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感检测技术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探讨

2011-08-15齐晓华魏冠义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传感实例论文

齐晓华 魏冠义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1 传感检测技术课程的特点

传感检测技术课程除了介绍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和信号处理等相关知识外,最关键的就是各种类型传感器的学习。传感器的原理基本都是基于某种物理规律或化学效应,获得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我们可以形象地把用于信息采集的传感器比作人的“感官”,对于工程实际的各项自动检测设备而言,没有传感器就好比人类在正常生活中没有了“视、听、嗅、触、味”等感觉一样。本课程需要讲述的传感器类型非常多,每一类都会涉及到工作原理、主要特性、测量电路和应用方法等,对于初学该课程、没有实际经验的学生而言,过多的分类、琐碎的知识点和比较陌生的应用实例会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骤减。当然,学生学好传感器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关键是需要让现实中我们经常接触或间接了解的实例与课堂理论知识紧密联系。

2 目前传统课堂理论教学的现状

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首次上课学生对老师补充的生活实例最感兴趣,学生能够体会到该课程和本专业学习及生活方面的联系。由于目前实验教学条件的限制,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占了大部分,而教材上的理论内容让他们无法体会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因此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尽量地形象描述、加入实例,而且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看实物图片及视频资料,课后及时布置作业。目前的作业形式多是名词解释、简答、计算、分类举例等传统形式,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让他们记住了一部分理论知识,为期末的理论考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种常规的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明显有应试的成分,学生在前几次上课也会被很多有趣的实例及传感器的奇妙所吸引,但随着教学进度的开展,需要学习的类型越来越多,学生的激情开始下降,因为他们的大脑已经记不住太多的陌生东西,开始混淆。在课程后期,一些学生就开始为了期末考试过关而上课,当然也有部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开始应付。对于这种信息输入型的课程如何让学生记忆犹新、印象深刻,如何让课堂充满生机、师生互动?

3 传感检测技术课程理论教学的几点改革建议

3.1 传统板书与多媒体1+1合理配合法

在理论教学中,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都尽量使用多媒体,目的是为学生展示更生动、更直观的内容,但在介绍工作原理等理论性很强的内容时多媒体效果并不好,如果45分钟持续采用多媒体,学生就感觉知识像过电影,稍有印象但不深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师按传统方式讲解,中间不断穿插多媒体的动画、实例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虽然这样略嫌麻烦,但学生在老师切换的过程中不断转移注意力,会带来一定的新鲜感,学生不太容易产生疲惫感。当然两种方式的转换对教室内的光线、黑板位置的设置也有关系,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与安排,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兴趣。这样的所谓1+1配合,实际上讲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两种方式都扬长避短,如何合理配置需要结合每次课的内容特点来进行。

3.2 教师讲授与学生分组讨论1+1合理配合法

教师讲授一类传感器,就要给学生时间消化。工作原理、特性参数、转换电路等教师详细分析,传感器的应用部分让学生来分组讨论。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理解,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这类传感器及相关知识,最后让学生反馈讨论结果。比如讲到光电传感器,让学生结合生产生活说出哪些地方用到此类传感器,具体类别是什么,简单叙述其应用原理。当然每类传感器都有多种用途,而且生活中大多会接触到,这就是该课程适合讨论的原因。每组同学想到的不尽相同,通过学生总结回答,每次讨论选择不同的代表回答,对个人来说这次回答一定是印象深刻的。

3.3 学生课后调研课上反馈的任务驱动法

目前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包括相关专业资料、传感器产品网站,要求学生在上网的时候学会查阅资料以获取较新的知识。当然了解实际中的产品,让学生能够认识传感器,知道哪一类传感器在现实中的应用场合,包括型号、参数指标等。因此课后给学生布置调研任务,包括去社会上传感器的实体商店了解已经学过的传感器和将要学习的类型。到下次上课可抽出一小部分时间让学生反馈调研的内容。比如回答你都上了哪些网站,了解了哪些相关资料,目前某些产品的价格等等,通过这样的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上上网、去逛街,对学生来讲主动学习一定是印象深刻而且有所收获的,学生在该领域的视野也会更加开阔。通过学生的自主查阅、搜索,学生学到的知识也与传感器目前在社会上的应用情况紧密结合,课堂知识才能更好的与社会接轨。

3.4 学生撰写小型论文与传统作业结合评价法

在对学生的日常考核方面,一般采用课堂提问及课后作业。但传统的作业内容多以习题形式出现,这样的练习学生很难达到课堂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完成传统作业的同时学会撰写相关小论文,两者结合能更好的体现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当然写小论文有一定的要求,在每讲完一类传感器,涉及该类传感器的知识点非常多,比如涉及到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实际应用及专业术语,学生在听完教师授课、进行课后调研的过程中会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琐碎的知识点中每位学生一定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一部分,这个“点”每个同学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学生的小论文中要体现自己的理解,要求学生的论文不能一样,这样避免抄作业现象。在学生上交的论文中,教师需要从其论文的创新性、独立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独立思考、认真查阅资料完成较为新颖的论文进行表扬,平时成绩加分,对于同学之间有雷同、抄袭的论文退回重写。这种方式就是督促大家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把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老师明确要求、奖惩并进,给学生提供比较融洽的考核氛围,学生的配合也很重要。

4 本课程教学实践效果

传感检测技术课程传感器类型多、知识点琐碎、应用实例涉及面广,在理论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一直持续。在理论教学中采用这几种方法有机结合、合理配合,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感检测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课下积极学习,不少学生不但完成教师布置的基本任务,而且主动去网络上搜索、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学生的知识更好地与社会接轨,相关专业知识也得到了拓展。这些改革建议不但适用于传感检测技术课程,对知识点较多、信息输入型的类似课程理论教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传感实例论文
《传感技术学报》期刊征订
新型无酶便携式传感平台 两秒内测出果蔬农药残留
IPv6与ZigBee无线传感网互联网关的研究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某型Fabry-Perot光纤应变计的传感特性试验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