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暴风雪中的大爱
——宫泽贤治的《水仙月四日》解析

2011-08-15韩丽萍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名作欣赏 2011年14期
关键词:婆子暴风雪童子

⊙韩丽萍[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暴风雪中的大爱
——宫泽贤治的《水仙月四日》解析

⊙韩丽萍[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水仙月四日》是宫泽贤治的一篇代表性的童话作品。该作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美妙空灵,主题思想耐人寻味。作品通过雪婆子的凶狠暴戾体现了自然的威严残酷,同时通过雪童子极力拯救小孩子却自始至终并不为人们所知的行为体现了自然对人类的关爱,这种爱是大爱,是一种不图回报,不为名利的爱。残酷中又不乏关爱,这是宫泽贤治持有的自然观,也是《水仙月四日》的主题所在。

故事情节 语言表达 主题思想 残酷 关爱 自然观

宫泽贤治作为一名“孤高而浪漫的儿童文学巨匠”,他的声名在日本甚至超过了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巨匠安徒生。对其人其作的研究可谓如火如荼,数不胜数。日本出版人娓原光政曾这样评价宫泽贤治:“在日本,宫泽的存在就好像中国尊敬鲁迅和毛泽东一样。”对于一个年仅三十七岁就英年早逝的人,在他死后能掀起如此狂热的“贤治热”,个中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是究其根本还在于贤治①作品本身所蕴含的魅力。

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由周龙梅翻译的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中,对贤治的作品进行了这样的评价:“宫泽贤治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都有些离奇,让人一口气读完之后。还留有淡淡的、莫名的余味。宫泽贤治的作品又向来以美著称,善于用诗的语言来叙写故事,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具有独特的意境,如此美妙、空灵,浑然不似在人间,令人流连忘返。宫泽贤治的作品又充盈着哲思,但这些哲思却小心翼翼地隐藏在离奇的故事、美妙的语言之中,要求读者自己去探求。所以,看宫泽贤治的故事都值得用心读上三遍:一遍用来品味那有趣的故事,一遍用来欣赏那诗一般的语言,一遍用来体味作者寄寓其中的哲思。然后,便一定能触摸到作者心中那神圣的真、善、美。”

本文试图以贤治的童话作品《水仙月四日》作为分析的载体,以上面提到的周龙梅译作中对贤治作品的评价作为分析的主线,带领读者一起来感受贤治作品的无穷魅力。

1.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水仙月四日》是贤治的一篇代表性的童话作品。被收录在他生前唯一出版的作品集《要求特别多的餐馆》里。这是一个讲述小孩和雪婆子、雪童子、雪狼的童话故事。故事是从水仙月四日,带着两只雪狼的雪童子在雪丘上跟一个披着红色毯子的小孩相遇开始的。生着一对猫耳朵,头发灰白蓬乱的雪婆子越过西山耀眼的卷云,到遥远的地方去了。一个小孩裹着红毯子,一边寻思着棉花糖的事,一边从大象头形状的雪丘山脚下急匆匆地向家的方向赶去。雪童子信手把槲寄生树枝扔在了小孩的脚下,小孩看起来有点吃惊似的拣起了树枝继续朝家赶去。但是,那天刚好是水仙月四日②,那是恐怖的雪婆子指使雪童子操纵雪狼制造暴风雪的日子。没过多久,可怕的雪婆子就飞回来了,四下里顿时变得白茫茫一片,那个小孩被暴风雪吹倒,陷在雪地里爬不出来了。这时,雪之精灵雪童子冲了过来,用雪把孩子严严实实地盖了起来。天快亮的时候,暴风雪停了,雪婆子也心满意足地朝东而去。雪童子救出了埋在雪里的孩子,但是直到最后孩子都没有注意到雪童子的存在。

2.诗一般美妙空灵的语言。初读《水仙月四日》,会被那铺天盖地的冰雪的光芒所震慑,逼真细腻的语言,美得让人窒息。

“雪被风吹成了贝壳的形状,山丘的顶上立着一颗大栗子树,上面结满了美丽的金黄色的槲寄生果。”

“霎时间,万里无云的蓝天上,竟然下起了白鹭羽毛般的洁白大雪来。”

在雪婆子没有抵达之前,雪被形容成“贝壳”、“白鹭羽毛”,一切都是舒缓安详的,天上人间流淌的是一种世外桃源般的宁静。

可是,可怕的雪婆子从遥远的西天飞回来了,天一下子变得冷飕飕的了,我们也被猛地卷进了暴风雪的世界。

“天空白茫茫一片,风像是要撕裂一切似的,干燥的细雪又飘落下来。周围一下子被灰白的雪尘弥漫住了,都分不清哪是雪哪是云了。”

“虽说还不到下午三点,但天就像太阳已经落山了一样。”

这场雪彻底被贤治写活了,甚至成了雪的经典。③

早在1950年和田利男在西荻书店出版的《宫泽贤治的童话文学》里就高度赞扬“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把雪描写到这种光怪陆离程度的文章,我还不曾见过。”寺田透也在《宫泽贤治的童话世界》(《文学》1964年3月)里如是说:“作为描写暴风雪的文学作品,是当之无愧的巅峰之作。”

