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是记者永恒的追求

2011-08-15郑睦华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11期
关键词:鹰潭新闻奖日报社

□ 郑睦华

(鹰潭日报社,江西 鹰潭 33500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地市报记者永恒的追求。

笔者在鹰潭日报社从事专职记者十余年间,牢固树立“创新、创新、再创新”的新闻理念,以创新精神统领新闻记者采访写作各个环节,真正做到开拓创新,求新思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当记者十余年间,笔者获得国家、省、市级新闻奖60余次,被誉为“获奖专业户”。同时,笔者还连续多年被评为鹰潭市优秀记者,并且是鹰潭日报社历史上的首位首席记者。2010年底,经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笔者被任命为鹰潭日报社副社长。笔者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坚持创新不动摇。

创新新闻采访 提升新闻敏感

在长期的新闻记者生涯中,笔者高度重视新闻采访创新。笔者不是呆在办公室或者躲在家里,坐等采访通知、坐等新闻线索,而是主动出击,勤于思考,加强新闻策划,增强新闻敏感,奋力采写新闻精品、佳作、力作。

笔者认为,地市报记者根植沃土,离新闻现场最近,具有中央级、省级新闻媒体记者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只要我们不断夯实新闻理论功底,炼就过硬的“新闻鼻”、“新闻眼”,就一定能够采写出不逊色于任何一级新闻媒体记者的优秀新闻作品,不断书写地市报记者干事创业的新篇章,创造地市报记者建功立业的新辉煌。

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重要论述,报社要求记者加大对“八荣八耻”的宣传力度。2006年4月的一天,笔者应邀参加了余江县眼镜客商恳谈会。这是一次非常普通的小型会议,一位位眼镜客商依次发言。笔者偶尔会问一下会议工作人员:“这位正发言的眼镜客商姓什么?在哪里做生意?”会议工作人员一次随意的回答,让笔者嗅到了“新闻气息”。这位会议工作人员说:“这位周老板生意做得挺大,听说他家里召开家庭会议,都是在互联网上开的。”笔者敏感地意识到,这里面可能有好新闻素材。会议结束后,笔者立即与周老板取得联系。周老板介绍说,他有四个子女,分别在北京、江苏、广州、义乌,一家人都做眼镜生意,一年到头聚少离多,就利用QQ不定期在网上召开家庭会议,商讨如何做生意,沟通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第二天,在征得周老板的同意后,笔者列席了他家的网上家庭会议。周老板一家人在眼镜生意圈内以讲诚信闻名,网上家庭会议中,他们分别给笔者讲述了数个诚信经营的小故事。最终,笔者以“网上家庭会议 倡导诚信经营”为题,精心撰写了一篇1200余字的通讯稿。此稿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小角度切入,以小见大,较好地宣传了“八荣八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并被评为2006年度江西省报刊新闻奖一等奖。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道理,在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新闻”是到处都有的,而记者缺少的则是“发现”。同样一件事情,别的人也许感觉司空见惯,而作为记者却要善于洞察秋毫,看到被别人忽视的东西,并从中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为此,记者要着力培养独特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笔者采写的消息稿《倾情倾力弘扬韬奋精神——邹华义将个人旧居改为韬奋研究所》,获得了江西报刊新闻奖二等奖。笔者最初得到的新闻线索,是邹韬奋研究所乔迁,只要写一篇小稿件应付差事就可以了。但是,笔者不甘心,希望有更大的收获。现场采访时,果然发现了新大陆。邹韬奋研究者邹华义,把自己家的价值不菲的旧房子,无偿拿出来改造为韬奋研究所。这才是新闻价值所在!笔者采写的另一篇消息稿《积极应对金融风暴有效破解招工难题——美运鞋业转“危”为“机”超常发展》,获得了江西省报刊新闻奖三等奖。采写该稿时,世界经济正遭受金融风暴袭击,中国沿海地区大批企业正面临倒闭危险,笔者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经过广泛深入的采访,抓住了这条“活鱼”。

创新新闻写作 注重精益求精

新闻作品是“急就章”、“易碎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粗制滥造、不讲质量、随心所欲。笔者在长期的记者实践中,不断强化精品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新闻稿件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特别是在时间较充裕的情况下,笔者对新闻稿件经常是像对待文学作品一样,在字、词、句上下功夫,在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上下功夫,在谋篇布局、意境优美等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打造一流的新闻作品。

