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檀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2011-07-25胡向阳舒晓春

中成药 2011年7期
关键词:压积紫檀全血

胡向阳, 舒晓春*, 马 义

(1.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珠海519000;2.暨南大学生命科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发生依赖于血管病变、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三个因素,是一个系列的级联反应,包括能量障碍、炎性反应、细胞内钙失稳态、凋亡基因激活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多伴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1-2]。紫檀芪(pterostilbene)是白藜芦醇衍生物,在蓝莓、黑莓等浆果中含量丰富,研究显示紫檀芪具有预防氧化应激反应、抗真菌、抗细胞增值等作用[3-4]。紫檀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较少,本实验对其进行初步的探索。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雄性SD大鼠,体质量220~260 g,由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粤检证字2009A318。

1.2 试剂与仪器 紫檀芪(日本富士株式会社,98%,HPLC),CBY-N6A自清洗旋转式黏度计、LBY-NW1血浆黏度计(北京普利生科学仪器公司),DVM-4200型二道血流速度流量仪(日本岛津公司),真空采血管(广州杨普公司),LDZ5-2型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

1.3 动物分组、给药途径及药量 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紫檀芪低剂量组、紫檀芪高剂量。紫檀芪低剂量组(15 mg/kg)、紫檀芪高剂量(30 mg/kg)均于术前、术后连续灌胃给药6 d,1次/d,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

1.4 动物模型制备 在Longa等[5]方法上改进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10%水合氯醛溶液(350 mg/kg,ip)麻醉,采用颈外动脉插入线栓法,进行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线栓采用石蜡线栓,线栓直径约0.27 mm,插入深度约18 mm,此时线栓头位于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缺血90 min时,抽提线栓实现再灌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按照Longa等[5]评分标准,各组分别在再灌注24 h进行评分。0分:正常,无神经学征象;1分:动物不能完全伸展右前肢;2分:动物右侧肢体瘫痪,行走时向右侧转圈,出现追尾现象;3分:动物行走向右侧跌倒,或动物不能站立或动物打滚;4分:无自发活动,有意识障碍。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在1~3分为模型成功。

1.5 血液流变学检测 造模后治疗6 d,禁食8 h后分离颈总动脉取血,全血快速流入事先用肝素包被的抗凝试管中,轻轻摇动,2 h内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计算红细胞(RBC)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质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定量指标以(±s)表示,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标准。

2 结果

2.1 各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变化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低、中、高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不同程度升高,血浆黏度没有明显变化。紫檀芪低剂量组低、中、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其血浆黏度低于假手术组。紫檀芪高剂量组中、高切全血黏度低于紫檀芪低剂量组,其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低于缺血/再灌注组,血浆黏度低于假手术组;其低、中、高切全血黏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见表1。

表1 各组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比较(±s)

表1 各组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比较(±s)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 <0.05,**P <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 <0.05,△△P <0.01;与紫檀芪低剂量治疗组比较,▲P <0.05。下同。

组别 n 全血黏度/(mPa·s)低切 中切 高切全血黏度/(mPa·s)红细胞压积/%假手术组 9 9.34 ±1.65 6.45 ±1.14 3.23 ±0.16 1.27 ±0.11 36.3 ±1.28缺血/再灌注组 9 11.61 ±0.73* 7.67 ±0.83* 4.48 ±0.51* 1.38 ±0.13 38.1 ±0.78*紫檀芪低剂量组 9 10.15±0.64△ 6.13±1.36△ 3.05±0.26△ 1.08±0.10*△ 35.4±1.36△紫檀芪高剂量组 9 7.31±1.22**△ 4.16±1.37*△ 1.48±0.20*△△▲ 1.04±0.16* 32.3±1.27*△

2.2 各组RBC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变化 缺血/再灌注组RBC聚集指数、RBC刚性指数均不同程度高于假手术组,表明造模成功。紫檀芪低剂量组RBC聚集指数、RBC刚性指数均不同程度低于与缺血/再灌注组,其RBC变形指数低于假手术组。紫檀芪高剂量组RBC变形指数低于紫檀芪低剂量组,其RBC变形指数高于缺血/再灌注组,RBC刚性指数低于缺血/再灌注组,RBC聚集指数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并低于假手术组。提示紫檀芪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红细胞应激能力,并存在正效应的量效依赖关系。见表2。