3.耐人寻味的主题思想。第一,自然的两面性——残酷但又不失对人类的关爱。如上所述,这是一篇描写披着红毯子疾步行走在雪丘上的小孩和雪婆子、雪童子、雪狼的童话故事。前者代表了人类,后者象征着自然。雪婆子的凶狠暴戾体现了自然的威严残酷,而雪童子默默地拯救小孩的一幕又充分地体现了自然对人类的关爱。

“把毛毯披在头上,脸朝下趴着不要动。把毛毯披在头上,脸朝下趴着不要动。咻!”雪童子边跑边呼唤。但是在小孩听来,雪童子的呼唤只是风声而已,小孩看不见雪童子的身姿。

“脸朝下趴着不要动。咻!不要动。过一会儿暴风雪就会停。把毛毯披在头上趴下来。”雪童子又奔回来大声叫喊。那小孩依然挣扎着想爬起来。

“趴下来。咻!闭上嘴巴脸朝下趴着。今天不怎么冷,不会冻僵的。”雪童子再度从小孩身边奔过,大声呼唤着。但是小孩仍是撇着嘴巴边哭边挣扎着想爬起来。

“趴下来啊!怎么不听话!”雪童子故意用力扑向小孩,将小孩击倒。

小孩又想爬起来。雪童子笑着,再度用力将他击倒。此时,小孩已筋疲力尽,不再挣扎着想爬起来。雪童子咯咯做笑,伸出双手,将红毯子整个披在小孩背上。

“睡吧。我帮你盖很多棉被。这样就不会冻僵了。到明天早上,好好做个棉花糖的美梦吧。”

这个场面是这篇作品最精彩的部分。雪童子对小孩的爱心被描绘得暖暖的。他的这一伸手,不仅拯救了冰天雪地里被暴风雪蹂躏的小孩,而且也温暖了我们被狂风暴雪揪抽的心。作为代表人类的小孩,由于它看不到雪童子的存在,所以也许他只感受到了自然的残酷。但是如果站在自然的角度来看的话,除了残酷同时也显示了对人类的关爱。也就是说,自然并不像小孩所感受到的那样只有一面性。即便对于人类来说只感觉到威胁,实际上它还是存在关爱的。可以说,救助小孩的雪童子就是自然关爱人类的一种拟人化的表现吧。正是在这种残酷的自然中不时地体现出来的一些关爱,才得以使人类和自然能和平共处。

雪童子是自然关爱人类的象征,但是单单是表现自然的关爱的话,就没有必要选择被大家认为极具威胁的暴风雪作为题材。冰雪消融的春天,硕果累累的秋天会是更适合的题材。但是,贤治描绘自然的关爱却故意选择了暴风雪。只有这样才更能让人体味到这份关爱的难能可贵,也才能更加告诫我们要加倍地珍爱自然。

第二,“再生”的双重意义。作为象征残酷自然的雪婆子的部下,本来雪童子是不能违抗雪婆子命令的,但是他在尽量不被雪婆子发现的情况下却又悄悄地救了小孩一命。雪童子为什么要救小孩呢?

雪童子是一个人们看不见的、没有说话的、只能在雪丘上抽鞭下雪的孤独的少年。他恶作剧似的扔给小孩的树枝,这个小孩到快要被暴风雪掩埋死掉的时候还没有扔掉,雪童子对此非常高兴。对于披着红毯子的小孩,正因为像冰一样冷的雪童子的心里感到了一股暖暖的春意,所以他才会对雪婆子做些小的叛逆吧。实际上在拯救小孩使他得以再生的过程中,雪童子同样也得到了“再生”,那是超越了生命更高意义上的一种再生,是灵魂的再生。

事实上,从孤独的雪童子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贤治的孤独。在写这篇童话稍早一些日子,他曾经在给别人的信里这样写道:“在学校里,被别人认为不易接近的人,还被人嘲笑”,“课讲得不好,学生不愿意听。”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觉得孤独的贤治,是通过写这部作品希望自己能从这种寂寥中得以解脱吧。

《水仙月四日》有汲取不尽的魅力。冬末春初的东北,一片茫茫雪原上,披着红毯子的孩子和雪婆子、雪童子、雪狼,这种静动静的有机组合,构成了一个暖暖的让人感动的爱的故事。雪童子的爱,由于孩子感受不到,尽管让人觉得有一丝丝的寂寞,但是真正的爱,难道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不图回报,不为名利。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一种大爱吧。

《水仙月四日》不仅语言优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个中蕴含的深意也值得我们用心玩味。

① 以下宫泽贤治简称为贤治。

② 关于水仙月的说法,有人主张是一月,也有人认为是四月,没有形成定论。也有人说指的是水仙开花的月份,各地不同。雪婆子说的“这里是水仙月……”似乎也证实最后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如果按这种说法算的话,岩手的水仙月应该是四月。那么水仙月的四日就是四月四日了。

③ 彭懿:《生前没卖出一本书的著名作家——宫泽贤治和他的童话》,《编辑学刊》2006年3期。

作 者:韩丽萍,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师。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婆子暴风雪童子
夫人与婆子
赶驴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
暴风雪
赶驴
你是对的
冬日
小白菜
懒婆娘
故事里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