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影

2011-06-26陈蔚文

读者·原创版 2011年6期
关键词:复原历史

文 _ 陈蔚文

图/Winnie.J

博物馆特有的荫翳,令历史保持恒温的过分冷气,玻璃柜体的光学反射,使得这里更类似一处时间迷宫。

辛追,像一味中药名称。它是汉朝一个女子的名字,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不少女性名字(如史书记载的禇蒜子、王穆之、阮令赢、谢道韫、江简珪等)一样,有疏朗的林下之风。

她的丈夫是长沙国丞相利苍。利苍死于公元前186年,她死于公元前163年,比利苍多活了23年,享年50岁。

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可以活动,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也是具体表现中国汉朝上层社会文化、生活的活体见证。

死后,她的躯骸以与时间的抗衡,成为史学和考古学的重要证人。

几步开外,她的塑像韶容端仪,鲜艳地抿着嘴。这是据她30岁的复原面相图塑造而成的。此外,她的3个不同年龄段(7岁、18岁、50岁)的复原面相标准图也被绘出。18岁的她柳眉杏眼,娉娉袅袅;30岁的她略丰满,显示出已有家庭生活经验的女性的干练;50岁的辛追华贵却有病色,已呈老态——这几张图串联起她的一生。

据说这些复原图结合了人体解剖学和人类学原理,相似率达90%以上。

因这90%的相似,辛追的身影透过历史雾霭变得清晰,不再是历史人物通常在史籍中的模糊面目。但也只是与体貌特征相关的身影。她的感情、脾性,她的怨憎与爱欲,无法想象。

与她相关的历史倒是得到不少具体的澄清。比如凭借她庞沉的棺椁(棺面漆绘流云漫卷,形态诡谲),测定此乌木的树龄达两千多年,根据乌木年轮的疏密,气象学家绘出了中南地区五千年前至两千年前的降水图,对了解当时的气候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此外,浸泡棺椁的酸性液体证实当时已有防腐剂。另有说法是,辛追服用的丹药(含有汞等有毒物质)虽对延寿不利,却对保存尸骨有益。

这一切,连同她丰厚的陪葬品,足可推断出这位轪侯夫人锦衣玉食的生活。但这好日子没能延缓她的死亡,反而加速了:甜瓜正盛的春夏之季,辛追过食甜瓜,引起胆绞痛,进而引发心肌梗死而死。其依据是解剖时发现她的肠胃里有138颗半甜瓜籽——科学的强大,正体现在这 半字上!

一个曾娉娉袅袅的美人,一个27岁丧夫的西汉夫人,利苍死后这些年,她在仓廪丰足的深宅内经历了怎样的生活?

尸体是故事的结束,古墓是故事的开始。然而,对辛追,我们不知道的更多,人类学原理在此无效——假如辛追写博客呢?呃,作为一名居住在三四线小城(长沙那时还没有 芒果台 撑起的半个 娱乐之都 之名)的古代中产阶级寡居女性,如果那时有博,辛追开博概率是不小的,当然她可能用化名。

虽无博,但138颗半甜瓜籽以及她的头发检测泄露了一个柔软的秘密,使辛追这具塑像还原了一些人的温度:一个爱食甜瓜并为此丧命的A型血女人,一个因求多寿、食丹药掉发遂用假发修补的女人——这些女人的小趣味,无论是在两千多年前还是今天,都保持一致。

她的名字,或许冥冥中包含 辛苦地追随历史 之意?她注定要追随历史或被历史追随。两千多年地下深黑的岑寂后,在现代防腐技术的不容分说下,她被要求从黑暗中复出。在 轪侯夫人 的身份外,她添了新的名誉。她以 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蜡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尸体,防腐学上的奇迹 而成为这家博物馆的 镇馆之宝。

同伴S坚持不看躺在距离地面8米的透明 地下寝宫的辛追。她不看的理由是出于对 盖棺事定,入土为安 的古老习俗的敬畏。一个人是不应被陈列展出的,即使已死去多年,即使免门票,也不能破坏一种禁忌,哪怕以历史的名义。

更多游客则围绕着地宫,我也在其中。我同意S的出于人伦道义的不看理由,但同时,我没能忍住好奇心,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一具物理性的干骸。这具干骸使我不觉得躺在这儿的是一个有名字的女人,而觉得是一个具有人形的数据组合。它如此重要,又如此脆弱——密封的寝宫模拟着辛追沉睡两千多年的地下环境:恒温0摄氏度到4摄氏度,恒湿70%到80%之间。可即使这样,这具骨骸仍岌岌可危,在科学够不着的角落,它正在一点点滑向风化与消遁,直至化为齑粉。

这也许是最后的作为历史陪证的隆重骨骸?现代火焰已把骨殖吞噬干净,土地的稀缺让多数现代人只能占有一只三寸见方的盒子。当然,土葬仍在一些乡村悄悄进行,但不可能再有什么繁复的技艺去保证一具尸骨可以留存恒久,埋下的肉身很快会化为泥中物。

死原本应是轻逸的,不应弄得太沉。这个 沉 是为活人准备的,不是为死者。就如辛追,她丧事的 沉 出于名号、家族需要,如果她预知自己会成为现代博物馆的 镇馆之宝 ,也许她更愿被平淡殓葬——对一个脱发后以假发修饰的爱美的女人,怎会愿意展出自己的骸骨?即使有她的复原塑像,我想她也更愿如当时的平民女子,归于黑暗,不再被扰。

地下华丽的骨骸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史学与考古学家不用为之失落——他们不再需要从棺椁与骨骸中钩沉历史。搜索引擎是最强大的历史显影液,对于历史来说有价值的人物,早被网络从各个角度定格。

物联网的兴起和应用将进一步精确地描述这世上所有的 物。每件 物 都将有条形码,在识别系统上一扫描即可获知其信息。下一步,是否会是 人联网 的普及?所有人的体征数据都在网中备存,他的生平事迹、情感喜好(比如参加过哪个读书小组、常泡哪个论坛、发表过何言论、常用IP地址等)在需要时都可获取。如果他有写博的习惯,那更是提供了其私人生活的形态样本。

被获知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才能不被获知,如何才能进入搜索引擎的盲区。对现代人来说,如果他在离开前突然厌烦了此前的热闹,拟清除自己过于丰富的人生活动痕迹,像一个泡泡碎于大海,这是比如何被更久地保存更棘手的问题。有关这点,许多人看来早有防备:他们只用匿名,声东击西,以免与实名生存发生抵牾。

辛追复原蜡像

猜你喜欢

复原历史
复原力是一笔人生财富
一起来做颈椎操吧
复原地下皇陵
发掘及复原恐龙化石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