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投资者投资策略探讨

2011-08-08上海杰雍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鲁莉莉

中国商论 2011年28期
关键词:投资收益投资者资金

上海杰雍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鲁莉莉

讲到投资,相信大多数人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投资品种和投资收益的问题上,比如:是选择投资股票,还是投资黄金,还是投资房产?哪支股票或者房产最具上涨潜力?但结果常常事与愿违地投资到了错误的品种上,或者需要用钱了却因为投资品贬值而进退两难。本文认为投资策略的选择才是成功投资的基础和关键,没有一个清晰的投资策略,投资就会像大海中没有方向的小舟一样随波逐流,最终很可能撞上暗礁而惨淡收场。

1 制定合适的投资策略需要考虑的因素

如何制定合适的投资策略呢?本文认为必须要从经济背景、风险偏好、资金实力、投资期限和收益回报这几个角度来考量,才能制订出合理、可靠的投资策略。

这几个因素中,经济背景就是投资者所谓的“大势”,是整个投资策略过程中最重要,也必须放在第一位的考虑因素。这主要因为宏观经济背景及其走向决定了社会资本供应量、主要产业发展趋势、国家政策调控方向等许多重量级的战略问题。当宏观经济趋好时,社会整体的资金面比较宽松,主导性的支柱产业蓬勃发展,其强大的拉动效益将令整个国民企业的各个环节都受益匪浅、欣欣向荣,此时投资策略可以制订得更加激进,以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当宏观经济趋淡,甚至恶化时,社会资金链快速收紧,资本密集性的主导产业首当其冲地受到制约,从而令整个经济增速放缓或者倒退,此时的投资策略则要趋于保守,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实际合理的投资收益,或者仅仅实现资产的安全和保值。

明确了投资策略,那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最优的投资品种。经济形势较好时,可以选择一些波动较大、收益较高的投资品种,例如: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另外,在持续繁荣的情况下,由于受到支柱产业的拉动传递,周期性较长的基础性产业非常容易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而为了满足这种旺盛需求又要求极大的资本投入和较长的时间,这又反过来会激发产业投机热情,加剧这些基础性周期行业的供应不足,比如:基础化工、矿山、运输设施等。而当经济形势逆转时,则可以优先考虑一些经济周期较弱、变现能力较强、价值较为稳定的投资领域,比如:金融市场中的债券市场、医疗用品和服务、农产品和食品领域等。

如果说经济背景是制定投资策略的客观因素的话,那风险偏好无疑是最重要的主观因素。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于投资者,特别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而又资源有限的中小投资者来讲,必须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来制订符合自己性格的投资策略。很多专业著作中都有对风险偏好的定量分析模型,但简而言之对于中小投资者在制定投资策略时来讲,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自己的“承受力”——愿意为收益冒多大的风险?这种偏好不仅因人而异,而且会随着人的阅历、价值观、家庭状态、健康状态而持续发生改变,绝非一个模型、一个公式那么简单。一般说来,25~35岁之前风险承受能力最强,也就是常说的“血气方刚”、“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一方面与投资者自身阅历较浅,没有经受过惨痛的经验教训有关;另一方面,由于这个年龄的投资者身体健康、精力旺盛,考虑到今后还有非常长的创造财富时间,因此也甘冒风险,不怕失败;而在35~50岁之前由于财务积累速度在这个时期内往往达到顶峰,风险承受能力也较强,但随着结婚生子等家庭责任的加重和社会阅历的增加和投资教训的积累,其制定投资策略时也往往会更加谨慎以规避不必要的风险;50~70岁之间的投资者,随着自身精力衰退和健康状态下滑,对财富的欲望往往开始减弱,而开始更多地考虑如何保护好胜利果实,并在尽量规避风险的情况下实现保值增值,此时制定的投资策略也更偏保守。70岁以后,投资者由于精力和健康状况大不如前,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如何延年益寿、安享晚年,而把投资放到一个比较次要的地位,因此投资也更多为了保值而已。

因此,从投资品种上看,35岁之前的投资者可以更多地考虑股票、房地产、收藏品等一些价值变化较大,甚至是期货、期权等一些投机性的投资品种;而在35~50岁之间,则可以在资源的配置上逐渐增加一些像保险、黄金、商铺等一些既能保值又能增值的投资品种;而在50岁以后,则更多应考虑一些债权类的投资品种,同时还要注意这些投资品种的变现能力,以备不时之需。

个人资金实力是大家制定投资策略时往往首先考虑的因素,因为资金规模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中小投资者的档次和能够选择的投资品种。这里面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资金规模决定了投资的配置策略;其次,在决定了配置策略,才能谈到每个配置的投资品种选择问题。虽然对于个人资金实力如何划分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根据实务经验,还是大致可以按小于300万、小于1000万和小于3000万将中小投资者划分为三个等级。

