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1-07-19吴雄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18期
关键词:径路上颌鼻窦

吴雄文

(株洲市一医院耳鼻喉科,湖南 株洲 412000)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虽然属于良性肿瘤,但其在临床上具有破坏性,且易发及恶变,多发生于中年男性,占鼻腔肿瘤的0.4%~4.7%[1]。临床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彻底切除病变,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复发率高低与手术方法有关,切除不彻底就是复发的根本原因。传统手术方式多以切开鼻侧为主,随着鼻内镜外科学的技术发展,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效果。本调查选取株洲市一医院耳鼻喉科于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共60例,术后随访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株洲市一医院耳鼻喉科于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共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28~67岁,平均48岁;病程3个月~6年不等,患者均为单侧鼻腔鼻窦发病,右侧36例,左侧24例;60例患者中有48例为首诊病例,12例有院外鼻息肉手术史。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多有单侧渐行性鼻塞(共60例,占100.0%)、黏脓涕(24例,40.0%)、嗅觉下降(19例,31.7%)、鼻出血(9例,15.0%)、头痛(26例,43.3%)等症状。病变范围:检查肿瘤组织多发生于单侧鼻腔,部分累计同侧鼻窦,肿物大小不等,表面不平,硬度中等,呈灰白色,分叶状,触碰易出血;上颌窦、筛窦、蝶窦28例,上颌窦、筛窦40例,上颌窦12例,筛窦5例,侵犯鼻中隔2例,纸板样破坏1例,无恶变病例。肿瘤分期:按Krouse分期法[2]:Ⅲ期37例,Ⅱ期18例,Ⅳ期5例。

1.2 术前检查

术前检查可确定肿瘤的原发部位及其病变范围,正确的术前评估决定了手术方法,乃至手术疗效,可以降低复发率。①鼻内镜检:可以直接观察肿块的情况,对于基底位于鼻腔外侧壁的肿瘤可准确地了解肿瘤生长情况,并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可靠依据;②CT检查:可明确肿瘤部位、侵犯的范围、骨质破坏情况,是临床分期的主要手段之一,可能会对伴有炎症的病变评估范围扩大、分期提高;③MRI检查:可以更好地区分炎症和肿瘤组织,更准确的定位临床分期。

1.2 手术治疗方法[3]

麻醉方式根据患者的病变范围和患者的个体情况而选择:若病变较局限,仅仅累及鼻腔及筛窦,或者上颌窦内壁者可考虑行局部麻醉;其他情况及耐受能力差的患者考虑行全身麻醉。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若累及上颌窦外侧壁、前壁上下壁者,则联合柯陆径路,即行双径路鼻内镜下手术切除。在0°及70°鼻内镜下行切除术,根据患者肿瘤来源及范围来选择切除范围:来源中鼻甲、下鼻甲、鼻中隔黏膜者采用单纯性肿瘤切除术,手术关键是从肿瘤基底部彻底切除;其余情况的患者均首先手术切除钩突和筛泡,再清理肿瘤组织,以此扩大上颌窦开口,对于侵及蝶窦者打开蝶窦前臂,再清除窦内肿瘤,手术中可运用电动切削器。累及上颌窦各壁者可联合柯陆径路,打开上颌窦前壁,将鼻内镜从前壁进入,清理上颌窦内的肿瘤组织。手术操作应注意对各角落的清理,将可疑病变全部清除。

1.3 术后处理

清除鼻腔鼻窦内病变组织后,用四环素碘纺纱条填塞术腔,按情况给予抗生素、止血药、激素治疗,行柯陆径路的患者行面部局部加压。于术后2d取出术腔填塞纱条,行柯陆径路的患者1周后拆线。7~9d出院,所有患者术后常规内镜复查、换药,术后1个月每周1次,1~6个月后每月1次,7~12个月后每2次,以后每6个月检查1次,清理术腔肉芽新生组织、息肉、肿胀粘膜及残留组织,发现可疑的组织送病理检查。

2 结 果

本组60例患者,随访24~50个月,54例患者痊愈,6例复发,其中Ⅲ期4例,Ⅱ期2例,没有恶变病例,复发率为10.0%。复发部位为:鼻腔外侧壁2例,上颌窦腔3例,筛窦腔1例。7例复发的病例经再次鼻腔镜下仔细手术清理,微博烧灼基底部,术后随访12~36个月未见复发。本组60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结果见表1。

表1 60例患者术后随访结果

3 讨 论

由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对放射性不敏感,故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以往常采用鼻外侧切开术或者上唇揭翻近路,此类手术术中出血较多,且深部病变范围不易查清,增加了术后复发的概率,加之手术破坏性达,很难以被一些患者所接受[4]。鼻内镜手术采用先进的照明和手术器械,手术的视野清晰,肿瘤暴露好,可直视肿瘤的边缘,以最小破坏性彻底地清除肿瘤,有效降低复发率,且患者的面部无切口,不改变鼻外形,毫不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而且术后随访复查直观容易,便于患者做定期复查,同时能够及早发现和处理微小的病变,最大效果地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本调查显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临床疗效满意,此手术方法操作方便,对患者的创伤小,不仅术中术后无并发症,而且对于预防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复发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1]黄选兆,汪吉宝.使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69-270.

[2]Krouse JH.Development of a staging system for inverted papklloma[J].Laryngoscope,2000,110(6):965-968.

[3]沈菊,詹文波,向维仁.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4):40-41.

[4]夏艳,王岩,张晓明,等.14例鼻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09,6(3):92-93.

猜你喜欢

径路上颌鼻窦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适用于军用无线的自组网多径路由协议研究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LKJ径路数据校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
相同径路的高速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