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管理一线人才培养探讨①

2011-08-08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张建生王翠敏吕海平干冀春

中国商论 2011年28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物流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张建生 王翠敏 吕海平 干冀春

根据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及教育部教高2006第16号文件精神,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秉承这种原则,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教学实践中,创新了“2-3-3”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2-3-3”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

“2-3-3”模式,“2”是指校企“双主体”, 即学校、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包括全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活动;第一个“3”是指将理论、实训、实习教学活动“三位一体”,职业能力递增;第二个“3”为专业培养目标,即物流职业素养、知识、能力“三维合一”;该模式具体为下图1所示:

图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2-3-3”式人才培养模式

2 理论、实训、实习“三位一体”—— 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

为了实现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重点将理论学习、实际训练、实习活动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2.1 理论教学—— 融实习、实训为一体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程改革。所有的课程均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项目化教学,实行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分组演练、角色模拟、模拟公司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锻炼学生主动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

(2)将部分专业理论课程搬进企业现场。在理论课的讲授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企业运作状况,将部分内容讲授转进企业现场,从而将抽象的理论和形象具体的实际相结合,学生更易于接受。

(3)约请企业专家来校开展讲座。每一学期均针对开设的具体课程约请企业的一线员工、骨干精英等来校开展讲座,生动再现企业实际案例、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前景等。

2.2 实训教学—— 培养学生职业技巧与能力

(1)专业课程中的实训。课内实训是在具体课程授课中,设置若干实训环节,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查找资料,扮演各种角色,模拟工作流程,随堂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基本职业素质。

(2)专业软件实训。软件实训包括单独专业课程的实训、物流技能综合实训。在学完一门专业课程后,进行软件实训,如操作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供应链管理软件、运输与配送软件、连锁经营管理软件等。物流技能综合实训指学生利用真实的物流设施设备,练习使用各式叉车、练习物品的包装、操作管理仓储活动、使用各种传输设备等,培训各项职业技能。

(3)物流沙盘实训。沙盘实训集趣味性、挑战性、对抗性为一体,通过物流沙盘实训,使学生对企业物流管理的全程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ERP实训,让学生对企业的经营流程有个基本的认识,为日后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3 实习活动——形式多样,职业能力递增

实习活动主要有企业参观、调研、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形式,通过分阶段实施,逐级强化,理论、实践交互进行,实现学生职业能力递增。

(1)感性认识:企业参观。企业参观是为了增强学生对物流企业的直观的认识,主要参观物流企业的规模、企业运作模式、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信息系统等,了解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

(2)深入认识:企业调研。企业调研是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物流企业的运营现状和用人基本要求(包括知识、能力、职业素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对问卷进行分析,撰写调研报告,使学生对目前企业的运营现状和用人需求有了基本的了解,由此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能力训练目标。

(3)岗位零接触:专业实习。专业实习主要配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学生边工作边学习,扮演双角色,学生将在校内学到的理论、技能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岗位,找出差异,返校后有针对性地学习改进。

(4)角色融入: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实行企业、学校、学生“三考核”,毕业论文的撰写主要围绕着学生的岗位工作展开,力求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专业问题。同时,学生作为企业的一名准员工,集自己的技能、心智、智慧于一体来投入到工作中,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检验。

2.4 “校中厂”—— 职业技能培训新形式

(1)参与学校食堂后勤管理。物流管理的雏形即为美国战时的“后勤学”,而学校的食堂管理由于物品供应量大、物资周转速度快,因此若想高效合理地运作,节省成本,需要解决很多物流问题,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食堂管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在食堂后勤物流部门进行相应的实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职业能力。

(2)协助创立校办超市。校办超市的运作集物资管理、商品采购、物资运输及配送、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技能于一体,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理念,创办超市,让学生全程管理,给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舞台。

(3)利用网络,鼓励学生创业活动。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利用网络及电子商务,展开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既节省场地,也为未来创业提供经验,借助石家庄作为货运流转中心的优势,利用南三条、新华集贸市场等有利条件,学生可在教师的协助下在淘宝网上开网店,或在校内网上开创论坛,创办跳蚤市场,将文具用品、生活用品等学生日常消耗品,尝试物流运作,进行网上交易。

3 校企“双主体”合作—— 人才培养有效机制

学校要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因此为了将培养的人才与企业无缝对接,我们进一步的拓展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及广度。

3.1 建立驻企工作站,形成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

为了将学生实习和企业的生产管理有预见性地对接,加强校企双方的联系和沟通,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建立了由双方负责合作事宜人员组成的驻企工作站并建立了合作制度,校企合作的机制初步形成。

3.2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为了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企业的需要,我们建立了专业委员会,约请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共同研讨确定课程体系等。在平时授课中,将某些课程在企业现场进行。不定期约请企业专家为学生进行讲座,并在实习实训中,由企业专家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及素质进行指导和培养。实践课程的考评加入了企业考核,最终成绩的确定为“三考核”,即学生自评、企业评价、教师评价。

3.3 创办“厂中校”

“厂中校”的创办是本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新举措,我专业与华宇物流、苏宁电器集团、新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达成协议,在这些企业实习中,学校和企业专家共同对实习学生进行技能操作、商务礼仪、仓储管理、运输配送技能等方面的培训。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企业由校企双方合作完成,同时,学校教师也可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了解企业的最新发展状况,新技术和新需求等。

4 职业素养、知识、技能“三维合一”—— 人才培养目标

4.1 三个维度有机结合

所谓三个维度,一是指物流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维度,二是物流管理的知识维度,三是物流技能维度。通过三者有机融合,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并且具有再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维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之前的校企合作“双主体”、理论、实训、实习的“三体合一”密不可分,可以说,“双主体”是实现“三维合一”的必要条件,而“三体合一”是达到“三维合一”目标的唯一有效载体,二者缺一不可。

4.2 实现“双证书”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结合上,即学习与工作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双证结合。在第四、第五学期时,在教师、企业人员的指导下,学生即可考取“助理物流师”、“会计证”、“物流信息员”等物流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在毕业时获得“双证书”。

总之, “2-3-3”式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了工学结合的原则,其运作思路主要包括以校企“双主体”合作机制为保障,有机实现理论、实训、实习“三位一体”,突显职业素养、知识、技能“三维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种模式经过实践检验具有可操作性,希望它能够对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修订提供借鉴,最终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http://www.cvae.com.cn/, 2010(07).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http://www.cvae.com.cn,2009(09).

[3]王春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6).

[4]张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苏州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物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