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1-07-25李晓明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12期
关键词:夹板线片肱骨

李晓明

(忻州市中医医院 骨科 ,山西 忻州 03400)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肱骨近端骨折类型,发生于肱骨解剖颈下2~3cm处,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为患侧肩部肿胀、疼痛,前侧和内侧常出现瘀斑。如不及时将错位的肱骨复位,可能导致患侧肩关节功能障碍和畸形[1]。我院在2006年6月—2010年10月采用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的106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年龄55~78岁,平均(62.5±14.1)岁;其中男52例,女54例。全部患者均经X线检查确诊为肱骨外科颈骨折,其中发生于左侧50例,右侧56例;内收型骨折61例,外展型骨折45例,均为闭合性损伤。致伤原因包括:车祸伤42例,摔倒伤54例,撞击伤8例,高空坠落伤2例。全部患者从受伤到就诊时间均在24h之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伤侧、骨折类型、致伤原因、就诊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手术切开后钢板内固定。患者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全麻下作一切口,充分暴露肩关节,在直视状态下进行肱骨外科颈骨折端复位。将解剖钢板置于肱骨外科颈外侧,使其完全贴附于骨面。肱骨头部松质骨处以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远端肱骨干皮质骨处以皮质骨螺钉固定。冲洗并引流后关闭手术切口,以外展架制动患肢。每隔2周进行X线片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观察组患者行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患者取端坐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助手将布带绕过患者腋窝,向上提拉,医生握住患者肘部,沿着肱骨轴方向牵拉,以纠正骨折位移。外展型骨折患肢垂直向下,医生双手环抱骨折处,拇指按住骨折近端外侧,其余手指环抱骨折远端内侧向外按压,同时助手在牵引时对患侧上臂进行内收,两者配合即可复位。内收型骨折患肢边牵引边外展,医生拇指分别按住骨折远、近端外侧,向内推正,同时助手在牵引下,将患侧上臂举过头顶即可复位。复位时需保证手法连贯,一气呵成。复位后以夹板进行固定,夹板的宽度约为患肢周径的1/5。前、外、后侧3块夹板上端超过肩关节3cm,下端与肘关节平齐。内侧1块夹板顶端缠裹棉花成蘑菇头状至腋窝处,下端至肘关节。外展型骨折将蘑菇头顶住腋窝部,使患侧上臂呈内收状。内收型骨折将蘑菇头放在肱骨内上髁。采用上中下三段连续包扎法固定。包扎时将上超肩关节夹板与外、前、后3块夹板肩部上方部分互相交叉,再将绷带绕过对侧腋下,呈横“8”字形包扎。此法可限制患侧肩关节活动范围,有效防止骨折发生再次移位。复位并固定后采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睡觉时以软枕垫高肘部。每隔2周进行X线片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复位并固定24h后即进行患肢手指小关节、腕关节肌力锻炼;2周后开始做患肢肘关节被动屈伸运动;4周后逐步加强患肢功能锻炼的时间和强度,进行耸肩及旋肩运动,同时注意外展型骨折患者应限制肩关节外展活动,内收型骨折患者应限制肩关节内收活动[2]。

1.3 疗效标准

优:X线片提示骨折处形成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肱骨头无旋转、倾斜,接近解剖复位,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旋、外展、上举活动正常或与健侧比较相差15°以内,臂力达到正常水平;良:X线片提示骨折处行成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肱骨头轻度旋转、倾斜,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旋、外展基本正常,上举较健侧稍差,与健侧比较相差15°~30°,臂力达到正常水平;可:X线片提示骨折处行成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旋、外展、上举等活动与健侧比较相差31°~45°,臂力无改善;差:X线片提示骨折未愈合或畸形愈合,肱骨头旋转、倾斜严重,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旋、外展、上举等活动与健侧比较相差45°以上,臂力无改善[3]。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复位后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为优15例、良27例、可7例、差4例,优良率为79.24%;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为优18例、良3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0.57%。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肱骨外科颈为大小结节连线以下,胸大肌止点以上部位,是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较容易发生骨折。中老年人由于生理结构的衰退和钙质的流失,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当遇到较大的外力作用时,中老年人较易发生肱骨外科颈骨折。

临床上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尤其是伴骨质疏松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也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固定的治疗模式。目前对肱骨外科颈的治疗目的是在将骨折处复位,且愈合良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恢复患侧肩关节功能。

肩关节活动范围大,且与肩胛骨、肩锁关节、胸锁关节等有联动关系,代偿能力较强,一般预后较良好。采用手术切开后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可以在直视条件下进行复位,复位效果较好。但是手术需要切开软组织,破坏周围血液供应,使患肢周围组织发生再次损伤,影响骨折处的愈合,延迟了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的时间,容易造成肩关节黏连等不良后果,不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甚至可能造成肱骨头坏死等严重后果。手术后还容易发生术后感染、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对于中老年人而言,风险较大[4]。

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方法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较为常用的方法,直接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手法复位,无需切开软组织,对患侧肢体无继发性损伤,同时无手术造成的瘢痕,有助于骨痂形成和骨折端愈合。患者复位后早期即可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消除患肢肿胀,防止患肢关节发生黏连、僵硬。手法复位治疗不需要医用材料或复杂器械的辅助,操作较简单,治疗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

由于肩关节强大的活动范围和代偿能力,对肱骨外科颈骨折处的复位要求较低,并不强求一定达到解剖复位。对于操作医生的手法技术要求较高,尽量一次完成复位,避免多次手法复位造成周围软组织损伤。此外手法复位有一定的适应证,对于伴有肩关节脱位、骨折断端软组织或血管严重损伤、开放性骨折或陈旧性骨折患者,则不宜采用此法,而需行手术切开复位治疗[5]。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余文君,田纲,潘华.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4):39-41.

[2]邱荣标,陈细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3):390-391.

[3]曾天锋.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4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9,25(5):45-46.

[4]宫民庄.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0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1,31(7):38-39.

[5]熊昌盛,李逸群,吴峰,等.手法复位结合外展固定治疗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2):47-49.

猜你喜欢

夹板线片肱骨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钢板内固定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右肱骨巨大骨囊肿1例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两种方式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股骨干假体周围骨折翻修术后再发骨折1例
口腔X线片辐射对人体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