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

2011-07-16程蔼隽玉凤博雅蒋东升

河北医药 2011年13期
关键词: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类别

程蔼隽 薛 玉凤 赵 博雅 蒋东升

为了解河北省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卫生服务对策,按照“中国成人慢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方案”要求,我们对河北省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进行了身体状况调查,以期探讨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状况的因素。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凡在调查时居住在调查地6个月以上、年龄18~69岁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共调查4 200名,其中城市1 260名,农村2 940名,城市农村比0.43∶1;男性1 734名,女性2 466名,男女比0.70∶1。样本量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6 000(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1.2 调查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11个市173个区(县)内根据经济、人口、地理环境等因素抽取20个(县),每区(县)抽取2个街道(乡镇),每街道(乡镇)抽取3个居委会(自然村),每居委会(自然村)抽取35个居民户,在居民户中出生年月日期与调查日期最接近的1名作为被调查对象。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户并按中国成人慢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问卷[1]对被调查者进行逐一询问和填表。

1.3 调查内容 人口学资料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被调查者综合自己躯体和心理等各方面健康情况,对自己身体状况做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不知道”6种程度的总体评价;被调查者近1年内被乡/区级以上医院诊断患13种慢性疾病的情况。患病率为患病人数与调查总人数之比。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样本人群人口学特征 年龄构成:18~69岁,18~24岁组人群构成最小1 491名(3.55%);35~44岁组人群构成最大1 301名(30.98%)。学历构成:小学至高中文化水平2 968名比例最大为70.67%;大专及以上学历最少161名(3.84%)。职业分布:以农林牧渔水利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等体力劳动为主2 765名(65.83%),专业技术人员、办事员和有关人员、机关企事业负责人共355名(8.45%),商业服务业和其他劳动者351名(8.36%),未就业 455 名(10.83%),离退休 258 名(6.14%)。

2.2 自身健康状况总体评价 2 111名(50.26%)自认为健康状况很好或较好,城市高于农村(χ2=18.985,P <0.01),男性高于女性(χ2=87.765,P <0.01);564 例(13.43%)自认为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或很差,农村高于城市(χ2=23.608,P<0.01),女性高于男性(χ2=34.446,P <0.01)。见表1。

表1 居民自身健康状况评价情况构成名(%)

2.3 慢性病患病总体情况 2 223名(52.9%)经乡/区级以上医院诊断患有13种慢性病,占前5位的分别是颈腰部、消化系统、口腔、骨关节和心血管疾病;其中颈腰部、消化系统、口腔疾病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糖尿病、眼病和泌尿系统疾病城市高于农村,颈腰部、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泌尿系统疾病男性高于女性(P <0.05或 <0.01)。见表2。

2.4 不同年龄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 不同年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存在差异(χ2=542.201,P <0.01),其总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患病率最高的疾病类别,在<25、25岁~年龄段是口腔疾病,在35岁~、45岁~、55岁~年龄段是颈腰部疾病,在65岁~年龄段是骨关节和心血管疾病。见表3。

2.5 不同文化程度居民13种慢性病患病情况 不同文化程度居民13种慢性病患病率存在差异(χ2=121.698,P <0.01),大专以上文化是患病率最高的人群,其次是文盲或半文盲;消化系统疾病是患病率最高的疾病类别;不同文化居民慢性病前5位患病类别及患病率见表4。

2.6 不同职业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 不同职业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存在差异(χ2=239.162,P <0.01),患病率居前2位的依次是离退休和劳动者;消化系统疾病是除劳动者外,其他各类职业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类别;劳动者患病率最高的疾病是骨关节疾病;不同职业居民慢性病前5位患病类别及患病率见表5。

3 讨论

调查显示,河北省被调查地区城乡居民自认为身体健康状况很好或较好、较差或很差的比例分别为50.26%和13.43%,自我健康评价城市好于农村、男性好于女性,也与本次调查慢性病总患病率城市低于农村、男性低于女性的情况相契合。

