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起仔猪腹泻的寄生虫病及其防控措施

2011-08-15李睿鸿

中国猪业 2011年10期
关键词:寄生虫病虫卵养猪场

周 军 李睿鸿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湖北省襄阳市 441104)

引起仔猪腹泻的寄生虫病及其防控措施

周 军 李睿鸿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湖北省襄阳市 441104)

由寄生虫引起的仔猪腹泻,常常被养猪场(户)忽略,对寄生虫病引起的仔猪腹泻应该重视并采取防控措施,减少其对养猪生产的影响。

寄生虫病;防控措施;仔猪腹泻

仔猪腹泻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肉的品质,给养猪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由寄生虫引起的仔猪腹泻,常常被养殖者忽略,本文就引起仔猪腹泻的寄生虫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进行阐述,供广大养猪场 (户)参考。

1 引起仔猪腹泻的寄生虫病

1.1 猪球虫病

猪球虫病主要见于7~21日龄仔猪,感染部位主要是空肠和回肠,仔猪感染1~2天后排黄色、灰白色的稀粪,有时可见排出血便,病猪生长发育受阻,严重脱水,重症仔猪可发生死亡。通过肠道病变及部分黏膜、粪便压片镜检可见到球虫卵囊或内生发育阶段的虫体即可判断为该病。

1.2 猪蛔虫病

猪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侵害3~5月龄的仔猪。仔猪感染的早期可有轻微的湿咳,体温升高,之后精神沉郁、食欲时好时坏、异嗜、营养不良、消瘦、贫血。严重感染时,呼吸困难,伴有咳嗽、呕吐、流涎、腹泻等症状,少数病猪因肠管阻塞而出现腹痛。

1.3 猪类圆线虫病

类圆线虫病是由兰氏类圆线虫寄生在小肠所引起的。主要在温暖多雨季节发生,特别是3~4周龄的仔猪,可由皮肤感染,感染后表现为腹泻、消瘦、厌食、呕吐等。发病猪多表现生长停滞和发育不良。

1.4 猪隐孢子虫病

猪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引起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以腹泻、呕吐、脱水、减少日增重和降低饲料转化率为主要特征,该病易与其它肠道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表现明显临床症状,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一种重要病原。

1.5 猪食道口线虫病

猪食道口线虫病感染后幼虫寄生在大肠壁内形成结节,肠黏膜受到严重损伤,易感染其它病原体,临床症状轻微,可见消瘦与腹泻。

1.6 猪小袋纤毛虫病

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结肠小袋纤毛虫寄生于猪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轻度感染时,猪无异常表现,严重感染时有腹泻、排血便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可导致死亡。

1.7 猪鞭虫病

猪鞭虫病是由猪鞭虫(毛首线虫)寄生在猪的盲肠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但严重感染时,可引起盲肠炎,出现腹泻,有时粪中带血。猪体瘦弱无力、步态不稳、喜饮水、减食或不食,贫血、嗜中性白细胞增多,最后由于严重消瘦和贫血,或并发其它疾病而死亡。

1.8 猪棘头虫病

棘头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引起该病的发生,虫体吻突牢牢吸入小肠黏膜,吻突钩对肠道的机械损伤可引起肠炎、肠黏膜坏死和溃疡,猪严重感染时食欲减退、腹泻、排血便、腹痛等症状明显,可导致肠穿孔、腹膜炎、肠粘连。

2 防控措施

2.1 建好猪舍

猪舍应背风向阳、地势高燥、空气流通、平坦开阔、交通便利、土地坚实,最好离居民区1km以上,且处于人居主导风向和饮用水源的下方。配套建造好猪舍周围的围栏(也可采用挖沟、种树、种绿化植物等)、栏舍进出口的消毒设施和粪污处理设施(如沼气池)。相邻的猪舍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要相对分离,以利于防范猪群染病,尽可能保障生猪养殖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有条件的可采用生态发酵床养猪,生态发酵床养猪是利用功能微生物的 “生态转换”作用,快速有效地降解猪的粪尿,从源头上给猪营造干净舒适的生存空间。发酵床养猪最大特点是干净卫生,寄生虫病发病几率大大降低。规范的发酵床一般都通风良好,粪便多在一两天内便被功能微生物分解得无影无踪。粪便中的虫卵及幼虫被发酵时产生的高温杀死,最终成为发酵床中功能微生物的食物。

