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型西北边防军事医学人才的能力素质

2011-08-15李智军田志军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年2期
关键词:卫勤边防部队医务

李智军,陈 凤,田志军

(西安陆军学院军医训练大队,新疆呼图壁 831200)

浅析新型西北边防军事医学人才的能力素质

李智军,陈 凤,田志军

(西安陆军学院军医训练大队,新疆呼图壁 831200)

边防部队医务工作者担负着救死扶伤,维护和提高边防部队战斗力的神圣使命,是边防卫勤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现阶段西北战区边防部队卫勤保障工作的新特点,并对新型西北战区边防军事医学人才需具备的素质作了探讨。

素质;军事医学;边防卫勤保障能力

西北战区边防部队驻守的地理面积较大,海拔3,000米以上的防区约占任务防区总面积的 1/6,几十个边防连分布在数千公里的边防线上,点位分散,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距体系医院远,官兵就医和后送困难多。加之边境地区社情复杂,“东突及三股势力”活动猖獗。边防部队任务特殊,在训练、施工、作战、值勤、巡逻及救灾和抢险中会发生各种意外伤害。作为卫勤力量最重要组成部分的边防部队医务工作者需要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中对伤员进行救死扶伤,他们能力的高低对维护和提高边防部队的战斗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未来边防军事医学人才的能力素质将决定西北战区边防部队卫勤保障任务能否顺利完成。

1 现阶段西北战区边防部队卫勤保障工作的新特点

自然环境恶劣、疫情复杂且活跃。西北战区地理环境复杂,海拔高、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 30%、风大、气温低、紫外线强,气候变化无常,一天有“四季”的天气,致使高原常见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生机会增多;随着边境口岸的开通,一些国外传染病的输入也对边防官兵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而且官兵生活环境艰苦,个别连队的正常饮水都难保障,易发生消化道疾病。敌特和恐怖分子的投毒、破坏,甚至使用生物战剂等,使卫生防疫面增宽,工作量加大。

守边、稳边、固边任务艰巨、致伤因素增多。边防部队的任务特殊而艰巨,在常规值勤巡逻、边境封控、反恐维稳、处置突发事件时,人员分散,集体防护覆盖面有限,易发生冻伤及其他高原边防常见疾病;在训练、施工、救灾等行动中,作业强度大,危险系数高,易引起各种外科性损伤;体力消耗过多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种内科疾病,且伤类、伤情渐趋复杂、严重。外科性损伤中多发伤及复合伤将会增加,内科性损伤(包括新一代武器及野战精神病伤员)将会增多,一些前所未有的伤类随着新武器投入将会出现,军民伤员混合出现的可能性将会增加。医疗后送体制也将立体化和全方位化,而战伤外科的特殊性将大大影响边防卫勤保障整体能力的提高,这一切都使卫勤保障任务更复杂、更繁重。

边情复杂、卫勤装备的机动能力有限。西北战区周边国际恐怖活动激烈反弹,塔利班死灰复燃、宗教极端思想盛行、国际“三股势力”聚集、暴力恐怖活动猖獗,周边部份国家政局持续动荡。战区边境与邻国有领土争议的地区较多,随时都有发生边境冲突和突发事件的可能,边防部队医务工作者随时都要跟随部队执行卫勤保障任务,卫勤装备的机动性要求高,但目前边防交通工具落后且缺乏,给卫勤组织协同增加了难度。由于卫勤装备及车辆处在高原高寒地区,氧气含量低、冷热不定对装备及车辆和工勤人员影响较大,很难保证装备及车辆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对后送伤员也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发生“梗阻”现象,易导致伤员后送和救治难度同时增大[1]。

驻地分散、社会化保障能力有限。西北战区地域辽阔,边防部队分布在几千公里的边境线上,点多线长,高度分散,后送距离远。战区道路单一,无交通支线,加之路况差,山高路险,塌方、泥石流多见。道路受到恐怖分子或自然原因毁损后,短时间内修复困难,易致后送伤病员滞留,严重影响了后送质量和救治效果。战区连队远离补给基地,交通环境恶劣,药品器材自然消耗量大[1]。驻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物质供应匮乏,社会化保障能力有限。恶劣的军事地理环境和特有的社会经济因素增加了边防卫勤保障工作的难度。

官兵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医学疏导保障任务更加艰巨。官兵长年驻守高原边防的特定环境,高原高寒和交通不便等恶劣的自然环境可使机体长期处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应激状态,产生压抑、恐惧、孤独及忧郁等不良情绪;边防连队人际交往局限、性别单一、任务特殊等也对军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另外,远离亲人,通讯不畅,容易产生孤独感、被抛弃感、被忽视感。因此,较其他任务部队而言,边防官兵更易出现心理问题,造成部队非战斗减员,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孟新珍,张志斌等的研究显示高原边防及应急上山战士存在广泛的心理卫生问题,需要心理卫生工作者予以疏导[2]。可以看出,边防官兵的心理医学保障将成为边防卫勤保障任务中迫切需要加强的部分。

