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蒙特威尔第牧歌的创作风格

2011-08-15

文教资料 2011年26期
关键词:威尔第牧歌蒙特

叶 婷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系,甘肃 兰州 730060)

16世纪的意大利牧歌,作为早期西方音乐史中重要的世俗声乐体裁,在文艺复兴运动及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下,极大地推动了音乐对歌词的描述性理念,其音乐结构与文学诗歌巧妙结合的艺术形式,在历史长河中散发出独特光芒。

牧歌这种体裁给了作曲家一个很好的用音乐表达情感的平台,而牧歌歌词中有强烈表达人类情感的语汇,优美、热情、充满人文主义的气息激发着作曲家们的灵感,正是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他们尝试用新的作曲技法实现他们的情感在音乐中的表现。“(牧歌)最人为雕琢的,然而对于富有理解力的人来说,是最悦耳动听的。因此,如果你要创作这类音乐,你必须具有爱心,……因此你的音乐必须像风一样摇摆,有时始闹、又是消沉、有时庄严稳重、有时柔弱婀娜,……要极尽变化之能事,花样越多,你就越能取悦于人”。①

“从社会艺术学角度看,意大利牧歌越来越充满社会生活色彩,越来越完满的展现人世间关好的情感,使音乐创作与整个社会文化及其他艺术紧密结合;同时意大利牧歌从根本上打破了宗教音乐那种处处受教会束缚的感情表现,真正把音乐家的气质、个性、才能提升到重要的位置,从侧面证明了文艺复兴这个时代是巨人和杰作辈出的时代,是欧洲艺术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②

蒙特威尔第的音乐标示着一种转型时期的风格——从古老的复调音乐过渡到富有戏剧色彩与旋律性的和声语言,而且借鉴了世俗牧歌与歌剧的一些手法和素材运用到其音乐创作之中。

从第一卷出版于1587年的《牧歌集》到最后一卷在1638年的发表,从少年到中年,再到老年,蒙特威尔第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始终醉心于牧歌创作。他一生写下的牧歌作品风格迭异,无论是在小提琴制作重镇克莱蒙纳音乐濡染的青年时代,还是在群英荟萃的艺术重镇曼图亚的音乐家生涯,或是17世纪欧洲的歌剧重镇威尼斯的辉煌乐长时期,蒙特威尔第濡沐在它们的艺术风华中,韬光养晦并淬炼出完美的音乐创作。九卷《牧歌集》奠定了他在牧歌领域的大师地位,在半音阶倾向、生动的描写、讲求色彩的效果、朗诵的单音乐曲、声乐独唱的精湛技巧、戏剧效果各方面,都堪称典范。③

蒙特威尔第的牧歌作品,显示出了他精通16世纪末的牧歌技巧,有着将主调和复调声部天衣无缝结合的写作手法,以明快的节奏旋律及音质优美的弦乐器来表达音乐结构的均匀对称,在其敏锐的音乐触觉下,呈现了独特的轻松诙谐感和鲜明的优雅特色。

蒙特威尔第粗犷奔放的个性,流露在令人惊诧的创作手法上,夸张的田园气氛和隐约闪烁的色情意味表现的浑然天成。对歌词忠实的反映,自由运用富有表现力的和声和不协和音程,音乐动机以宣叙调样式的朗诵性的,将低音部作为和声支持的二重唱,将即兴表演中允许应用的装饰性不协和音及装饰音现写进总谱内。开使用弦乐颤音及拨弦弹奏的音色效果之先河,精心选择声乐伴奏乐器组合,以期加重情绪的表达。在和弦使用方面,蒙特威尔第率先使用没有预备音的属七和弦,以及其他不协和音的和弦,使16世纪的复音风格自单音音乐中独立出来,他以一种极其自信的姿态,参与了将牧歌转化为一种全新体裁的进程,朝着17世纪的新风格转移挺进。

蒙特威尔第生前出版的八卷《牧歌集》收集了他在五十多年的音乐创作中,除歌剧和宗教音乐以外,两百多部在牧歌名下可拓展归属于全部世俗音乐范畴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明晰蒙特威尔第的作曲发展轨迹脉络,而且可以了解各种风格的创作基础和作曲方式的演变历史。

