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成因分析

2011-08-15黄建军

运动 2011年15期

黄建军

(五邑大学体育部,广东 江门 529020)

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成因分析

黄建军

(五邑大学体育部,广东 江门 529020)

通过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走访,从晚清的社会时局、新会京梅的地理位置和民俗民风以及创始人陈享的家庭背景以及个人早期拜师求艺的境遇等“蔡李佛”拳产生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蔡李佛”拳是在晚清社会、新会地理环境及民俗民风下的产物,其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蔡李佛;历史背景;分析

传统武术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产物。自清末以来,在岭南传统武术南拳拳系中,以五邑侨乡新会为发源地的“蔡李佛”拳最为优秀和传播最广泛的拳种。“蔡李佛”拳派始创于1836年,它传承于少林,创设于岭南,在历经170多年发展和传播中不断创新和完善,是留传至今最系统和最科学的南拳门派。“蔡李佛”风行粤、港、澳,遍及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蔡李佛”功夫总会,海内外弟子达300多万人,在世界武术界享有极高的盛誉,其国际化影响也是其他传统武术派系所无法比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蔡李佛”拳在境内传承和发展面临困境,其早期历史文化内涵逐渐消失。目前,有关“蔡李佛”历史及其文化方面的研究还极其薄弱,这与蔡李佛历史文化在中国近代武术史的地位,海内外的影响极不相称。2008年3月“蔡李佛”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蔡李佛”拳的历史文化逐步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境内外各种“蔡李佛”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作者通过实地访问和调查,分析研究遗传下来的相关资料,对“蔡李佛”拳产生的历史原因进行多角度深入研究,为保护、传承和发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扩大其境内外影响提供理论参考。

1 社会时局分析

1.1 内 忧

众所周知,自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后,全国各地“反清复明”活动从未停息过。清政府一直忧虑不安,为巩固其统治地位,曾多次降旨禁止民间习武,并采取了一系列苛刻的防范和管理措施,责令地方官员对违者都要严惩查办。至此,无论寺僧还是民间武士都不敢公开习武,只能在山野隐蔽之地或夜间偷偷练习。据少林寺已圆寂的方丈德禅大和尚说:“清代自顺治开始,就禁止寺僧习武,致使不少武僧高手流落四方。”许多武林反清志士被迫聚集到两广等清政府控制力量相对较弱的地方。嘉庆末年,晚清时局败落已显露,加之南方地区(广东、广西)自然灾害接连不断,各地农民不堪负重,起义暴动此起彼伏。当时最大的“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洪门)从粤东潮汕地区渗透到工商贸易较发达的佛山(石湾)、江门(新会)、中山等地,并设置了秘密的聚会点和联络处,逐步成为天地会反清复明的重要根据地。随着阶级矛盾的不断尖锐,两广等地蓄势已久的“天地会”组织活动异常活跃。当时据《新会县志》载:嘉庆七年(1802年),江门新会出现了最早的天地会组织,同年五月,新会人郑嗣韬与黄思聘、伍允会等共谈穷苦。郑嗣韬忆及陈文南传授天地会盟词、暗号,起意结会,邀黄思聘等13人在新会县属牛过凹的地方结拜。同年,新会的沙堆、古井等处也有会党活动。此后近半个世纪,新会天地会多次举行活动,虽受地方官府打压,但活动依然不绝。“蔡李佛”一经产生就与当时最大的反清组织“天地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蔡李佛”创始人陈享的三恩师就是出自于洪门(天地会),深受恩师的影响,陈享义无反顾地继承了恩师的“反清复明”的大业。从蔡李佛门的椿礼嵌入诗诀“魁星踢斗反天乎,大鹏展翅清名留。供拜五湖复四海,日月拱照明当头。”、门徒的联络口号“洪武至圣,英雄永胜”以及“蔡李佛”开式礼 “日月拳、前后三礼” 动作不难看出早期“蔡李佛”门派就是天地会的一个秘密组织。陈享早期创办40多家武馆,广招门徒,就是为“反清复明”积蓄力量。1857年,陈享先后率弟子秘密参加由广东江门鹤山天地会首领陈开、李文茂的佛山起义及由新会天地会首领陈松年(别号陈金刚)、吕萃俊的江门狗山起义。

1.2 外 患

18世纪以来,欧美列强纷纷崛起,尤其是英、美、法等以抢占殖民地和征服它国民族为经济和政治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奉行殖民地掠夺政策,加快掠夺和瓜分中国的步伐。清朝后期,随着鸦片的大量输入和白银大量流出,晚清政府收不抵支,国库空虚。官僚、贵族吸食鸦片成瘾,政治腐败,军事衰弱,国势日趋衰微,民不聊生,致使晚清政局摇摇欲坠。

