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岳石窟,隐秘的佛息之地

2011-06-16萧易刘乾坤

旅游 2011年5期
关键词:岩壁石窟观音

萧易 刘乾坤

四川资阳安岳县连绵起伏的岩壁上,开凿有大小佛像10万尊,其中国家级文物单位9处。年代从唐朝延续到清代,尤以唐朝、五代、宋代佛像最为精妙。全县69个乡镇无一没有石窟,文物工作者曾经做过一个推算:如果将境内的佛像首尾相联,足足有5公里长。

左侧而卧的睡佛

我到卧佛沟时,没有看到佛国的安宁,这里如同城市的工地一般热闹。村民撬开爬满青苔的青石板,工匠用铁凿与铁锤凿去新石板的棱角,两个光着膀子的汉子抬起百十斤重的石夯。卧佛沟众神的涅槃之梦,在这个闷热的夏日清晨,为一声声清脆的凿石声惊醒。

卧佛沟全长865米,宽约百米,两头窄,中间宽,形如船只。南北两边红色细砂岩壁上,开凿着84窟摩崖造像与15窟佛经,佛像总计有1600余尊之多。卧佛沟的村民,祖祖辈辈与佛像为邻。山上石头多,村里的老房子都是石基柱子,古道两旁也挡着石板,就连农家的风车都用石头砌成。

卧佛全称“释迦牟尼涅槃图”,长达23米,侧卧于山腰上。双目微闭,嘴角微微上翘,给人一种安详、恬静之感。清晨,阳光撒满山沟,其中一抹斜斜地射在卧佛脸庞上,曲眉丰颐,慈祥端庄,俯视着山沟中忙碌的众生。

佛经有云,释迦牟尼涅槃时,“北首右胁卧,双手累双足”。中国释迦牟尼涅槃像,大多遵循佛经记载。奇怪的是,安岳卧佛却是左侧而卧。文物工作者经过测算后认为,如果引经据典,卧佛沟岩壁并不适合开凿庞大的卧佛,工匠因地制宜,才有了这尊特立独行的卧佛。

卧佛头下。刻有“贞元”二字,贞元是唐德宗李适年号。而早在安史之乱中,叛军攻占长安,唐玄宗入蜀避难,大唐帝国陷入一场亘古少见的动乱之中,北方、中原诸如龙门等大型石窟相继衰弱。盛唐以后,中原再无大规模石窟造像。

接过中国石窟接力棒的,则是四川。盛唐过后。四川石窟如雨后春笋,出现了广元千佛岩、皇泽寺等诸多精品。学者汪毅在《中国佛教与安岳石刻艺术》一书中提出了安岳石刻兴起的四个条件:其一,安岳地形以浅丘、中丘为主,逶迤的山峦与天然的岩壁,无疑是开凿石窟的绝佳场所;其二,安岳扼守巴蜀咽喉,唐朝名将程咬金驻守于此;其三,安岳物产丰富,官绅与百姓日子过得颇为安乐。有财力进行石窟造像;其四,安岳人崇佛,县内鼎盛时有寺庙百座,很多石窟皆是寺庙集资所为。

石窟从中原人蜀,又从广元、巴中到安岳,在这里,佛最终停下了脚步。

罕见的摩崖经窟

卧佛沟众多石窟,有4个空空荡荡,看不到一尊佛像,却终年铁门紧锁。文管员打开锈迹斑斑的铁锁,一个唐代的世界跃入眼帘:唐人娟秀、道劲的小楷从上而下爬满岩壁,飞天在经文中飞舞,纵然是工匠点着蜡烛,一凿一凿、一字一字雕刻出来,竟如雕版印刷一般精美、工整。当唐写本、唐刻本早已是一书难求的今天,当你置身于一个唐代经窟,满目皆是唐人娟秀飘逸的小楷时,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

中国石刻佛经始于南北朝年间,主要有摩崖、石柱、经幢、碑版四种形式。北京房山石经历隋、唐、辽、金、元、明六朝,雕有石板1万余块,无论是数量与字数都堪称全国之最。房山石经是标准的碑版佛经,经文雕刻在石板上,藏于藏经洞中;摩崖石经则不同,工匠先开凿石窟,磨平岩壁后刻写经文,相比之下工程量更为巨大,耗时也更为漫长,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并不常见。

卧佛沟现存摩崖佛经15窟,计30余万字。安岳文物局副局长傅成金近年来几乎爬遍了卧佛沟每个山头,他发现,卧佛沟还有39个空窟,岩壁大多已经磨光。唐人刻写经文的计划,显然比今天能看到的更为恢宏。

