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曲文明世界的挽歌——《德伯家的苔丝》解读

2011-08-15

世界文学评论 2011年2期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哈代苔丝

罗 峰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在政治经济形态上发生剧烈变化。1846年,Repeal of the Corn Laws颁布成为农业劳动力下降和城市劳动力增长的标志。英国思想界也发生着变化,大量文艺作品反映人类在巨变下迷茫的心态,作家都试图用作品解决人类处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感。托马斯·哈代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作为一位跨世纪的文学巨擘,他以自己创作体裁众多、题材广泛、思想深远、艺术高妙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他一生共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14部。在《小说和诗歌集总序》中,哈代将自己的小说分为“性格和环境小说”、“罗曼史和幻想小说”、“机敏和经验小说”三类,其中,“性格和环境小说”是其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哈代曾明确表示,自己是“真实坦率”地“反映人生,暴露人生,批判人生”①的作家,表现人与环境的磨合与冲突以及在此过程中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是哈代与其他写实小说家最主要的区别。哈代小说中的环境,也包含了自然和社会的两个方面。《德伯家的苔丝》(1892,以下简称《苔丝》)作为哈代的代表作品,着重描写人与社会的冲突,表现的是人的追求与无奈,反映人的痛苦与挣扎,主人公苔丝在不断的抗争中走向毁灭,像古希腊的命运悲剧一样具有极大的艺术震撼力。

而悲剧,历来被誉为戏剧中的桂冠,以其深沉的艺术精神震撼和感召着世人。叔本华说:“无论是从效果巨大的方面看,或是从写作的困难这方面看,悲剧都要算作文艺的最高峰,人们因此也公认是这样”(秦秋65)。《苔丝》至今已100多年了,但小说的艺术技巧以及这种艺术技巧所蕴涵的悲剧意味是常读常新的。诱奸,丧失信仰,新婚夜分手,埃里克重返,安吉尔重返,杀情夫,会丈夫……苔丝每一个当下的决定看似合理,却都为未来埋下危机。她如此善良深情却始终得不到幸福,她的命运在瞬息之间被引入另一条道路。不得不承认,苔丝的悲剧,其实是时代的悲哀。本文尝试从《苔丝》中主要人物角色的分析入手,通过“审视”苔丝,“对话”埃里克,“质问”安吉尔,最终与社会“争辩”,从而实现探讨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之目的。

一、“审视”苔丝

《苔丝》一书的副标题是“一个纯洁的女人”。确实,苔丝是一个天真、诚实、勇敢且真实的女人,但最后却沦落为情妇,以谋杀告终,从未得到过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与安心。究其悲剧的原因,有人说是埃里克的卑鄙,有人说是安吉尔的懦弱,甚至还有人说是苔丝失身那天晚上的大雾。而在我看来,苔丝的悲剧首先来自她自身的性格与所处社会的格格不入。

一切的导火索是一匹马的死亡。在一次事故中,苔丝家唯一的一匹马死掉了,为了补贴家用,苔丝来到了德伯家。从这一刻起,苔丝的纯洁与时代的黑暗交织,苔丝仿佛进入了一个个正在旋转的巨大的齿轮,被强大的外力推动,不由自主地,一步步走向悲剧。美丽天真的苔丝在弱肉强食的德伯庄园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欺负与排挤。作为一个渴望得到保护的弱者,初涉世事的苔丝是天真、幼稚的。像她这样美丽、天真而又贫穷的女孩,纵使没有遇到埃里克,也会遇到其他垂涎于她的男人。在被埃里克诱奸后,苔丝做了埃里克一段时间的情妇。但是,后来,苔丝选择了离开,试图以自己的行动来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试图以努力和坚强走出失身所带来的阴影与错误。她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离开罪恶的德伯庄园,只要自己坚定、勇敢地面对一切,错误就会过去,人们就会原谅这个曾经迷途的孩子。但是,苔丝错了。在那样的社会里,人们不会原谅一个失足的女子,纵然她的失足正是源于那些貌似道貌岸然的君子的欺骗与勾引。在家乡,苔丝生下了一个孩子,面对家人和邻里的鄙夷,苔丝艰难地抚养着这个无辜但灾难性的孩子。但孩子还是死掉了。苔丝的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诫苔丝,自己曾经生下过一个孩子的事情万万不可再向任何人提起。经历过太多的苔丝的妈妈太清楚这个社会的肮脏与道貌岸然。虽然答应了妈妈,但天真的苔丝还是对社会的同情与正直寄予了太多的希望。这是她所谓天真的性格造成的悲剧。

