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陇其选官浅论

2011-08-15姜婧姝

黑龙江史志 2011年3期
关键词:山房人才制度

姜婧姝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辽宁 大连 110036)

陆陇其选官浅论

姜婧姝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辽宁 大连 110036)

清初名臣陆陇其在选官用人方面主张鼓舞之道和变通选举,他提出的清理仕途,严格考察,辟召以及停止捐纳保举的疏通选政方法与清代传统选官制度相比,有一定的灵活性与优越性,这些选官与选政方法对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陆陇其;选官制度;选政方法

陆陇其,初名为龙其,后改为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清朝著名政治家、理学家,一生十年为官,三十年从教。集“醇儒、循吏、直臣”等声誉于一身,一生清廉,以理学著称。

古代的取仕方法,是从周朝开始比较完备的。然而取人之多,也是以周朝为最多的。自从唐代以后,废除了选举的制度,改用科目,从此历代相沿。而明代则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来命题科举,称作制义。清沿明制,二百余年,虽然有其他入仕的途径,但始终不能和科举得官者相比。

清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是科举制度,满清政权入主中原之前,各级官员主要由满族贵族和投降的明官充任,清入关以后,大学士范文程上奏疏道:“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①被采纳。于是,顺治二年(公元1645),开始了清代科举考试的选官制度。清代的科举制度沿袭明朝,科举考试主要分为三级:第一级小试,第二级乡试,第三级会试和殿试。小试入选者,即取得生员资格,才能参加乡试。而乡试又称大比,每三年举行一次,被录取者统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有机会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因为是朝廷的考试,所以也称为“廷试”,殿试考中了称为“进士”。依成绩又分为一甲,二甲和三甲。一甲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除科举考试外,康熙乾隆两朝,还特设制科,也就是皇帝亲自下诏测试。制科有博学鸿词科,经济特科,孝廉方正科,保举经学和巡幸召试。而一般意义上的则是指博学鸿词科和经济特科。博学鸿词科,号称录得大量人才,然而所考试科目不过是诗词歌赋和策论而已。

清初名臣陆陇其在选官用人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

“鼓舞之道得。则壅滞之端泯。善用才者。患无以鼓舞之。不患无以疏通之也。”②陆陇其认为,真正的人才是不会被积压起来的,天下的人才多的不可计算,然而朝廷的官职却是有限的,那些候补官缺的人年复一年的等待,经年累月不能取得官位,这也是形势使然。所以统治者应该有能够鼓舞士人的方法,使那些已经做官的人乐于其职,使那些没有做官的人安心,而不会感觉到被授予官职很迟缓,统治者再慢慢的选择人才去使用。所以,陆陇其认为如果能够鼓舞得当,那么人才积压的原因也就会消失。而真正令人担心的是没有鼓舞的办法,却不是没有疏通的办法。自古人才最多的时代就是夏商周三代,官职最少的也是三代,然而,三代的时候没听说过有人才积压的情况出现,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鼓舞的方法取得了成效。后代的人才不比三代更多,官职也不比三代更少,然而却经常出现人才积压的问题,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鼓舞的方法做得不够。初次授官的以考察的结果来定先后顺序,官员的升迁以在职的时间和俸禄的多寡来定先后顺序,是完全出于公平的考量,于是就会出现官缺有限,选官的办法越来越困难的问题。所以执政者因为人才积压而担惊受怕,想要找到疏通的办法,只能使用鼓舞的办法了。

“鼓舞之道莫若于循格之中行破格之典。”③陆陇其认为,鼓舞最好是在正常选官制度中执行破格任用的办法,这样中等人才不会被越级提拔,只能按照正常的官员晋升制度来升迁,但真正有才能的人才却能够越级提拔而得到任用,这也就是变通选举的办法。

“中才者亦将勉自涤励。而不至于委靡自弃。选授之期虽遥。而皆有旦夕可选之望。则不见其遥。升转之途虽难。而皆有旦夕可升之望。则不见其难。”④他认为中等才能的人也应该自勉,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要自暴自弃。

