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地区食药用菌的菌丝体产业发展概况

2011-08-08陈劲初

食药用菌 2011年6期
关键词:菇类王生冬虫夏草

陈劲初

(台湾葡萄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1 前言

菇类在分类上归属于微生物类,具有一般微生物的特性,例如可用无菌液态发酵方式来快速大量地生产菌丝体。此举是以工业化手段与农业栽培相竞争,除了资本障碍与技术障碍之外,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所带来的成本大降更是对栽培业构成最大的威胁。其中尤以药用菌单价高,不重口感,不需出菇,容易生产,而成为保健及制药产业瞩目的焦点。

台湾地区由于地狭人稠,天然资源有限,工资昂贵,加上老龄化社会来临,民众收入高,养生观念普及,保健食品风行,菇类菌丝体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 灵芝

在中国,长久以来就有以灵芝来保健养生的传统,此观念也影响到日本、韩国等地。台湾地区在1980年之前就有菇农及企业进行菇类子实体栽培,并有相关保健产品上市,其中以胶囊形态为主,茶包居次。台湾选用的灵芝品系为松杉灵芝 (Ganoderma tsugae),其孢子较不易逸散,可避免造成森林浩劫,并在20世纪80年代通过直销方式创造了约30亿元台币的年营业额。值此时期台湾味全公司首先开展灵芝菌丝体的培养研究,台北医学大学的董大成教授也在 “抗癌人协会”教导民众自制 “灵糠液”来饮用,但真正实现产业化生产的是台湾葡萄王生技公司,该公司于1994年以20吨槽投入量产,并以低价策略一举攻下市场,成为台湾灵芝领导品牌,也开创了台湾液态培养菇类菌丝体的先河。目前台湾市售灵芝产品主要为胶囊形态与饮品形态两大类,前者含有一半菌丝体粉末及一半子实体萃取粉末,主要着眼于兼顾多糖与三萜类两种功效成分,符合台湾民众对灵芝要有苦味的认知。后者为饮品方式,不适合有苦味,故以液态菌丝体滤液为主料,多糖体含量高,其销售以送礼市场为目标。台湾的整体灵芝产值估计在台币15亿元左右;目前已取得健康食品认证的产品有4项,功能涵括保肝、免疫、抗老化等;而以子实体为主的胶囊产品,则转战马来西亚市场,亦创下不错的业绩。工业化生产灵芝菌丝体的成功经验导致许多厂商纷纷投建发酵设备,进入菌丝体发展的争鸣期。但是台湾地区的灵芝菌丝体已被低价垄断,所以各厂家积极寻求下一个有利产品,冬虫夏草便在此背景下进入大众视野。

3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药材,由于受限于天然采摘子实体的日益匮乏,价格水涨船高,因此其菌丝体液态发酵成为最可能实现量产的方式,台湾糖业公司 (简称台糖公司)率先推出冬虫夏草菌丝体产品;几乎同时大安工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帮助下,也推出了同样的产品;同年葡萄王生技公司也加入了 “战场”,其中台糖公司的营业额最大,高达台币1.5亿元以上。但随后冬虫夏草菌株的真伪问题开始受到关注,卫生署要求厂商须有菌株来源证明。因此所有厂商皆花费600元台币向台湾唯一的菌种保存中心 (BCRC)购买36421菌株,来取得菌株来源证明;但随后该菌株被鉴定出为中国弯颈霉,进而引发真假菌株的论战,此案件导致冬虫夏草市场持续多年低迷。近年来由于科技进步,中华被毛孢 (H.scinesis)渐被学术界接受为冬虫夏草的无性世代,加上分子生物鉴定技术的发达,以ITS1、ITS2序列作为菌种鉴定方法,已为官方所采用,因此冬虫夏草市场可能面临重新洗牌,许多虫草鸡精、虫草灵芝等复方产品都需正本清源。由于中华被毛孢只能在18℃以下培养,不适于台湾高温环境,加上其生长缓慢,只能利用冬天来培养以降低成本,目前葡萄王生技、长庚生技等公司皆蓄势待发,可望引燃市场新热点。由于冬虫夏草的上述问题,有的厂商转而发展蛹虫草 (北虫草),人工培养的虫草子实体,因其金黄色外观而命名为 “黄金虫草”,曾一度引起市场瞩目。但由于中国大陆地区的生产技术纯熟,成本低廉,随着两岸往来的日益密切,台湾地区蛹虫草市场受到冲击,快速崩落,目前仅剩零星公司销售,其中多以搭配观光工厂形式经营;也有十多年坚持生产蛹虫草菌丝体的,产品主要以复方胶囊形式销售。

4 姬松茸

姬松茸原产于巴西,在日本经20多年的推广,终于在1998年成为日本保健市场的宠儿。由于台湾地区的市场趋势往往跟在日本之后,2000年葡萄王生技公司首先推出姬松茸菌丝体胶囊产品,之后爱之味公司也以 “网客”品名推出饮品;同时期还有许多厂商直接进口巴西子实体产品,市场可谓一片看好。但姬松茸子实体栽培技术很快有了突破,生鲜子实体开始出现在超市,消费者新鲜感逐渐流失,价格崩降;雪上加霜的是,日本Kirin公司的产品被发现不但不能抗癌,反而致癌 (注:巴西蘑菇含致癌性成分Agaritin,但易受热破坏),消息见报,市场自然受影响;此外发现姬松茸子实体产品存在严重的重金属镉污染问题,菌丝体虽然不受重金属污染,但也受到牵连,目前营业额不高。