在卧佛沟,当地百姓经常自豪地告诉你,唐三藏与孙悟空到西天取的经,就保存在这些经窟中,唐三藏取的经怎么会跑到安岳来了呢?原来,安岳经窟中有一部《檀三藏经》,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听成了“唐三藏”,以为是《西游记》里的唐僧。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统计,安岳石窟刻有《妙法莲华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方便佛报恩经》等佛经22种,《檀三藏经》是我国现存佛经中当之无愧的绝版。

解放初期,四个经窟分给了一个叫吴亭华的当地人安家。猪圈、卧室、厨房、茅厕,恰好够用。吴亭华可能觉得岩壁上的经文不怎么美观,费劲气力铲掉一些。为了方便喂猪,他还在猪圈与卧室间开凿了一扇小门。空荡荡的经窟不能带来安全感,他又在门口的佛龛上凿了几个大洞,装了一扇木门。就这样,吴亭华终于心满意足地搬了进去,这一住就是5年,枕边是唐朝的佛像,就连炒菜,眼睛还能瞥到岩壁上的经文。四座唐朝经窟,就这样毁在了:他的居家梦想中。

留存了中国五代石窟造像的火种

每天天不亮,安岳船形村刘家碧老人便从家里出门,摸黑到后山的罗汉寺。说是寺庙,其实只是座破败的吊脚楼。吊脚楼依山而建,楼内岩壁上开凿有三龛佛像。十多年前,刘家碧用香火钱为三龛佛像上了漆,她有生之年最大的愿望,是为山上所有佛像都上一遍漆。

在船形村,你会发现,佛与你几乎没有距离。你只要头一转。就能看到那一尊尊早已风化斑驳的佛像;有些石窟甚至在你脚下,需要俯下身子才能一看究竟。西北、中原地区的石窟往往密如蜂房,高高在上,为何安岳石窟竟会在脚下呢?其实,石窟过去也开凿在半山腰,只是两边山体不断剥落,沟底越垫越高,相对高度渐渐缩小,佛像也从山腰走到了古道旁。

刘家碧点燃一支蜡烛,领我到后山,如数家珍地指点着这些陪伴了她数十载的佛像。她拨开岩壁上的藤蔓,告诉我哪里有题刻。微弱的烛光映红古老的石壁,一行斑驳的楷书映入眼帘:“天成二年岁次丁亥二月”。天成是后唐明宗李直年号。

迄今中国的五代造像,大多分布在四川、江苏与浙江,而又以安岳最为丰富。除了船形村,安岳圆觉洞、庵堂寺、千佛寨部分石窟也开凿于五代年间,这些石窟共同点在于:龛不大,进深浅,极少有大型造像,佛像线条也日趋粗犷、简约。

傅成金提出,五代乱世,四川偏安一隅,相对安宁,但百姓财力已远不如唐,因此龛都不大。历来被民间视为济世菩萨的千手观音在安岳五代造像中大量出现,暗示着百姓对安宁的渴求。安岳五代造像在2000尊上下,在中国独占螯头,佛像虽然没有唐代的精美、大气,却如实地记录了中国石窟艺术流变的过程,保存了中国石窟的火种,因而意义非凡。

“唐盛宋衰”的历史被改写

茗山寺现存造像97尊,数量虽不多,但规模宏大,诸如高4.5米的观音、大势至菩萨,6米的文殊师利,6.3米的毗卢舍那佛,1.8米并排而立的十二护法神像等都堪称北宋精品。千年的风吹雨打使岩石显现出来的层层肌理,在佛像身上留下了水波型的纹理线条,如同年轮,记录下时间的印记。文殊师利身后开凿有8个小圆龛,龛内各有佛像一尊,左边五尊正对风口,仅存模糊的轮廓;右边三尊由于岩壁的遮挡形成避风

港,几乎完好无损。

宋代石窟存世最少,以致清代学者提出“唐盛宋衰”之说,认为宋代石窟早已衰落,不值一提。大足、安岳石窟的相继发现修正了这种观点,也向后人展示着中国宋代石窟之美。

宋代是安岳石窟的黄金时代,之前的圆觉洞、千佛寨仍在造像,又出现了茗山寺、孔雀洞、华严洞、毗卢洞、宝珠寺、圣寿寺、宝相寺诸多精品,石窟逐渐摆脱了五代的桎梏,佛龛气势恢宏。佛像大多大于真人,他们也早已不是云冈、龙门石窟中印度人、西域人的形象,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圆觉洞以北宋飞天闻名,此前中国飞天大多出现在壁画中,石刻飞天寥若星辰。飞天凌空飞舞,衣裙迎风摆动,想在冰冷的石头上雕刻出动感的飞天,其难度可想而知。圆觉洞四尊飞天缀刻于净瓶观音、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左右,颈绕飘带,手托花蕾,轻盈曼妙,静止的佛龛仿佛具有了动感,大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意蕴。

