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髁上牵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

2011-08-15胡雄丁金筱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7期
关键词:髋内外展线片

胡雄 丁金筱

(山西省宁武县人民医院骨科,山西宁武 0367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跌倒时下肢突然扭转或急剧过度外展或内收,或外力直接冲击股骨大粗隆即可发生骨折。如不及时治疗,因长期卧床,可引起褥疮等并发症。且治疗不当易发生髋内翻,影响患肢功能[1]。近几年笔者采用股骨髁上外展伸直牵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优良率为83.9%,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行牵引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2例,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56~82岁;左侧37例,右侧25例;伤后至就诊时间1h~2d;骨折类型:稳定型41例,不稳定型21例,其中粉碎性骨折29例;按E-vans分型[2],Ⅰ型13例,Ⅱ型9例,Ⅲ型24例,Ⅳ型16例;合并有其他疾病49例,高血压病11例,慢性支气管炎17例,冠心病14例,中风后遗症3例,糖尿病9例。

1.2 纳入标准

选择牵引治疗的病例均有基础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全身感染,糖尿病,严重骨质疏松,不能耐受麻醉或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依据髋关节X线片及患者的一般情况,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进行牵引治疗。

1.3 股骨髁上骨牵引

将患肢置于布朗架上,根据操作规程行股骨髁上骨牵引术,保持患肢外展屈髋屈膝中立位,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1/7~1/10,并定期摄床头髋关节X线片复查,根据骨折对位对线情况调整牵引重量及方向。牵引时间6~12周,平均(8.9±3.1)周。骨牵引期间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每日按摩伤肢,以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完全愈合后去除骨牵引,下床逐渐负重行走。早期功能锻炼,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及防治并发症。

1.4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及患者的X线片显示、髋关节疼痛程度、下蹲能力(屈髋屈膝功能)、从事日常活动能力等项为标准评定,分为治愈、好转、未愈三等级。治愈(优):骨折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无跛行及疼痛,能恢复正常行走、下蹲及劳动者。好转(良):骨折线模糊,对位尚满意,髋内翻在25°以内,短缩畸形在2cm以内,轻度跛行及下蹲受限,能参加一般劳动及自理生活者。未愈(差):骨折畸形愈合,髋内翻25°以上,患肢缩短2cm以上,或骨折不愈合,伤肢不能负重。

2 结果

本组62例患者均行股骨髁上骨牵引治疗,治疗后3~12个月随访治疗效果,优15例(24.2%),良37例(59.7%),差10例(16.1%),优良率为83.9%。卧床并发症主要有褥疮、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感染,出现并发症患者14例(22.3%),经治疗痊愈,2例(3.2%)患者由于并发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意外死亡。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与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骨折疏松有关。患者常并发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病、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易出现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因此应选择有效、痛苦小,又能减少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另外由于股骨粗隆部为松质骨,血运丰富,处理不当易发生髋内翻畸形愈合,因此治疗应尽量减少髋内翻,促进功能恢复。对于无移位骨折常采取夹板或石膏外固定等保守治疗法;手术治疗采用闭合复位穿针固定,或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固定,可达到良好复位,卧床并发症发生率小的效果,但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术后出现针、钉、钢板松动,也可出现髋内翻等畸形愈合。而对于稳定型骨折、不能耐受麻醉或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可采用牵引治疗。牵引治疗主要是对抗大腿肌肉收缩,减少髋内翻,解决下肢短缩和旋转畸形,该法损伤小,不破坏股骨粗隆部血运,患者愈合快,缺点是牵引治疗时间长,髋关节易出现活动功能障碍,愈合后需积极功能锻炼。另外患者长期卧床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股骨髁上外展伸直牵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用保守疗法,不会破坏股骨粗隆部血运,创伤小、愈合快、操作简单,易被患者接受。笔者采用股骨髁上外展伸直牵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优15例(24.2%),良37例(59.7%),差10例(16.1%),优良率达到83.9%。出现卧床并发症患者14例(22.3%),经治疗痊愈,2例(3.2%)患者由于并发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意外死亡。国外学者Devgan[4]采用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患者,6个月的死亡率为16.1%,12个月的死亡率为20.4%。因此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股骨髁上外展伸直牵引治疗是一种创伤较小、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

总结不同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特点及治疗经验,要注意以下几点:术前仔细阅读髋关节X线片,充分了解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及骨折分型,合理调节牵引重量及方向,并定期摄床头髋关节X线片复查;治疗期间嘱患者功能锻炼,每日按摩伤肢,以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防止并发症;牵引治疗前应力争解剖复位,但不必过于强求小转子复位,如股骨距完整性尚好,可以忽略游离小转子对股骨端稳定性影响[5]。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5.

[2]Evans EW.Trochanteric fractures[J].J Bone Joint Surg(Br),1951,33(2):192-19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4.

[4]Kazakos K,Lyras DN,Verettas D,et al.External fixation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elderly high-risk patients[J].Acta Orthop Belg,2007,73(1):44-48.

[5]王亚梓,王蕾,张海生,等.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小转子必须固定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9):970-971.

猜你喜欢

髋内外展线片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警惕先天性髋内翻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1例
肱骨外展动作中肩袖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髋内翻的危险因素分析
术前测定健侧NS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内翻的影响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医院放射科X线片的质量管理分析
动力髋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