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船舶火灾特性及其预防对策

2011-08-15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消防设施船员火灾

●程 磊

(北海市消防支队,广西北海 536000)

一、现代船舶消防安全现状及特性

现代航运发展趋于远洋化,船舶制造设计趋于复杂化,在满足船员基本的生活起居和工作考虑外,还将舒适、美观、豪华纳入其中。虽然船舶种类繁多,外观、内饰、用途以及员工数量上都不尽相同,但船体空间小、货物密集、人员集中、船体基本舱室紧凑等基本相同。而这些特点,是船舶发生火灾危险性大的重要原因。当前火灾已然是海难主要元凶之一,据资料显示,2002~2009年期间我国年均发生船舶火灾事故24起,占海难的11%,如2003年上海浦东“新南京号”巨轮火灾,2004年上海中远船务希腊万吨巨轮冷藏货轮火灾,造成财产损失均达千万之巨。要有效防范船舶火灾事故的发生,首先要对船舶火灾的特性予以分析,通过研究笔者认为船舶火灾主要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一)火灾荷载量较大,蔓延速度快

船舶各舱室的墙面,天花板,以及地板等部位虽然通常情况下已从结构防火上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和限制,但在后期装修中大量采用未经阻燃处理的家具、地毯、窗帘、装饰品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而且其中包含大量高分子材料,导致整船火灾荷载巨大。另外,大型船舶续航能力不断加强,机舱内油品储量也不断增多,进一步增大了船体的火灾荷载。且现代船舶向大吨位、高科技和豪华舒适型发展,船舶在建造和后期使用装修中,采用的钢结构、中央空调系统、吊顶、地毯等结构和物品,在火灾时都成为蔓延的重要通道,导致火灾发展更加迅猛,难以控制。

(二)电气线路复杂,铺设混乱

现代船舶上各类电器设备较以往明显增多,无论从航行、通讯、日常起居设备已基本实现电子化,而电子元件和电线老化、电器触点接触不良、电器乱搭乱设、电气线路长期超负荷,缺乏防爆或自动断流设备等原因又是电气火灾诱因的主要因素。再加之部分船主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将部分要求使用防爆和防水型电气设施的处所使用了非防爆、防水设备;少数船员违章私接乱搭电线、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在电气设备散热部位放置易燃、可燃物品,导致火灾风险急剧增加。

(三)散热、排烟困难,逃生通道狭窄

船舶火灾时,通风和散热渠道基本靠舱门和舷窗,但是受通风面积限制,热烟气流动困难,无法顺利及时排出,导致舱室内热量大量积聚,温度急剧上升。舱内的钢结构温度也急剧攀升,钢结构高温受热变形会导致船壳变形,使原本与人员逃生方向重叠的热烟气流动渠道堵塞,导致热量和不完全燃烧产物大量积聚,人员逃生通道更加狭小。狭窄的部位的拥堵加剧,甚至还会导致逃生人员落水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四)船体内装修和改造工作不规范,监管盲区较多

船舶进行维护保养和装修改造工作中需要动火作业较为频繁,在此期间大量船只回港,而船厂维修容量有限,为满足需求就会大量聘请外单位协作,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按操作规程进行焊接或明火作业,未采取现场保护措施,防止焊、割产生的焊渣和明火引燃现场的可燃物品、油品或油品蒸汽;对封闭处所的明火作业未进行测氧、测爆等情况而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再加之监管方的缺位,忽视动火防火制度的事情更是普遍现象,导致明火作业下火灾概率大大上升。另外船体进行装修改造工程时不需报任何部门备案,消防安全监管跟进不够及时,存在较大的盲区,没有专业人员进行防火监督和指导工作,将会极大增加火灾风险。

(五)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设施匮乏

伴随船舶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船员要求掌握的专业技能也不断增加,但培训和教育过程中易忽略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导致船员消防安全意识普遍淡薄,一些船员甚至对基本的报警方式、用火用电常识、禁忌物品存储、火灾时人员疏散等基本知识都不具备,因而火灾发生时常会错过最佳人员疏散和火灾控制时间,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加之船舶上消防设施匮乏,已有的消防设施相对较为简易,缺乏自动报警、自动喷淋设备以及防排烟设施,在火灾初起时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火情,第一时间有效处置,会导致小火变成大火,小灾酿成大祸。

