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宗棠人生多遇贵人及原因简析

2011-08-15

文教资料 2011年26期
关键词:胡林翼胡雪岩咸丰

卢 晶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泰兴学院,江苏 泰兴 225400)

左宗棠可谓是湖南湘阴人的骄傲和自豪,也是近代中国的骄傲。作为晚清军政重臣、洋务巨擘,他忧国如家,力主海防与塞防并重,不顾年迈坚决出兵收复新疆,并经营巩固西北塞防。他最初默默无闻,后来却声名鹊起,直至走上仕途巅峰,70多年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为清朝江山社稷作出了巨大贡献。可是,这样一位大家巨擘,在未发家发迹之日,却是一位三次“高考”名落孙山、默默无闻的一介书生。

对于左宗棠的出山和崛起,学术界认为除因其才华出众外,很大程度地得益于左宗棠一路走来有很多贵人相助,加上自身努力,终成大器。对此我并无异议。但我发现,研究者论及左宗棠所遇贵人主要有朝廷重臣肃顺,湖南名士贺长龄和贺熙龄兄弟,主动与左结为亲家的陶澍,民族英雄林则徐,长兄的岳丈湘阴盛氏朝彦公,岳母王太夫人,通过查阅有关左宗棠的文章发现,我认为仅此并不全面,他们的分析主要局限在左宗棠步入仕途之前(肃顺除外),而且均未对左宗棠人生多遇贵人的原因进行分析。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补充分析,敬请方家指正。

一、步入仕途后,左宗棠也频遇贵人

步入仕途之后,左宗棠不断展露才华,不断获得提拔,直至登上仕途之巅峰。这成功的背后,同样离不开多位贵人相助。他们中有左最初的上士,如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有左的同乡知交胡林翼、湘系首领曾国藩等;更有朝廷里位高权重、深受咸丰信任的协办大学士肃顺,曾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后官至刑部尚书的潘祖荫,翰林院编修郭嵩焘;另外,还有商界精英胡雪岩。他们对左或有成人之美,或有救命之恩。

(一)最初的上士张亮基、骆秉章。

左宗棠四十岁那年,太平军进攻湖南,朝野震动,咸丰皇帝调云南巡抚张亮基改任湖南巡抚。张亮基初入湖南便遇长沙之围,张氏求贤若渴。由于左宗棠的同窗胡林翼极力举荐,张亮基派人三顾茅庐,力邀左入幕,左终于答应出山辅佐张,由此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张亮基对左非常信任,他让左帮助参谋军政机要,参与指挥长沙保卫战,左果不负张之器重,尽力帮助他坚守长沙城,击毙了太平军西王萧朝贵,挫败了对方锐利的兵锋。有了张的器重,左宗棠成为巡抚衙门不可或缺的心腹臂助。

张亮基移任后,继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同样敬重人才,三顾茅庐,只求左宗棠能赏光加入他的幕府,做他的高级助手。“任骆秉章幕府期间,骆秉章经过一段时间考察,认为左宗棠处理事情比自己还强,索性让这个幕僚全权处理大事”[1]。 当时左“掌握实权,包括刑名、钱谷、征兵、练勇与厘金、捐输等事,他都布置得井井有序,洞中机要”[2]。“左宗棠在湖北督署幕中,手握总督关防,调兵遣将,先行后禀”[3],“大力整顿湖南一地的吏治和财政,增加了赋税收入,并使湖南成为供应湘军粮草兵员的重要基地”[4]。他经常代巡抚大人草拟奏章,骆秉章往往事无巨细,均委托给这位铁笔师爷,任由他全权定夺。以至于有人说,骆的功劳,其实全是左宗棠的功劳。从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到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左在骆秉章的幕府中认真干了六年,过足了当家做主的瘾。

实践证明左宗棠的才智胆略确非寻常,但能够遇上两位知人善任、乐于让下属施展才智的上士确也是左的幸运,如两位是妒贤嫉能之人,恐怕左宗棠也只能是怀才不遇,空有满腹才华不得施展了。