当苔丝遇到了生命中的王子——安吉尔,英俊而富有的安吉尔爱上了美丽天真的苔丝。两者的结合看起来那么美好而又顺理成章。如果没有之前发生过的事情,或者苔丝坚定地隐瞒自己的过去,一切将像童话故事中说的那样,他们将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是,苔丝的纯洁与天真注定了苔丝将一切向爱人坦白,这却让丈夫愤怒地在新婚之夜拂袖而去。即便这样,苔丝还幻想着能够得到安吉尔的原谅。她坚持着给安吉尔写信,但寄出的信件如石沉大海。心理与生理上的折磨使苔丝不堪重负。这时,埃里克出现了,百无聊赖的苔丝在父亲去世、母亲患病、弟妹失学、一家沦落街头的窘境下,只得再次成为埃里克的情人,过着物质上优越的生活。但是,追求完美、天真纯洁的苔丝永远不会爱上这个害了自己一辈子的男人。随后安吉尔的再次出现,让苔丝又重新陷入了痛苦与矛盾之中。最后,天真的苔丝想到了一个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杀死埃里克……

反思苔丝自身,我们不难发现,在苔丝心中,男性的专制早已根深蒂固,成为一种内在的观念。由被压迫到自觉接受压迫,这是她悲剧命运中最可悲之处。纵观整个小说,苔丝在两个男人中徘徊时,曾对自己产生过性别的罪恶感,她为自己的性别表现出焦虑。她觉得正因为是女性才让男人做出了出轨之事。她半信半疑地怀疑自己是“妖女”,害得埃里克堕落,还让安吉尔弃她而去。起初她本能地告诉自己是无辜的,是受害者,但是很快她又转变了,默默承受一切,顺从地等待安吉尔对她的审判。她责怪自己,希望得到安吉尔的原谅。她婚后受的磨难认为是一种赎罪。苔丝完全认为是丈夫的私有财产,她把自己的身份地位建立在安吉尔对她的爱情基础之上,心甘情愿放弃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她的言语中就透露着她就把她与丈夫的关系当成是“主人”和“奴隶”的关系。苔丝将自己隶属于男权社会,用仁慈善良来作为牺牲自己主观性的回报。而她自己即便得到了自己真爱的理解和接受,这一切却又是那么的短暂,而且是付出了自己毕生最高的代价:失去了自由。简单的说,是自己的天真,是自己的所谓“纯洁”断送了自己本该可以拥有的幸福。

