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强化五个“凸显”

2011-08-15张桂珍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考核政治

张桂珍

(大连民族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辽宁大连 11660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强化五个“凸显”

张桂珍

(大连民族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辽宁大连 11660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想发挥好这个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需要强化五个“凸显”,即教学内容要凸显目的性、方式方法要注重灵活性、教学形式要做到多样性、考核服务与实践要达到有效性,教学管理要做到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两大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重要责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必须在深化教学改革方面下功夫,这已形成学界的共识。作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真正取得实效,需要强化五个“凸显”。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凸显目的性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1]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此,要特别强调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是高等教育的首要组成部分,正如江泽民所说:“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凸显方式方法的灵活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面对今天的学生,常常会出现教师导入内容,学生未必跟入;教师举例说明问题,学生习以为常,反映未必强烈;教师提问,学生因课前无准备,或答不出或答不准或答非所问,这些做法表面上看都是在教学互动,但实质上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教师要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考虑,哪些问题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老师怎样提出问题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哪些问题是学生的困惑?哪些是学生急于想解决的问题?为了弄清楚这些,教师在教学改革上,就要突出方式方法的灵活性,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是将课上提问改为课前征集问题,尤其要注意征集与学生自身以及学生家乡有关的问题,对特殊部分学生,如贫困地区学生,西部地区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更要格外关注他们的思考。大连民族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占总数的65%,从他们熟悉的身边事入手结合理论的内容,让学生主动积极探索,善于提问,乐于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的才能实现,这也正是作者提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二是将传统的讲授式方法改为讲授式与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方法相结合,分门别类地、有针对性地将学生遇到的问题加以解释,做到学为用服务。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使教与学、教中学、学中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凸显组织教学的目的性、程序性、实效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做好这方面的改革,教师要在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如何组织案例式教学、如何开展讨论式教学上做好功课。比如案例的选择、案例的使用、案例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要阐述的理论等方面,教师都要注意把握;征集或布置讨论的问题、设计讨论的角度、控制讨论过程中的环节、驾驭讨论中的各种观点等方面,教师都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论何种方式、方法都不要流于形式,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能脱离或远离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凸显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与以往相比,当代大学生生活环境和条件有了很大变化,学生思维活跃,个性明显,自我意识强,因此传统的教学形式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必须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取而代之。

在众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中,专题式、讲座式的教学比较受欢迎,它可以避免教师在教学中面面俱到却难以讲透的尴尬。将章节设计成主题鲜明的专题,可以做到重点难点突出,每一至两个专题再配以布置思考题,这种教学形式收到的教学效果将更好。思考题的布置,既可以在专题或讲座之后,也可以在专题或讲座之前,还可以征集学生困惑和疑虑问题。在专题讲授或讲座时,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无论是何种教学形式都要服务于教学目的。保证学生的“到课率”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目的,而保证学生的“抬头率”,将视、听、思的效果提升到最佳状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目的所在。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凸显考核服务于实践的有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不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记住几个名词、几个概念,而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一系列理论,能否用这些理论去解释现实的社会问题,是为了提高学生看待问题的全面性和分析问题的客观性。因此课程考核的方法和方式都要紧紧围绕着以上目的来进行。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试卷的题型及结构,均不足以达到考核的真正目的,为此在考核形式和考核的内容上做出调整,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又一个重点。作者认为考核形式和方法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平时考核,目的是培养大学生边学边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平时考核,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马上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读懂理论、体会理论。平时考核的灵活性较强,在课堂教学中随时可以进行。如提问,可以改革一下传统的提问方式,以组为单位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考核结果也要以组为单位计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学生们若能把提出问题、参与回答问题经常化、习惯化,既可以锻炼他们的材料组织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展现他们的风采,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平时考核凸显学以致用的针对性,可以加大考核的比重和分量。

为保障平时考核的顺利进行,教师要提前准备设计,分好学习班组,调动好学生干部。平时考核看似教学环节中的小事,但是公平、公正的计分过程,给学生留下的是正面的激励效果。为彰显公平,可以组织全体同学监督。平时考核要求学生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做事要认真、实事求是;做人要踏实、严谨、不虚伪、不自私、不急功近利、不见利忘义的良好品质。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另一部分是随堂分段考核,即将期末一卷考核形式化整为零。这样既减轻一次性考试给学生和学校带来的压力,也促使学生学会面对灵活考试带来的挑战。分段考核至少分为期中一次,期末一次,随堂进行,及时灵活地将教学、教材与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分析、运用。考试虽不是目的,但是考试的过程很重要,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初次随堂进行考核之后,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这种学与考交叉进行的考核方式,学生锻炼的机会多,提升的空间大。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凸显教学管理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性

