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海报中的图形化文字设计研究

2011-06-20楚珺

电影评介 2011年21期
关键词:海报设计字体笔画

一、图像化文字概述

图像是一切平面上表示出来的物体的视觉形象,在海报设计中,图像往往是信息的核心,是设计中最吸引人、最打动人的部分。而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思想、语言以及传递信息的抽象符号,是实实在在的具体信息内容的承载体。文字与图像,一个相对抽象,一个相对具象。字体设计图像化,就是指从图像的角度来看待文字的形态,通过各种形式与方法将“字”与“图”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使字体既具有文字的抽象含意,又具有图像的具象特征。这里的形式与方法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并不仅仅是指单纯地把图像嵌入文字进行装饰,而是从构成的角度,将文字看作是一种既有单字的独立形态,能够用图像化语言丰富其表现形式,又能多字组合,以点、线、面方式共同完成整体构图的“有意义的图像元素”。

传统文字的图像化表现依赖作品的代代相传而得以不断延续演变,但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中国的文字图像化设计的概念一直处于模糊状态,甚至有人片面认为文字图像化设计只是在笔划上的装饰变形和美化,而缺乏对其应用及功效的整体构思与研究。但在世界范围之内,字体设计的理念却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19世纪末20世纪初,源自英国的工业革命在欧洲各国引发了此起彼伏的设计运动,推动了平面设计的发展,使得“装饰、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成为字体设计的基本原理。上世纪20年代,在德国、俄国和荷兰等国家兴起现代主义设计浪潮,提出了“新字体设计”的口号,认为字体是由功能需求来决定其形式的,其目的是以最简洁、最精练、最有渗透力的形式传播信息。现代主义推崇并大量运用朴素的无饰线字体,强调字体与几何装饰要素的编排组合。而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文化思潮发生了巨大变化,设计师们开始反对现代主义设计过分单一的风格,力图寻找新的设计语言和表现方式。许多设计师在字体设计中运用了新的表现方式与手段,设计风格日趋多元化。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电脑技术的完善使之逐步成为设计领域主要的表现和制作工具,字体的图像化设计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表现形式。进入信息时代之后,网络的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信息传播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视觉传达已经成为信息最重要的传播方式,文字在视觉传达中承担着将信息快速、准确、有效传达的任务,现代图像化文字的设计表现也日趋成熟和完善。

二、电影海报中图像化文字的视觉传达优势

“电影海报是以视觉可认知的表现形式传达信息的过程,也是以视觉认知语言来沟通传达者与受众的活动方式。”文字图像化是现代海报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手段。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海报设计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具有速效性、可视性和可读性,人们通过视觉的认知,在瞬间就可以对信息主动产生兴趣并做出解析,而无须被动地阅读、逐字逐句地苦思冥想。这就需要将所要传达的内容表现得生动、准确、可靠,在视觉上具有冲击力,在表现上富于形式美感,在编排上做到条理清晰,使之能够迅速吸引受众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方便地阅读、更快速地理解。从而关注、了解和接受所传达的内容。

(一)能更加吸引视觉关注

要实现电影海报传达的速效性,就必须使文字在视觉上具有冲击力,显得出人意料并引人注目,能够快速吸引受众的眼球。通常,当面临一群陌生人时,我们最先注意的一定是其中最与众不同的那一位,他可能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漂亮或丑陋,总之,一定要有特点。英国设计师艾伦•弗莱彻认为:“设计需要在综合考虑方方面面的诸多要素之后,对所呈现的一种非同寻常的个性化视觉形式进行思考。设计首当其冲的问题在于如何运用设计智慧去创造一种附加的价值和视觉的惊奇。”对于字体而言,一般性印刷文字规范、严谨,少于变化,我们平时在阅读大量文本如读书看报时接触得很多,而且老式的印刷编排也显得单一、呆板,就像一张普通人的脸孔,见得多了就会熟视无睹;而图像化文字造型各异、活泼多变,编排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

此外,图像传达的信息直接、明了,是视觉的直接感知。由于它具象直观、层次丰富、形式多样,显得更加富于动感。所以当图像与文字同时出现在版面中时,人们通常是先关注图像,然后再将视线转向文字。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动比静更容易吸引眼球。而图像化文字正是吸收了图像的长处,在表述字面信息的同时,加入图像化表现,更加灵动活泼,与印刷字体相比,显得既特别又新鲜。

(二)使观者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

要实现电影海报的可视性,就必须使文字在表现上更具形式美感,显得生动有趣、美观悦目。图像化文字与一般性印刷文字相比,形式上的美观和趣味性更能引起受众的视觉愉悦,使其更愿意阅读所要传达的信息。如果在有效吸引视线关注之后,却不能做到令人赏心悦目,无法激起受众的阅读兴趣,仍然不能达到视觉传达的目的。一般性印刷文字由于是整套规范使用,在文字造型上极受限制,不可能像图像化文字一样根据不同的设计主题,针对少量文字进行专门的形态设计。因此无法达到图像化文字形式丰富、造型多变、生动直观的视觉效果。