2 西北战区边防部队卫勤保障工作对新型边防军事医学人才的能力素质的要求

现阶段西北战区边防部队卫勤保障工作的新特点使得边防官兵医疗保障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和重要,边防部队医务工作者不仅担负着救死扶伤,维护和提高边防部队战斗力的神圣使命,而且边防部队医务工作者的医疗保障对于保持官兵士气有极大的重要性,虽然边防官兵从理智上知道守卫祖国的边防本身是有风险的,但他们的心理是由旨在防止伤亡风险成为现实的防御机制构成的,通过将受伤人员输送至安全的救治区域,使官兵树立一旦负伤就能得到及时、有效、安全救护的信念。因而,新型边防部队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以下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成长为合格的西北战区新型边防军事医学人才。一是要具备良好的素质,二是要具备复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三是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素质层面有三点基本要求:在思想素质上,要培养献身精神和牺牲精神,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在智能素质上,要具备复合的知识结构,不仅要具有医学科学知识,还要掌握必要的人文、心理和社会科学知识、信息科学知识、边防卫勤组织指挥和管理知识,不仅要掌握平时的救治技术,还应掌握战时救治技术;在身心素质上,要培养坚强的耐力和顽强的毅力,能在心理和体能上适应严酷的边境作战环境。

2.1 坚定的政治信念

西北战区边境的自然环境是极端恶劣的,边防卫勤保障亦将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因而在平时一定要重视对边防军事医学人才政治素质的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边防军事医学人才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永远听党的话,坚决执行上级党委的决定,热爱边防卫生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勇于献身的精神,全心全意地为边防官兵服务,争做边防官兵健康的“守护神”。

2.2 顽强的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是军队的职业精神和本能,是军人素质和觉悟的全面体现。西北战区边防基层部队医疗卫生工作具有全科性、独立性和突发性等特点[3]。为了提高边防部队医务工作者在沙漠戈壁、冰雪高原特殊环境下的独立卫勤保障能力,必须培育其顽强的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是边防部队医务工作者职责使命的内在要求。边防部队医务工作者只有以昂扬的战斗精神为支撑,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支柱,才可能具有强大持久的战斗力,才可能形成坚强的保障力,才能“守好边、稳好边、固强边”。

战斗精神是边防部队医务工作者职业规范的重要内容。战斗精神是为了战胜自己所面对的敌人,是边防艰苦自然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强大人格力量。面对艰难困苦甚至生死考验,迎难而上,不怕牺牲,敢于胜利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边防部队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操守。

战斗精神是边防部队医务工作者保障打赢的精神支撑。不管反恐维稳、边境封控、处突的态势以及边防卫勤保障模式怎样变化,战斗精神作为边防部队振奋军心士气、勇敢战斗作风、顽强对抗意志和能动创造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地位日益凸显。反恐维稳、边境封控、处置突发事件不再有前方、后方之分,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仪器设备对人的依赖性更强,要求更高,而人的作用发挥又往往受制于战斗精神的高低。特别是心理战等手段的应用,敌我双方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精神成为交战双方相互争夺的“制高点”[4]。因此,边防部队医务工作者作为卫勤保障人员,不仅没有远离战场,而是身在战场,既要救治伤员,自己又是一名战斗员,只能凭借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才能够圆满完成边防卫勤保障任务,为边防部队战斗力的提升提供可能。

2.3 过硬的军事素质

边防部队医务工作者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军人,能达到军人的基本要求,有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指挥才能,有良好的体能和超常的耐力,能实现高原寒区野战条件下的自我生存,能胜任边境局部冲突保卫战中的卫勤保障工作。

2.4 精湛的业务能力

鉴于边防军事医学的特殊性,边防部队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普通医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还要具有精湛的从事边防军事医学业务的能力,了解边防部队平战时的卫勤保障任务的不同,了解西北战区伤病治疗的特殊性,做到能在平时促进边防官兵身体健康,预防伤病,战时能对伤病员进行有效救治和科学管理。并能在专业领域积极探索新的知识和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西北战区边境局部冲突、反恐维稳卫勤发展的需求。

2.5 良好的个体心理素质,正确的心理疏导能力

新型西北边防军事医学人才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心理健康、和谐,有良好的人格。边防部队医务工作者将来要在极其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工作,这就要求他们具有比常人更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拥有积极向上的完善人格,具有在困难情况下能情绪饱满,镇定自如的处置能力。同时能制定合理科学的心理疏导预案,教会官兵在面对复杂的心理应激源时的正确处置方法。平时加强其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的训练,并注重在重大边境军事行动前给予适当的心理卫生指导,使之在执行任务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边境军事行动的顺利完成。

西北战区周边国家和地区局势动荡起伏,国际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活跃,对我西部安全的威胁和新疆稳定的影响更加突出。“东突”及“三股势力”活动猖獗,给我西北边防的稳定带来了新的威胁:新出现和重新出现的疾病、能造成独特伤型的新武器系统、无数的医学技术和心理问题、军事的不断变化和边防官兵对医学的期望值等都给边防部队卫勤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边防部队卫勤保障最重要部分的边防军事医学人才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才能最终完成边防卫勤保障任务,才能最终为打赢反恐维稳、边境封控、处突的边境军事行动服务。

[1]聂礼强,万 莉.高原高寒地区卫勤保障难点与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7):890.

[2]孟新珍,张志斌.高原边防及应急上山战士 SCL-90评定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5):583-586.

[3]李智军,陈 凤.加强四年制边防军医临床技能教学的几点做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2):352-353.

[4]刘传彪.适应信息化战争特点 砺练英勇善战的战斗精神[J].解放军理论学习,2007,3:28-29.

G402012

A

1006-2769(2011)02-0246-03

2010-11-22

猜你喜欢

卫勤边防部队医务
抽组卫勤力量应对重大疫情的应急培训模式探讨
多种医学影像设备联合应用在突发事件卫勤保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军事卫勤一体化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从我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联合作战卫勤动员准备
Two angels for teens amid pandemic 疫情下的青少年天使
音乐作品
致逝去的医务者
浅析公安边防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设计
无舵雪橇生物学监控与医务监督概述
中国反恐先锋:公安边防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