二、现代船舶火灾防控对策

(一)加强船员消防安全培训

虽然船舶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但人的因素在火灾防控中的作用依然不容忽视,船员消防安全意识的强弱是火灾是否发生和火灾发生后能否迅速加以控制的重要因素。例如2005年“北海救108”轮在船厂修船期间,船员发现停靠在其邻近泊位的5 000t货轮空调舱起火,立即帮助邻船成功地将其扑灭。这起火灾是由于邻船船员的疏忽所致,也正是“北海救108”轮船员警惕性高,消防意识强,才及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因而要强化船员消防安全培训,使之养成安全的用火用电习惯,不在热源附近放置易燃物,定期检查机舱电气设备线路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电线是否老化,按时维护或更换接头不牢固的隐患部分。同时还要坚持消防安全巡查,落实消防值班员制度,一旦发生火灾,能第一时间发现火情,第一时间报警,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疏散,第一时间控制火势的发展,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二)增强船舶消防设施的建设

现代船舶自身消防设施一般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船舶自身建造过程中采用的防火分隔、防火材料、通风管道、人员疏散通道等船体自身结构的设计,尽可能减少先天性结构的火灾隐患,在火灾发生时能尽量减缓其蔓延发展速度,为人员的疏散和火灾的扑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另一方面是后期所安装的消防设备,如自动报警,自动喷淋等设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采用先进的设备,在重点舱室安装火灾报警器,在舱室内设置自动灭火设施,在烟气蔓延通道设置防排烟设备、在最高点设置避雷装置,并根据SOLAS公约对船上消防设施与灭火器材加强维护保养。另外,及时发现消防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处理,确保船舶消防设备处于随时可用状态,杜绝出现擅自挪用消防设施,甚至拆除的情况。

(三)全面强化船舶消防安全监管

船舶的消防安全监督工作应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由公安消防部门进行监督。特别是在船舶投入和运营前,公安消防部门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船舶消防安全检查,对船舶的使用性质、疏散通道、火灾报警设备、防排烟设施、应急照明以及灭火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在船舶进行装修和改造时一定要报消防部门备案,确保不因装修改造而影响船舶的防火性能;二是海事部门要强化指导和监管。作为船舶的主管部门,海事部门要将消防监督检查纳入船舶检查和审查制度中,对维修和在港船舶进行严格消防监管,对不符合消防安全的船舶,坚决禁止随意动火作业,坚决禁止“带病”出航,形成多方面合力促进船舶消防安全隐患的整治;三是船舶所属公司加强日常消防安全监管。船舶公司在强化船员的消防安全意识的同时要制定一整套的消防安全巡查、消防安全检查、火灾应急处置预案,确保最大程度地消除火险隐患。

(四)建立“人、物、机”一体的火灾监控体系

船舶在航行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预防和早期火灾预警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建立全面火灾监控体系。这一体系的真正建立应当从三点入手:一是全面控制“人”的因素。对登船人员进行检查,确保不携带易燃、爆炸等危险物品,不随意使用火源;二是全面控制“物”的因素。分类分开储存各类物质,尤其是禁忌物品的存放。做好相应分隔措施和火灾处置预案;三是全面控制“机”的因素。采取火灾报警器报警与人员复核相结合,提高报警准确性。

[1]程进.如何对船舶结构防火进行监督检查[J].研究视窗,2007,(6):26-27.

[2]邵建章.船舶火灾的扑救及救援[J].武警学院学报,2002,(8):44-48.

[3]程进,陈国平.浅谈船舶机械设备火源及防火[J].水上消防,2007,(2):28 -29.

[4]招定友.船舶火灾近况分析及未来对策[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6):23 -34.

[5]包建新.船舶火灾的预防与施救分析[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28 -29.

[6]吴志平.船舶火灾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珠江水运,2004,(8):29-30.

猜你喜欢

消防设施船员火灾
建筑消防设施易被忽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我国注册船员超170万
建筑消防设施安全监督与检查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问题研究
闯海盗老巢接船员
关于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管理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中韩船员沉船遇难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