5 舞茸、云芝、桑黄

舞茸 (灰树花)、云芝、桑黄皆是风行于日本的抗癌产品,尤其云芝菌丝体多糖早在1977年即在日本被核准为抗癌药品,产品Krestin一度为台湾健保给付用药。桑黄菌丝多糖在韩国、日本同样都以药品上市。但在台湾并未热炒,主要原因并不在生产技术,而是由于3者的功能皆为抗癌,与灵芝、樟芝、姬松茸等完全重复,在未有市场区隔点出现之前贸然推入市场,效益无法突出,所以目前以复方配角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尽管如此,此3者菌丝体产品在台湾已上市近十年,主要由葡萄王生技公司生产,知名度在逐渐提高。至于这3种菇类的子实体部分,或有业者正在研发当中,但真正栽培出子实体并以其产品销售的还非常少见。

6 樟芝

樟芝可谓是目前台湾保健食品市场最红火的产品,由于其子实体栽培困难,价格昂贵,多以菌丝体产品销售。其菌丝体产品最早由葡萄王生技公司在1999年底以50吨槽量产上市,由于大幅缩短了培养时间,而能以平价方式推出,并顺势带热整个樟芝产业。目前樟芝的生产方式多元,其子实体有野生采集的,皆以冷冻鲜货销售,由于识者日多,目前供不应求,每两 (37.5克,湿重)最低售价在台币5000元以上,同时也成为诸多政治人物、影艺名人争相馈赠的佳品。其次有以椴木栽培的,又分为牛樟椴木栽培和非牛樟木栽培两类,两者香味略不同,但普通消费者不易觉察分辨,因两者的栽培期都需要1年以上,故仍以鲜货交易为主。上述鲜货皆为子实体。另一种生产方法为洋菜培养法,即在实验室培养皿上接菌、培养,待菌丝长满,挖下干燥的片状樟芝,技术好的可在菌丝边沿诱生孢子柄及担孢子,所以产品中可检出与子实体成分相似的化合物。然而由于组成中有一部分来自洋菜基质,另一部分为营养菌丝,只有约1/10是所谓的子实体 (图1),因此即使检出子实体成分,其相对含量也很低,无法以鲜货供应。目前这种干燥品的价格从每千克2万到10万以上不等,与民众一般认知的子实体仍相距甚远。而樟芝菌丝体的生产可分为固体培养与液体培养两种,由于不能长出片状子实体,故均以磨粉充填胶囊形态销售为主。两者皆为营养菌丝,差别在于固态培养的其基质不能完全被分解吸收,且无法用生产设备分离基质与菌丝,因此组成中基质成分占很大比例,且因太空包 (塑料袋)的灭菌过程中高温时间持续较长,在台湾塑化剂事件发生后,各厂商均将塑化剂成分列为必验项目,因而备受关注。固态培养的主要生产厂商有台湾利得、国鼎、康健、伟翔等。而液体培养由于起步早,成本低,品牌强,因此在市场上占有很大的比例,产品有胶囊、发酵液饮品等,生产厂商也多,如葡萄王、善笙、甲芝、丽丰、金颖、大荣及长庚等。整体樟芝相关产品的营业额在台币10亿元以上。由于液体培养产品中基质部分含量少,几乎全部为菌丝体,可表现出樟芝子实体的红色外观,在市场上占有相对优势。

图1 洋菜栽培法栽培的樟芝产品

7 蜜环菌及白桦茸

蜜环菌对台湾地区民众来说相对陌生,反而与其共生的天麻有较多人认识,并隐约知道其与脑神经系统的保护有关。由于蜜环菌与天麻的功能相仿,因此在台湾主要用于安眠,目标客户为众多因压力或工作而日夜颠倒的民众。蜜环菌子实体栽培在台湾几未可见,而菌丝体主要以复方产品销售,产品上市已有4年,年营业额约有1800万元台币。因为台湾地区民众的压力日渐增大,失眠人口增加,需求自然增加,后市依然可期。白桦茸的盛名乃得力于前苏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忍尼辛的大作《病房》一书的推介,其相关产品十余年前在日本已相当普遍,但同样面临诉求点与既有明星菇类不易区隔的问题,因此在台湾一直到2010年才有菌丝体产品,以10毫升饮料形式问世。主要以抗氧化为诉求的美商产品,由于营销得宜,定义女性为主要客群,在新鲜感素材的助澜下,第一年即创下3亿多元台币的营业额,并且仍在增长。

图2 樟芝菌丝粉末

8 结 语

菇类的资源丰富,许多无法以人工栽培出菇的菇类大都能以液体发酵方式生产菌丝体,而且其生产不受木材基质来源限制,也不畏自然气候的变化,加上生产周期短,可避免重金属污染及杀虫剂的使用,而目前全世界对保健食品的需求风起云涌,各项功效机能的研究方法相继确立,相信这种清洁培养方式 (液体培养)生产的菌丝体产品仍将拥有大片天空。

猜你喜欢

菇类王生冬虫夏草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神奇的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怎样形成的?
菇类到底要不要洗
菇类到底要不要洗
抉择
神奇的冬虫夏草
理论设想有局限 探寻真相须实证——再与王生老师商酌
王生拜师
研究发现菇类自身可生成对流气流传播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