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构建渗透教育体系的思考

2011-08-15展凯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德育院校高职

展凯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高职院校构建渗透教育体系的思考

展凯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实施渗透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但构建高职院校德育渗透体系仍然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文章从系统论视角分析认为,高职德育渗透体系由德育渗透目标、内容、原则、途径(方法)、实施和考评等要素组成,是教师、学生、媒介和环境等能动与互动相互作用的综合系统。

高职院校;渗透教育体系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大学时代是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富有理想,该时期养成的职业道德素质足以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在专业教学中开展渗透教育有助于学生成人成才,因而每个教师都要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按照渗透教育的基本特征实施渗透教育是实现专业课德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当前,实施渗透教育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但在实践中如何构建高校德育渗透体系仍然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高职德育渗透体系应该是由德育渗透目标、内容、原则、途径(方法)、实施和考评等要素组成的,是教师、学生、媒介和环境等能动与互动的综合系统。

1 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渗透目标的确立

高职院校学生的渗透教育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对就业岗位群针对学生素质(态度、情感、价值观)要求的大量调研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德育渗透的主要目标应当是“培养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自省合作、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从内容上看,德育渗透要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始终,不断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以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主线,以遵纪守法和心理教育为重点内容,以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基本点”的横向衔接、纵向贯通、螺旋上升的德育体系。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分层次教育目标,从低到高确立不同年级的目标要求。如:一年级侧重理想信念、自尊自信、职业规划的定向教育;二年级主要进行积极进取、自省合作、培育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导向教育;三年级进行感恩母校、回报社会、企业文化、创业创新的取向教育等。

2 系统性实施渗透教育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整个高职院校的德育是一个系统,各个专业课堂的德育是其子系统[1]。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的整体设计,并最终体现在课程单元的渗透教育上。渗透教育要打破以往过于零散和随意的特点,从盲目性走向科学性,从零散性走向系统性,从随意性走向规范性。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入手,依据专业职业面向,分析专业岗位群对于职业素质和道德品质要求。认真组织学情调研,全面掌握学生的素质状况,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结合德育教育的渗透目标,科学定位德育教育内容,将其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基础知识系统、实践教学系统、素质教育系统等高度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依据专业课程内容特点分解定位课程素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各专业课程之间德育教育目标与内容允许交叉和重复,可以选择不同角度,采取不同方式,反复渗透,强化效果。注重对课程的开发与整合,开发团队训练、创业创新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以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主线,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人文知识补充渗透。要将是否实施渗透教育、渗透教育的艺术性及渗透效果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指标。结合岗位群要求和专业特点进行的专业课渗透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熟悉自己的专业,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他们热爱专业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坚定信心,奋发努力。并使他们懂得只有学好各科知识技能、做到德才兼备,将来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为国家多作出贡献,也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全方位实施渗透教育

构建以政治课为主渠道,覆盖专业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实践课的全方位渗透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并逐步将渗透教育延伸到实习基地,延伸到校园、家庭和社会。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整体性德育实践观,坚持道德与情感的统一、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外化与内化的统一、显性与隐性的统一、认知与行为的统一、学校与家庭及社会的统一[2]。要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学与企业文化、职场环境有机融合。专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作业的布置、专业课程的考核、专业课程的评价以及老师自身人格魅力与修养,都蕴涵着丰富的道德因素。要深入挖掘使其融合到整个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各专业课程教学的最佳功能,以传授专业知识为载体,精心设计与组织,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4 多元化灵活运用渗透方法

渗透教育不能游离于专业建设与改革,在专业课中渗透德育必须借助于工学结合的课程整体和单元设计。渗透教育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为特色,这就要求课程单元设计及课程实施过程体现艺术性。教学过程中,要依据课程整体设计,选择合适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渗透,精心设计渗透内容,努力营造渗透氛围,合理选择渗透方法(如:综合运用情景模拟、学生讨论(辩论)、典型案例、实战演练、启发式、诱导式、直叙式等)实施教学。如:在《推销技术》课程中,通过赵本山的小品《卖拐》分析消费者心理和推销技巧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将渗透教育与第二课堂(节日活动、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通过训练学生的行为使之规范,锻炼学生的身体使之强健,磨炼学生的意志使之坚强,锤炼学生的精神使之高尚,进而铸就其优良的品格。