(二)同乡知交胡林翼。

左宗棠之所以能从政,能频受重视、不断升迁,能在仕途不顺时逢凶化吉,我认为胡林翼助力不小。胡与左为世交,二人志趣相投,友事二十余年,关系极为密切。譬如林则徐能厚爱、器重左宗棠,并在晚年选定左宗棠托付终身大事,胡林翼的推介作用不可小觑,胡林翼向林则徐极力夸赞左是一个“有异才,品学为湘中士类第一”的难得人才。另外,同为湘系将领的左宗棠与曾国藩二人间曾一度出现摩擦甚至交恶,但后来二人能部分化解矛盾并能顾全大局,以集团利益为重,互相客观评价对方、互相合作,我认为胡林翼作用不小。胡林翼曾分别致书二人。他致书曾,极意推荐左:“季高谋人忠,用情挚而专一,其性情偏激处,如朝有争臣,室有烈妇,平时当小拂意,临危难乃知其可靠。”又致书左:“涤公之德,吾楚一人。名太高,望太切,则异日之怨谤亦且不测。公其善为保全,毋使蒙千秋之诬也。”[5]看得出来,胡林翼为了朋友煞费苦心、热心调解,最终巧妙化解了矛盾,能有这样的同乡兼知交不可谓不是左宗棠的福气,在后来左遭遇官场不测时,胡林翼一如既往地帮左排忧解难,勇于在皇帝面前为朋友说话。这样的人难道不算贵人吗?

(三)湘军主帅曾国藩。

曾左二人同为湘军将领,在二人最初的交往中,曾对左非常器重,他不仅自己重用左宗棠,而且极力向朝廷推荐。咸丰四年,曾国藩克岳州,就准备为左宗棠请奖知府并花翎。咸丰六年,曾国藩为报答左宗棠接济军饷之德,奏保兵部郎中。咸丰九年下半年,左因礼节之故,将樊燮以骄倨罪革职。樊燮不服,遂与当时的湖广总督官文相勾结,欲将左宗棠除去。总兵樊燮诬告,“为蜚语,上闻,召(左)宗棠对簿武昌”。樊案发生后,曾国藩在给咸丰的奏疏中用心尽力地为左宗棠谋取实际官阶与权力,“(胡)林翼、(曾)国藩皆言宗棠无罪,且荐其才可大用”,“故得不逮”[6]。咸丰十年,左宗棠被曾国藩聘为幕僚。此时清朝与太平军的战争处于胶着状态,正当用人之际,由于曾的极力推荐,左宗棠被清朝任命为四品京堂候补、襄办曾国藩军务,随后被曾派往湖南招募湘勇。同年六月,清政府有意调左前往四川督办军务,曾认为左可以独当一面,现在突然要调走,无异于断其臂膀,于是曾婉言谢绝了清廷的谕旨,从中可见曾对左非常器重。随着安庆的克复,为完成对天京的包围,进一步牵制天京外围的太平军,曾决定对浙江出兵,那么选谁为统兵将领呢?曾首先想到的是左。曾认为,左平时用兵取势甚远,审机甚微,可挑大梁,不可久居人下,埋没人才。曾不但把驻扎在赣浙边界的湘军统归左节制,而且给了他向皇帝的专奏权和征收厘金权。从此左青云直上,在对浙用兵中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才干,和中兴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共称“曾左李”。此时曾对左的信任已是无以复加,往来书信中处处对左以兄弟相称,而自谦为弟。

后来,因个性及其他种种因素两人关系出现裂痕,“但同为一代名臣,始终不因个人恩怨而在公务上掣肘对方。曾为左西征筹饷始终不遗余力,而且推荐自己最得力的湘军将领刘松山随之西征,左在陕甘新疆建功立业皆赖此军。因此后人评论说:文襄之功,文正实助成也。……曾国藩后来听说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喜讯后自叹不如左宗棠,认为左宗棠的能力天下无二”[7]。总之,“曾国藩对左宗棠在心理上是器重的,因而在行动上又是倚重的”[8]。左宗棠遇上曾国藩能说不幸运吗?

