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8例疗效观察

2011-08-02李艳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1年4期
关键词:额纹牵正颊车

李艳文

(天津市宝坻区史各庄医院 天津30180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主要是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水肿所致。笔者于1996~2010年采用针刺合牵正散加味治疗68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68例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7岁,平均40岁;病程最长55 d,最短1 d,平均10 d;全部病例均为单侧患病,其中左侧30例,右侧38例。对照组68例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5岁,平均39岁;病程最长51 d,最短2 d,平均9 d;全部病例均为单侧患病,其中左侧32例,右侧36例。

1.2 诊断依据 参照《实用神经病学》[1]中关于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以手足阳明、少阳经为主。取穴:牵正、地仓、颊车、迎香、太阳、人中、阳白、攒竹、合谷、翳风。施平补平泻法,不可强刺激,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统计疗效。

1.3.2 治疗组 针刺方法同对照组。同时给予牵正散加味:羌活、川芎、防风、桂枝各12 g,生姜10 g,黄芪30 g,白附子、白僵蚕、胆南星、甘草各6 g,全蝎4 g,蜈蚣1条。每日1剂,水煎温服,日分2次,10 d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之品,3个疗程统计疗效。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治愈:眼睑闭合良好,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对称,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说话和欢笑时口角无歪斜,进食时齿颊不滞留食物残渣;好转:眼睑闭合欠实,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基本对称,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说话和欢笑时口角略有歪斜,露齿时面肌功能轻度障碍;无效:额纹及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闭眼及其他面肌功能严重障碍。

2.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因风寒等致面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发病。中医学认为手、足阳明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牵正、地仓、颊车、迎香、太阳、人中、阳白、攒竹诸穴均为面部腧穴,可疏调局部经络气血,活血通络,散寒祛风;合谷为远端选穴,可祛除阳明、太阳经络之邪气,祛风通络;取翳风以疏风通络止痛,尤在本病初期适用。药物治疗用牵正散加减,方中羌活、防风、生姜辛温发散风寒,祛风解表;胆南星、僵蚕、白附子温化寒痰,熄风镇痉;川芎破血中之滞气;桂枝温经散寒行瘀;黄芪扶正气以达祛邪之效。针药并用,相得益彰,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1]何家荣,马云祥.实用神经病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3.12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98

猜你喜欢

额纹牵正颊车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牵正散合大补阴丸对蛋白酶抑制因子I诱导的帕金森病体外细胞模型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牵正散结合针刺摩骨法治疗急性期亨特面瘫的临床观察
常按5穴护牙齿
常按7穴不掉牙
深夜的病房
牵正散水煎剂对PSI诱导的体外帕金森病模型的影响
小穴位 大健康
白色的海
白色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