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铁生沟矿邻区山体滑坡原因与防治对策

2011-07-06李松营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滑体抗滑桩滑坡体

李松营

(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质研究所,河南 义马 472300)

0 引言

河南省巩义市铁生沟滑坡体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夹津口镇铁生沟村,北距巩义市约25km。该滑坡体自1992年开始出现斜坡变形和滑坡,威胁着武警大院、铁生沟煤矿和邻近村庄共2000多居住工作人口以及豫31公路行车的安全。铁生沟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20×104t/a,原为监狱煤矿,2004年移交义煤集团生产经营。该矿采取了地表排水、埋置抗滑桩等措施,较明显地抑制了滑坡滑动,但由于受到工农关系等因素制约,滑坡滑动危险并没有根本解除。鉴于滑坡体的严重威胁和监狱的特殊性,监狱于2003年整体搬迁,煤矿停产达半年之久;移交后,汛期煤矿仍多次停产防灾。

1 滑坡概述

1.1 滑坡区地形与气候

滑坡区地处嵩山西北侧山前丘陵区,滑坡体北侧紧邻小平顶山,地势北高南低,地面标高365~410m,滑坡区地面坡度约15°,属剥蚀丘陵地貌,冲沟较为发育。豫31公路东西向穿越滑坡体。该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87mm,降水多集中在7~9月。

1.2 滑坡区地质

区域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嵩箕小区。滑坡区及周围出露基岩为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黄绿、灰、紫红色页岩、泥岩、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等,厚度达数百米,其产状:10°∠15°。第四系分为残坡积物和黄土类地层。前者分布于低山丘陵区前缘,岩性为碎块石、粉质粘土等,厚度0~40m;后者则形成河谷阶地,厚度大于20m,与坡积物呈过渡关系。滑坡体岩性以上述坡积物为主,上段一般由粉沙和粉沙质粘土组成,厚度一般1~3m,最大厚度不超过10m,表层多为耕作层;中、下段主要成份为大小不等的砾石,粘土和亚粘土充填其间,分布极不均匀;中下段或底部分布有薄层状粘土层,厚度最大1.8m,平均0.55m,一般为0.20~0.40m(图1)。

1.3 滑坡体及致灾范围

滑坡区南北长 220~340m,东西宽约 185~330m,面积近67800m2。滑坡体整体上北薄南厚,最厚达40m,平均厚度15.5m。经计算,滑坡体体积约105×104m3。致灾范围包括约330m长的豫31公路、武警支队大院、铁生沟煤矿生活办公区和滑坡体本身等,面积大约10×104m2(图2)。

1.4 滑坡威胁

滑坡威胁对象包括滑坡体自身地表的梯田和树木、豫31公路、武警六支队大院、铁生沟煤矿的2幢职工宿舍楼、1座办公楼、1座仓库等。滑坡可能造成潜在的直接经济损失即达千万元以上,还对当地居民、行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导致心理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1.5 滑坡体活动的规律和特点

此滑坡体自1992年以来,一直处于滑动变形之中。根据长期观测资料,滑坡体活动呈现如下规律和特点:

(1)滑坡体活动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并呈现一定的滞后。汛期中后期及其以后的2个月内是滑坡体活动的活跃期,每年的10月份是滑坡体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其它时间段,滑坡体相对平静。丰水年份,滑坡体滑动严重;其它年份,滑坡体滑动量较小。例如:2003年,当地降水量达 982.4mm,是常年的1.67倍;其中,汛期6~9月降水量就达674.1mm,是常年总量的1.15倍。当年,滑坡体活动为历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10月份仅20多天时间,监狱北侧挡土墙最大相对位移量就达到20cm,墙体多处出现5cm以上的裂缝;31公路和院内出现多处50cm以上的臌丘。

图1 滑坡区综合地层柱状图Fig.1 Comprehensive stratum column in the landslide area

图2 铁生沟滑坡致灾范围示意图Fig.2 Sketch m ap of hazard threatening of the landslide1—致灾范围;2—滑坡体范围;3—滑坡体滑动方向

(2)滑坡体受到前缘抗滑桩的阻滞,滑动方向由南东转向南西。目前,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230°左右。

(3)滑坡体中轴附近滑坡活动强烈,位移幅度较大,向两侧逐渐减弱减小。

(4)滑坡体的后缘、中部和前缘表现的运动方式不同。滑坡体后缘出现多处宽大的张性裂缝,以水平运动为主;中部以下沉挤压为主;前缘是剪应力集中区域,由于受到抗滑桩等的阻滞,以上升鼓胀隆起运动为主(图3)。