关于疏通选政的方法,陆陇其提出了三点:

“一曰入仕之途宜清也。”⑤第一他认为读书人入仕的途径应该清理。仕途之所以不通畅,是因为做官的人出身太杂,除了科举以外,有任子,有例监,有投诚,还有府吏杂流等等。当然,朝廷是以此来作为招揽人才的途径,不应该废除,但是,这些人之中一定会有滥竽充数的人,因此应该严格执行选官条例,使每个人每项才能都有用武之地,而不会为那些走后门的人所利用。

“一曰考课之典宜严也。”⑥第二他认为对官员的考察应该严格。那些无能之人在他们的职位上安安稳稳的享受,而有才能的人却得不到晋升。因此,应该命令督抚考察自己的属下,有贪污的官员,一经发现,立即弹劾。而考察的时候,没取得一二等的被考察官员不能随意提拔,即使是考语为“平常”的那些应该留任官员也必须有很好的人品,平时没有太大的过错,有造福百姓之举的才能让他继续留任。

“一曰辟召之法宜参用也。”⑦第三他认为应该参用辟召的方法。汉代的制度,是长官可以自辟僚属,所以那些有水平的人才都做过僚属。现在应该仿照这种制度,让天下的长官能够有权召那些有出身的人为吏员,这样既可以遏制那些吏胥的奸猾风气,又可以让那些还没做官的读书人得到锻炼的机会。以上这三者都是陆陇其提出的疏通选政的方法。

此外,陆陇其主张停止捐纳保举的选官制度。他认为,捐纳制度,不可不停,之前的制度,不可继续。

康熙三十年,清军征讨噶尔丹,政府为了筹集军费而向捐款人授以官位。陆陇其上疏,“永闭先用之例。清仕途以安民生事。”⑧他认为,捐纳之法,本不是皇上所想采用的,不过是因为一时的军需,不得已而暂时实行的办法,却又害怕这种做法会导致选官的良莠不齐,会对百姓有危害,因此设立了保举的方法作为防范弊病的保障,这都是深思熟虑的举措。可因为大同宣府运送草豆,又开始实行捐纳。众所周知,推举制度所看重的就是清廉,因而各总督巡抚保举的人才,必须清廉才符合法例。如果可以用捐纳的方法赢得推荐做官,大可以去掉清廉两个字直接去买官,这些也都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清代的选官用人制度虽然打破了门第民族等的界限,有一定的公平性,但是考试内容死板而缺乏创造性,只为考取仕途之用,不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造性,其考试程序繁琐,耗时长,录取名额有限,以致有的人用尽毕生精力辗转科场只为考取功名,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也浪费了人才。而陆陇其作为康熙时期的名臣,他的选官与用人方法与传统的选官制度相比,有着一定的优越性和灵活性。贤能治国,为我所用,在正常选官制度中执行破格任用变通选举的方法,他提倡清理仕途严格考察官员,主张辟召和停止捐纳保举的选官制度并将选官与民众的安居乐业联系在一起,他的这些方法不但有利于缓解人才的积压,还有利于官僚的清正廉洁,既培养了人才,稳定了政治,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稳定。他的很多思想治策值得我们做更多推敲。

①《清史列传》,台湾: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②(清)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卷十七,扫叶山房,1896年版。

③(清)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卷十七,扫叶山房,1896年版。

④(清)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卷十七,扫叶山房,1896年版。

⑤(清)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卷十七,扫叶山房,1896年版。

⑥(清)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卷十七,扫叶山房,1896年版。

⑦(清)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卷十七,扫叶山房,1896年版。

⑧邵之棠《皇朝经世文统编》,卷三十三,台湾:文海出版社,1976年版。

姜婧姝(1982-),辽宁丹东人,中国古代史明清史方向。

猜你喜欢

山房人才制度
山房连花径(钢笔画)
人才云
后素山房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重庆拾山房民宿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山房春事(其二)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