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假性肠梗阻110例临床治疗分析

2011-07-27史劲松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34期
关键词:非手术机械性假性

史劲松

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湖南益阳 413000

慢性假性肠梗阻(chronic intestinal pseudo-obstruction,CIP)是一种没有机械性梗阻因素但具有肠梗阻症状,以胃肠道缺乏协调运输功能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慢性假性肠梗阻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是由肠道平滑肌异常或肠神经系统异常造成,而继发性病因主要有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紊乱、帕金森病及EB病毒感染等[1]。慢性假性肠梗复发频繁,而且病情轻重个体间差异很大。目前的临床药物治疗诊疗慢性假性肠梗阻效果有限,而且病情严重的患者药效很差,往往需行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盲肠造瘘、部分肠管切除等处理[2-3]。但目前对严重慢性假性肠梗阻患者是否采用早期手术探查治疗尚存在争议,需进一步研究分析。笔者总结1995年6月~2011年1月治疗的110例严重慢性假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5年6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了127例严重慢性假性肠梗阻患者,其中,男68例,女59例;平均年龄(41.5±17.4)岁。在127例患者中,有110例随访成功,将其分为手术组(62例)和非手术组(48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有肠梗阻的表现;②有严重的肠道动力障碍;③无机械性梗阻的证据;④一年内复发多次或需入院接受手术或营养支持等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差的患者。排除标准:①轻症患者,不需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盲肠造瘘、手术切除肠管等处理;②手术证实为机械性梗阻的患者。

1.3 方法

手术组主要行盲肠造瘘、病变肠管切除等治疗。非手术组行保守治疗,主要行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出院后每6~12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为6~180个月,平均82个月。

1.4 随访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为死亡率、复发率;次要观察指标为生活质量情况、操作相关感染等。死亡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情况。生活质量情况评价主要依靠是否明显影响正常工作或户外活动进行评价,其中生活质量的下降定义为明显影响正常工作或户外活动,以致被迫中止相关活动。操作相关感染包括住院期间治疗操作引起的感染及后续的创口、造瘘口感染。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并计算危险比(Risk Ratio,RR)。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随访时间为2000年12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127例严重慢性假性肠梗阻患者中,有110例(86.6%)随访成功,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基本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间临床基本特征具有均衡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2.2 两组随访结果比较

手术组患者预后在生存率、复发率及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非手术组(表 2),死亡率降低 51%(RR=0.49,95%CI:0.26~0.91,P=0.02),复发率降低 54%(RR=0.46,95%CI:0.36~0.68,P=0.0001), 生活质量也明显升高 (RR=0.46,95%CI:0.38~0.71,P=0.0001)。两组在并发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0.05)。

3 讨论

目前国内部分学者认为,慢性假性肠梗阻患者原则上尽可能避免手术治疗,当非手术治疗无效,病变又较局限的慢性假性肠梗阻或腹胀严重,有肠管缺血、坏死、穿孔可能者,可考虑手术治疗[3]。但Connor等[2]认为慢性假性肠梗阻晚期病情一般较重且肠道病变一般较明显,应手术切除病变严重或无功能的肠段。所以对慢性假性肠梗阻的治疗是否采用手术治疗目前存在争议,需进一步研究分析[3]。笔者总结1995年6月~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10例严重慢性假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在生存率、疾病复发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对比,发现经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在生存率、疾病复发及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非手术组,死亡率降低 51%(RR=0.49,95%CI:0.26~0.91,P=0.02),复发率降低 54%(RR=0.46,95%CI:0.36~0.68,P=0.0001),生活质量也明显升高(RR=0.46,95%CI:0.38~0.71,P=0.0001)。因此本研究认为对于严重慢性假性肠梗阻患者,早期行手术探查治疗效果较好。

表1 两组随访结果比较[n(%)]

目前国外学者也逐渐倾向于提倡对晚期假性肠梗阻患者应行早期手术探查治疗,因为慢性假性肠梗阻晚期患者病情一般较重,而且肠道多有明显组织病变,所以对严重慢性假性肠梗阻患者,应选择早期手术探查治疗[4-5]。笔者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认为,对本病晚期患者需积极行手术探查治疗,有助于较早明确诊断,祛除病灶,改善症状及患者预后。若进行保守治疗,不仅会错过手术最佳时机,而且还会导致病情不断加重,引发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预后较差[6]。

此外,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目前国内外对慢性假性肠梗阻的诊断缺乏有效诊断方法,目前仍主要依靠结合临床症状并排除机械性肠梗阻等疾病可能这一排除方法进行诊断。本研究非手术组可能存在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没有排除,对本研究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慢性假性肠梗阻的诊断技术方面需进一步研究,目前胶囊内镜在这一疾病诊断上的应用值得期待[7]。其次,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易受研究者选择偏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结果需相关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验证,以提供这方面的临床最佳治疗依据。

总之,本研究认为手术治疗严重慢性假性肠梗阻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对于严重慢性假性肠梗阻患者,宜行早期手术探查治疗。

[1]Panganamamula KV,Parkman HP.Chronic intestinal pseudo-obstruction[J].Curr Treat Options Gastroenterol,2005,8(1):3-11.

[2]Connor FL,Di Lorenzo C.Chronic intestinal pseudo-obstruction: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J].Gastroenterology,2006,130(2 Suppl 1):29-36.

[3]穆标.慢性假性肠梗阻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10):1512-1514.

[4]Lapointe R.Chronic idiopathic intestinal pseudo-obstruction treated by near total small bowel resection:a 20-year experience[J].J Gastrointest Surg,2010,14(12):1937-1942.

[5]Choe EK,Park SH,Park KJ.Colonic pseudo-obstruction with distinct transitional zone in adult constipation patients:pathological analysis and 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J].Am Surg,2011,77(6):736-742.

[6]Stanghellini V,Cogliandro RF,De Giorgio R,et al.Natural history of intestinal failure induced by chronic idiopathic intestinal pseudo-obstruction[J].Transplant Proc,2010,42(1):15-18.

[7]ASGE Standards of Practice Committee,Harrison ME,Anderson MA,et al.The role of endoscopy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known and suspected colonic obstruction and pseudo-obstruction [J].Gastrointest Endosc,2010,71(4):669-679.

猜你喜欢

非手术机械性假性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治疗分析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8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结果分析
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