2 地理位置分析

“蔡李佛”创始人陈享故里新会崖西京梅,地处珠三角西江流域的西南面,西靠雄峻古兜山,东接潭江、西江源流,南临南海之滨,海盗、山匪经常出没村镇横行霸市,抢劫成风,尤其是古兜山(又名百峰山),群山连绵,山势险峻,幅员广大,历史上很长时间里,山上各个方位都有山匪聚集。清末,古兜山更是闻名遐迩的贼寇聚居之地。1835年,山匪下书京梅乡借纹银千两于观音宝诞之日派二人送往山寨,众乡亲无奈,推陈享及其首徒龙子才前往。陈享不负众望,以技、德服人,被众山匪推为山寨之首。在陈享的倡导和组织下建立了秘密“反清同盟”组织,为“天地会”一个重要的秘密聚集地。道光十六年(1836),林星章出任新会知县,把“攻匪保良”视为治民良策,制订保甲规章二十条,设立“乡村攻匪保良会”,责成乡村士绅负起“防匪”“攻匪”的责任。在地方政府的高压政策下,当地各乡的豪绅富商、还乡官僚热衷兴办乡兵团练,以维护各地治安和保护自身利益。为了保护生命财产,村民积极鼓励弟子学武,争相聘请名师指点,武风盛极一时,尚武氛围浓厚。道光十三年(1833)年陈享学成返回故里,次年,他在新会县城板仔塘开设“永胜堂”药店,一边悬壶行医,一边潜心钻研武学。道光十六年(1836年),陈享总结了历年所学编撰拳谱,为报答师恩将之命名为“蔡李佛拳谱”,同年四月初八,应乡中父老豪绅之邀返回京梅,在村头“缘福陈公祠”设“洪圣武馆”公开授徒。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定的历史背景为“蔡李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 当地民俗民风分析

新会位于西江、潭江汇合处,濒临南中国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水路交通四通八达。明清时期,新会的工商贸易业逐步繁荣,民俗文化活动也随之兴起,每年的醮会、神诞、庙会等大规模群众性活动达数10次之多。当时,民间武艺表演活动已经成为当地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尤其狮龙擂台表演更是兴盛一时,许多“反清复明”的习武之士常集聚此地以舞狮舞龙为籍口切磋武技。据“蔡李佛”第四代弟子陈华灿保存的资料中详细描写了新会的一次庙会情景:“参与会景行列有金龙、银龙、东莞麒麟、陆地行舟、飘色、各地醒狮、顾绣白姑牌,又延穗戚最负时誉之名八音丹桂加入队伍游行。至于各地武馆醒狮,可有三十余头。当地武馆欧兴的红须狮(斗狮)与来自广州武馆陆雨庭的黑须狮(少狮)相争而引起一场擂台比武。”可见,清末新会民间武术活动已经成为当地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这为“蔡李佛”拳的孕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4 陈享的家境及人生境遇

蔡李佛拳的产生与其创始人陈享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以及境遇密不可分。据《尊三随笔》(陈尊三遗稿)记载:“蔡李佛门创派始祖陈享乃京梅乡第九世陈大能公之次子也,生异常童,骨骼特壮,手长过膝,天资聪颖,不喜嬉戏,出入有定时,行坐有常度,髫龄己能背诵唐诗。”“陈大能、陈远护二公同宗,同里同龄同门同业,以族谱排,远护公是长辈,与李友山公同立雪武林隐者。律例名家叶慈航先生门墙,精律例刑名法,为叶门三贤,武功各得绝学,远护公精拳掌之奥,大能公得剑法之妙,友山公独擅腿击之秘,是为南阳叶门武技传授独特之处。”广东新会是明朝“岭南一人”大儒理学家陈白沙故地,陈享16岁“焚膏继咎攻文传白沙理学”,深受白沙理学思想的熏陶。他7岁开始习武,在拜师求艺20余年中,先后得到少林俗家弟子陈远护、李友山、少林青草和尚蔡福三恩师的言传身教,得少林灵心佛门真传,练就一身武艺。这些早期人生经历无不为陈享创立“蔡李佛”门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结 论

“蔡李佛”拳作为南拳系中的优秀拳种,其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晚清腐朽的社会时局、新会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俗民风为“蔡李佛”门派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创始人陈享个人的天赋、良好的家境影响以及他早期传奇般的求艺之境遇为“蔡李佛”拳产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一代武术宗师陈享天资聪颖、勤学苦练,得三恩师所授,吸取精华,并独创“蔡李佛”门派,使之一个半世纪来矗立苍穹、经久不衰、源远流长。

[ 1 ] 梁伟永.佛山鸿胜馆与蔡李佛拳[ J ].中华武术,2005(3):14.

[ 2 ] 李磊.蔡李佛拳早期发展探析[ J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29(11):56-58.

[ 3 ] 蔡李佛始祖陈享诞辰200周年(内部特刊).香港蔡李佛始祖陈享公纪念总会,2005.

[ 4 ] 陈耀佳,林友标.蔡李佛与小梅花拳[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

[ 5 ] 陈享.蔡李佛技击学(内部刊物).新会蔡李佛拳会,2002.

G852

A

1674-151X(2011)12-14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2.069

投稿日期:2011-07-11

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项目社会发展类(编号:2008B030303002)课题《“蔡李佛”拳历史文化探讨及其对中国历史影响的研究》核心内容之一。

黄建军(1968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