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媒生物控制标准现状及展望

2011-07-21曾晓芃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1年5期
关键词:病媒卫生城市抗药性

曾晓芃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病媒生物是指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是卫生部2006年新成立的7个标委会之一,负责重要环境和重点行业病媒生物控制技术、病媒生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病媒生物抗药性检测、病媒生物控制产品、病媒生物防制服务机构资质评定与服务质量评价等卫生标准的计划、审查和宣贯。

卫生部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曾晓芃在宣传周会议上详细介绍了病媒生物控制标委会概况、病媒生物控制相关标准研制、应用影响等情况。

病媒生物标委会概况

病媒生物包括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病媒生物的危害主要包括:

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以上,如鼠疫、肾综合症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西尼罗热等。容易引起新发、突发及传入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如2010年广东、深圳等地爆发的基孔肯雅热疫情;2009、2010年河南、山东等地暴发的蜱传新型布尼亚病毒的传播。

骚扰叮咬和损物: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影响休息外,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等,损失难以准确估量。

影响城市或单位形象:鼠、蚊、蝇和蟑螂等病媒生物作为一种环境指示生物,其密度过高,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或单位卫生形象。

病媒生物标委会成立之初,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梳理标准制定的范围与重点领域,即需要一个完整清晰的标准体系,为此依托科技部国家“十五”、“十一五”课题,开展了大量工作,国家“十五” 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课题《我国重要病媒生物控制技术标准的研究》重点解决了标准体系的建立问题。

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体系:

该体系表涵盖了病媒生物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病媒生物综合技术、病媒生物监测、病媒生物控制、病媒生物评估4个专题,16个子专题,352项标准(见图1)。

综合技术标准包括术语、综合管理技术规范(包括通则、城镇、农村、食品加工企业、医院、学校、机场、建筑工地、风景旅游区等)、应急监测与控制(包括通则、水灾、震灾、鼠疫、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霍乱等)、其他。

监测标准包括密度监测(鼠类、蚊、蝇、蜚蠊、蜱、螨等)、病原监测(病媒生物感染病原体采样规程、病原生物感染病原体检测规程、病媒生物感染病原体监测规程等)、抗药性监测(病媒生物抗药性治理、鼠类对杀鼠剂抗药性监测方法、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蝇类抗药性检测方法、蜚蠊抗药性检测方法等)。

图1 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体系

控制标准包括综合防治技术(杀虫剂合理使用、物理、化学防治等)、化学防治技术指南(空间喷雾、滞留喷洒等)、药剂安全使用准则(拟除虫菊酯类、生长调节剂等)、药械效果测定与评价(气雾剂、蚊香等)、防制操作规程(宾馆、餐饮、医院、食品加工企业等)。

评估标准包括风险评估(总则、大型活动、农林生态工程等)、效果评估(鼠类、蚊虫等)、其他(有害生物防治服务机构资质等级评价、国家卫生城市(镇)病媒生物控制考核评价规程)。

病媒生物相关标准研制及发布情况

“十五”期间标委会共完成29项国家标准的研制。包括为适应我国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要求,制定完成了1项国家标准报批稿:《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 通则》。满足我国城市发展需要,制定完成了2项国家标准报批稿,分别为《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 城镇》和《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 食品加工企业》。

建立我国病媒生物预报预警体系,制定完成了14项国家标准报批稿,包括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4项)、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4项)、病媒生物抗药性检测方法(6项)。

规范卫生杀虫灭鼠药使用,制定完成了12项国家标准报批稿,1项国家标准讨论稿:药剂与器械检测评价标准(10项)、卫生用杀虫剂安全使用准则(1项)、杀鼠剂安全使用准则(1项)、《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资质等级评定》(1项)。

“十一五”期间共完成30项国家标准的研制,包括病媒生物危害风险评估标准5项、病媒生物应急控制与感染病原体检测技术标准5项、病媒生物基础标准1项、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7项、病媒生物抗药性治理和检测方法标准4项、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6项、病媒生物控制效果考核评价标准2项。

标委会发布、上报及在研标准概况:

已发布标准共10项:

◆ 密度监测方法4项

◆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蚊虫》

◆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蝇类》

◆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鼠类》

◆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蜚蠊》

◆ 抗药性检测方法6项

◆ 《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 生物测定法》

◆ 《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 不敏感乙酰胆碱酯酶法》

◆ 《蝇类抗药性检测方法 家蝇生物测定法》

◆ 《蝇类抗药性检测方法 家蝇不敏感乙酰胆碱酯酶法》

◆ 《蜚蠊抗药性检测方法 德国小蠊生物测定法》

◆ 《蜚蠊抗药性检测方法 德国小蠊不敏感乙酰胆碱酯酶法》

待发布标准18项:

◆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4项;

◆ 卫生杀虫剂现场药效测定及评价6项;

◆ 卫生杀虫器械实验室效果测定及评价3项;

◆ 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2项;

◆ 卫生杀虫剂安全使用准则2项;

