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表现艺术和叙事技巧

2011-08-15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武汉430051

名作欣赏 2011年20期
关键词:意识流蒙太奇肖像

⊙吕 鸣[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武汉 430051]

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表现艺术和叙事技巧

⊙吕 鸣[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武汉 430051]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爱尔兰伟大文学先驱詹姆斯·乔伊斯的自传体小说,这部试验性的作品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对乔伊斯的后续创作及20世纪的英美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写作思想和艺术特征上,这部小说尝试着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变。小说除了继承传统的现实主义外,还首次运用内心独白、联想等象征手法来表现主人公内心错综复杂的意识活动。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便是在这部作品的基础上实现了意识流技巧的完善与成熟。此外,作者还大胆采用了蒙太奇等叙事手法,达到了现代意义下的客观有限的叙述。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蒙太奇 意识流 象征

一、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转变

乔伊斯并不是个多产的作家,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之前,他只创作了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都柏林人》完全是传统意义的现实主义作品,叙事客观冷静,15篇短篇小说以写实和讽刺的表现手法描绘了20世纪早期都柏林中下阶层民众的生活现状。如第一篇《姐妹们》,讲述了一位神父——弗林之死的故事。“姐妹们”分析神父的死因,认为神父脑子有毛病,“总是过于认真。对他而言,做一个神父的担子太重了。而且可以说,他整个一生都算不上顺利呐”。在整个讲述过程中,作者都冷静地做旁观者,没有就神父不停的忏悔发表任何现代意义的感受和批判。

继《都柏林人》之后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依然带有很强的写实风格。小说通过主人公斯蒂芬由童年到青年的成长经历和他的性格变化过程,深刻揭露了家庭的守旧和衰落,鞭挞了宗教的虚伪和丑陋,批判了社会的黑暗和麻木,真实展现了20世纪初爱尔兰社会的混乱局面。和19世纪末法国现实主义巨作《漂亮朋友》等作品一样,这部小说从创作思想和对社会现实的无情揭露上讲,也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不过,与《漂亮朋友》等作品大篇幅的讲述和揭露社会现实不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现实主义特征更多的体现在对具体情节的现实描述上。如第一章中“圣诞晚宴”的场景,选取的场面及描写的环境与对象都很有限,没有宏大的社会场面。但是这样仍然能够以小搏大,将爱尔兰社会的宗教、文化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环境在餐桌上的家庭辩论中展现出来。

在写实的基础上,小说的创作思想有了新的改变。在此之前的所有现实主义作品,要描写妓女往往都是为了反映社会的黑暗,底层民众生活的困苦等等。而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第二章,在主人公性意识和妓女行为的描写上都带有现代的审美意识。妓女已经不再是批判的对象,而是一个带有一定浪漫色彩的现代主义表现主题。这种意境上的变化,一方面是对现实主义的保留,另一方面又是对现代主义的尝试。

现代主义强调表现社会危机、精神危机以及人的自我寻找,在这部作品中都有鲜明的体现。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西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而社会危机直接导致了社会民众信仰的缺失,最终演变成社会民众普遍的精神危机。这一时代背景下,年轻人纷纷开始反思自我和寻找自我。小说主人公斯蒂芬从小就要不断地向父亲道歉,向教会忏悔,向占领者顺从。精神上的困惑和环境的逼迫,促使着他开始追求个人的自由与独立,努力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在小说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作者着重描述了斯蒂芬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及对家庭和教会的反叛。在教会学校,同学的讥讽、班长的敌视和老师的体罚让他的内心时常处在高度的紧张与混乱之中。教会给他造成的痛苦,并没有在家庭中得到抚慰。他面对混乱的社会,在昏暗的街道上听到醉汉们嘶哑的吵闹声,看见身着艳丽长袍的妓女。这样的精神压力使得主人公决定献身艺术,而他父亲、教师、教会和社会上的各种嗓音又使得他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停滞不前。他的精神在挣扎,在反思。

主人公的消极和反叛,特别是对宗教的不信任也正是现代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重要特征。而主人公及作者后来追寻艺术梦想的历程,又是精神危机后自我寻找的直接体现。

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是现代主义特别是意识流小说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两种艺术手法几乎贯串了整部作品,对揭示主人公性格的变化及心理特征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主人公生病住院时,他从窗外阳光想到了死亡,继而又联想到教堂里做弥撒的同学们。作品中主人公所唱的歌,他的祷告,以及他写的诗也都是这些表现手法的应用。“尤物,天使坠落是你诱惑,难道你还没有厌倦狂热激情?不要再说那些沉迷的岁月。”这些不连续的联想和独白,是这部作品最大的艺术突破和成就。

此外,现代主义常用的象征手法也在小说中有所体现。小说中关于大海的描述及斯蒂芬从大海的形象中得到启迪,进而坚定追求艺术事业的信心,都使得大海具有鲜活的象征意义。此外作品反复提到了飞鸟,“它们的叫声尖利,清亮,细致,落下来时就像是嗡嗡作响的线轴上展开的银色丝光……柔和的黑色身影,围绕着灰色天空中虚无的宇宙,盘旋,扑动翅膀,转弯……”经过艺术描述,书中的飞鸟象征着斯蒂芬乃至作者本人对自由的向往。

二、写作和叙事技巧的试验

提到蒙太奇,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电影。其实蒙太奇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在电影和小说等多种艺术形式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在近年来受到追捧的推理小说中,蒙太奇手法已经成为一种标准性的写作技巧,如美国作家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就是使用这种技巧取得成功的小说。而在一个世纪之前,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就开始了这种表现手法的尝试。

