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少数民族“以舞而祭”舞蹈现象解析

2011-08-15李倩雯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1期
关键词:芦笙羌族先民

李倩雯 (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 610000)

西南少数民族“以舞而祭”舞蹈现象解析

李倩雯 (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 61000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流传至今的原生态舞蹈非常感兴趣,并被它的魅力感动着、吸引着。西南地区的原生态舞蹈有着对生命热情的态度,舞蹈者为生命而欢歌起舞。这些原生态的舞蹈并不是为了舞台表演而编排的,而是与古代祭祀活动息息相关,它具有着强烈的民族气息,反映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

西南地区;舞蹈;少数民族;祭祀文化

第一章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祭祀文化溯源

1.祭祀文化的产生

中国的传统宗教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祭祀。古时的人们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内心急需找到一种信仰作为依托,而这种信仰化为对神灵的敬畏。他们希望以祭祀的形式,把最好的物品献给神灵,从而得到神灵的保佑,驱祸求福。

2.祭祀文化在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分布与传播

万物有灵,这是原始人类的普遍的信仰。而祭祀文化告诉了我们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体现他们对神灵、对生命的敬畏。在西南少数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祭祀文化、仪式,并至今在他们的生活、节气中都保留了大量祭祀活动,体现出他们特有的民族文化与独特风格,分布很广,并体现在各个民族不同的节日里。

彝族:举行传统的“祭火”仪式。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羌族:羌族的祭祀仪式中以祭天神最为频繁,以祭山神最为隆重。(天神、山神皆以白石为代表。)藏族:“转山会”是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敬山神”。

3.祭祀文化的主要表现类型与特点

万物有灵形成多神崇拜,也使人们的祭祀对象繁多。比如天界中有日神、天神、星神、雷神、雨神和风神等。地界主要有社神、山神、水神、石神、火神及动植物诸神,它们源于大地,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

所以祭祀也大致分为:雨祭、水祭、腊祭、烟祭、火祭、山祭、舞祭。在祭祀仪式中,人们常用舞蹈颂扬祖先和神明的功绩,以求神明的庇祐。

第二章 传统祭祀文化中的“以舞而祭”

1.祭祀文化与舞蹈起源说

舞蹈的起源与萌芽可远溯至人类发展的洪荒期。在一些古书中在舞蹈的起源上确实有一些传说,它使我们从中寻觅到先人原始舞蹈的姿态。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出土的墓葬彩陶盆为我们展现了5000年前的原始先民的舞蹈形象。在彩陶内壁上绘制有三组舞人的舞姿形象,每一组有五个人手牵手,踏着统一的步伐,画面上舞者鸟羽兽毛的头饰摆向一致、体态鲜活、生机昂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岩石壁画中的求偶、劳作、征战等舞蹈形态,都伴随着祭祀的形式。各民族对神灵的敬仰,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仪式,也就是原始祭祀。在没有文字和语言的时候,舞蹈是最最重要且直接的表达方式。古人杀生祭祀,起舞尽兴,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习俗,重大节日必有歌舞,舞蹈与祭祀紧密相连。

2.舞蹈在祭祀文化中的功能与作用

在原始社会中,通过活动来表现对神灵的尊敬,所以有了祭祀活动。舞蹈最初的产生来源于一种生命的冲动——对求生的欲望,对生存的乞求、对明天的祈祷和期盼等。舞蹈能直观地表现人们的欲望,通过形体能形象的表达对神灵的尊敬。

3.祭祀仪式中的舞蹈类型与特点

在少数民族节日活动、丧葬活动等众多祭祀仪式中,祭祀舞蹈都人数众多且庄重。

例如:(1)藏传佛教祭祀仪式舞蹈——“羌姆”,藏族族名为“羌姆”,与“查玛”的面具舞蹈,都是藏传佛教的寺庙舞蹈形式,它有弘扬宗教的含义,是娱人和悦神的盛大乐舞活动,它们与古傩舞都有着深远的源流关系。

(2)民间祭祀活动中的——“傩舞”大都是戴着面具表演的舞蹈,这种古老的面具舞至今日许多民族中都仍有遗存。比如江西、湖南、安徽、云南、贵州、广西、傩戏以及四川的傩舞;毛南、壮、瑶、苗、仫佬、彝等民族的傩舞等形式,都已经形成浓郁的地域、民族色彩。