二、“对话”埃里克

无可非议,埃里克不是一个君子。从他留下苔丝的一刻起,他应该就打定了占苔丝便宜的主意。美丽天真的苔丝在弱肉强食的德伯庄园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欺负与排挤。这时,埃里克的出现扮演了守护者的角色。爱情,对于此刻的埃里克,当然还谈不上,有的只是赤裸裸的感官的吸引。在被埃里克诱奸后,苔丝做了埃里克一段时间的情妇。不管怎样,这段时间里的苔丝至少可以享受物质上的幸福,这作为当时的埃里克来说,是能给予的全部。但是,苔丝选择了离开。之后一切的经历,心理与生理上的折磨使苔丝不堪重负,特别是新婚之后丈夫的愤然离去,给了坚强的苔丝致命一击。这时,埃里克回归了。当他知道了苔丝离开德伯庄园后的经历,得知了苔丝曾养育两人的孩子,得知苔丝的人生因为他的自私痛苦不堪,埃里克真的对这个纯洁而坚强的女人动容了。如果说埃里克之前对于苔丝的感情是源于感官上的吸引,那么我认为,在现在,埃里克是真的爱上了这个美丽、纯洁、坚强、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苔丝。埃里克在苔丝最痛苦的时候帮助了苔丝和她的家庭。条件是,苔丝再一次成为他的女人。也许他的爱并不伟大,他的爱过于自私,但他还是爱了。悲剧的是,埃里克爱着苔丝,愿意对她负责,愿意为她付出,苔丝却无法爱上他,甚至连原谅也都是一种奢侈的愿望。如果苔丝真的原谅了埃里克,就这样和他过一辈子,虽然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但却也不会在自己的青春年华丢掉性命。但是,苔丝单纯的性格决定了她永远也不会原谅埃里克。为了自己单纯的爱情,为了自己片刻的幸福,苔丝让自己的爱慕者丢掉了性命,而自己也失去了简单的、基本的物质幸福,甚至失去了被爱的机会。

三、“质问”安吉尔

对于苔丝而言,安吉尔就是自己的天使,是自己生命中的王子。两人的相恋正如一切美好的爱情故事。英俊而富有的安吉尔爱上了美丽天真的苔丝。两者的结合看起来那么美好而又顺理成章。但新婚之夜的坦白,却让自己成为了众人眼中的罪人。一直将苔丝看做纯洁象征的安吉尔听到妻子曾经做别人的情妇并生下一子,愤怒地拂袖而去。这对当时的苔丝无疑是最致命的打击。在安吉尔离开后,苔丝无法再在这个曾经带给她无限幻想的“家”里继续待下去。但她不曾放弃自己内心的幻想,她幻想着安吉尔的原谅,所以她坚持着给安吉尔写信,悲剧的是寄出的信件如石沉大海。在经历过种种不堪与落魄之后,好容易苔丝有了享受物质幸福的可能,可安吉尔的再次出现却让本已死心的苔丝陷入了新的痛苦和矛盾。在经历过一番痛苦的挣扎之后,苔丝杀死了埃里克。找到了安吉尔,告诉安吉尔自己的所作所为。安吉尔面对苔丝的失身表现的如此惊慌,现在对于谋杀倒是接受的相当痛快。这里,不得不质问一下安吉尔,当初突然逃脱是什么样的居心?他至少可以做到的一点是给苔丝以希望,让苔丝知道他的爱与挣扎。但是,安吉尔可悲地突然逃脱,并没有给苔丝任何的希望与回复。那么,他想让苔丝这个美丽的、贫穷的,同时自尊心又极强的苔丝怎么样?他的彻底离开与杳无音讯已经意味着苔丝的绝望。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算了,更过分的是,他为什么要回来?他难道不知道自己的逃避已经给苔丝以致命的打击?他难道不知道自己又回来只能使苔丝更加痛苦而又无能为力?作为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体现者,安吉尔虽然是个有开明思想的知识分子,但他心理深层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他自己也有过放荡行为,并得到苔丝的原谅,但他却不肯原谅原本无辜的苔丝。本阶级的印记仍深深地烙在他的灵魂深处:他始终认为身份不一样,道德观念也就不一样。他还用传统的贞操观来看待一个女人的纯结与否,对苔丝没有丝毫的同情,置苔丝于痛苦绝望之中,使苔丝又被迫回到埃里克的身边。安吉尔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虚伪的资产阶级道德把苔丝推向了悲剧的深渊。或者说,冠名以天使的安吉尔,是苔丝悲剧的间接缔造者,也是最不可原谅的“邪恶天使”。

四、与社会“争辩”

