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针刀技术治疗带状疱疹——规范化技术操作文本

2011-08-15唐胜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5期
关键词:施术刀口后遗

唐胜修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星湖门诊部,广西 南宁 530022

1 前言

1.1 疾病概况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本病多为急性发病,常伴剧烈的神经痛及局部淋巴结肿痛,易发生后遗神经痛。临床表明老年人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提示,带状疱疹的发病呈散发性,在人群中患病率可高达5.4‰,以成年人及老年人为主,身体各部位均可发生。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冬三季发病为多。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疼痛程度与皮肤损害程度无明显关联。中医称本病为“蛇串疮”、 “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带状疱疹患者一般可获得终身免疫。西医治疗以抗病毒、增强免疫、止痛及对症为主要手段,中医多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或针刺、艾灸、拔罐等非药物治疗。

1.2 火针刀疗法简要介绍

火针刀为火针改良型针具,具备火针的特点,又有独特的优势,能迅速以火 (毒)攻热 (毒),并迅速切割排脓,同时能止血和防感染,能迅速治疗疱疹,快速止痛,达到短时间内结痂,后遗神经痛少,治疗疗程短,省时省力,节省患者看病费用。

1.3 应用扩大前景

火针刀能在农村医疗机构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应用,极易掌握,使带状疱疹的治疗简单化,有效性更为突出,能迅速取代火针、火罐、输液、外涂药物和内服中西药物。

2 疾病诊断标准

2.1 西医标准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成簇水疱沿体表一侧的皮肤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常伴神经痛及局部淋巴结肿痛[1]。

2.2 中医标准

带状疱疹是一种同时累及神经和皮肤,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且疼痛剧烈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亦称“蛇串疮”[2]。

3 适应症

(1)带状疱疹出疹出疱期、溃疡及/或化脓期不分年龄、性别及病情轻重均可应用;

(2)带状疱诊 (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神经痛期)。

4 禁忌证

皮肤癌、癌症皮肤转移伴带状疱疹。

5 技术操作方法

5.1 器械及材料

小针刀、酒精灯、火柴 (打火机)、消毒棉签、碘酒及酒精、胶手套 (型号、产地不限)。

5.2 详细操作步骤

5.2.1 急性期带状疱疹火针刀的操作步骤

A、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B、针刀前端在酒精灯的火焰尖端烧至发白透亮;

C、对准疱疹红头、水疱等处进行快速点、切操作;

D、在积脓处进行淬、撬操作;

E、在多日渗液未干处进行烙、抹操作;

F、消毒棉签吸水、吸脓、挤压脓疮;

G、每次结束后,在施术处常规消毒,使皮肤干爽;

H、让痂皮自行脱落,不可揭痂。

以上施术1日1次,3日即可;对体弱迁延者,治疗5日。

5.2.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期火针刀的操作步骤

A、针刀施术部位定点后,将刀口压在定点中,使刀口线与大血管、神经及肌肉纤维走向平行,针刀加压分离,使神经、血管被分离在针刀的两侧,针刀刺入,直达骨面;

B、刀口接触骨面后,按刀口线方向疏通;

C、刀口线定向与肌肉走行方向平行切开数条口,在刀口处反复疏通、剥离2、3次;

D、针对深层组织 (病变部分),调转刀锋逐层深入,刀口与每层的神经、血管、肌纤维等软组织走行方向平行,再行施术手法;

E、术毕,无菌纱布压盖针孔,止血后贴上创口贴,3天内不要沾水。

以上施术2周1次,连续3~5次。

5.3 关键技术环节

火针刀前端务必烧红透亮,动作快,入皮浅,脓液要排尽。

5.4 注意事项

结痂未积脓处不再治疗,嘱患者让痂皮自行脱落,不可揭痂。

5.5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为预防晕针发生,可在术前、术中在患处涂抹 (注射)利多卡因,并服用温性糖水1杯。

6 不良反应/事件

与晕针情况处理相同。如在后遗症期针刀处理过程中发生感染事件,应对症抗炎治疗。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 (第三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0~303.

[2]戴慎,薛建国,岳沛平.中医病症疹疗标准与方剂选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37.

猜你喜欢

施术刀口后遗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以石养腧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针刺施术时长对脑出血大鼠急性期脑炎症反应的影响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术后刀口感染脂肪液化裂开放置负压引流管应用分析
持续泵入刀口冲洗对于预防封闭负压引流堵管的应用研究
影响冷冲压模具跳屑因素分析
校园妖怪录,你能逃出手掌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