蒙太奇手法是将表现对象,按照作者审美、推理或者受众心理的需要,进行分割剪切,然后再重新组合的表现手法。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作者巧妙地将教室、操场、寝室、教堂和家庭的一组组生活场景安排在主人公看似凌乱的想象之中。这些场景彼此并不关联,但都是作者揭示主人公心理及性格变化的有效画面。这样的情节安排和人思维的不连续性有关,而且能够起到表现主人公的感官意识,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效果。

上文提到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不仅是意识流小说的表现手法,还是意识流小说的重要技巧。如在教会学校,操场水沟里的积水会“使他突然一阵哆嗦,好像皮肤沾上冰冷油腻的污水”,而课堂上的数学题又使他联想到白玫瑰与红玫瑰,因为这些颜色和气味,能够使他想起“星期天弥撒时跪在教堂后面的农民身上发出的气味”以及“那位级长跑上跑下催人赶快起床时发出的击掌声”。这些都令斯蒂芬感到惊慌失措,而这正是教会给他的痛苦。这些联想的场景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正是在作者展现主人公内心精神变化的主题要求下的精妙的艺术组合。

意识流技巧和蒙太奇手法巧妙的结合,对表现主人公的内心思想和性格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蒙太奇和意识流技巧的使用,还使得小说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平铺直叙的手法,实现了小说结构上的突破。不过作品中意识流技巧多为单向型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的阅读。

在叙事上,艺术象征为作品现代主义主题意境的实现提供了手法。除了上面提到的飞鸟,具有象征性的对象还有路、玫瑰、水等。如作品开始部分,“尿床了,先是暖烘烘的,接着就变凉了”,这短短的一句话就暗示了水的双重含义,即它可以催生生命又能倾覆生命。还有一点在其他作品很少使用的象征,那就是人作为象征载体。作品中的父亲是家庭的代表,用来揭示家庭的落后和守旧。比如,“父亲讲给他这故事:父亲透过单片镜在看他,他脸上有很多毛。”这象征了主人公从小对家庭的畏惧,也预示了他后来的反叛及追求艺术道路的坎坷。

相对于传统现实主义的叙事技巧而言,象征手法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象征技巧在作品中的运用并不完善,有些地方很难让读者领悟到。如早晨小孩尿床,其象征性就很弱。

除了象征性之外,《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叙事语言还十分注重人物和环境。小说开始时的斯蒂芬还处幼年,认知和表达能力都很低下。因此作者在讲述他童年时,多采用一些儿童式的语言。如“大口娃就是他。牛哞哞叫沿着路走过来,上头坐着贝蒂·伯恩:她卖柠檬儿的辫子糖”,以及他唱的歌“哦,野玫瑰花盛开,在那片小小的绿地上”,都完全对应他当时的年龄。在第四章,“或明或暗,颤动着,渐渐展开,一道破晓的天光,一朵绽放的花朵……一叶接一叶,一阵光波接着一阵光波,轻柔的红晕涌满天空,每一道红晕都浓过另外一道。”这一段是主人公精神对新世界的向往,语言轻快柔和,有效地把光影、色彩融合在一起。

此外,小说叙事上还多处使用通感这一现代手法。第五章,“他的心灵慢慢醒来了,颤抖着在清晨明白过来,感受到清楚的灵感。充满他身心的,是一种纯净如水,甜如甘饴,律动如乐的精神。”这就很明显运用了通感的表现手法。另外,也许和作者也创作诗歌有关,小说的语言还带有很强的音乐性。

三、对后世的影响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多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描写社会现实,结构和言语上都无法适应现代读者的要求,有的还中断情节插入作者本人的论述,如司汤达的《红与黑》。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在有所继承的情况下,大胆地试验了蒙太奇、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结构和语言的运用也更加现代。

乔伊斯被称作20世纪现代派文学巨匠和意识流小说大师,而获得如此高的荣誉更多是因为他的代表作《尤利西斯》。《尤利西斯》在小说的形式和结构的改革上堪称是一种革命,乔伊斯不仅使内心独白的意识流技巧彻底摆脱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平实描述,而且还使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使用过的单向型意识流手法发展为交错型意识流。作品中的象征和蒙太奇手法也更加成熟。而这些艺术成就的最终取得,都是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实验基础上完成的。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尤利西斯》以及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为芬尼根守灵》都是爱尔兰乃至整个西方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品。乔伊斯及这些作品对包括威廉·福克纳、塞缪尔·贝克特、托马斯·品钦在内的诸多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他的创作思想和手法还深刻地影响着推理小说和电影的发展。

四、结论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尽管在写作和叙事技巧上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这部试验性作品为爱尔兰和西方现代小说和艺术的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它的艺术成就滋养着后代作家和全世界的读者和观众,它的精神力量将唤起更多的人重新寻找自我,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1] 李维屏.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李维屏.乔伊斯的美学思想和小说艺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虞建华主编.英美文学研究丛书,第一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 李公昭,王岚.20世纪英国文学导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作 者:吕鸣,硕士,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心理语言学。

编 辑:古卫红 E-mail:guweihong007@sina.com

猜你喜欢

意识流蒙太奇肖像
蒙太奇思维手法在现代电影中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地毯肖像
错位蒙太奇
叙利亚肖像
去世66年后,他的肖像上了钞票
对着母亲的两幅肖像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蒙太奇:小学古诗教学“入境”策略探微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