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式语法:认知语言学的新视角

2011-08-15刘昕王维波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习语构式语言学

刘昕,王维波

(1.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2.大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构式语法:认知语言学的新视角

刘昕1,王维波2

(1.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2.大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分析了构式语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理论,探讨了Goldberg的构式观点和构式语法的特点,并简要概括了其在儿童语言习得和汉语研究方面的贡献。构式语法从一个新的视角对语言本质进行阐释,打破了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固有模式,使先前未能得到解释的语言现象有了新的突破口,实现了理论创新。

构式语法;题元结构;语言习得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语言学研究领域提出了许多语法理论,其中在认知语言学方面,构式语法因其处在理论前沿而尤其受到关注。该理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虽然只有20余年,却因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强大的解释力对语言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文旨在分析介绍构式语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理论,探讨Goldberg的构式观点和构式语法的特点,并对其在儿童语言习得和汉语研究方面的贡献进行了介绍。

一、构式语法理论的历史渊源

构式语法是在针对20世纪50年代以后流行的主流语言学派,是在对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形式语言学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新兴语法理论。形式语言学理论强调模块论,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天赋的。习语是语言中有问题的或者是特殊的语言现象。因此,语法理论中并没有相应的语法规则对习语这类语言现象进行阐释。Fillmore和Kay等一些学者为了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于20世纪90年代年开始以习语研究为起点,逐渐形成了构式语法理论。该理论强调语言能力不是天赋的,而是后天习得的,语言能力是人们认知能力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它强调语言是不可能被分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的,词素、词汇、词法和句法是一个连续体[1]。

构式语法从人的一般认知能力入手对语言现象进行研究,其产生主要源于三个关键理论:其一是Fillmore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早期提出的格语法(Case Grammar),强调句法结构与语义之间的关系;其二是Lakoff于1977年建立的格式塔语法(Gestalt Grammar),强调整体不等于各个部分之和,整体的意义大于各个部分意义相加之和;其三是Fillmore于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理论,强调为了理解语言中词语的意义,必需先具备概念结构,即语义框架的知识。这三种理论为构式语法的形成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其中,Fillmore提出的框架语义学理论被诸多学者看作是创建构式语法的最关键的理论。正是由于该理论的启示,构式语法理论才逐渐产生发展起来。

二、构式语法的理论模型

构式语法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四大流派。一是Kay和Fillmore提出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它以习语为主要研究对象,强调习语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其自身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即“构式”;二是Langacker提出的认知语法(Cognitive Grammar),虽然叫法不同于构式语法,但其主要思想仍然是强调语法是有结构的习语性语言表达单位库,是由构式组成的,构式是语言的表达式;三是由lakoff和Goldberg提出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强调句型也是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对应体,它们独立于具体的动词而存在;四是Croft提出的激进构式语法(Radical Construction Grammar),认为构式是句法表征的基本单位,语法范畴由构式构成,除了构成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没有其他的句法关系[1]298。以上这四大理论流派对语言学界的各个研究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重点和语言贡献。

三、构式语法的具体理论

1.构式语法的定义

Adele E.Goldberg于1995年发表了关于构式语法的博士论文《A Construction: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之后在美国整理出版,这标志着她独具特色的构式语法理论的诞生。

Goldberg对构式的定义是:凡某一语言型式(pattern),如果其形式和功能的某些部分不能严格地从其组成成分或已知的结构中得到预测,就可称为是一个构式。她强调,当且仅当C(construction)作为形式与意义(Form and Sense)的结合体,F的某些方面或S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从已经确立的结构中精确地推导出来时,C就是一个构式。Goldberg强调一个构式的整体不等于各个部分构成成分之和。换句话说,根据各个部分的构成成分的形式或意义,并不能推导出该构式的整体之意。构式语法理论强调构式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语法中的每一个基本句型都与构式有关[2]4。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它强调形式和意义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