当前全国各高校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多管齐下,齐抓共管,效果很明显,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学生的到课率虽然高了,但并不代表学生的抬头率也高,更不代表学生真心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解决学生进教室,政治理论进学生头脑的问题,不仅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熟练掌握讲授内容和知识体系,也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管理上不断拓宽思路,在教学管理中凸显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性。

高校教学中,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鼓励员工的经典语言就是:“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教师管理好每一个教学班是简单又平凡的事,但也是不容易的事。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班的管理,起着组织、领导、指挥的作用,不管不行,滥管也不行。有条不紊地管,恰到好处地管,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的教学管理要创新,重点在于把握两方面。第一,让学生参与进来。80后、90后的学生已经不同于以前的学生,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征求学生的意见、建议,组织班干和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管理,把用规章制度约束人,与用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结合起来;把我被约束变为我要约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创造学生公认的宽松、人性、愉快、有效的管理氛围,寓教于管理之中,改变死看死守、刻薄生硬的老套管理方式,使学生既愿意接受知识又愿意接受管理。第二在于转变思想观念,拓宽视野,创新思路。要明确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育的主题是知识、思想、能力。教师要懂得,管是为了不管,既不能以教代管,更不能以管代教。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要有热情,讲真情,动之以情。对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说服,不能压服,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武断专横。要尊重学生,与其进行沟通交流,体现帮助、理解、关心和体谅之心。教学有艺术性,教学管理的艺术性更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学会在这个艺术殿堂中,展示理论和知识的魅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也成为教师施展管理才华的舞台。著名的教育家吕型伟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凸显教学管理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性,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事业上勇于献身、在教育科学上勇于求真、在教育艺术上勇于创新。

[1]张志勇.教育强,则国家强[EB/OL].[2010-03-07].http:∥www.jindancd.com..

[2]邱静芳.教育是植根于爱的[EB/OL].[2006-04-08].中国教育文学网.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Should Strengthen Five"Prominent"

ZHANG Gui-zhen
(Dept.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a main channel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To play the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well,teachers must lay emphasis on the following five"prominent":purpose of teaching contents,flexibility of ways and means,diversity of teaching methods,effectiveness in improving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with examination and humanity in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anagement.

colleg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teaching reform

G41

A

1009-315X(2011)04-0426-04

2011-03-02;最后

2011-05-06

张桂珍(196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近些年来,高校存在着一种奇怪现象:最受欢迎的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不受欢迎的也可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这很值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思。作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所以不受欢迎,原因之一是教学没有凸显目的性。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为师者负有传道、授业、解决疑难问题的责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甚至包括职称、学历比较高的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为学生解决思想问题,更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的部分内容在中学时代已经涉及,如果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课程内容还是停留在一般性讲解和知识性介绍的层面,那就是在做简单的重复性劳动。甚至由于受教学课时限制,大学教师还没有中学教师讲得多,也未必有中学教师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这就难以满足怀有更高求知欲望的大学生需求,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受欢迎就在所难免。

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上下了很大功夫,授课有理论、有事例,有深度、有广度,有思想性、有现实性,凸显和贯彻了教学的目的性,这样的思想政治课自然受到欢迎。大学生对社会存在的问题,既看到产生的原因,更懂得如何去解决。进入大学之前,学生看重的是学校的声誉,教师的队伍结构,教师的学历职称;一旦进入课堂教学环节,学生看重的则是教师的学识修养,知识储备,理论功底,以及将这些传递给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除了深厚的理论知识储备,教师还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作为教师,不仅仅是授人以鱼,更应该是授人以渔;为人师者,不仅仅要传道、授业、更要解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在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使学生懂得成才固然重要,但成人更为重要。培养大学生客观地认识社会、辩证看待社会问题的能力,使之做到有理想、有觉悟、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这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特殊目的所在。

(责任编辑 董邦国)

猜你喜欢

理论课考核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内部考核
“政治攀附”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