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

2011-08-15撰文吴志渭

浙江林业 2011年1期
关键词:龙游县毛虫若虫

□撰文/李 辉 刘 骏 吴志渭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

□撰文/李 辉 刘 骏 吴志渭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龙游县的气候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变,特别是冬季气温明显偏高,给各类林业虫害越冬生存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环境条件,林业虫害明显增多,危害程度加重,受害面积增大。

龙游县位于我省西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盆地特征,是散生竹中心分布区。全区竹类植物9属41种,竹林面积44.3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54.1%,是“中国竹子之乡”和全省重点产竹区,素有“浙西竹库”美誉。另外,该县其他经济林木还有柑橘、板栗等,用材林有杉木、松树等。

龙游县主要林业害虫以竹卵圆蝽、黄脊竹蝗、一字竹象甲、马尾松毛虫等为主。

竹卵圆蝽分卵、若虫、成虫3个虫态。一年一代,以三四龄若虫于11月中旬下竹至地面笋壳、枯枝落叶层下越冬。第二年日有效积温在10℃以上,连续3日晴天时,越冬若虫开始上竹,停栖在枝节的上下取食,上竹高峰在翌年4月上中旬。若虫、成虫于竹笋、竹枝梢、竹秆节上刺吸为害,从而影响竹子生长、下年度出笋及竹材质量,严重时会导致竹子枯死。

黄脊竹蝗是以若虫和成虫食叶致害,一年一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于5月初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6月底孵化完毕。大发生时,若虫、成虫会将竹叶吃尽,如同火烧一般,新竹被害即枯死,老竹被害后2~3年内不发新笋,被害竹的竹秆内往往积水,不能利用。

一字竹象甲又名竹象虫,幼虫蛀食竹笋或使笋枯死,还蛀食1米多高的嫩竹,使其生长不良,在成竹前易被风吹折成断头竹;或造成成竹顶端小枝丛生及嫩竹纵裂成沟等畸形现象,导致竹材硬脆,不能利用。成虫以笋为补充营养,将笋咬许多小孔,影响笋竹的生长,对下一轮笋的产量有严重影响。

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南方分布广泛的森林害虫,浙江地域一般为一年2~3代。在浙江越冬的幼虫,4月中旬老熟。马尾松毛虫繁殖力强,产卵量大,卵多成块或成串产在未曾受害的幼树针叶上。初龄幼虫群聚为害,松树针叶呈团状卷曲枯黄;4龄以上食量大增,将叶食尽,形似火烧,严重影响松树生长,甚至枯死。

暖冬对林业生产最主要的影响是造成多种林业虫害提前爆发,虫害数量明显增多,虫害危害程度加重,林木受害面积大幅增加。暖冬年由于气温偏高、降水量发生变化,会影响林业虫害的发生、分布、生育、存活、行为、迁徙、生殖、种类动态,甚至加剧一些灾难性病虫害的大爆发,尤其是对受温度控制的虫害活动影响更甚,不仅使越冬害虫易于存活,增加了翌年开春虫害的发生概率,而且使虫害的活动地理范围扩大,导致生长季内虫害危害时间明显提前。

以龙游林业常年发生的竹卵圆蝽、黄脊竹蝗、一字竹象甲、马尾松毛虫等虫害为例,统计2004—2009年的害虫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发布范围等,可知冬季气温偏高时,非常有利于虫害越冬、发育、发展和繁殖,而且之后在春夏两季造成的危害也会大大增强。因此,温度是虫害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气象要素。

顺应气候变化,相关部门可以在林业虫害发生前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灾害发生面积和减轻灾害危害程度。

针对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年冬季平均气温偏高,出现暖冬可能性较大,相关部门应提前做好林木虫害防治准备工作,在春季4~5月害虫繁殖高峰期前,对其进行防治,这样防治效果会较明显。例如,对于竹卵圆蝽和一字竹象甲,应加强冬季竹林的全面垦复施肥,改善土壤的水肥条件,增强抵抗力,同时可以破坏其越冬场所,使大部分越冬若虫和成虫难以找到理想越冬场所而冻死。又如黄脊竹蝗,其卵多产于竹林土层4厘米深处,可于秋季查找母蝗残尸,凡有大量残尸即为其产卵地,做好标记,冬季可组织人力集中挖除。另外,还可采用生物防治,提前培养发展林木害虫天敌。生物与化学防治双管齐下,才能有效抑制林木虫害灾情,保障林业生产。

猜你喜欢

龙游县毛虫若虫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龙游县冬季雾霾污染过程中碳质气溶胶特征及区域传输分析
美洲大蠊幼龄若虫肠道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大市场监管模式下基层食品监管探析
薇甘菊颈盲蝽基础生物学特性
毛虫与蛾子
毛虫和蛾子
山区小城镇总体风貌设计的思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