(四)朝野诸多权贵。

咸丰九年下半年,湖南永州总兵樊燮不向左宗棠行礼,左以礼节之故,将樊燮以骄倨罪革职。此事差一点给左宗棠带来杀身之祸。樊燮与湖广总督官文相勾结,上疏弹劾左宗棠。弹劾左宗棠的奏折呈进后,咸丰帝下令官文密查,“如左果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肃顺早听说过关于左的为人及才华,当闻知欲将左“就地正法”的密令后,大吃一惊,连忙设计营救。肃顺对门客王闿运授以营救之策:若凭空陈奏,恐招皇帝疑心,因为按清朝规制,满族宗室、旗人官员不许结交外朝汉族官员。务必先有外朝汉族官员上奏保举左宗棠。王闿运将这一救人之策转告翰林院编修郭嵩焘后,郭立即撰写了奏折,前往寻找身为刑部尚书的好友潘祖荫。郭对潘说:“左君去,湖南必致倾覆,东南大局不可复问。”[9]潘素来信任郭,也欣赏左的才华,早在咸丰九年腊月,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的潘祖荫就曾向咸丰写过一道让左宗棠的名字一夜传遍全国的奏疏,其中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10]现在郭为了左已代自己写好奏折,潘没有多言语就将奏折上奏了。咸丰阅折后,果然召见潘。潘祖荫说,湘勇保住了本省,还支援了湖北、江西、广西、贵州,所向无不捷,固然是骆秉章调度有方,实则由左宗棠运筹决策。如果左走了,湖南就会垮台,东南大局也就完了。咸丰有所心动。

此时湖北巡抚胡林翼保举左的奏折也星夜呈进宫中,在奏折中,胡林翼力荐左宗棠有大才、可大用,还说左遭到诽谤,乃是“名满天下,谤亦随之”之因。接着咸丰拿着这两个奏折,向诸位中枢大臣询问,此案应如何处理。肃顺首先回奏:“潘祖荫是国家重臣,所保必可信,请姑且宽容左宗棠,以观其后效。”咸丰便问肃顺:“官文弹劾左,潘祖荫、胡林翼又保举左。方今多事,用人之际,人才难得,左果为不法,固应严惩,如果左擅长于军旅,自当弃瑕录用。不知你认为究竟如何?”肃顺立即答对:听说左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幕中,赞画军谋,迭著成效。骆秉章之功,都是左宗棠的功劳。骆秉章在湖南功绩昭著,从中足见左宗棠的才能。人才难得,自当爱惜。正值大清国多难之秋,咸丰不愿为了一个左宗棠与朝中柱石们闹情绪,于是对左网开一面。官文也见风使舵,不再对左案刨根问底,草草结案了事。清政府为洗左宗棠所蒙不白之冤,授命以三品京卿用。咸丰十年四月二十日,清政府就以兵部郎中左宗棠为四品京堂候补,襄办曾国藩军务。此后,曾国藩多次保荐,加上肃顺在朝中护佑,左遂得升迁。咸丰十一年五月清廷授左宗棠太常寺卿,襄办江南军务。七月湖南巡抚毛鸿宾上疏朝廷,称左宗棠识略过人,其才力不在曾国藩、胡林翼之下,如果只是使他带勇打战,还不足以发挥其特长,如果能给他封疆重任,必能保境安民,兼顾大局。

这场官司,前后持续一年有余,其间屡有波折,多亏肃顺遇事不惊,先授计于他人,内外合力营救,并适时对咸丰启发诱导,终使左逃出死劫。但郭嵩焘、潘祖荫、胡林翼等人为了搭救朋友尽心尽力,所起作用也至关重要。

(五)商界精英胡雪岩。

用兵作战,左宗棠屡建奇功;创办洋务,左宗棠功不可没;收复新疆,左宗棠名传千古。但行军打仗离不开物资、兵饷供应,创办洋务又需技师、工匠、机器,清政府财政困难,经常无法提供兵饷及后勤物资供应,幸亏左宗棠遇上了商界精英胡雪岩。在左宗棠行军打仗、创办洋务、收复新疆、经营西北的过程中胡雪岩均贡献不菲。

