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闻采访特征分析的采访技巧探讨

2011-08-15刘庆春

科技传播 2011年4期
关键词:假新闻新闻报道工作者

刘庆春

大同广播电视台,山西 大同 037300

作为新闻工作中重要一环的采访,怎样与被采访者进行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才能实现采访到最需要的信息?在采访的过程中,又需要注意些什么?这些都需要新闻工作者掌握一些必要的采访技巧。采访技巧是新闻采访中运用的一种访问方法,它对于记者取得真实材料、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才能在采访时得心应手,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做出好的新闻报道。

1 新闻采访活动的主要特征分析

可以说,新闻采访活动就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采集、挖掘新闻事实的调查研究活动,是一种广泛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有着自身的固有特征。新闻采访活动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真实性

新闻传播的过程就是人们不断认识世界的活动过程,先有事实然后才有新闻,因此,事实是新闻报道的前提,可以说,没有事实作为前提,新闻也就失去了其发生的合理性。从这一角度来讲,真实是新闻的首要标准和第一选择,是新闻报道的生命线。采访是保证新闻报道真实的重要环节,想要完成一篇真实的新闻报道,至少需要经过采访、写作、编辑等环节,无论何种媒体,想要实现新闻的传播都必须先有采访,然后才能撰写稿件、编辑制作,最终实现播出或发行。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细致地采访到真实的内容,才有可能在后期的新闻制作中还原出新闻事实。

2)时效性

抢新闻生动而形象地刻画出了新闻工作者采访的状态,可以说采访就是与时间进行的赛跑。新闻记者要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事实;拥有有强烈的新闻敏感度,善于发现和抓取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或事物的新动向,这样的新闻报道才能满足受众抢先获得信息的心理,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新闻的新鲜性,决定了新闻采访的过程要有时效性,不能慢慢吞吞地进行,而必须高效率、快节奏,以避免新闻报道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2 基于新闻采访特性采访技巧探讨

2.1 新闻采访也要进行必要地准备

采访前,新闻工作者需要采取多线并行制,即编辑、文字记者、摄像记者可应当同时按照各自不同的分工,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去完成多组工作。在突发现场新闻的采访中,特别需要注意事前沟通的重要性。从最初获得线索中获得更为全面地信息,在采访现场就可能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例如为常见的责任事故现场,事故责任人通常就在现场,新闻工作者如何尽快把他找出来呢?热线报料者往往是与责任事故有一定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在其报料过程中,与其进行一定的沟通,往往可较为容易地获取责任当事人相关资料或体貌特征等信息,这样到现场后能更方便地与其进行联系、沟通和采访。

2.2 一定要端正新闻采访的动机

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真实。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握好采访动机。带着动机去采访,是不可能采访到真实、有价值新闻的。以吹捧为动机的采访,可能使采访者只见成绩而不见缺点;带着“敌意”的采访则恰好相反,会只盯着缺点却对成绩不加理采;而如果是拿了人家的钱去进行采访,则有可能陷入人家叫你怎样采访你就怎样采访的窘况。所以说,以上这几种带有目的的采访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要避免发生的事情。正确的采访动机应当是不带有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只是为了实现真实、公正新闻报道而进行的采访活动。

2.3 新闻采访应当尽量接近第一现场

采访中,要尽可能地接近第一现场。离新闻事实越近,新闻价值也就越高,与新闻发生事件同步报道是突发新闻报道的最高境界。例如较为常见的交通事故报道,如果只是报道了汽车被撞后的情景,其新闻价值会必然会打折扣,若是报道中事故发生环境、相关人员状态,以及施救过程进行一定的联系,就能有效增强新闻的真实性与震撼力。

2.4 应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采取相应的策略

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采访的对象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在采访中,根据被采访者的不同背景、学历、阅历和性格等,选择相应的采访技巧。在新闻工作者的眼中,无论被采访者是贫穷还是富贵,都应以同样的个体生命平等对待,保持一个平等、中立和冷静的采访姿态。

对待那些德高望重、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采访对象,必须做出详细、深刻和充分的准备,提前选择适宜的采访技巧与提问方式。对此类人物的采访,最容易展现记者的综合能力,也较易达到采访的最高境界。

而对于普通人物的采访,有时候不能开门见山地说采访,这往往就需要借助于聊天、喝茶等方式迂回一下,在普通人坦诚以待的情况下再开始真正的采访。

2.5 在新闻采访中还应深入地观察与思考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观察的主体是新闻记者,但是记者代表着受众,需要用受众的眼光进行观察。因此,记者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不能只从个人思想、观点、角度出发,还需要了解受众想知道什么、想看到什么等。只有这样我们通过现场观察所作的新闻报道才可能对受众有吸引力,更大地满足其对新闻的需求。

同时,在采访过程中,要勇于思考、善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现象背后的本质。观察的关键是记者对报道事件思考的深入程度。观察决不是简单地看一看事物了事。它不但要求记者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看出事物的本质。这就要求记者在观察采访中不仅要看,更要思考。例如名记者张飚,在80年代关于农村改革的报道“1+1+1=腾飞”,就是其在广泛搜集和采访新闻素材的基础上,通过观察与思考,得出党的3个1号文件促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结论,写出了更胜一筹的新闻报道。

2.6 在新闻采访环节还应避免产生假新闻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在新闻采访环节如何避免假新闻的形成呢?

一是对突发性新闻的采访避免急于求成。突发性新闻因为发生突然、时间紧迫,加之新闻报道的时间性都要求新闻采访要快。如何在“快”的过程中避免假新闻的发生呢?这除了要求记者具备过硬的素质之外,还要求记者不能急于求成,也就是说避免发出没有经过多位目击证人或亲历者证实的新闻报道。最好要在看到事实或拍到事实,并明确事件形成原因与处理结果后,再进行及时的后续性报道,避免主观的猜测与臆断,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假新闻的产生。

二是对于纠纷类新闻不能有感情偏向。这类新闻是受众喜闻乐见的,更是百姓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这类新闻的报道对于社会舆论导向有着重大的影响,这就要求记者在报道中避免体现出情感偏向,那样往往会削弱新闻的真实性。另外,要避免这类新闻中的假新闻,记者还要多走访多调查,并咨询相关的法律人员,只有这样才不会因为法律方面问题而导致失实的假新闻出现,对舆论造成错误引导。

3 结论

采访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不论写作技巧多么高超的新闻工作者,如果他不能进行卓有成效的采访,他就不可能做出好的新闻报道。因此,探讨如何利用采访技巧进行高效地新闻采访,对于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初小燕,赵治国.新闻采访中受众心理的把握[J].采写编,2009(1).

[2]张良箭.准确把握新闻采访中的受众心理[J].新闻传播,2010(8).

猜你喜欢

假新闻新闻报道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假新闻泛滥,如何趋近真相?
假新闻炮制不出真实的社会冷暖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