表2 各组鼠RBC聚集指数、RBC变形指数、RBC刚性指数比较(±s)

表2 各组鼠RBC聚集指数、RBC变形指数、RBC刚性指数比较(±s)

刚性指数假手术组组别 n RBC聚集指数 RBC变形指数 RBC 2.17 ±0.03 1.04 ±0.13 6.05 ±0.33缺血/再灌注组 9 3.08 ±0.06* 0.92 ±0.27 6.38 ±0.26*紫檀芪低剂量组 9 2.26±0.02△ 0.98±0.21* 5.80±0.14△紫檀芪高剂量组 9 1.93±0.04*△△ 1.27±0.20△▲ 5.32±0.299**△

3 讨论

血液流变学检测在疾病的预防、诊断、预后判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人类死亡率及致残率最高的心脑血管病。血液在外力(血压)的作用下,在血管内流动,并随着血管性状(血管壁情况和血管形状等)及血液成分(黏度)的变化而变化,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当血液黏度变大时,血液流动性就变差,也就最容易发生脑血栓性疾病[6]。大脑中动脉(MCA)是临床上脑缺血及脑梗死的易患部位,在脑梗死患者中,MCA主干分布区梗死占82.2%,其中70%有明显的栓子来源,所以对MCA主干闭塞的研究占有较重要的地位,线栓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制作脑缺血后再灌注模型是较成熟的造模方法[7]。

脑组织缺血后再灌注是脑缺血性疾病最主要的损伤原因,目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仍有争议,已有的防治方法远不令人满意。早期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多关注于脑组织坏死所造成的损伤,近年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血液流变学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性、血流变学的变化规律等,血液流变学异常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基础,并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8]。血液黏度是衡量血液流动性的指标,血液黏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血流的切率、血细胞的变形性、聚集性和黏附性等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又具有切变依赖性,故使血液具有非牛顿流动特性[9]。

研究发现在缺血性中风发生之前,血液黏度已经出现升高趋势,这与红细胞的聚集能力和变形能力有关,脑缺血后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聚集性提高,可促进脑缺血后微栓子的形成和微循环血流停止的发生[10]。微循环是组织血流灌注的基本单位,又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关键作用条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再灌注后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因此,改善脑微循环是维持大脑血液灌注量、减轻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手段[11]。本实验结果发现,缺血/再灌注组RBC聚集指数、RBC刚性指数均不同程度高于假手术组,结合造模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情况分析,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模成功。紫檀芪能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提高红细胞的应激能力,提示紫檀芪通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并有一定正效应的量效依赖关系,具有改善再灌注后微循环障碍的潜在效应,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1]Taoufik E,Probert L.Ischemic neuronal damage[J].Curr Pharm Des,2008,14(33):3565-3573.

[2]金鲜花,张小红,高 丹,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8):1034-1036.

[3]王晓琴,王振华,刘 梅,等.氧化还原调控在紫檀芪诱导He-La细胞内质网凋亡途径中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26(9):1184-1186.

[4]Virgili F,Marino M.Regulation of celluar signals from nutritional molecules:a specific role for phytochemicals,beyond antioxidant activity[J].Free Radic Biol Med,2008,45(9):1205-1206.

[5]孔卫国,吴晓牧,张昆南,等.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及经验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3):1-3.

[6]李桂凤.脑血管病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12):1114-1116.

[7]昊 浩,吉训明,赵吉庆,等.改良大鼠 MACO模型的建立[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3(12):1553-1554.

[8]程 洁,朱 毅,李忠仁.钙调蛋白信号转导与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关系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7):836-837.

[9]朱丽凤,张学军,包广宇.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17(3):487.

[10]杨 涛,余万桂.莲心碱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液黏度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2):1206-1208.

[11]侯立军,李 燕,朱榆红.脑缺血后适应机制和展望[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10,4(1):32-35.

猜你喜欢

压积紫檀全血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水边的紫檀靠椅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中国紫檀博物馆
紫檀的江湖名称之乱象解读篇
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对评估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意义分析
不同年龄比格犬红细胞压积、生理脆性的测定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