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场需求视角下管理专业大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战略思考

2011-08-15穆晓

大家 2011年9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学科理论

穆晓

职场需求视角下管理专业大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战略思考

穆晓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管理类人才,既是社会管理实践高速发展的需要,又是管理类学科大学生成才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需要。因此,加强管理学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高校管理学科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

一、管理专业大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战略环境

管理专业作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新设的专业之一,具备明显内外部资源优势,这些资源和优势为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资源性条件。

(一)我国管理类学科经过30多年的发展积淀,为公管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成熟学科理论和经验。从管理类学科的理论来看,我国自80年代引进西方的管理理论以来,经过30多年的理论引进、学习、本土化过程,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加上我国几千年来的管理文化的不断整理、挖掘和实践创新,管理学科的理论宝库大大丰富;从管理人才培养实践,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们的管理人才培养不断细化,MBA、MPA等管理类专业教育不断成熟。这些丰富的管理科理论和广泛的管理类人才培养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为我们进一步摸索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借鉴。

(二)我国管理类行业领域的不断拓宽和管理行业的不断细化为我们培养管理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向选择。从大的分类角度看,我国的管理类行业部门大致分为:政府及社会公共事业管理部门、企业及盈利机构的管理部门、非营利组织和机构的管理部门。从公共管理类专业来看,目前管理类专业有15类之多,其中能为管理类专业学生考虑深造和就业方向的管理类相关的专业就有近十个,其中包括文化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 从职业资源优化角度看,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将来的就业定位无非是以上两类部门和八种专业取向。这些现存的专业和行业领域以及其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就成为我们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考虑依据。

(三)日益完善和成熟的管理类职业培训为我院学生根据专业特色和自身特长兴趣发展专业兴趣和完善素养和技能提供了便利的机会。从当前来看,管理类职业培训体系日益完善、职业培训市场资源充足、培训过程逐渐规范。主要有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管理策划培训、职业能力发展培训、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培训等,这些都为公共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自身素质和技能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教师在根据学生就业取向来指导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四)高校内部资源优势为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自身的优势。管理专业是一个交叉性学科,不同的高校经过长期的办学过程形成了自身都特的优势。这些优势资源为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条件。

二、管理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与管理类大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战略目标

(一)管理类大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职场需求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管理类专业相关岗位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情况,为管理类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可行依据,笔者运用文献法、调查问卷法等方法搜集对公务员、人力资源管理者、企业中高级管理岗位的623份人才招聘要求等相关信息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管理类专业人才基本能力要求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文字、写作和策划能力 ;理解和执行能力 ;组织与协调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因此加强以上基本能力的培养对管理专业人才是必须的。

从招聘单位人才招聘的基本过程来看,笔试主要考察其文字表达与组织能力、信息资料的分析及组织能力等;面试环节主要考察其语言表达、理解与应变能力。首要的是通过被招聘者能展示出来的在业务范围内的显性能力来判断其基本的素养和水平。在笔试环节中,以体现逻辑思维和条理思路的文字及写作能力占有很大比重,而在面试环节中,流畅、生动、切中要害的语言表达能力占有绝对的比重。这些要求和基本环节就为管理类大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方向。

(二)管理类大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战略目标:以职场需求为依据,以管理专业知识和理论特色为支撑,为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性管理人才。

(三)管理类大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战略对策:

第一,牢固专业知识基础,培养专业思维、学会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专业知识基础包括本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的支撑理论和专业常用分析工具和方法体系。这些基础理论和方法是形成专业思维的基础,更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第二,在培养过程中加强学生语言表达、文字表达的专业训练等前文叙述的应用能力训练,构建丰富多样化的语言文字表达平台和实践机会。

第三,加强管理专业大学生专业实践平台的构建。如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增加社会实践和调研,激发学生对管理专业问题的思考,专业经验的积累,提高专业体会和感悟,进而培养专业情感和情趣。

[1]曹景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途径[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

[2]沙洪成.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

(穆晓:西安体育学院管理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的教学。)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学科理论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