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余县青龙镇营造林形式的研究

2011-08-15刘庆仕彭雨明周桂荣

绿色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林农山区营造

刘庆仕 ,彭雨明,周桂荣

(江西省大余县林业局,江西 大余 341500)

1 引言

江西省大余县青龙镇位于大余县中东部,323国道贯穿而过,赣州——韶关高速公路在该镇南部经过,土地总面积11533.33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7666.67hm2,占总面积64.47%,森林覆盖率达80.4%,属较为典型的山区乡镇,辖区内有11个行政村,人口 2.8万人,人均林地面积0.27hm2,林业经济优势比较明显。

与大余县其它山区乡镇纵向比较,该镇大部分乡村交通闭塞,发展林业积极不高,加上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经济普遍贫困落后。同时,由于林地土壤质地较差,林分质量普遍不高,根据2009年大余县“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该镇林木蓄积量1hm2仅为25.605m3,有较高的培育增值空间。从同镇各村的横向比较来看,凡是经济状况较好的村,如河南村主要靠营造人工林和进行林产品加工来提高农民收入,林业经济是青龙镇和山区乡镇富民强民的最直接、最为有效的途径。

2 青龙镇营造林的基本模式

20世纪80年代农村生产责任制变革,由于林业生产责任制和林地林权的落实,人们的观念在短时间内难于适应改革的步伐,乱砍滥伐现象严重,致使该镇各村办林场衰败不堪,责任山、自留山的低产面貌依旧,林业的发展步伐缓慢。21世纪初,江西省启动林权制度改革,犹如一缕春风,民间资本大量涌入林业经济,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民营林场得到蓬勃发展,相当多的农民从田间地块走上山,在林业战线上大显身手,多年实践证明,山区乡镇林业开发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广阔。青龙镇因在营造林方面做出有益尝试和取得较好成绩被大余县委、县政府授予“绿化先进单位”和“生态优美乡镇”。

2.1 营造林与农业相结合的立体种养模式。

以林为主,多种经营,注重立体开发。基本上做到在山顶戴帽造林,山腰种果、种菜,山脚养猪、养鸭,山垄养鱼种稻,最终使退耕还林、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成为林业散户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形式,如河南村张屋场黄业文户经营模式,2006年以来,投资近100万元发展立体种养,营造人工杉木林35hm2,柑桔3200余株,菜园、农田2hm2,现已具较大规模。

2.2 规模化造林模式。

造林经营单位,从提高经济效益出发,成片造林力度明显加大。成片造林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地为主,比如赣州华劲竹林发展公司在该镇同盟村种植桉树基地240hm2,民营谢背地林场种植杉木速生丰产林153.33hm2,台湾柠檬基地在该镇双联村种植柠檬、脐橙33.33hm2,都是在低质残次林中通过改造而发展的规模林业企业。截止2010年底,该镇杉木人工林面积达到3466.67hm2,占全镇有林地面积45%。

2.3 多样化造林模式。

走出林业,发展林业,多样化造林绿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用于造林绿化,如该镇龙涧河流域的轻度流失山地,就是由水保部门争取到的上级水土保持项目资金,大力发展林业,适地适树,林、果、茶齐上,走出了一条推行封、造、管、治理、开发相结合的造林模式。有的以发展加工企业养林,比如青龙村刘其洪把河滩沙场取沙经营利润用来造林,青龙二塘村罗圣华则以发展林木加工企业来造速生丰产林基地,还有的农民采取林苗结合,林菜结合等方式经营林业。

3 山区乡镇营造林的优势分析

山区乡镇气候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雨量充沛,适应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有利于开展山地种植业生产。山区乡镇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山地面积广,有充分的拓展余地,不像平原乡镇,想在山上做文章,可惜没有用武之地。山区乡镇普遍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80%的人口在农村而且有着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近些年,山区乡镇已涌现出许多的发展林业的典型、致富带头人,像青龙镇河南村的刘异林,平岗村的彭裕友以及二塘村的陈有等等,现在都有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上级政策上的扶持力度在逐年加大,现在大余县营造速生丰产林,补助 3000元/hm2,油茶林 6000元/hm2,水保林3000元/hm2。

4 山区乡镇营造林的建议与对策

4.1 加强机遇意识,增加投入,突出高效

以速生产林为例,目前,江西省林业厅已就重点加速生产林建设目标做出了若干补助意见,这是一次机会。笔者曾经看过大余县的邻县,全国重点林业县——崇义县和广东省南雄市的林业基地,他们的林业可谓开了高效林业的先河,走出去才觉得“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实践证明“高投入高产出,中投入低产出,低投入没产出”这确实是一条不可违背的规律。而现在多数山区乡镇的林业个体户却没有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山上,真正把山当做田来作。在青龙镇,1hm2造林投资只有3900元,然后就来等林业的项目补助,结果造的林子,在环节上整地规格不达标,密度不达标,选苗不达标,像这样虽抓了规模,又低了质量,到后来劳命伤财。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始终要把技术摆在首位,要严格按工程造林的要求,高标准施工,做到整地不达标不还穴,还穴不合格不栽树,不是良种不育苗,不是壮苗不上山,抚育不合格坚决返工。

4.2 把握好林业项目,合理安排林业项目资金

发展林业,投资林业,需要资金。而资金主要是要靠林农的自身积累,造林业主出大头,国家政府扶持一部分,山区乡镇的林业管理部门要争取上级的林业项目资金。建议这一类林业项目资金能做到即造即补,这样可以缓解很多林农造林资金空缺难题。

同时,要有竞争意识,突出重点,体现“精品”。要敢于竞争,敢于上规模,上层次,上效益,发展林业要像“赣南脐橙”、“安福红心杉”、“南安板鸭”树立品牌意识,出精品,要抛弃那种林粮、林菜、林果等小林业思想,重点抓好诸如桉树样板林,切实把桉树的粗放经营,低效林业转移到集约经营,高效林业上来。从山地种植业来说,要把营造林的重点放到大办商品林基地上来,改变过去那种“哪里都有,但哪里都不乐观”的营造现状,彻底从小林业转到精品林业上来。

4.3 加强对基层林业执法队伍建设

林业技术人员必须从树种选种、种植模式、病虫害预测与防治的每个环节,与林农结成“一对一”帮扶,深入到林间为林农“对症下药”,解决技术难题,体现实干精神。俗话说得好“三分造,七分管”,单靠林农自己护好林,那是有欠缺的,各级领导要关心山区乡镇基层林业站、所的建设,切实加强对基层林业工作站及森林公安派出所的工作,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坚持依法治林,完善执法体系。

猜你喜欢

林农山区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林农的林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