(三)使得文字信息更易识别

要实现电影海报的可读性,就必须使文字在编排上更加条理清晰、主次分明,使人能够快速理解信息传达者的意图。一般性印刷文字对于信息的传达虽然准确,但其形态表现的局限与文本编排形式的单一并不能达到很好的识读效果。对于那些平板、无趣、条理不清的设计,受众是不会有耐心去接受的,他们完全可以选择闭上眼睛。要令受众乐于接受,对设计中构形元素的安排就必须像讲故事一样,因为只有主题明确、条理清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才能将故事讲得扣人心弦。《功夫之王》海报设计中“功夫之王”四个字的字体粗壮、厚实,充满力量感。这是在印刷字体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文字内容,进行装饰、变化、加工而成的。这四个字均作了不同程度的切角处理,形成很好的统一性,另外在文字的质感方面运用十足的金属质感作为协调整体感的装饰。

三、电影海报如何更好地利用图像化文字

对电影海报文字的创设来说,研究的重点不只是了解文字图像化的概念和特性,关键是探究海报中的文字除了准确地把握海报内容的思想以外,应如何来表现这些文字的特性;探究哪些方法的视觉艺术表现力比较强,哪种艺术表现手法适合于哪类海报内容。

(一)笔画替换

笔画是文字构成的基本元素,根据笔画的结构走势,把文字的部分笔画或全部笔画用相关的、有代表性的图像或图像来代替,使其字中见画,画中有字,使画的生动与文字的概括相结合,使具象与抽象相结合。在设计时应注意文字笔画与图像结合的艺术性、整体性、和谐性。现代海报中文字除了参与到画面的形式构成之外,还扮演着构成画面意境之美的重要角色。文字和图像组合一方面能够共同传达信息,另一方面延伸了文字所表达的意境。文字与图像的配置,不是简单的、平淡的组合关系,而是更具有积极的参与性和创意表现性,与图像达成最佳配置关系来共同表现思想及情感。《地心末日》的海报设计就采用了笔画替换的手法,使人看到海报,就能想到电影的主旨。

(二)文字重构

文字重构法根据海报的主题意义,将文字打散、重组,夸张文字本身的图像性来组成图像,使文字的形式具有强烈的“表现性”,极富视觉情趣,让人印象深刻。这种趣味生动的数字重构,极富视觉魅力,可以看出设计师是以一种轻松游戏的心态来对待文字的图像化设计的,并通过一种极富趣味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它使观者在强烈美感的享受中,轻松地接受了信息的传递。比如《向左走、向右走》中的左、右就采用的文字重构的手法。

(三)字形同构

字形同构是通过将相同的或不同的但相互间有联系的文字笔画与形的共生、形的渐变组合,而相互沟通、相互转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新的文字图像化视觉效果和新的形象的创意方法。这种同构是一种共生同构,笔画与笔画之间相互成为对方的一部分,彼此相互借用、相互衬托、相互依存,使文字的图像化得到一种超越。同构文字的奥妙往往潜藏于字形中,不易被人察觉。我们设计的时候会对文字的字形笔画进行重叠、交错、共生同构,形成一种新的文字图像创意。这种不同寻常的文字设计语言,独特的表现手法,已经成为设计师正研究的一种新的视觉创意手法。我们要根据海报主题对文字进行图像化设计,从内容所表达的含义中寻找与之相符合的有意味的形式,并从现实的设计生活中去发现最容易表现和最容易被人们理解、接受的图像符号与文字融合,使图像与文字含义相近,意念相似,不仅要具有文字的文化内涵,更要富有图像的审美韵味。《颤栗汪洋》文字设计“OPEN WATER”字母与字母之间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一片封闭的海域,不禁让人产生窒息和绝望的感觉,在深蓝色的这片海域里有着太多的不确定,这和影片给人的感觉一样。

(四)文字解构

解构主义是一个由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所创立的批评学派。艺术设计中解构是构成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是对整体性、完整性的破坏,重视个体局部特征的表现。我们现在广告海报设计中常常用到同构的设计,而反向思维创意的解构的设计应用还不是那么普遍和深入。就如人们一般都很习惯于正向思维,设计中往往习惯于用“加法”,会不断地添加图像和文字来完成画面的设计;而很少会通过图像的减少和文字笔画的减少等“减法”来完成画面的设计。

电影海报设计中的文字的解构是根据设计的需要,对文字笔画、结构整体性的否定,对其进行破坏、肢解,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一种所谓“完整”的视觉形态,从而减弱文字的阅读功能,强化文字图像化的视觉魅力。但这种解构设计不是对文字随心所欲的破坏和肢解,而是经过精心设计,打破传统的设计原则和形式,创造一种新的设计视觉表现。

四、结语

文字的图像化设计在海报设计中具有无限的魅力,在创意设计过程中如何追求卓越的设计构思,如何将文字与图像化的语言结合起来,在设计中从文字自身的字形、笔画、结构规律中寻找表现途径,赋予文字新的视觉表现形式和新的生命意味,还需要设计者不断地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断尝试艺术传达中更多的表现手法,不断提高文字图像化的艺术表现力。

[1]曹方.现代汉字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肖勇.国际视觉设计-招贴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3]潘鲁生.传统汉字图形装饰[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4]陈新生.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5.

[5]黄建平.平面广告设计[M].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6]梁珣.设计理念与艺术思维研究[M].武汉: 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

[7]陈汉民.艺术设计教育展望[M].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海报设计字体笔画
健康防护系列海报设计
节日海报设计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陆方 海报设计
字体的产生
一笔画
组合字体
字体安装步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