图3 滑坡滑动示意图Fig.3 Sliding sketch map of the landslide1—松散堆积物;2—泥岩;3—砂质泥岩;4—砂岩

2 滑坡因素分析

滑坡是内因和外因综合的结果。滑坡体松散、透水性好而联结性弱是造成滑坡的内在的根本的原因,大气降水和人工活动是导致滑坡加速的诱因。

2.1 岩性

滑坡体由第四系坡积物、洪积物组成,呈松散堆积。岩性主要沙土、亚沙土夹砾石,土质松散,联结性极弱,孔隙率大,透水性能良好,力学强度低[1-3]。这是滑坡滑动的岩性基础。

2.2 滑动面

滑坡体中下部或底部存在一层厚度0~1.80m,平均0.55m的粘土层(图1)。粘土中富含高岭土、伊利石、蒙脱石、膨润土等矿物成份。这些矿物亲水性强,遇水膨胀软化。粘土层遇水软化后抗剪能力快速衰减,构成滑带,是构成滑坡滑动的关键因素之一[3]。经5个钻孔探查,滑动面正处于此粘土层中。

2.3 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渗入地下,以结合水和重力水等地下水形式存在。重力潜水由高向低、自北向南径流。地下水既增加了滑坡体的重量,又大大降低了岩土的抗剪能力,还对滑面起着软化增滑作用。潜水在松散滑坡体中径流,对滑体同时起着推动作用。长期充沛的大气降水,使得潜水位升高,地下水的动压和静压增加,从而加速滑体的滑动[2,4]。

2.4 人工活动

该区域曾经或正在进行的人类活动有井下采掘生产、梯田耕作、筑路切坡和厂矿建设等。

2.4.1 井下采掘

滑坡体距铁生沟煤矿最近的工作面870m,采深230~260m。根据义马及其它矿区的实测资料,采煤塌陷角基岩不足 60°,黄土层为 45°[5-6],采煤后地表影响的向外延伸距离为:

L=h1cotɑ1+h2cotɑ2

式中,L——采煤后地表影响的向外延伸距离;

h1+h2——工作面采深(取最大值260m);

h1——基岩层厚度(取 220m);

ɑ1——基岩塌陷角(取 60°);

h2——黄土层厚度(取最大值40m);

ɑ2——黄土层塌陷角(取 45°)。

将以上数据代入,经计算,得:

L=167.02<870m,

因此,采煤对滑坡不构成影响。开掘巷道对地表的影响又远小于采煤,更不会对滑坡造成影响。

2.4.2 梯田耕作

山坡改为梯田,改变了自然地貌,形成多级陡坎,陡坎不利于滑坡体稳定[3];同时,坡改田及农田翻耕不利于大气降水汇成地表水后流出滑坡体,有利于降水入渗形成地下水。因此,梯田及其耕作是滑体滑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2.4.3 筑路切坡

豫31公路通过滑坡体前缘并进行了坡脚开挖,形成了高度约8m的临空面,而该处位于滑体坡脚的关键部位,直接降低了坡体的抗滑力,是滑坡滑动的重要诱因。

2.4.4 厂矿建设

厂矿建设包括在煤矿生活办公区域北侧,通过挖填砌护沿公路南缘形成5~9m的护坡和楼房建筑等。护坡与建筑根基,既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滑坡体向前继续滑动,同时又为滑坡体前缘剪应力蓄集创造了条件。当不断蓄集的剪应力超过阻滞体的抗剪强度时,滑坡更大规模的快速滑动将不可避免。

3 滑坡防治对策[7-12]

3.1 排水

3.1.1 地表水的防截排

通过挖掘截、排水沟渠,充填地表裂缝,夯实地表土层以及局部重点区段防隔水材料覆盖等手段,既防止外部水源流入滑坡体,又最大限度地将大气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排到滑坡体之外,减少滑体入渗水量。

3.1.2 地下排水

通过在滑体前缘施工一定数量的小井,对滑坡体内的地下水进行收集并排除,以降低地下水的动、静水压,减轻滑体重量,增加滑体内的摩擦力,增强滑体抗滑性能,提高滑坡体的稳定性。小井应凿入上二叠统顶部泥岩段,以利于上部松散层潜水的汇入。

3.2 削坡减荷

削减梯田和公路的陡坎,使滑坡体坡度趋缓,自重减小,使斜坡重新回到稳定状态。削下来的土石应异地堆放。滑坡体背靠山崖,若全部异地搬迁,不仅代价高昂,还可能带来上部山体岩崩等新的地质灾害。

3.3 抗滑桩

埋置抗滑桩,依靠桩与桩周围岩体的共同作用把滑动推力传递到稳定地层,利用稳定地层的锚固作用和被动抗力,使滑坡稳定[10]。1993~1994年,铁生沟矿曾投资350万元在豫31公路的外缘浇注了8根3m×4m、长度25~26m的抗滑桩,对减轻滑坡滑动起到了重要作用。新施工的抗滑桩,应和老桩配合共同发挥作用,新桩全长的1/3左右应埋置于上二叠统顶部的泥砂岩地层之中。