2.2 科学饲养管理

养猪场要做到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凡从外地引进的猪只,应先隔离饲养,进行粪便检查,以确定其有无寄生虫寄生,发现患病猪只,须进行1~2次驱虫并再次检查,经全面检测确保无寄生虫病后方可转入生产区饲养,这样可控制外界寄生虫的传入。猪场应做好分群、分圈饲养。保持猪舍内环境及猪体清洁卫生。做好保暖、防暑、适宜运动等工作。改善猪的营养状况,应根据猪的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物质,以提高猪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每次饲喂的饲料应清洁、新鲜,严防霉烂、污染。水生植物要洗干净后才可饲喂,禁止用未经煮熟的鱼虾、贝类或食堂、饭店泔水、下脚料喂猪。注意保护好猪场饮水水源,粪堆、垃圾等应远离水源,确保水质清洁,最好饮自来水、井水、泉水,可防止饮进湖、河、湾、塘、沟水中的寄生虫卵、幼虫以及一些中间宿主(如水蚤等)。用发酵床养猪的猪舍,如果没有对猪进行过满圈拉粪尿训练的,应定期将外露的粪便掩埋于较干燥垫料的30cm以下,让其快速发酵杀灭或抑制虫卵、幼虫发育,消除或减少生猪感染寄生虫病的机会。

2.3 制定防治方案

县级畜牧部门要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根据当地寄生虫病发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来控制和消灭寄生虫病,每年可在适当的时机,对本地饲养的生猪进行两次定期驱虫,使防治寄生虫病工作纳入法制化、经常化、制度化。养猪场(户)应在有资质的兽医人员指导下,根据本地区或本场寄生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猪场的病史、猪的品种、日龄和饲养管理条件等因素制定出适合本场的、合理科学的寄生虫防治程序。规模猪场要做到每次给生猪驱虫之前,先做好寄生虫监测(监测结果做为实施驱虫的依据)。

2.4 环境消毒

规模猪场寄生虫病控制除了药物的使用以外,与环境消毒措施的落实有重要关系。对饲养员的衣物、用具加热消毒;栏舍、运输车等可以用高效、广谱、低毒的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

2.5 消灭中间宿主

消灭中间宿主,切断传播媒介是防止寄生虫病传播的有效措施。引起仔猪腹泻的寄生虫如蛔虫、棘头虫和部分线虫在发育过程中都需要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的参与。用化学药品或生物学方法(培养中间宿主的天敌,如养鸭、养鱼等)可以消灭中间宿主和切断传播媒介。养猪场(户)禁养猫、狗,定期做好灭鼠、驱蚊、灭蝇、灭蟑、灭虫的工作,以减少寄生虫病发生机会。

2.6 科学驱虫

合理的驱虫程序是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所致腹泻的基础。驱虫程序:35~70日龄的仔猪应进行1~3次驱虫,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怀孕母猪应在产前3个月和产前1周进行驱虫,后备、空怀猪及种公猪,每年驱虫3~4次,应在春秋两季对全群育肥猪各驱虫1次。驱虫要掌握以下要领:一是驱虫前禁食。驱虫前应禁食12~18小时,以利于猪采食含有驱虫药的饲料;二是选用高效、广谱、低毒、适口性好、投药方便、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的驱虫药物,如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百球清、左旋咪唑、丙硫咪唑、芬苯达唑等,应注意药量,既不能过量也不能用量不足;三是连续用药,为提高驱虫效果,需连续使用2~3次驱虫药。四是要在具备隔离条件的场所进行驱虫,以便清理病猪的排泄物;五是注意驱虫时间。一般应在虫体性成熟前驱虫,以防止性成熟的成虫排出虫卵、幼虫;秋冬季进行驱虫,此时驱虫有利于畜禽安全过冬,且秋冬季较寒冷,不利于大多数虫卵或幼虫的存活发育,可以减少污染;六是在大规模驱虫前,先进行小群实验,取得经验并肯定药效和确保安全之后,再开展全群驱虫;七是注意观察驱虫效果。给药后,应注意观察猪群反应,若出现中毒,如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八是严格执行休药期的规定,防止药物残留。一般来说,屠宰前三周要避免对成年猪进行药物驱虫。

2.7 粪便无害化处理

大多数寄生虫的虫卵、幼虫是随着生猪粪便排出体外,经一定时间的发育能再次侵袭动物。因此,加强粪便管理、避免病原扩散,对控制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非常重要。在寄生虫病流行区,应将生猪粪便,尤其是驱虫后的粪便集中起来,根据各地情况和习惯,结合农田积肥进行堆积发酵(可使温度上升到 60~70℃), 经 2~3周就可杀死粪便中的虫卵、幼虫,经处理的粪便一般3个月后即可作为农家肥使用。

猜你喜欢

寄生虫病虫卵养猪场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肉牛常见三种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加州鲈寄生虫病及防控建议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富蕴县阿勒泰羊蠕虫虫卵检查及虫卵特性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
1961年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在养猪场住了6天6夜
几乎 100% 的大米中都有虫卵
人体大片形吸虫虫卵孵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