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构建隐性课程体系的内容和途径

2011-08-15郭淑敏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讲座隐性

郭淑敏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隐性课程是相对显性课程而言,它可以指学校内课堂教学之外的一切有利于学生进步、有利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一般包括校园环境、教师人格影响、校园文化活动及专业教育中贯穿的人文精神等非课堂教学内容。其中校园文化活动又包括科学讲座、人文讲座、文娱活动、社团活动和体育活动等等。隐性课程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部分隐性课程建设势必要有规划地纳入到课程体系建设之中,以充分发挥其对显性课程的补充和完善。

构建隐性课程体系强调各部分互为补充,互相协调,以充分发挥各部分对开发和培养学生素质的不同作用,针对其内容分别给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完善、提高和加强,把隐性课程建设变为教育者自觉行动。构建隐性课程体系必须通揽全局、统筹安排,既要结合各校实际,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成为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应是有利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高校园环境的文化格调

高等学校是知识分子最为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培养知识分子的地方,它自己的文化品位是绝好的隐性课程体系,始终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性情,而且能够长久地勾起人们对母校的怀念和热爱。“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国古代著名书院及当今一引起著名大学,大多依山傍水,建于环境优雅之处,原因就在于以自然美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塑造学生的心灵。高格调的校园环境应该包括合理的布局、富有特色的建筑和优美的绿化。校园环境建设要注意设计和塑造自己的特色,不能千校一律,历史悠久的学校可突出重大事件发生地或重要人物的活动场所等,以增加校园环境的文化积淀,如北京大学的红楼因五四动动而闻名中外,它不仅是北大人的骄傲,还是青年学生心中共同的圣地。河南大学以知名校友来命名新校区的道路和景观,一来可以激励当代学子继承和发扬校友们严谨治学、勇于进取的河大精神;二来也使得河大近百年的灿烂校史走入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从而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新建学校则应强化布局和建筑的现代意识,并融入典雅的格调,如雅致恢弘的高楼辅以碧水廊榭等,同样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为了增加校园的美化和文化氛围,可有计划地建设一些花坛、假山、喷泉、长廊、小桥以及名人塑像、体现科学人文主题的雕塑等人文景观,宣传栏、橱窗等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校园的绿化要有一定的绿地和树木,树木要多种多样,花草要多姿多彩;树木花草既要考虑即景搭配,又要考虑四时搭配。校园绿化应与校园布局和建筑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幽雅的校园环境。这样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培养热爱校园、热爱集体的精神,同时也有利于青年学生健康的社会心理的养成。

二、强化学校制度建设

学校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体系,也是学校教育管理思想与观念的集中反映。高校通过道德规范引导师生辨别善恶美丑;通过行政规范维护正常教学生活秩序;通过纪律规范增强师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通过学生守则、学籍管理规定、日常行为准则、宿舍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办法等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任何学校优良校风的形成、工作学习生活秩序的规范和优美环境的创造,都离不开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和监督。一套严格而又可行的学校制度是形成良好校风、班风和管理作风的基础,影响着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行为和态度。

当前,加强高校制度建设不仅要坚持科学性、可行性、教育性原则,体现学校主导的价值取向,明确表明学校鼓励和提倡什么、禁止和反对什么等,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最终将外在的学校制度要求内化为所有学生的自觉意识,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思想,使人的本质特性得到完善和张扬,人的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都得到升华而获得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最终目标,为学生成才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和制度支持。只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管理体制和制度才能够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才是现代化大学应有的管理体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三、加强教师的人格修养

作为大学教师,其良好的人格应包括对祖国执着热爱、对工作兢兢业业、对科学孜孜追求、对生活安贫乐道、对学生循循善诱和教师自身高雅的气质、睿智的语言、丰富的情感等个人素质的诸多方面。教师良好人格的形成既需要教师自觉地去追求、去修养,如勤学习、多读书、自律、自强、自尊、白励等,同时也需要学校在管理上、政策上加以引导和鼓励,如对不良行为加以约束,对良好品格给以表彰等。大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国家建设高级人才的重任,其人格的培养不仅是自己的修养问题,而且关乎受教育者的品德养成。尤其在目前,由于诸多社会原因,极端个人主义、拜会主义、享乐主义等市侩精神在人们内心世界正日益扩散,教师人格的培养及对学生的影响更重要。

