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企业文化建设及其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2011-08-15淄博职业学院赵海军

中国商论 2011年29期
关键词:精神建设文化

淄博职业学院 赵海军

“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逐渐引申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为文化。在中国的古籍中,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礼乐制度教化百姓。文化起源于人类物质生产活动,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借助于意识和语言而存在,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和符号系统。行为规范。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企业制度健全、规范、落实的过程;企业制度落实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

1 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在现代社会企业中,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企业的精神文化,也就是在企业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员工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的一种无形的优良资源,它所形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是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力量。

2 企业的有形文化建设

企业的有形文化主要包括两个大类:形象标识系统和制度文化系统。

2.1 形象标识系统的含义与建设

形象标识系统作为企业形象整体化的设计,是一种构建与传递企业形象的完整和有效的方式。企业通过利用形象设计对其生产、管理、经营、包装等各环节形成规范化设计和规范化管理。利用整体化的符号形式对企业的责任与义务进行划分,使企业运作在各职能部门中可以有序有效地进行,从而塑造出企业富有特色的形象,使本企业产品能与其他同类产品明显区分,在同行中与众不同,进而帮助企业迅速进军目标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形象标识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增强企业及其产品的美誉度,使广大受众对企业形象与产品的喜爱度递增,产品更加畅销,进而给企业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在现代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企业间的博弈早已演变为多元性、整体化的竞争。因此企业想立于不败并且有所发展,必须从企业管理、经营理念、企业形象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地调整和综合性更新,立足长远进行发展规划设计和发展战略制定,从而适应市场风云多变的复杂环境。

2.2 建设企业有形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运作过程当中形成的,保证企业实现其生产经营目标的一整套涉及企业运行机制、组织机构、经营理念、形象树立、宣传口号、规章条例等等规范的综合。制度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整合企业的所有资源、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形成的,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障各机构有机结合、保证公平与效益的系统的企业

3 企业的无形文化建设

3.1 企业无形文化的内涵

企业的无形文化即企业精神。它来源于企业的经营实践,用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将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共同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演绎成一种具体的信念。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内容。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体现出的优秀品格和坚定志向,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也是企业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企业精神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其一,员工对本企业的形象、特征、业内地位、风貌的理解与认可;其二,由企业优良传统、时代精神和企业特征耦合的共同信念、行为准则;其三,员工对本企业的运营发展、未来命运怀有期望与愿景。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在长期运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被员工一致认同并恪守的企业价值观。它一经形成,就会潜移默化地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作用。所以,通过培育和再塑企业精神,有利于打造一支有凝聚力的、能够完成企业既定目标的高效的员工队伍。与此同时,通过企业文化的构建,塑造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增强企业的知名度与社会的广泛赞誉,进而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目的。

3.2 企业无形文化建设的特点

在企业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强化现代企业制度,使之同精神文化的构建形成良性反馈。换句话说,现代企业制度又反过来要求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具有以下特点:其一,要与企业自身发展的时代特点相符合;其二,能够充分体现团队精神与整体荣誉感;其三,企业在其运营实践中营造的企业文化氛围被员工广泛认同;其四,该文化必须充分体现企业形象和文化品位。对企业员工来说,企业文化中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文化意识理念通过贯穿于日常运营实践中的企业精神、标语、口号等,潜移默化地来感染、引导、约束企业员工,从而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了精神文化在企业运营实践中的引导作用。例如,众所周知的海尔集团把“敬业爱国、追求卓越”作为企业和全体员工肩负的历史使命;再如海信集团则把追求技术“高品质、零风险”作为企业运营中的统一的口号和目标。这些激励员工努力奋斗的标语口号就是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精神的浓缩和升华。企业精神集中了广大企业职工的智慧,反映了企业广大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追求,同时也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充分体出了企业的共同理想和历史使命。因此,企业精神对企业内每一位员工都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这种精神会融化在每个岗位的操作规程上、每件事情的处理程序上、每个经营管理的细节中,进而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位职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使命感和责任感,使每一位职工都能自觉地把自己当做企业的主人。

4 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4.1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企业作为一个系统,是企业文化通过大量微妙的方式将企业内部各方面的思想进行有效沟通,使企业员工可以在统一思想指导下,对所在企业产生认同感、使命感和凝聚力。企业文化的这种内在凝聚力是在“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之上建立的,因此,员工应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员工只有真正把自己当做企业的主人,他们才会真正关注企业的发展,做到爱厂如家,才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与企业同甘共苦、同心同德。所以说,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员工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同时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客体,更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塑造者与实践者。一个企业只有相信自己的员工、尊重并依靠他们,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而使得优秀的企业文化所体现的企业价值观、企业共同理想、企业精神等内容成为激励广大员工的口号,而且成为广大员工不需要任何考虑就能表现出来的自觉自愿的自发行动。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一个企业,要创造一种能够使全体职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必须首先把职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生产管理当中,实施人本管理,将调动职工积极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企业管理最高原则。即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为出发点,在充分满足广大员工物质需求的同时,给其精神上也带来成就感和归属感,由此而产生强大的企业凝聚力激发每一位员工献身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长虹的董事长赵勇高举“产业报国”大旗的同时,提出“快乐与创造的长虹”的企业文化和“让员工满意、让顾客满意、让股东满意的“三个满意”的经营理念。他认为只有骨干员工、技术人才满意了,才能生产出高质量、时尚的高科技产品,这样,购买产品的顾客才能满意;而顾客满意了,产品则能源源不断地畅销,这样企业自然会盈利,股东自然就满意了。所以,企业文化应树立 “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员工在成为企业劳动者的同时,能够合理分享企业利益并获得归属感。

4.2 营造“尊重人才、善待人才”的文化氛围

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建设还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的“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通过定期评选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推选“科技英才”,并且通过大力宣传,树立先进人物典型,使他们成为企业精神实践的代言人,通过宣传和激励表现出对他们的行为的鼓励和欣赏,成为全体员工效仿的楷模,从而激发其他员工的进取心。

5 企业精神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它将反过来指导企业管理,使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动力,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力量,成为企业不被打倒、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企业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会发挥巨大的凝聚作用、教育作用和约束作用。优秀的企业精神会在企业内部产生巨大的凝聚作用。企业精神为全体员工提供了共同的价值观,因此它对企业员工会产生巨大的凝聚作用。企业精神的这种凝聚作用是观念同一性的表现,在观念同一性的作用下,企业全体员工会把自身的切实利益同企业的生存和未来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热爱、忠于自己的企业。自愿自发地维护企业的良好声誉和公众形象,与企业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为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而勤奋工作。企业精神的教育作用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形成了企业员工共同信奉的价值观念;其二是企业精神为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途径。而培育企业精神的过程是通过先进的文化来改造人的世界观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企业在管理理念与价值观上不断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应该说二者在方法、途径、目的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所以,培育正确健康的企业精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促进作用,使企业文化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运营实践服务。企业精神的引导、规范作用就在于它能够通过严格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对企业员工的所作所为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企业精神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力量,企业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先认清自己的行业特点,在生产和经营中找到切合自己的企业文化,将之发展并固定下来,形成自己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成为了企业各层次员工共同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体系之后,员工才能对企业文化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员工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工作。这样,企业精神的激励功能就具有了持久性、整体性和全员性的特点和优势,企业也就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1] 李军波,刘强.基于人本管理视角谈我国新型企业文化建设[J].科技创业月刊,2009(01).

[2] 李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2).

[3] 张运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04).

猜你喜欢

精神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拿出精神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