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笔者采写的获得江西省报刊新闻奖一等奖的消息稿《龙虎山成功问鼎世界地质公园》,以“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精神,力求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比如在标题制作时,就可以说是煞费苦心、标新立异。主标题中的“问鼎”两字颇具力度和新意,有效地避免了泛泛而谈、老调重弹、老生常谈。同时,以两句优美的诗句“亿载造化成绝迹、龙虎丹霞惊天下”作为此稿的引题,高度概括了龙虎山风景的秀丽神奇。此外,以“成为去年中国唯一入选世界地质公园景区”作为此稿的附题,简明扼要地交待了新闻事件的重大意义。

笔者采写获得江西省报刊新闻奖二等奖的长篇通讯《九亭现象启示录》时,对如何开头曾几易其稿,反复修改,最后的见报稿是这样开头的:“这里远山含黛,近水淙淙,芳草鲜美,炊烟袅袅;这里土地平旷,房屋整齐,田畴肥美,阡陌纵横;这里民风淳厚,轻徭薄赋,干群融洽,安居乐业。这里就是被中央有关部门领导誉为‘九亭现象’的余江县锦江镇九亭村。”有读者称赞说,此稿的开头美轮美奂、精彩别致,借助了文学语言的刻意渲染,一下就把人们带到了桃花源般的意境中去了,对读者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

笔者采写的新闻特写《抗灾英雄朱平魂归故里 赣黔两地群众千里护送》,获得了江西省报刊新闻奖二等奖。笔者在写作该稿时,打破常规,饱含深情,浓墨重彩,撷取了一个个感人的场景和细节,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收到了独特的效果。

创新表现方法 倡导百花齐放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新闻记者往往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只能义无反顾,勇立涛头;革故鼎新,勇往直前。笔者在鹰潭日报社当记者十余年间,努力创新表现方法,倡导百花齐放,实现从传统记者向现代记者的跨越。

地市报相当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差,地市报记者装备较落后,“一支笔、一张纸”,是传统地市报记者的形象写照。为积极探索传统媒体应对网络媒体挑战的新路子,鹰潭日报社不仅为每名记者配置了数码照相机,还配置了数码摄像机,同时,在报社所属的鹰潭新闻网上开办了视频新闻。于是,鹰潭日报社记者从“舞文弄墨”变成了“扛枪扛炮”。笔者不断充实更新现代新闻理念,勤学苦练各种先进采访设备。笔者采访时,既用笔记录,又用照相机拍摄新闻图片,还要用摄像机拍摄录像。在一身兼数职、忙得不亦乐乎的同时,笔者也从一名传统的地市报记者,成长为网络时代里的一名与时俱进的全媒体记者。笔者当记者期间,每年见报新闻图片100多张,发表视频新闻作品100多条,其中,视频新闻作品《和谐九亭和谐生活——九亭现象启示录》还获得了江西省优秀互联网原创新闻奖。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的主要领导,对鹰潭日报社的先进经验及记者的成功转型曾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中国地市报人》杂志也曾对鹰潭日报社的有关情况作过专题介绍。

此外,笔者当记者十余年间,不满足于仅仅采写新闻稿件,还积极创作报纸副刊作品,努力实现记者表现手段的丰富多彩。经多年潜心钻研,笔者的副刊作品创作也结出了累累果实。笔者撰写的纪实作品《烈士父母状告被救人》,见报后部分读者争相传阅,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转发,还在互联网上引起强烈反响,众多网友好评如潮,后获江西省报纸副刊作品评选一等奖。笔者创作的散文《姐夫的变化》、《堂叔的心愿》分别参加了鹰潭日报社举办的“我与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征文活动,均获得江西省报纸副刊作品评选二等奖。散文《姐夫的变化》,以“姐夫”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发生的巨变,巧妙地勾勒出了中国农民物质生活从贫穷走向富裕之后,精神层面发生的更加引人瞩目的新变化。散文《堂叔的心愿》,则以“堂叔”实现“去北京登天安门”心愿的曲折经历,深刻反映了一名新中国同龄人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创新是地市报记者永恒的追求,也是地市报记者永恒的话题。让地市报记者都来议创新、谋创新、干创新,愿创新融入躯体、流进血液、化作精神,成为地市报记者共同的优秀品质。■

猜你喜欢

鹰潭新闻奖日报社
鹰潭火车文化研究
2019年de第一场雪
梦幻老君山
“新春走基层”研讨会嘉宾分享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中国新闻奖的设奖数额是多少?
本刊新聘特邀顾问陕西日报社社长钟顺虎同志简介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