苔丝从一个美丽纯洁的姑娘“堕落”成一个杀人犯,我们若站在男女平等的角度去分析这部作品,便可揭示苔丝的悲剧原因是苔丝生活在父权制话语暴力下,丧失了独立的女性的地位。无论是在家庭,还是步入社会,女性都处在一个低下的地位,她们受制于男性,听从于他们的安排。她们在经济上、心理上、生活上依附于男性,而男性亦习惯于此种依附,“自动自觉”地剥夺了女性生活的权利。传统的妇女是传统的社会无意识的代表,她们深受其害,接受女人不如男人的偏见,生活在幻想的世界里,模仿男权社会要求她们的角色。在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女性没有自主的权利,她们的命运都掌控在男人手中。男权统治下,男性给女性设下许多的道德贞操观念,但是他们又任意破坏,让女性背负重重压力。女性的可悲地位是由特殊的社会与文化因素造成的。男权社会里,女性是被“边缘化”的一群,在这种社会制度下生存,女性丧失了自主权。而在人与环境激烈的冲突中苔丝的命运必然是悲惨的。

在作品中,哈代通过设置许多偶然巧合的情节让人感到苔丝的一生好像都由命运作祟,是命运把她一步步推向悲剧的结局。其实不然。因为偶然性与必然性紧密相连,偶然性是许多社会必然性与自然必然性的交叉点,是必然性的一种反映。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苔丝,其悲剧命运是社会规律的必然反映。哈代在作品中用“一道深不可测的鸿沟”(哈代101)暗示了苔丝的悲剧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他通过法律判处苔丝死刑的描写,把主人公毁灭的真正原因从神秘的命运移到了现实世界。卢那察尔斯基曾指出:天命是由各种社会情况、疾病、灾难等幻化出来的,同时它也是人们的一种心理现象。可见,导致苔丝悲剧的不是盲目的无从追究责任的命运,而是环境和社会的力量。苔丝悲剧的根源正是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

值得一提的是,苔丝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是自然法则下的命数。哈代作为达尔文主义拥戴者鼓吹天定胜人的思想。人类是多么渺小,还想抵抗自然法则吗?自然在哈代笔下无情冷漠,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情节中的突转,命运的随机性都是自然残酷的象征:舞会上两个错过,马被撞死,羊入虎口,孩子死去,工作操累,新婚之夜被弃,直到最后还是没躲过死神。安吉尔是她生命中唯一的光明,在牧场的暧昧便是苔丝回味一生的短暂幸福。到了最后,我们便明白了,自然完全与人类意志无关,它完全不会关心人类的脆弱。人类自我的美好憧憬就如灰尘一般不值一提。即便是苔丝死了,生活还是继续。

综上,我们不难得出,苔丝的悲剧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有着直接的联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反映。她的毁灭是必然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避免的。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她的悲剧主要是与压迫性的社会秩序抗争所造成的。从小说的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就可看出,作家以此来赞扬苔丝,其实是他对传统的伦理道德的一种颠覆。与此同时,通过苔丝的悲剧命运,哈代还向我们透露着一个信息,自然之美在时时处于威胁之下而最终被摧毁。即便是在高度的工业文明社会,天真、纯洁的苔丝内心的道德感也太超越了,似乎已然达到了人类终极的道德准则,也正是这种人类终极的道德准则,酿成了她的悲剧,这是自然法则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当时工业文明的一种哀伤,可以说,苔丝的悲剧,在哈代的笔下,演奏着一首所谓文明世界的挽歌。

注解【Notes】

①哈代:《英国小说中的坦率真实》,张玲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24。

哈代·托马斯:《德伯家的苔丝》,郑大民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秦秋:“荒原女儿与草原女儿的命运比较“,《外语与外语教学》9(2006):65-67。

猜你喜欢

德伯家的苔丝哈代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格雷马斯符号学解读
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德伯家的苔丝》中情与景的巧妙融合
《德伯家的苔丝》中希腊神话原型理论分析
哈代之家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宿命论思想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gedy of Tess
The Tragical Cause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