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探析

2011-08-15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张艺陆

中国商论 2011年23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贷款融资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张艺陆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凭借自身的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逐渐成长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然而,与中小民营企业为国家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不相匹配的是其在融资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为了严重制约其自身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

1 国外企业融资现状

具有高度完善与发达的资本市场,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有着不同于发展中国家的融资模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模式分别为:

1.1 英美为代表:证券融资为主导

由于资本市场比较完善,美英的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其发达的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一般地,美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先后顺序,即最先看重企业内部的内源融资,当内部自有资金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时,再进行外部资金的筹集,并优先选择债券性融资,最后才发行股票。

1.2 日韩等东亚国家及德国:银行贷款融资为主导

日韩等国家有着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完善的金融机构,并出台了一系列的积极地扶助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建立了一个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和相互补充的中小企业金融体系。德国的全能银行制,使得其银行不仅经营银行业务,而且还经营证券、保险、金融衍生业务以及其他新兴金融业务,有的还能持有非金融企业的股权,所以德国的中小企业可以从银行获得大量的用于其经营发展的贷款资金。

2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融资,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融资渠道单一

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一般是家族式的自主创业发家,因此在企业发展的大部分过程中,企业所运用的资金基本上是通过自有资金、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后的积累资金,所以其内源融资成为了中小民营企业的主要的融资资金来源。但是当企业发展壮大时,仅仅靠内源融资已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从而转向外源融资。但是我国的资本市场并不完善,而且的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并不能达到现有的股市及债券市场的进入要求,在直接融资市场,发行股票融资的民营企业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也只有区区20%左右,在债券市场上占有额则几乎为零。

2.2 融资成本代价高

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是中小民营企业的重要外源融资方式之一,但银行的准入门槛高,不仅仅要付出较多的审批过程中的费用,而且即使在通过贷款审批,较大企业,中小民营企业有着较高的贷款利率。特别是今年在有预期通胀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公司贷款均普遍上浮中小企业、个人经营性贷款等上浮40%~50%,而在某些城市,针对抵押物不足的小企业贷款、小额信用贷款,利率可以上浮到60%~70%。还有一部分的中小民营企业无法从银行等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得急需的企业发展资金,而不得已以年息10%多的高利率借贷,这种融资方式不仅成本高、风险大,而且极高的利率压力很可能压垮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企业。

2.3 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少

统计数据显示, 2010年小企业贷款新增贷款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0.37个百分点。虽然增速有所提高,但只是处在量变之中。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所得到正常资金总量不足银行贷款量的2%。

3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因素分析

造成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的原因有多方面,下面就从企业自身、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政府三个方面对造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因素进行分析:

3.1 从中小民营企业自身

3.1.1 内部法人机构不健全及产权不明晰

在实行企业法人制度及有限责任制下,中小民营企业虽然对外宣称拥有健全的内部法人机构,但是事实上大部分仍是家族式企业,这导致了民营企业中所有权与控制权不能有效分离,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与家族的能力有关,存在很大的变数。同时,民营企业在特殊的成长背景下,土地、厂房、设备等的产权不全。我国90%以上的中小企业厂房用地多是集体用地、宅基地,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在法律上的模糊,导致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难抵押问题,使得企业难以获得抵押贷款。

创建智慧教室,打造开放学习空间 智慧教室集成了触控大屏、功放音响、分布式录播系统、电子书包、网络控制等硬件设施,和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的集控软件,是通过立体交织的高速有线和无线网络连接起来的智能化的教学平台,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智慧教室为智慧校园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其核心理念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进度推进教学,引入物联网和大数据的云平台,为这一理念提供了切实的保障。其对教室中的人与设备均引入“身份”的概念,通过物联网,可以即时地获取、分析师生的教与学需求信息[7]。

3.1.2 财务管理制度缺乏

中小民营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混乱,没有合理的财务预算、健全的账务系统及内部审计体系。在进行贷款时,中小民营企业通常有“要得急”、“频率高”、“数量少”等特点。资料显示,中小企业的贷款频率是大中型企业的5倍左右;户均贷款数量只相当于大中型企业的5‰左右。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没有健全的账务系统及内部审计体系,企业对自身的财务指标没有清晰的认识,进行贷款申请时往往达不到金融机构所要求的最低的经审计过的贷款财务指标。

3.1.3 信用等级低

绝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无法进入公开直接融资的市场,因此现有的权威性的评级机构无法对其进行信用上的评级,同时若中小企业为申请贷款而聘请专门的机构对其评级,其花费数额也很大,因此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誉得不到第三方的鉴定。而且,由于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不高,没有正确认识企业信誉的社会价值,部分企业恶意拖欠银行贷款或拒不还款的情况时常出现,从而使其信誉大打折扣。

