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信息系统在传染病疫情管理中的作用

2011-07-27米春香黄才惠吴晓英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31期
关键词:专职人员传染病信息系统

宋 敏,米春香,黄才惠,吴晓英*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预防保健科,重庆 402160;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网络中心,重庆 402160

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疾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如何监控医院传染病的发生,及时、准确地做好传染病的上报工作,是每一个传染病管理者面临的现实问题。随着我院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我院于2010年1月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建立了医院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的建立提高了传染病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优化了工作流程,取得了较好成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我院信息系统建设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网络建设初期,系统功能主要涉及门诊收费、住院收费。1996年底,医院信息化建设进入网络时代,目前已形成了覆盖全院各个主要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HIS),收费系统、药品管理、检验系统(LIS)、电子病历系统(EMR)、网上自动化办公系统(OA)等都可以通过统一的平台来实现。2010年1月,为了加强医院传染病疫情的管理,我院依托现有的网络平台,与重庆中联公司、日本NEC公司共同研发了高端数字化医疗平台,传染病管理为其子系统之一。

1.2 方法

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里建立了传染病管理子系统,增加了传染病填报、审核、统计、查询、漏报检索等功能,信息化传染病管理流程为:①传染病疫情报告:临床医技人员在医生工作站中填报疫情卡,保存上传至医院预防保健科实现疫情卡的报告,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再实时查询、审核、导出疫情卡后,通过互联网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②传染病疫情监控:专职人员通过查看全院门诊、住院病历、漏报检索等途径了解疫情报告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处理。2011年 1月,将实施前(2009年 1~12月)、后(2010年 1~12月)1年的传染病管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 11.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工作质量的比较结果

通过1年多的实践,我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信息管理后(2010年)疫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报告卡片完整率和准确率较实施前(2009年)有明显提高,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信息化管理前(2009年)、后(2010年)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质量比较(例)

2.2 工作效率的结果比较

信息系统管理将专职人员从大量繁琐的病历资料查阅、审核、统计分析等工作中解脱出来,信息化前2周的工作量,信息化后1 h就能完成,传染病管理工作效率较信息系统实施前大大提高。

3 讨论

3.1 信息系统在传染病管理中的作用

3.1.1 简化了工作流程,使疫情卡报告及时、方便、快捷 传染病报告传统模式为医师发现传染病后手工填写疫情卡,然后人工传送至预防保健科。信息化管理后,计算机工作站基本遍布每个诊疗部门,疫情卡报告变为电子填写、传递模式,专职人员进入HIS中的工作站接收、审核疫情卡后通过互联网上报,使报卡变得及时、方便和快捷。另外,传染病的统计、分类工作在HIS实施前也很复杂、繁琐,现在可定期导出数据上报至相关部门,从而保证了统计的简便性和正确性。从以上流程可以看出,利用HIS系统进行传染病疫情管理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等特点,使临床医师不再把报告传染病当作一种负担,从而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专职人员也可从大量的资料收集、统计分析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工作强度。

3.1.2 规范了疫情卡填报内容 传染病信息化管理后,医院设置了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内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一致。医生在进入传染病报告卡界面后,系统会自动导入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等);选择患者诊断时单击目标传染病名称即可;填卡日期默认为当前日期,报告医生默认为医生工作站的登录医生[2]。这样就保证了传染病诊断的统一性,解决了医生常不填写患者地址或电话号码等情况,导致该患者无法追踪;另外,填写电子版传染病卡也避免了传统手工模式字迹不清难以辨认等现象,保证了疫情卡填报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3.1.3 提高了监控效率 信息化管理实施后,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可实时监控门诊日志、住院病历诊断信息,随时使用传染病查询、漏报检索等功能查看全院传染病的发生、报告等情况,如有疫情卡片填写不全或漏报、迟报现象,能够及时督促医生完善信息或补报疫情卡,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传染病漏报,降低了迟报率,同时对发现传染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传染病流行有重要意义,监控效率较以前也有明显提高。信息系统实施后传染病报告率达到了100.00%,报告及时率也较实施前得到较大提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4 提升了管理水平 针对全院每日上千的门诊、住院患者,如果每天由专职人员跟踪了解传染病报告情况是无法完成的,只能定期定点抽检。信息化实施前,专职人员每月需查看大量门诊和住院患者病历资料,不仅工作量大,且在翻阅纸质病历资料时,常受时间和环境限制,必然造成管理上的疏漏。网络管理就可以节省在大量精力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的监测全院患者传染病报告情况,如发现问题,可通过系统的QQ聊天功能及时与医师沟通。畅通的信息渠道,便捷的工作方式,保证了专职人员可以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管理上,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管理水平[3-4]。

3.2 存在的问题

传染病信息管理模式虽较传统管理模式有较多优势,但在信息化实践过程中,还是发现一些局限性,如系统未设置预警提示,当有未接收的疫情卡或新报卡时,不具备提醒专职人员接收、审核和上报疫情卡的功能;当专职人员拒绝接收填写不全的疫情卡,系统对医生也无任何提示,使医生无法及时更正该疫情卡。另外,信息系统虽提高了传染病专职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但临床医技人员上报疫情卡的积极主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传染病专职人员的工作范围不应局限于网络,还应做到主动到临床中,加强与临床医技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他们主动报告疫情卡的自觉性[3]。

总之,随着医院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对系统功能逐步完善和提高,使其更好地为医院各项管理工作服务。传染病管理的理想状态是主动、及时、准确的上报疫情,并分析出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及早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我院传染病信息系统的应用,不仅优化了传染病管理工作流程,同时实现了与临床一线人员的良好交流与信息反馈[5-8],使传染病监控、报告工作从被动管理变为了主动控制,提高了疫情卡报告的时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减少了迟报、错报、重复报等现象,对提高传染病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靳桂明,吴凌,王琳,等.医院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1):1278-1280.

[2]张中,李梅.医院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与监控的信息化管理[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0(6):68-69.

[3]张越巍,巢仰云,曹红谊,等.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0):3168-3170.

[4]李冬梅,武迎宏.现代化网络技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0):3171-3173.

[5]梅卫玲,周宏宇,杨永丰.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514-515.

[6]宋颖杰,于明臻.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104-104,110.

[7]杨亦军.关于加强医院电子信息档案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广西医学,2010,32(4):495-496.

[8]岑文德.医疗信息系统在医院的应用体会[J].广西医学,2004,26(11):1721-1722.

猜你喜欢

专职人员传染病信息系统
基于风险管理在质量专职人员培训中的应用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河南省某市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压力来源调查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