3.4 注浆加固

对滑体前缘等局部区域的松散体灌注水泥浆液进行加固,降低其透水性能,增加其抗剪强度,提高滑体的稳定性[11-12]。

4 结论

(1)铁生沟滑坡山体滑动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及其中下段的粘土滑面是内在原因,强降水和人工切坡(包括梯田)是诱发因素。

(2)疏排地表水和浇注抗滑桩等措施对防治滑坡滑动起到了积极作用,削减了滑坡滑动风险,避免了较大的滑坡灾害发生,但滑坡威胁并没有根本解除。

(3)加强对滑坡区的地质观测,为今后进一步治理积累资料和提供依据。

(4)用科学、经济、合理的方法,综合采取表里排水、削坡缷荷、增补抗滑桩和注浆加固等措施,对滑坡山体进行彻底治理,防止滑坡体再度复活,以确保周围厂矿、社区、机关居住与工作人员以及通行车辆的安全。

[1]TANG Fuquan.Research on mechanism of mountain landslide due to underground mining[J].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2009,15(4):251-354.

[2]Aref M.O.AL-JABALI,NIE Lei,Abdo S.ALMAQTARY.Cause of rockfalls in AL-Huawayshah area,Yemen.Global Geology.2009,12(1):2-12.

[3]郑韶鹏,张永图,付萍.山体滑坡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资讯,2007(32):150.ZHENG Shaopeng,ZHANG Yongtu,FU Ping.Analysis of formation and influenling factors on mountain landslide[J].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7,32(2):150.

[4]庞毅玲.谈暴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和滑坡防治措施[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256(10):189-190.PANG Yiling.On the influence of rainstorm on the stability of side slope and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of landslide[J].Enterpr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2009,256(10):189-190.

[5]高明专,钟吉华,杜刚,等.山脚树矿采动地表岩移规律总结及意义[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32(6):85-86.GAO M ingzhuan, ZHONG Jihua, DU Gang, et al.Shallow groud rock moving discipline at shanjiaoshu mine[J].Mining Safet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2005,32(6):85-86.

[6]李向前.东村矿地表岩移规律的探讨[J].江西煤炭科技,1997(4):31-33.LI Xiangqian.Discussing on shallow ground rock moving discipline at Dongchun mine[J].Jiang xi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7(4):31-33.

[7]罗丽娟,赵法锁.滑坡防治工程措施研究现状与应用综述[J].自然灾害学报,2009,18(4):158-164.LUO Lijuan,ZHAO Fasuo.Status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measures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landslide[J].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2009,18(4):158-164.

[8]刘润,闫玥,闫澎旺,等.强风化岩质边坡滑坡治理及有限元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Z1):2790-2794.LIU Run,YAN Yue,YAN Shuwang.Improvement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n intense weathering rock slope[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6,25(Z1):2790-2794.

[9]彭元生,张可能,金义元.边坡岩体抗剪强度的研究与应用[J].岩土工程界,2007,10(2):59-62.PENG Yunsheng,ZHANG Keneng,JIN Yiyuan.Studing and application on slopigrock's shearing strength [J].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World,2007,10(2):59-62.

[10]李晶,王荣鲁,贺可强,等.堆积层滑坡防治工程中抗滑桩合理桩间距探讨[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8,29(2):21-26.LIJing,WANG Ronglu,HE Keqiang.A study of suitable anti-sliding piles spacing in the project of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olluvial Landslide[J].Journal of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2008,29(2):21-26.

[11]彭正华,焦向阳,石长柏,等.注浆法处理黄土坡滑坡临江崩滑堆积体深层滑移[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Z1:40-42.PENG Zhenghua, JIAO Xiangyang, SHI Changbai.Analysis of grouting strengthening for deformation in great depth of riverside slumping mass in Huangtupo landslide zone[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Z1:40-42.

[12]刘永杰,谷风林,刘彦林.岩土灌浆技术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J].探矿工程,2010,27(3):66-70.LIU Yongjie,CU Fenglin,LIU Yanlin.Application of Rock and Soil Grouting Technology in Landslide Treatment[J].Exploration Engineering:Rock & Soil Drilling and Tunneling,2010,27(3):60-70.

猜你喜欢

滑体抗滑桩滑坡体
强降雨条件下碎屑岩滑坡远程运动模拟分析
——以牛儿湾滑坡为例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新疆BEJ山口水库近坝库岸HP2滑坡体稳定性分析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基于遥感数据的灾后滑坡信息快速提取方法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抗滑桩设计关键要点
云南黄坪库区滑坡运动及其失稳模式的离散元模拟
万梁高速某滑坡降雨入渗稳定性及处治技术研究*
露天矿反铲挖掘机处理滑体的方式
T形横截面抗滑桩截面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