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社区支持农业(CSA)探析

2011-08-15肖芬蓉

绿色科技 2011年9期
关键词:文明消费者社区

肖芬蓉

(长江大学 政法学院,湖北 荆州 434104)

1 生态文明与社区支持农业的契合

1.1 生态文明的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当然,生态文明的建设任重而道远。生态文明的建设也是对当下环境恶化、生态失衡、人们内心失衡的应对措施。据笔者看来,生态文明的内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来看,生态文明意味着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爱护地球。300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也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工业文明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沙漠化、“城市病”等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和发展,都足以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人类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必须保护生态平衡。

(2)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生态文明意味着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守望相助、彼此信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利益为中心,人们不可抗拒地裹挟于其中开展着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熟人社会逐渐变化为陌生人社会。人们之间相互倾轧、争斗,甚至欺骗,维系人们关系最温暖的情感、信任逐渐消失殆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离,最终导致精神虚空、自杀率上升等严重的后果。生态文明试图从搭建平台、建立纽带、增强信任等角度重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从人与社会的关系看,生态文明意味着拓宽途径、搭建桥梁,以使人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和谐社会。从近年我国频繁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持刀杀害幼童、恶性传播艾滋病毒等事件可以看到社会中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也说明了部分群体对社会的不信任感、融入社会缺乏有效途径、被边缘化等问题的存在。特别是随着贫富分化、房价高企、医疗保障制度缺失、教育成本高昂等社会问题的广泛存在,进一步降低了人们对社会的信心。生态文明从和谐社会的角度厘清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向,即试图从公平的角度出发,通过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实现来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内涵。而基于石化农业严重污染自然环境、食品安全问题威胁人类健康等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社区支持农业则与生态文明的内涵则不谋而合。

1.2 社区支持农业的内涵

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简称CSA)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当时的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现在,CSA的理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如今的美国已经有2000多家农场采用这种模式。

从字面意义上讲,社区指的是生活在同一地域内、具有共同意识和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区所要支持的农业,具有健康、安全、环保的生产过程;产品是本地化的,新鲜的。最后,社区支持农业CSA要求社区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建立一种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公平互信(如定价、保证有机种植)的关系。

具体来讲,CSA注重环保,提倡健康生产、生活方式。一切农活都是手工操作;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及除草剂、催熟剂等影响庄稼正常生长的化学药物;提倡消费者厨余堆肥、低碳生活等。CSA在推行有机食物生产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努力。

(1)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CSA的实施,食品生产和流通的本地化使更大比例的资金留在当地经济中,促进当地的就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农民可以获得有保障的支持。

(2)保护环境。由于采取订单式的生产方式,消费者的需求成为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在CSA中,农民必须考虑减少甚至解除对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品的依赖,以获得新鲜、健康、安全的农产品。而这些活动将改善当地的土壤结构、水资源等环境要素,进而有助于当地环境的保护。同时,由于农产品主要在本地消费,也减少了长途运输所消耗的能源及所带来的污染。

(3)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CSA是一种正在发展的可持续农业体系,建立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互信的基础之上。消费者尊重生产者,使生产者的生活得到保障,这样他们才能安心进行有机食品的生产,消费者才不会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困扰,农业才能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同时,CSA成员之间分享的不仅仅是劳动过程和成果,还包括了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了解也强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

1.3 生态文明与社区支持农业内涵的契合

由此可见,CSA作为一种正在发展的社会运用,是对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践行,力图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它通过推行有机食物生产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社区里的消费者和当地的农场或者农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本地经济、生态环境和人们之间的关系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尽管有人认为CSA只可能是小范围的替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CSA寄托着生态文明的希望,提倡的绿色消费、绿色生活对主流市场将会产生不小的冲击,形成主流市场回归绿色的动力。从这个角度说,CSA有其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 社区支持农业(CSA)发展的途径