(3)纳西族东巴教中的——“东巴舞”,东巴教神台祭祀仪式,东巴舞蹈主要模仿动物与劳作,如白马舞、白羊舞、鹿舞、弓箭舞等。东巴舞表现目的明确,文学构思与舞蹈造型具有典型性。键舞中体现柔婉,变化莫测,韵味内含,舞姿富有雕塑的静态美与动感美。

第三章 祭祀文化给予舞蹈的启迪

1.祭祀文化造就了独特的舞蹈样式

(1)苗族芦笙舞——原始生活的展现

芦笙舞是苗族民间舞中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通常是在木鼓、铜鼓的伴奏下跳的,舞者多为中、老年人。吹奏的大芦笙长达三尺至丈余。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表现出对祖灵的尊敬和怀念,动作稳重、迟缓。芦笙舞是苗族人民祭祖或节日、喜庆的主要舞蹈之一。苗族芦笙舞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原始先民的一种生活状态,原始的人们就是通过这种舞蹈形式来加强彼此的联系,使自己的社会存在得到承认,从而加强自己的群体性和归属感。

(2)牛头舞——农业生活和力量的崇拜

牛是世界上很多民族在古代崇拜的动物。在云南民间舞蹈中,手持牛头的人则是祭祀仪式的主持者也是祭祀舞蹈的领舞者。其中只有主持者用线条画出身体,而其他的人都用颜料涂满身体。牛因为可以耕种、有力量,还能够带来更多的粮食,所以牛头便象征着力量和财富。在原始的社会里,有了粮食就有了生命,也就有了财富,因此牛的多少可以衡量财富的多少,从而对牛的崇拜,也就能看到原始先民对农业的重视。

(3)基诺族太阳鼓舞——生命的崇拜、图腾的崇拜

基诺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就是太阳鼓舞。当地的居民们视太阳鼓为神灵的化身。鼓身的木管象征着太阳的光芒、鼓的正面就像一轮太阳。鼓槌、鼓面很有男女生殖器的形似特征,打鼓更有着具明显的交合象征。所以鼓舞反映出远古先民对生殖的崇拜。当地原始先民们相信阴阳的协调、天与地的交合,对产生生命的行为和器官有着近乎对神灵的崇拜。他们的舞蹈动作中隐含着这种崇拜,以乞求获得孕育生命的能力。因此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原始先民对待情爱、生命的态度。

2.祭祀文化赋予了舞蹈特定的文化内涵

很多舞蹈来自祭祀文化,例如:藏族的“羌姆”,羌姆是一种宗教舞蹈,有着很浓的宗教文化内涵;羌族的“羊皮鼓舞”在法事活动中跳的一种祭祀舞蹈,是羌族祭祀活动中主要的舞蹈形式,具有鲜明的羌族文化特色。羊皮鼓舞原本是求福、祭神、驱鬼、还愿以及送死者灵魂归天时,须由巫师表演的法事舞蹈。羌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就是羊皮鼓,同时也是羌族人民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表现形式。在后来羊皮鼓舞演变为民间舞蹈,羊皮鼓舞在民间表演时,形式更为自由,舞蹈语言也更为丰富,因此特定了这些舞蹈的祭祀文化内涵,反应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状态。

3.不同祭祀文化奠定了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基础

祭祀舞蹈在西南地区分布很广,但是由于地域和习俗的不同,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西藏山南昌果卓舞(独具特色的腰鼓舞)。藏族的弦子、锅庄舞。“黑熊搏斗舞”,在小兴安岭的鄂伦春族流传的,是原始狩猎、图腾崇拜的产物。其他还有如:苗族的“芦笙舞”,土家族的“摆手舞”,维族的“多郎舞”等,舞蹈形式多样,不胜枚举。

李倩雯,女,汉,籍贯:成都,学历:硕士(就读),单位:四川大学,职称:学生,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猜你喜欢

芦笙羌族先民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李锦
岜沙芦笙节
汉晋先民的丧葬观:以“魂瓶”为中心的考察
镜头下的良渚: 还原先民的日常生活
奇妙的博物馆
你好,芦笙
芦笙恋歌
苗族芦笙制作师
羌族人物线描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