5 全员参与实施渗透教育

育人先育德,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德育教育。除思政教师、班主任、政治辅导员外,专业教师也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在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与渗透。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队伍也是进行渗透教育的重要力量,因此对他们的作用发挥也应有明确的要求。要充分利用一切社会资源,借助企业、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全员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与培养之中。此外,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言传身教能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功效。这些都是专业课德育目标落实的关键。

6 营造良好的渗透氛围

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注重多渠道进行德育渗透[3]。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要做到“品正为师”。受教育者对施教者的身份地位、德育动机、个性品质、学识水平、行为举止,甚至外貌、服饰的看法与态度直接影响着德育实效。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先为受教育者所认同,他所进行的德育过程才能为受教育者所接受,从而促进学生在知、情、意、行各个方面产生积极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者想在人格上影响学生,道德上引导学生,知识上丰富学生,首先要取得学生的信任,这就要求与学生有共同语言。比如,同是德育报告,战斗英雄,著名专家和社会名人,其明显的效果源自其敬佩心理,权威性和知名度。相反,言者平平,内容泛泛,效果便可想而知。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年龄、爱好、职业、经历等各方面相接近,也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邀请勇斗歹徒的青年英雄现场演讲,对大学生的思想会有大的震动。鉴于其与学生接触较多,在学生中也有一定的威望,应当为人师表,行为人范。在德育教育中,榜样和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身教重于言教。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要利用与学生接触较多的机会,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都要注重自己的言行,要成为实践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先行者,为学生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从学校的角度讲:要在学生和教师中树立标杆,兴起学榜样热潮;聘请企业行业内的先进个人进行先进事迹宣讲;针对学生进行德育专题讲座;借助班主任、政治辅导员在学习、生活、兴趣、理想方面还要对学生多做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做一个正直、诚实、守信的人,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应通过举办辩论赛、职业生涯大赛、创业创新大赛、演讲赛等各种活动,促学风、树正气。

从校外基地的角度讲,离校实习,学生的身份会发生重大变化,该阶段学生的“可教性”、“可塑性”较强。因此,要优先选择管理规范、文化底蕴丰厚、具有较强团队意识和高效执行力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精选业务能力强、思想品德好的一线技术与管理骨干作为学生基地指导教师,让学生在企业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安于一线的精神和品德。

7 构建严格的德育教育评价机制

构建严格的德育教育机制,建立并完善切实可行的诚信评价机制。如:严格学生贷款制度,建立学生信用档案,杜绝考试作弊,对作弊者实行一票否决。其次,要对人才的培养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与控制,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奖惩分明,措施得力,要逐步推进个性化教学,改革考试模式,变革考评标准,多元考评主体,拓展考评内容,健全评价机制。最后,必须构建有效的“产品”评价机制。由学校、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进行评价,并将反馈信息作为人才培养变革的风向标。

“经师”易做,“人师”难为,高职院校成人与成才的培养工作更是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认准方向,锐意改革、不断探索、务实实施,成功必将越来越近!

[1]徐起建.寻找“有精神”的中国大学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6-7.

[2]刘绍平.大学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初探[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3):16-17.

[3]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of infiltration

ZHAN Kai
(TaizhouPolytechnicCollege,TaizhouJiangsu225300,China)

Econom ic development,andmoraldecline.Although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stitutions in full sw ing,but focus on studentability to improve the same time,how to implementmoraleducation to cultivate themoral,intellectual,physical,the United States,labor rounded students to become amajor problem.The paper exploring effectively on the VocationalColleges penetration,Starting from the system.

vocational;education In

G642

B

1671-0142(2011)03-0016-03

展凯(1972-),男,江苏泰州人,副教授.

(责任编辑 施 翔)

猜你喜欢

德育院校高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