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hs-CRP水平的影响

2011-07-16钱春发曹守沛

河北医药 2011年13期
关键词:辛伐他汀稳定型胆固醇

钱春发 曹守沛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和恶化的全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病变的稳定性和自然过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炎性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CRP)是与动脉粥样硬化最为密切的炎性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CRP相比,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反映斑块的稳定性预示斑块的破裂[1]。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和调脂外效应,能稳定粥样斑块,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hs-CRP和血脂的影响,并对其安全性做出初步的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70例,依据《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2]的标准诊断为UA,随机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61±6)岁;病程3 d~20个月,平均病程(8±4)个月;低危9例,中危21例,高危6例;合并高血压16例,糖尿病6例。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61±6)岁;病程3 d~18个月,平均病程(8±5)个月;低危9例,中危20例,高危5例;合并高血压14例,糖尿病5例。治疗前2周内均未服用他汀类调脂药,同时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风湿及免疫性疾病者。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程、病情轻重、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 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低分子肝素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口服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杭州默沙东公司生产)40 mg/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 mg/d,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观察用药前及治疗4周后2组患者血脂和hs-CRP的变化。观察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采用日立HITACH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测定采用颗粒增强的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盒由芬兰Orion Diagnostiea公司生产。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2组治疗前TC、TG、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TC、LDL-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 <0.05),治疗组 TC、LDL-C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 <0.05),TG、HDL-C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mmol/L,±s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mmol/L,±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项目 治疗组(n=36)对照组(n=34)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HDL-C 1.2 ±0.4 1.3 ±0.4 1.2 ±0.4 1.3 ±0.4 TC 6.2 ±1.3 4.4 ±1.5*# 6.2 ±1.4 5.6 ±1.5*TG 2.9 ±1.8 2.5 ±1.2 2.7 ±1.8 2.5 ±1.2 LDL-C 4.1 ±0.7 2.3 ±0.6*# 4.2 ±0.7 2.9 ±0.9*

2.2 2组治疗前后hs-CRP变化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hs-CRP水平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

表2 2组治疗前后hs-CRP变化的比较mg/L,±s

表2 2组治疗前后hs-CRP变化的比较mg/L,±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1;与对照组比较,#P <0.01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n=36) 7.5 ±1.5 3.3 ±0.7*#对照组(n=34) 7.5 ±1.5 5.4 ±1.0*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3例患者出现恶心、上腹部不适、腹胀胃肠道反应,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上腹部不适胃肠道反应,改为餐后服或加用护胃药物后均能耐受。治疗组1例患者出现轻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将辛伐他汀剂量减少为20 mg/d,2周后复查ALT、AST恢复正常。对照组无转氨酶升高。2组患者均未出现肾功能异常、肌痛、肌酶升高。

3 讨论

UA的发生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内皮功能受损及随后产生的血小板黏附聚集、凝血因子激活和血栓形成,以及冠状动脉痉挛,进一步出现不完全冠状动脉闭塞所致。其中斑块不稳定性是产生UA的始动因素,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UA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变为不稳定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和免疫反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粥样斑块的发生、演变及破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4]。Hs-CRP是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标志物,其增高反应动脉本身内在性炎症和组织损伤,并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冠状动脉阻塞的危险性,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标记物,与斑块的进展密切相关,在预测斑块的稳定性上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而且是冠心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冠心病转归的早期指标。研究显示,血清CRP水平增高是冠心病患者日后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UA或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清CRP水平明显增高,其增高程度与发病后半年内主要心脏病事件密切相关[5]。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除肯定的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外,尚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以及稳定斑块等作用。辛伐他汀通过抑制体内HMG-CoA还原酶的活性而阻断或减少体内胆固醇合成。本研究对UA患者早期应用40 mg及20 mg辛伐他汀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比较,结果40 mg辛伐他汀降 T C、LDL-C的效果优于20 mg,炎性指标hs-CRP在应用40 mg者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20 mg组,且患者对40 mg辛伐他汀耐受性良好,服药4周内无不可逆的肝功能损害,无肌溶解等严重不良反应。本研究显示UA患者早期应用较大剂量辛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有效调脂,明显抑制炎性因子,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1 Folson AR,Aleksic N,Cateller D,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incident coronary risk in communities(ARIC)study.Am Heart J,2002,144:233-237.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402-409.

3 Getz GS.The matic review series:the immune system and atherogenesis.Immune function in atherogenesis.J Lipid Rese,2005,46:1-10.

4 Hannson GK.Inflammation,atherosclerosis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N Engl J Med,2005,352:1685-1695.

5 Hartford M,Wilklund O,Mattsson HL,et al.C-reactive protein,interleukin-6,secretory phospholipase A2 group II A and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l in the prediction of late outcome event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Intern Med,2007,262:526-536.

猜你喜欢

辛伐他汀稳定型胆固醇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糖尿病伴冠心病的影响
脑梗死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抗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