左宗棠曾率八千楚军进入浙江。当浙江巡抚王有龄自杀、杭州城沦陷,其心腹胡雪岩的大批物资仍滞留钱塘江时,正是左宗棠大军最困难之时。当时,胡把二十多船军用物资献给了新任巡抚左宗棠,这些物资成了左宗棠作战胜利最根本的保障。胡雪岩雪中送炭令左宗棠感激不尽,让他担任军队的粮台和转运局会办。从此,胡成了左的左膀右臂。在以后的战争中,胡一直为楚军筹粮筹款,转运物资。战后,左宗棠为医治战争创伤,赈济难民,招商开市,恢复生产,也都是胡帮助料理一切。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一到福州便奏调胡雪岩来闽相助。到福州后,胡很快便建议左创办福州船政局,并在船厂建立后将“洋匠、雇华工、开艺局”等事务“一手包揽”。造船的机器,也是他从法商洋行联系买进。由于胡对造船业务有功,左保举他升任候补道员,加布政使衔。

后来,英俄支持阿古柏率军侵略新疆,清廷命左宗棠出关作战。左率六万楚军远离内陆出关迎敌,兵饷、武器供应等重重困难。当时,清政府拿不出钱供应西征军。又多亏了胡雪岩,他跑遍东南数省,向商人借贷、募捐,所谓“东南协饷”,全是胡雪岩求助得来的,各省钱粮库藏早已耗竭了。当时阿古柏侵略军的装备,全由英俄两国供应,武器精良、弹药充足。左军万里奔波,既无洋枪洋炮,弹药也没有多少。胡雪岩到上海、福州、广州向外商全力采购,及时运往西北前线。最后他的努力保证了战争的胜利。收复失地后,左宗棠受到清廷表奖,他及时感恩,给皇帝上奏:“胡光墉功绩与前敌将领无殊”,与自己“万里同心”。

再后来,左宗棠经营西北,创设兰州织呢厂,又是胡雪岩为他购运机器和原材料。他还为左宗棠购买运送凿土机,使左主持兴修水利,在大西北开掘长达两百余里的灌溉渠。

胡雪岩尽心竭力辅佐左,可谓是左的贵人,左也是知恩图报之人,他向朝廷大力荐举,胡几获升迁,官拜一品,赏穿黄马褂。整个清代,只有他一人以商人身份获如此殊荣。从此,“红顶商人”成了他的代名词和雅号。但如果不是胡真心帮助左在前,又怎会有左竭力报答胡在后呢?

二、左宗棠人生多遇贵人原因简析

左宗棠70年人生历程中频遇贵人,他们曾帮助左宗棠不断走上人生坦途,帮助左宗棠功成名就。那么,他的人生为什么能多遇贵人呢?

首先,左宗棠有过人的才华、远大的抱负、有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和抵御侵略的良策。战场上他纵横捭阖,指挥精彩,屡打胜仗;兴办洋务他有声有色,成绩喜人;收复新疆、经营西北,他呕心沥血,何惧艰难……这样的人怎能不令人折服,怎不愿解救他于水火,怎不愿他能为国效力、得到重用。同冶五年(公元1866年)六月,左宗棠以闽浙总督的身份向清廷提出了创办福州船政局的设想。他如此陈述:“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因此中国“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中外“彼此同以大海为利”。如果“彼有所挟,我独无之。譬犹渡河,人操舟而我结筏;譬犹使马,人跨骏而我骑驴”,那么中国永远落后而不能自强。由此左宗棠得出结论,当务之急,“非设局急造轮船不为功”[11]。左宗棠的陈述见解深刻,饱含爱国热情,令人心悦诚服。因此,清廷经过讨论很快批准了他的提议。同年,左宗棠正式开始筹建福州船政局并兼任首届船政大臣。在建厂造船过程中,左宗棠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受外国的挟持、钳制”。他“深思熟虑,周密思考,强势作为,得到了总理衙门的肯定和支持”[12]。

其次,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很多有识之士都饱含一腔爱国热情和抱负,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理想和抱负无法实现,只好寄望于年轻有为的一代,左宗棠正是他们的合适人选。譬如林则徐等人,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投降派、保守派或某些奸佞小人的诬告谗言导致他们很难实现人生理想,但是他们不甘,他们用心寻找、物色人才,他们都寄厚望于左宗棠,希望他能师夷长技以制夷,希望他能西定新疆、赶走沙俄,希望他成为国家的栋梁。因此,他们不仅在物质上尽力资助左宗棠,而且在精神上不断鼓励左宗棠。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他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还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贺长龄除借书、赠书外,曾热心勉励左宗棠:“如今天下十分缺乏真正的人才,你以后千万不要随便找个小官职去干,这样会委屈了你自己的才气,要耐心等待,干能发挥你才能的大事业。”