◆ 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1项。

正在报批国家标准37项:

◆ 病媒生物危害风险评估

◆ 不同环境和场所的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

◆ 病媒生物应急监测和控制

◆ 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

◆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和控制水平

◆ 病媒生物抗药性治理和抗药性检测方法

◆ 病媒生物防制药械的效果检测与评价

◆ 病媒生物防制药剂的安全使用准则

在研国家标准8项。

病媒生物相关标准的应用及其影响

我国制定的病媒生物相关标准在应用过程中起到了科学指导城市病媒生物监测和防制,保障大众健康生活的重要作用,以密度监测国家标准为基础,建立了城市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已发布的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4项国家标准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城市病媒生物监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依托于上述国家标准建设了覆盖全国多数城市的“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网络”。获取了我国城市鼠、蚊、蝇和蟑螂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对于指导城市病媒生物和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防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标准成功应用于“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其中《国家卫生城市(镇)病媒生物控制考核评价规程》相关内容已经应用于广州等几十个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镇)的考核,为国家卫生城市(镇)的考核提供了技术支撑保障,满足了我国创卫工作标准化的需求。

全国爱卫会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于1989年开始在全国进行卫生城市创建工作,迄今已有100多个城市被命名。病媒生物控制为卫生城市十大考核项目之一,也是第一个被列入国家标准研制的项目,对创卫标准化具有示范性意义。

2008年2月广州通过国家卫生城市考核

标准应用于我国城市春冬季统一灭鼠、灭蟑和夏季统一灭蚊蝇活动中。“健康北京灭蟑行动”2008年12月6日正式启动,为期三年,采取“政府出资支持,专业人员上门服务”的实施原则,三年总计完成246万户,全市有蟑家庭蟑螂密度下降率达到90%以上。

另外,标准还有效保障大型活动免受病媒生物侵害。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病媒生物的监测与防制《病媒生物危害风险评估应用准则和指南 大型活动》相关内容首次应用于我国大型活动,据此完成的《2008年北京主要病媒生物危害预测及应对措施报告》为奥运会病媒生物危害风险监测、预警与控制提供了指导和技术支撑。《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和防制操作规程标准》相关内容已经运用到北京2008年奥运会病媒生物控制中。通过科学化和标准化防制,北京奥运会期间未发生重大媒介生物性传染病暴发或流行。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市主要媒介生物性传染病与2007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出血热下降了34.16%,乙脑下降了100%,登革热下降了51.78%,疟疾下降了5.77%。8月23日晚和8月24日中午北京电视一台《奥林匹克全景》直播节目和中央电视台四套《中国新闻—奥运特别报道》等媒体以“北京专业灭虫队,保障奥运赛事无蚊虫干扰”进行了报道与肯定。

奥运会病媒生物控制保障取得的成效

病媒生物控制标准在国内其他大型活动中也得到了充分应用。其中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国家标准以及有关防制操作规程在上海世博会、深圳大运会、广州亚运会、济南全运会等一系列国际、国内各类大型活动的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防止汶川、玉树地震等灾区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依据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国家标准和控制技术,对灾区病媒生物密度及危害开展及时监测与防治,确保震后病媒生物控制用药科学,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国庆60周年天安门地区病媒生物保障

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在环境治理与化学防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是主要针对宾馆、医院、农贸市场、居民区等不同场所蚊、蝇、蟑螂和鼠防制。相关标准内容应用于十几个城市,不仅有效指导我国各行业在病媒生物防制过程中合理用药、降低抗药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为标准的修订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资质等级评价》标准已试用于全国许多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PCO)的资质等级评价和服务质量与防制效果评价,为规范全国PCO,保证重点行业病媒控制质量与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

病媒生物控制标准工作展望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标委会将围绕卫生防病工作确定标准研制重点,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相关病媒生物及非常见病媒生物开展标准制定,如蜱、白蛉、螨、跳蚤等监测与防制标准。并且根据我国防病工作的需要,制定相关标准,如臭虫等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虫媒病的监测与预警等。

在进行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同时,还将开展标准应用效果调研和评估工作。首批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国家标准已发布两年,期间已在我国城市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大型活动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处置等多方面得到应用。下一阶段应对相关标准应用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对标准内容、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估,了解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标准的修订做好技术储备。

在标准的宣贯培训工作方面,目前我国已发布病媒生物控制相关国家标准10项,标委会秘书处组织专家编写出版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系列标准〉理解、应用和实施》一书,今后将对陆续发布的一系列标准编制宣贯材料、组织培训班,使标准能得到正确理解和有效实施。

猜你喜欢

病媒卫生城市抗药性
评价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病媒生物的监测能力
澳大利亚谷物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加的原因和管理
深圳市健康环境现状及对策分析
莘县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研究
口岸入侵病媒生物特征及防控策略
论棚户区拆迁改造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经济价值
植物有害生物抗药性及治理对策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对玉树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予以奖励的决定
杂草抗药性及其治理策略研究进展
警惕病媒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