由于分散投资与投资效率始终是一对矛盾,因此对于300万元以内的投资者来说,如果没有特殊的配置要求,应该尽量集中在1~2个适应经济环境,又符合自身风险承受力的领域,或者具体的投资项目上,过多的分散只会增加投资成本而降低投资回报,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而对于投资能力在300~1000万元之间中小投资者,仍应坚持集中投资为主,最多考虑2~3种投资品种,但投资品种之间应尽量保持必要的独立性,比如股票、可转债、非上市股权等都属于权益性投资,存款、债券、民间拆借都属于债权性投资,房地产、贵金属、收藏品都属于资产性投资等。而对于投资能力超过1000万元的投资者,其在配置策略上则因为可以考虑更多投资品种而变得更加灵活,但也更应该注重投资整体的安全性,以防全军覆灭,因此应在4种左右的投资配置策略之间设计一定的对冲性,至少保证一种投资品种与其他品种存在一定的对冲性,以平抑因为经济环境等因素变化而造成的系统性风险,比如货币性投资对冲资产性投资,周期性股权投资对冲非周期性股权投资等,这样虽然为降低资金整体的投资收益,但会增强投资者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

而对于不同资金规模的投资者在确定配置方案后的投资品种选择上,主要还是要依据经济环境和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来确定。但对于投资能力超过1000万的投资者来说,可以适当考虑在非上市公司股权和股权投资型基金上进行适量的投资。这一方面是由于这部分投资者的资金规模较大,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也不一定要求马上变现,而一旦公司上市则增值空间相当巨大,即使不上市,运营良好的企业依靠自身发展仍然能在很长的时间里成为投资者的现金牛,甚至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另一方面,对于几千万的资金想简单地依靠股市或者房地产投资获得较大的增值已经变得比较困难,相反大资金的进出在这些市场上变得非常地敏感,而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市场的容量非常大,一个项目的规模可以从几百万到几十亿不等,项目的选择余地也很大,可以给投资者以充分的时间来考虑挑选。而通过认购股权投资基金也可以依靠专业的股权投资团队,间接投资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虽然参与性差一点,但非常适合那些工作紧张但又有大量资金需要寻找投资方向的中型投资者。

在制订投资策略时,持有时间是一个基础性,但又常常容易被投资者忽略或混淆的因素。每个投资品种都有不同的最短持有期限,典型的如国内上市交易的股票,最短持有时间为1天,定期存款持有时间往往在1~5年,而非上市股权投资的持有期间短的也要1~2年,长的则要5~8年。

而之所以持有期限是制定投资策略的重要因素,首先因为一个投资品种的最短持有期限必须与投资者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相一致。比如:一名身患疾病的投资者就必须在投资配置中考虑一部分变现能力强的投资品种,像存款、股票等,而对于资金有使用期限的投资者,则应确保投资项目的持有期限应与资金的归还或其他使用期限保持一致。其次,不同时限的投资者在选择同一个投资品种时的评判标准也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一个许多投资者容易忽略的问题。比如对于股票投资来讲,可以分为短线和中长线投资者,前者更关注某家上市公司股票几天内的资金流动情况或者某个时间点公布的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而对于后者则更多关注公司行业的景气程度,以及公司在行业里的竞争力和新产品、新技术的持续盈利能力等。如果以短期持有的投资标准来进行中长线投资,那一家公司的偶发性事件或者短期内的股价波动很可能改变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最终造成投资损失或者失去投资机会;同样,以中长线的投资标准来进行短期投资,那很可能因为公司长期的竞争力不一定能在短期内体现在股价上而令投资者毫无收益,甚至出现亏损。同样的错误也可能会出现在房地产、贵金属、矿山、货币等投资品种的决策上。因此,明确自己的投资持有期限,了解投资品种的最短持有期限和相应的决策标准,是制订正确的投资策略的关键因素之一。

制定投资策略时,应该最后考虑投资收益的问题。因为投资投的是未来,未来的最大特征就是不确定性,因此即使投资者考虑的再全面、分析得再透彻,投资收益也是难以保证的。因此,成功的投资策略往往不是以追求收益为出发点的,而是以控制、规避风险为第一要务,只有把可见的大风险都规避了,其他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那投资收益的实现也是必然的。但是如果完全不考虑收益,那投资策略的制定又失去了定量目标,投资结果很可能无法令投资者满意。因此,在综合考虑了各种客观和主观的风险因素,并确定了基本的投资策略后,投资收益成为了一个选择具体投资品种或者投资项目的重要标竿。投资者不仅应该关注投资品种或项目某个时间段的收益水平,还要关注这种收益的稳定性、增长性,必要时应将投资收益拉长到整个投资项目5~10的生命周期来评价,以避免为追逐短期的高收益而落入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陷阱。

2 结语

投资就像一场马拉松式的牌局,而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讲,在这个牌局里可供选择的好牌并不多,因此如何制定好一个可行的、完善的、适合自身特点的出牌策略就显得更加关键。投资策略制订对路,就能令每一次出击带来额外的增值效果,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又令资金、资产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即使出击失败,也不置于全军覆灭、重头再来。

虽然本文将制定投资策略的主要考虑因素进行了罗列,并提出了在某些条件下建议采取的投资策略,但在投资领域没有一成不变的策略模式,投资策略制定的核心要求就在于“变通”,即根据这些主要因素的变化进行随时调整投资策略,在最大限度规避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投资收益投资者资金
聊聊“普通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纠纷调解知多少
新兴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采用权益法合并财务报表问题探讨
卫生领域需要有情怀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