再次,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清政府的统治集团也希望重用有才之人,从而暂度危局,巩固统治。满洲贵族、朝廷重臣肃顺之所以在樊案中极力暗中营救左宗棠,是因为他力主破除满汉观念,重用汉人,并施以对内重典治国、对外强硬等政策,从而挽大清江山于不倒。当左宗棠饱含爱国激情上奏力主设厂造船、抵御外侵时,恭亲王奕䜣马上予以支持,清政府也因此很快批准了左的奏章,后终于有了福州船政局的创办。在领土主权观问题上,左的思想与权倾朝野的李鸿章海防至上的思想相冲突,左强调海防与塞防并重,但最终清政府权衡利弊,任命左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而左也不辱使命,六十五岁高龄率兵出征,一年后收复新疆全境,使中国人扬眉吐气,也给晚清夕照图画上了最光彩的一笔。

最后,左宗棠有极好的人品和几近完满的人格。左宗棠父亲早逝,家境贫寒,但小小年纪的他便能与二哥商议,将祖上留下的几十亩薄地全都留给寡嫂,自己孑然一身,到私塾、学院讲学糊口。

左不仅是军事奇才,而且心胸宽广,善用败将。湘军创始人之一的王珍,最初总打败仗,为此曾遭曾国藩劈头盖脸地责骂,且官职被削。与曾相反,左安慰王珍、鼓励王珍,还将他推荐给湖南巡抚骆秉章,并委以重任,王珍后来经常打胜仗,这时的左又经常写信勉励,既给予极高的评价,又给予适当的警示。

左宗棠在帮助曾国藩训练湘军对付太平军时,对曾相当重情重义。咸丰四年二月,曾兵败岳阳退守长沙后,左便给曾提出正确建议,可惜曾不听,结果遇靖港惨败,甚至欲投水自尽。当时“左宗棠则无三日不来曾处,指画大局,教以机谋”[13],使曾充分感受了左待友之风谊。曾曾一度困守江西,鲜有建树,而其间左在湘幕为曾筹拨饷银,募练勇丁,竭尽全力。二人后来出现一些矛盾,当曾离世时,人们纷纷猜测左可能不会致祭,没想到左却送来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欺无负平生”[14]。由衷评价了曾国藩和他们二人的关系。这副挽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格完满的左宗棠,这样的人理当受人敬重,在他遭受挫折面临困难时也才有贵人愿意挺身而出,助他一臂之力。

[1][10]布衣布舍.左宗棠的“伯乐”们[J].领导文萃(上),2011,(3):46.

[2][4]高中华.肃顺与左宗棠[J].沧桑,2005,(5):11.

[3]王澧华.论曾国藩与左宗棠的交往及其关系[J].安徽史学,1996,(2):38.

[5]文伯伦.曾国藩与左宗棠互讦联考辨[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46.

[6]文伯伦.曾国藩与左宗棠互讦联考辨[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45.

[7]一夫.左宗棠曾国藩绝交内幕[J].文史春秋,2005,(1):14-15.

[8]王澧华.论曾国藩与左宗棠的交往及其关系[J].安徽史学,1996,(2):41.

[9]王澧华.论曾国藩与左宗棠的交往及其关系[J].安徽史学,1996,(2):40.

[11]罗正钧.左宗棠年谱[M].长沙:岳麓书社,1983.

[12]林爱枝.海防?塞防—左宗棠之领土主权(上)[J].文史纵横,2011,(1):52.

[13]王澧华.论曾国藩与左宗棠的交往及其关系[J].安徽史学,1996,(2):39.

[14]一夫.左宗棠曾国藩绝交内幕[J].文史春秋,2005,(1):15.

猜你喜欢

胡林翼胡雪岩咸丰
一身正气,万口仁声的胡林翼
做官就是为了
十里荷香赏荷归来
胡雪岩潦倒时不抱怨
科学谋划 精准扶贫——“咸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履职尽责铸造咸丰“人社品牌”
胡雪岩与胡庆余堂
豪宅八月桂花香——胡雪岩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