表2 居民慢性病患病类别构成名(‰)

表4 居民不同文化居民慢性病前5位患病类别及患病率 ‰

表5 调查地区居民不同职业居民慢性病前五位患病类别及患病率‰

被调查地区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达529.29‰,远高于第三次公共卫生服务调查河北省城乡居民136.5‰的慢性病患病率[2],表明河北省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不容乐观。以颈腰部、骨关节为主的运动系统疾病和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仍是影响河北城乡居民的主要慢性病,这与第三次公共卫生服务调查河北城乡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类别具有相似性[2]。

从城乡看,慢性病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主要见于颈腰部、消化系统、口腔、呼吸系统疾病,这可能与城市居民健康素养较高[3]、经济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卫生习惯及保健意识较强等有关。从性别看,女性高于男性,主要见于颈腰部、心血管疾病,因此这可能与女性健康素养指数低[3]、运动少、血管较细等因素有关。从年龄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5岁以后增幅明显,运动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是35岁以后年龄段居民的高发疾病,这与人的正常生理退变规律一致。从文化和职业看,消化系统疾病是不同文化、职业人群患病率最高的疾病,提示对各类人群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应引起高度重视。消化系统疾病病因复杂,除与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有关之外,还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而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及内分泌失调等又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重要诱因[4,5]。与其他文化程度居民相比,大专以上文化患病率最高,其心血管疾病仅次于消化系统疾病位居第2,提示这可能与这部分人群生活水准较高、工作压力大、应酬多、运动少、饮食不规律等有关;其次是文盲或半文盲,这部分人群受文化水平影响,其经济收入、生活条件以及卫生保健意识均不会太高。在不同职业人群中,离退休人员患病率最高,可能与其年龄较大、生理退变或因病而退养等有关,而劳动者患病率位居其次并突出以骨关节疾病患病率为最高,则可能与这部分人群主要从事体力劳动、自我保健意识不强等有关。

从本次调查看,农村居民、女性人群、45岁以后人员以及大专以上和文盲半文盲、离退休和劳动者是卫生保健服务的主要需求群体和重点关注对象。

4 对策

加强健康监测;是掌握个体和群体健康状态,进而有针对性地干预、防范,维护健康最有效的方法。不断加强对城乡居民各种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的常规监测和定期调查,掌握群体健康状态;进一步鼓励、教育城乡居民定期健康体检,促使其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及时修正调节机制,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维护健康。提高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是个体或群体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所具备的综合能力[3]。有调查显示,城市居民的知识、行为、信念、功能性健康素养分指数及综合指数均高于农村居民,女性除行为性健康素养指数外,知识、信念、功能性健康素养分指数均低于男性,文化程度越高、经济收入越大,健康素养综合指数越大[3]。应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卫生保健服务重点关注对象的健康素养,进而提升其维护和促进健康的能力。开展健康干预:(1)通过宣传、教育改变城乡居民尤其是重点关注对象的知、信、行,促使其改变生活方式、提高卫生保健意识;(2)给予政策倾斜、项目支持、经费投入,改善城乡尤其是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卫生条件,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3)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与布局,通过夯实基层、打牢基础、强化基本,提高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建立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机制,形成专业性和社会性的共同支持与互动,以减轻慢性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吴凡主编.中国成人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2004)监测方案与工作手册.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39.

2 卢安,王新立,高贵军,等.河北省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抽样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384-1385.

3 肖瓅,马昱,李英华,等.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健康教育,2009,25:323-325.

4 隗希有,张善同,杜书玉,等.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泰山医学院学报,2005,26:236-237.

5 冯军飞,王雪慧,刘建秋.中西医结合治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疗效观察.中医药导报,2007,4:139.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类别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壮字喃字同形字的三种类别及简要分析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服务类别
多类别复合资源的空间匹配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探讨
中年教师健康状况及体育参与行为研究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