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影响贯穿在教师日常言谈举止中,也贯穿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渊博的知识、精彩的语言、洒脱的举止及对教学工作的认真态度,都能够让学生欣赏和敬佩,进而成为学生的楷模。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海纳百川的胸怀、积极健康的态度,高尚的情操及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无时无刻不在感染、教化学生。天长日久,教师人格慢慢融入学生的心田,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他能够影响学生的品格、追求、志趣、言行,甚至影响学生良好的心理养成、对生活和社会的正确理解和承受等。

此外,高等学校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本人及其工作都可能是隐性课程的教材或案例,自觉或不自觉地教育着身边的大学生,所以全校教职工都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爱岗敬业的精神、为人师表的操守、热情可亲的态度、公正公平的原则等等,都是重要的和优质的隐性课程资源,使大学生在优质的管理和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所以,不仅要加强教师教书育人,还要加强全体教职工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

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隐性课程最活跃的内容,他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性情、塑造人格,它的内容有深有浅、有雅有俗,庞杂多变,几乎所有人都能够从中找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要针对全体学生,要组织好有规划的活动,引导好学生的自发活动,把强制参与和随意参与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分而述之,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举办科学讲座和人文讲座。作为专业教学的有益补充,科学讲座必不可少。由于科学讲座形式多样、时间灵活,其内容往往是科学前沿或科技最新动态,主讲人不固定,有些可能是著名学者或专家,因此学生对科学讲座更感兴趣,从中学习和了解的专业知识对课章教学是有益的补充,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堂教学内容。即使对于非专业学生,也能够从中学习和了解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动态。

如果说科学讲座能够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素质水平,人文讲座则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人文讲座包括名著导读、心理咨询、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传统文化介绍、音乐舞蹈欣赏、书法摄影欣赏等诸多内容,它涵盖了文、史、哲等众多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有益于开发思维。它的作用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人文讲座和科学讲座,作为对课堂教学知识的补充,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定期讲座可列入教学计划,也可作为选修课给予一定的学分。河南大学教务处近年来先后举办的数期“名家讲坛”和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五洲风云”讲座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听众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

2.活跃文娱活动。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年华,枯燥单调的生活满足不了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他们课余生活往往追求一种活泼轻松的生活方式。这不是一种享乐主义,而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一种表现,是社会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一种折射。为此高校可以有组织地举行格调高雅的文艺晚会、周末舞会;放映一些艺术性强、思想境界高的影视作品,并结合专家讲座、学生座谈等来提高鉴赏水平;也可以组织或引导学生自发举行辩论会、演讲赛、歌咏比赛及书法、绘画、摄影比赛和展览等活动。这些对于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等都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相对于科学和人文讲座,文娱活动更自由更随意,学生在活动中占有主体地位,能够充分表现自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支持学生社团活动。青年学生具有较强烈的群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为了有一种归属感和便于活动,他们常常很愿意结成小团体,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形成小集团意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正确的方法是高校应该对此加以组织和管理,比如组织并支持学生自己管理书法协会、演讲协会、摄影协会、艺术团、演出队、运动队等。有条件的高校甚至可以组织社团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参与社会竞争和挑战自我。如北大优秀学生社团——山鹰社多次组织登山队攀登高峰,其活动闻名全国。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主动走出去、请进来,活动影响越来越大,并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团。这些社团对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社会参与意识,锻炼毅力和意志,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对社会的认识和把握能力,锻炼其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其知行合一、报效祖国的精神有重要作用。

4.开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几乎是任何一个学校都经常开展的活动,由于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天气下都可开展某一项运动。但学校运动的普遍性并不完全代表体育运动的成效。体育是一门科学,体育运动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生自我锻炼,需要学习必要的健身方法和一些运动常识;体育活动也不仅仅是健身,通过组织体育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参与意识、顽强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体育运动还是美的创造,高水平运动队的表演和比赛能够让人领略其中的强健、柔韧、技巧和人体线条,从而提高学生欣赏和鉴赏美的能力。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10-15

[2]包坚军.多种形式结合建设校园文化[J].职业技术教育,1994,(1).

[3]顾成昕等.校园文化活动在文科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7,(4).

[4]金子强.校园讲座与素质教育[J].云南高教研究,1998,(4).

[5]林宏.校园文化建设管窥[J].教学与管理,2001,(4).

[6]王小玲.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素质教育[J].社科纵横,2004,(3).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讲座隐性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