2.1 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多元化参与

社区支持农业项目尚属新兴事物,在推广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如小毛驴市民农园作为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产学研基地,其成功是与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的支持分不开的。政府在政策宣传中加大“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倡导,在社区支持农业项目中应该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非政府组织(NGO)的成员多为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的主要特征是其收入处在社会中上水平,一般拥有优厚的薪金,富有的个人财产,较高的个人文化素质,丰富的生活内容。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等收入群体开始形成并在社会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据《草根组织媒体工作手册》统计,中国现有环境保护组织110家左右,其中90%左右为环保NGO,这些环保NGO都有中层收入群体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此外,中等收入群体所引领的绿色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环保运动。在社区支持农业项目中,NGO凭借其优势,在提供技术支持与信息资源、给农民提供帮助、搭起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从国内外推行社区支持农业的经验来看,志愿者的角色不可或缺。由于体制、思想观念、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志愿者活动要么动力不足,要么中途夭折,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土壤。笔者认为,社区支持农业项目中志愿者的招募,可以采取与高校共建或合作的方式招募大学生,特别是农学类大学生。大学生的志愿者经历可以给予学分或是经济补助,以此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2.2 培养和创建合作组织

国际经验表明,社区支持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还需要发育合作组织并进行良性引导。其中,消费者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是必要的。

在我国的“小农村社”村庄特性和制度约束下,农民形成了一盘散沙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形成了对改善他们的生活生产现状不利的各种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现象。关于中国农业的高分散性,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指出:提高农村的组织化程度,形成相对有效的内部监督和管理机制的合作社。在CSA中,通过一些方式和手段使小农在生产领域合作起来,形成生态农业合作社,使生态农业合作社形成改善他们生存和发展处境的有效载体,如生产无公害大米的河南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通过成立合作社的途径,不但使在村庄里生活的小农能以规模化的方式对接科研单位,对接大市场,使农民在可以互助合作的领域进行资源盘活或共享、从事增收或节支的经济活动;而且可以使被市场经济所消蚀的村庄重新增强凝聚力,使广大村民在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领域活出一种精神,活出人的自信和尊严。

消费者合作社则是社区支持农业另一端的重要载体。销售难是以往生态农业推广的主要障碍,而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质量生活,也有越来越的消费者开始认识到自己在食品安全中的一份责任,并且愿意采取行动去推动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消费者合作社一旦成立,生态农产品不愁销路,农民就会获得坚持的理由和信心。此外,如果消费者所在社区相对集中,还可降低配送成本。在CSA中,消费者合作社的成立需要有媒体、中介组织、热心人士的参与,如热心的网民通过互联网倡导成立,如NGO的牵线搭桥,如主流媒体的宣传。

2.3 打造多功能的生态农业

社区支持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农业推广的途径,但不是传统农业的简单回归,而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合体,体现出农业的多功能性特点。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由此,在农业的食品保障功能、原料供应功能和就业增收功能不断得到巩固和强化的前提下,农业的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得到彰显。不拘泥于固定模式的社区支持农业在研究和实践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如上海崇明岛的青蓝耕读合作社。“青蓝耕读合作社期望形成一种中华传统耕读文化氛围,将定期组织社员之间的交流活动,定期开设社员公益市集,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名人举行讲座,还会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艺术展览和交流。常设机构耕读堂也会在寒暑期专门为孩子们开设研习班,还将发动村民拿出自己的农产品或者特色物品放到公益市集,由社员们进行竞价购买,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发起社员之间的公益拍卖,所得收入用于帮助村里开展文化活动。”

[1]贺雪娇.社区支持农业(CSA):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J].经济与科技,2007(7):67~68.

[2]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建设绿色背景——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产学研基地第二期项目报告[EB/OL].[2010-10-13].http://www.littledonkeyfarm.com/articleinfo/detail_7_66_251.aspx.

[3]何慧丽.从农民合作自助到城乡互动互助——我几年来的思考和行动小结[EB/OL].[2008-12-2].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0812/59929.html.

猜你喜欢

文明消费者社区
请文明演绎
社区大作战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漫说文明
3D打印社区
系无理取闹?NO! 请为消费者擦干眼泪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日化品牌怎样才能吸引年轻消费者?
知识付费消费者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