3.1.4 对国家政策认知度不足

中小民营企业在贷款时,往往只是考虑自身的需求,而不关心国家的现行的金融调控及信贷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对于限制类和禁止类项目,各金融机构要控制或停止贷款。对国家政策认知度的不足造成了企业所申请的贷款项目有时会与国家扶植的项目相违背或是国家明令限制的项目,使得企业贷款受阻。

3.2 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及金融体系

3.2.1 金融机构的贷款对象的偏好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要符合其经营目标和经营方针,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我国的贷款业务基本上被我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所占据。虽然近几年成立了许多小型的商业银行,但是在贷款方面仍是银行占主导地位,而且众多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偏向于对持续盈利、效绩优良国有大型企业的瓜分,而不是资信等级与财务透明度低下的中小民营企业。为保证银行能正常收回贷款,减少银行的坏账,商业银行对高风险的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项目没有兴趣。

3.2.2 无适合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融资体系

我国尚无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而且在现行的商业银行体制下,放贷权利上收,基层银行即使想对中小企业为放贷也有责无权;同时实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逐级下达“存贷比例”,使本来就少的贷款数量更为可怜,贷款供应缺口加大。

3.2.3 信用担保体系缺失

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担保基金的建立都处于一个探索的过程中。但由于缺乏系统认识和整体规划,建立融资担保机构往往不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而是盲目跟风,从而导致许多信用担保机构规模较小、担保基金不到位等情况出现。由于我国还没有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辅助和服务的中介机构,因此担保机构很难详尽、全面地掌握中小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即使掌握了情况,所花费的成本也较高。所以,总体来看,绝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在贷款过程中没有与信用担保机构发生过关系,使初步形成的担保体系陷入危机。

3.3 从政府方面

3.3.1 缺少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配套法律政策

现行的融资的法律政策大部分都是针对大型企业所制定的,因此在某些方面并不适应于现存的发展还不完善的中小民营企业,即过高的法律政策门槛。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尚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法律体系。而针对于担保体系的法律,目前担保基金能沿用的法律依据只有《担保法》,而《担保法》缺乏对保障人利益的保障,并且由于担保基金的建立在我国来说是相对较新的,从相应《担保法》中也很难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条款,以致于无章可循。

3.3.2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一方面,政府在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和寻找直接融资途径尚存在巨大障碍,对于政府直接给予中小民营企业的财政补贴也远远不及与国有大型企业。另一方面,中小民营企业承担着较大的税收负担。一份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各类企业的税收占销售总额的平均税率为6.65%;税收占资产总额的负担率为1.91%,其中民营企业更高达4.9%;税收占利润比率为99.9%,民营企业则达到了119.6%的高位。

4 国外融资模式对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启示及解决对策

4.1 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管理水平

中小民营企业应建立健全标准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企业的产权;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构建,包括账务管理系统、内部审计制度、财务预算与决算制度等,规范财务行为。提高对企业财务指标及国家政策的关注, 合理运用融资策略,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偿债能力,增强财务透明度。

4.2 加强建设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在担保体系的建设中,一方面,要对信用担保基金的设立进行严格的控制,在建立全国范围内的高质量高信誉的信用担保基金与再担保基金,并采取进一步的风险分担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个体私营企业协会搭建商业银行与中小民营企业的交流平台,将民营企业需求和金融服务进行有效整合,提升银企之间的有效信息的传递。

4.3 拓宽多种融资渠道,降低中小企业的进入门槛

企业在充分运用间接融资的同时,还要熟知并运用现有的三种直接融资分别为:在国内中小板和创业板直接上市融资;借助银行信用,发行企业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通过给国内信用证等方式融资;引入创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战略合作者等融资。

4.4 建立辅助中小民营企业的银行体系

增加银行内部专门针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制度的设计,要根据我国民营企业实际发展程度,要将其与大型企业进行必要的区别对待。改善贷款抵押质押机制,简化审查程序,允许民营企业灵活运用抵押物以及民营企业联合进行资产抵押,这样就可实现风险共担,银行也可实现贷款集约化和成本最小化。

4.5 加强政府的支持和辅助力度

增加政府在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帮助监督企业规划自身的管理制度。同时,减少对发展中的中小民营企业的征税力度,降低企业的税负,增大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额度,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进行生产经营的再投资。

[1]康玉清.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及解决策略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04).

[2]张利胜,狄娜,谭左亭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任峰.民营企业融资内部困境研究[J].经营管理,2009,(02).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贷款融资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融资
融资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旧信封
5月重要融资事件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