同时,文艺复兴晚期和巴洛克初期的时代经历,也对蒙特威尔第的世界观和音乐创作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种转变在他的牧歌中呈现出多样的变化,蒙特威尔第一生共创作了两百多首牧歌,可谓多姿多彩、风格各异。但总体来说,他的牧歌风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调式:蒙特威尔第牧歌的大多数作品中,没有按照调式的整体性原则去作曲,常常在开始和结尾时是同一个调式,而中间可能用的是其他的调式。当通过眼睛而不是耳朵去研习其作品的调式时,结尾处移掉或添加一个或两个音符来而让乐曲以其他音符终止,会认为出现了一个突然的调式,他打破了调式的纯洁性、单一性和整体性。

旋律:克莱蒙纳时期传承了老师因杰涅里的曲风传统,形成经文歌式的牧歌构建模仿,但注重旋律线条的悠长,基本上是用来吟唱诗歌的曲调,淳朴灵长的旋律置于均衡的歌曲结构中。曼图亚时期开始有向基础低音的转变,用一个终止式和通常是两个长音符来突出每一行的结束,是情感表达的短暂收束或中断。具体做法是将宣叙调的旋律线条拉长,使其具有歌唱性,并与短小的歌曲、二重唱和牧歌式的重唱交替,形成对比。威尼斯时期作品旋律则常常是短小动机的连续,音域宽广开阔,情感幅度有了较大较深的扩展。

和声:和声新颖、色彩丰富。克莱蒙纳时期作品多使用比较和谐的和声,通过临时转调来增强和声色彩的对比和变化。曼图亚时期技术上的复杂性已大大超越了既有的宗教复调技术,并表现出对传统复调技艺的摈弃。减音程、大跳进和半音化,如不作正规准备式解决的七度音与九度音等,几个低声部提供和声基础,几乎全部由三度和根音位置上的三和弦相对峙而构成。而威尼斯时期创作中则采用较多的、复杂和不和谐的和声写法,调性转换频繁,如同名大小调的交替频换、歌唱声部与伴奏声部的双调性。此外在篇幅和情感幅度上,和声也做了较大的扩展。

歌词:注重音乐为歌词服务,多为单段体,格调高雅严肃,大半取自同时代名家名作,如采用了许多塔索和瓜利尼的诗篇。其囊括各种诗歌类型,韵律、节奏较为自由,充满强烈的世俗精神。

织体:采用包含几个相似的对位人声声部的典型织体,独唱与合唱位置相对位,抑或不同音量、音色和音域声部对位的配乐伴唱,对诗节的处理自由,运用多种多样的织体乐汇,在声部叠置的段落,主调侵入各种复调写作形式。

节奏:调式体系范围内的协和音与不协和音的交替作为支柱节奏及相对稳定,基本节奏是alla breve(2/2拍子)的双拍子,它有时与和三成比例的拍子交替出现,或是二拍子中隐藏三拍子的组合。④

伴奏:采用较大规模的乐器伴奏,维奥尔琴、维奥林诺以及弦乐和键盘乐器,并通过弦乐器的震音、拨弦及不协和和声的运用造成强烈的戏剧性效果。

蒙特威尔第以其超凡的戏剧和形象化的表现能力,用牧歌把其音乐世界的意境和激情传递给听众。他的牧歌作品中,如画的、富有表情的笔触,半音异常变化,以及合唱的华丽音响,都表明他追求音乐的生动外在表现的冲力。

注释:

①约翰·阿诺德著.天梅译.杰苏阿尔多:26.

②王欣.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对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探索:41.

③许钟荣.古典音乐400年——巴洛克巨匠(上):19-23.

④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312.

[1][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汪启璋等译.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2][德]乌尔夫·科诺尔德著.张琳,刘欢欣译.蒙特威尔第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威尔第牧歌蒙特
田园牧歌难不难?
永远的牧歌
天山牧歌
威尔第歌剧创作中的威廉·莎士比亚情节
桥头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