃用,如果挖掘开发将具有很大的增收潜力。两年前开始在沙坪镇(后划归临港开发区管辖)、李庄镇实施“桑枝食用菌”开发,目前已形成年生产近10万袋的规模,大幅度提高了蚕业效益。

(4)工业开发型蚕业。去年年启动“工业开发型蚕业”项目试验,项目关键点是引进果桑,开发生产“桑椹醋”、“桑椹酒”、“桑椹汁”等产品的企业提供足够的桑椹原料。

(5)教育式蚕业。规划实施中,与学校挂钩,让学生们参观、学习养蚕过程或亲手操作,充分理解闻名中外的“丝绸文化理念”、直观认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学术境界。

2.3 现代蚕业的优势

2.3.1 “三高”的特点不断激励着养蚕农户的信心

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是现代蚕业与传统蚕业迥然而异的“三高”特点。

(1)高产量。现代蚕业通过“小蚕共育”等高新养蚕技术的推进、加强养蚕饲育管理和桑园田间管理一系列举措后,会达到每10g蚁蚕生产鲜蚕茧45~50kg、生产1kg蚕茧仅需桑叶20kg左右、每667m2的桑园年产桑叶量高达2 500~3 000kg(年可饲育60g蚁蚕量)。

(2)高质量。通过改良桑叶品质和养蚕设备、改善饲育环境等措施,使鲜蚕茧长期稳定在解舒率80%以上、丝长1 100m以上、公斤粒数年均500粒以下、自然上车率90%以上、茧烘折稳定在230kg左右。

(3)高效益。高的产量和质量可让每667m2桑园养蚕直接收入5 000元以上、全年蚕业综合产值实现近万元的高目标。

具有这样“三高”特点的现代蚕业会不断激励着养蚕农户的信心,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实现蚕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创造更多的、更好的条件。

2.3.2 “三低”优势促进着城郊蚕业的可持续发展

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是现代蚕业与传统蚕业生产又一重要区别之一。

(1)低投入。主要通过提高收入、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投入、产生规模效益等方面,多数以间接方式体现出投入的相对低水平。

(2)低消耗。通过大蚕室外棚台育、自动上簇、小蚕共育等省力化技术推广,可大幅度降低劳动力及其它物资成本的低消耗。

(3)低污染。通过推行蚕业资源循环利用等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和大蚕饲养不除蚕沙等技术,可在蚕沙对环境污染的同时,还因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而最低限度地降低了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污染。

3 观光蚕业对翠屏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3.1 观光农业在城郊农村农业发展中的意义

3.1.1 概念

观光农业也称为都市农业,它是把城区与郊区、农业和旅游,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交叉产业,它主要是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品尝、体验、娱乐、购物等一种文化性强、有大自然情趣很浓的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体现了“城郊合一”“农游合一”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

3.1.2 类型

根据欧美发达农业国家已形成的模式,主要有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教育农园、民俗观光村等4种。

3.1.3 意义

发展观光农业在城郊农业发展中具有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农副产品带来销售渠道,提高当地农业产品的知名度;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扩大劳动就业;可以疏散城市拥挤人口,减轻城市人口压力创造条件;扩大城乡文化、信息交流,促进农村开放;绿化、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和生存环境质量等意义。

3.2 观光蚕业与观光农业的关系

自古以来,蚕业与农业就密不可分,栽桑养蚕在古代老百姓心中是仅次于甚至超过农业生产的农事活动。唐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让后人用“桑麻”一词替代农事之说;《孟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更将蚕业提高到与粮食同等重要的地位。故蚕业属大农业之范畴,无疑观光农业所含内容也含观光蚕业在内,换言之,发展观光蚕业就是发展观光农业多种形式之一。

3.3 兴“观光蚕业”,走翠屏特色效益蚕业之路

3.3.1 依托“江南特色效益农业”带,发展观光蚕业

有着66.67hm2桑园、蚕业年综合产值超百万元、交通方便、地处宜(宾)长(宁)路边、处于市“江南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带内的李庄镇永胜村,是发展观光蚕业的首选区域。目前实施的三个项目进展顺利:一是引进4个果桑品种,将过去半月的桑椹采摘期延长至一个月以上;二是年出栏万余只的“桑园山参土乌鸡”远销日本、供不应求;三是开发出极具保健功能的“蚕桑宴”为特色的“蚕家乐”,常年游客络绎不绝。

3.3.2 做强“百万元蚕业示范村”,发展循环蚕业

属省级“农村示范社区”和市级“蚕业百万元产业示范村”的沙坪镇火花社区(今属临港开发区),位于宜(宾)泸(州)公路旁,蚕业年综合产值已近两百万元,交通方便,几年来利用其56.67hm2优质桑园实施的蚕家乐和“循环蚕业”同样成效明显:一是以“牤牛”、“犇乐”品牌肉牛为核心的循环蚕业步入正轨;二是改善了生产道和入户路后的蚕家乐游人如梭;三是以“戎丝”品牌桑枝食用菌为主打产品的蚕桑资源综合开发正逐步壮大,桑枝菌成功登陆超市销售;四是以家庭作坊式生产的“桑椹酒”大受市场青睐。

3.3.3 建新的“百万元村”,建立观光蚕业后备基地

李端镇蚕业基础占全区的60%以上,与翠屏蚕业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其沉香村和塘湾村分别有数百至千亩桑园,且地处老宜长路边,交通较为方便,发展观光蚕业也是较为理想之处所。如果从桑园综合利用着手进行系列开发,打造成为翠屏区观光蚕业的后备场所也是完全可行的。

4 “观光蚕业”对翠屏区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属于典型城郊农业生产的翠屏区,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作出了发展“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等形式的现代农业远期规划,并陆续发展起了以“叙府茶业”、“九里桃花节”、“佛现山栀子花节”、“安石高产水稻示范园”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示范模式,但在多数农村中,现代农业还正处于萌芽阶段或仅是个概念。通过又快又好地发展翠屏区观光蚕业,加大对循环蚕业、特色效益蚕业等模式的投入、发展力度,不但起到点缀翠屏区农业的作用,更将会对全区城郊农村发展现代农业起到抛砖引玉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翠屏区蚕业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宜宾市翠屏区:严格执法 全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宜宾市翠屏区开展劳动监察业务知识测试专题学习
翠屏区:劳动监察解民忧 群众赠锦旗表感谢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