2.论题元结构构式

在继承了Fillmore等人对语言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上,Goldberg主要侧重于对普通句式的研究,强调普通句式也是构式,侧重对题元结构的研究分析。她从考察句子层面的题元结构入手,并把这些构式叫做题元结构构式(Argument Structure Construction)[1]300。Goldberg把英语中的各种句型分为不同的构式,这些构式独立于具体的动词而存在,都具有自己独有的形式和意义,它们包括及物句型、双及物句型、结果结构和使役移动结构等。不同构式构成了不同的意义。句式的构式是分析句子的关键。她强调当学习一个具体的句子时,动词的意义与构式的意义相结合,构成句子的整体意义[2]11-12。

题元结构构式主要是区别于传统语法理论中的动词中心论的观点。传统语法认为动词是一个句子的中心,一个句子的结构形式和意义的解释是由该句中的主动词决定的。形式语言学理论认为那些成分相同而题元结构不同的句子,只是句子之间相互转换的结果。但有些语言现象是传统语法中的动词中心论束手无策,无从解释的。Goldberg的构式中心论则可以解释这种现象。构式语法强调构式的意义不仅仅是来源于该句的组成成分,而且本身也具有独立其成分的意义。构式是一个象征单位。一句话的整体意义是由该构式动词的形式和意义与之整体相适应的综合结果。构式的整体意义与其成分的意义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构式语法理论强调对语句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重综合分析过程。

3.构式语法的特点

20多年来,随着不断地进步完善,构式语法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首先,它强调非模块性。不同于传统语法强调的模块理论说,它遵循了完形理论的观点,强调构式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形式和意义是语法中每个具体构式或规则的组成部分,不是语言中的不同模块,因而每个语法构式都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都要统一起来进行研究。其次,构式语法强调语言的创新观。形式语言学的语法理论只强调从人的先天能力的角度进行考虑,应用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来分析语言现象,而构式语法理论将人的认知能力纳入到语言现象中,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强调构式是人的心理表征的基本方式,进一步奠定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基础,促进了其发展。

四、构式语法的贡献

语言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形式与意义的匹配,构式语法恰恰在这方面体现出它的优势,尤其是在儿童语言习得和汉语研究两个方面。

1.构式语法与儿童语言习得

构式语法理论的语言习得观认为:儿童在习得语言时,完全可以从早期阶段习得的常常不合语法的构式逐渐过渡到成熟阶段那样的构式体系;学习的过程主要就是将某个语言表达的意义与形式对应起来,可以像学习单词一样,通过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一个个地学习和概括构式,从而逐渐实现语言习得。因此,在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习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应用构式理论进行指导,以改善提高教学效果。

2.构式语法与汉语语言研究

构式语法理论在推动汉语研究方面也成绩斐然。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开始使用该理论对汉语进行分析。像张伯江,陆俭明,石毓智等学者都已把构式语法与汉语研究结合起来,对汉语的一些句式进行分析。尤其是在将构式语法理论应用到汉语的“把”字句、“被”字句和存现句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好的解释力。这不仅有助于汉语语言学的理论发展,同时也稳固和加深了构式语法的理论性。

五、结语

构式语法弥补了形式语言学理论的不足,它有助于人们对语言现象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解释那些先前无法解释或是被忽略的语言现象,无论是在语言习得还是在汉语研究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当然,构式语法作为新兴的语法理论,也存在着不足。比如说:它的研究起点是习语,而在最基本,最普通的语言现象上考虑得还不够完备,还需要学者们进一步将其完善、发展。

[1]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GOLDBERG,ADELE E Construction.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Construction Grammar:the New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LIU Xin1,WANG Wei-bo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029,China;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basic views of construction grammar,aiming at exploring Goldberg’s viewpoints on this theory and its features.It has concisely summarized its major contributions in chil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Chinese language research.Construction grammar tries to interpret language nature from a brand new perspective by breaking the fixed research patterns in linguistic field and thus sheds light on those linguistic phenomena which failed to be explained before,achieving a theory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grammar;argument structure;language acquisition

H313

A

1009-315X(2011)04-0371-02

2011-03-17;最后

2011-05-28

刘昕(1975-),女,黑龙江佳木斯人,讲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 王莉)

猜你喜欢

习语构式语言学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