华严洞地处赤云乡箱盖山。有大小二洞,大华严洞高6.2米,宽10.1米,深11.3米。是安岳最大的石窟。正中禅坐毗卢遮那佛,文殊、普贤,圆觉、弥勒、普眼等十大菩萨分列左右,静静聆听佛祖教诲。传说当年石匠在洞内点烛开凿整整80年,历经两代人才得以完工。小洞为“大般若洞”,凿有释迦牟尼、孔子、老子坐像,这也是北宋佛、儒、道三教从对立到共融的见证。

回成都后,我拜访了刚从云冈、龙门石窟考察归来的李耘燕。多年来,李耘燕足迹遍布中国各地的石窟,试图用油画去诠释石窟艺术。在她看来,华严洞是安岳最美的石窟,“佛像的每个线条、衣褶的每个起伏,脸部的每个表情都恰到好处,工匠早已将自己的生命、信仰灌入其中,在你面前的,是雕塑之美,时光之美,也是生命之美。”

紫竹观音和柳本尊十炼图

将宋代石窟之美发挥到极致的,则是毗卢洞紫竹观音与柳本尊十炼图。紫竹观音高3米,柳叶眉、丹凤眼、高鼻梁、樱桃小口,坐在荷叶上,右腿翘起,左腿悬于莲台之下,恰似一个天真的邻家少女正在莲叶与竹林间嬉戏。当时的工匠似乎以身边的四川女子为模特儿,塑造了这尊石窟艺术史上的尤物,难怪人们爱呢地称为“翘脚观音”、“风流观音”,学者则称之为“东方维纳斯”。

紫竹观音由于过于逼真,还引来一段佳话。安岳是韩国普州太后许黄玉故里,东汉年间,许黄玉与族人顺长江漂流到朝鲜半岛,驾洛国金首露王娶为皇妃。每年有上千韩国人来安岳,他们参观完了许黄玉故里,都想去看看紫竹观音。在韩国人看来,紫竹观音就是一个雍容、温雅、美丽的安岳女子,他们心目中的普州太后正是如此。

中国有两龛柳本尊十炼图,一龛在大足,另一龛便在毗卢洞。柳本尊名居直,唐大中九年(公元855年)生于嘉州龙游县玉津天池坝(今四川乐山境内),终日念诵《瑜伽经》,设道场,收弟子,弘扬密宗,后被尊为四川密宗第六代祖师。蜀王王建曾召他入宫,供养三日,并赐封为“唐瑜伽部主总持王”。有学者认为。唐代末年。密宗在中原已是绝唱,柳本尊与南宋年间大足县人赵智凤,将中国密宗历史延续了近400年。

柳本尊十炼图高7米,宽14米,深5米,塑造了柳本尊一生修行的十个劫难:立雪、炼指、炼踝、剜眼、割耳、炼心、炼顶、舍臂、炼阴、炼膝。除炼顶、立雪外,其余八尊柳本尊像几乎完全相同。而想要用石头雕出一模一样的作品,谈何容易?窟中还出现了诸如官吏、贵妇、侍婢、武士、将军等世俗形象,恰如一幅逼真的宋代风情画。

在毗卢洞,就连捐资造像的僧、尼、供养人的形象都坐进了佛龛,与佛一起享受着人间香火。宋代国力虽不如唐,城市经济却大有发展,市民阶层颇为活跃,俗世的人渐渐成为小说、评书中的主体,受此影响。石窟艺术也大有世俗化的趋势。

孔雀明王佛像就在普通人家

周世夏一家可能是中国最有佛缘的家庭了。房子是土改时分给周家的,当时灶台旁就有这样一尊孔雀明王佛像,周世夏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别人还要求神拜佛,家里有尊佛像不是更好?1979年,妻子戴玉兰嫁进了门,再后来两个儿子也出生了。孩子太了调皮,戴玉兰就嚷道:别在家里乱跑,当心脑壳撞到孔雀上。就这样30年过去了,周家保护佛像,孔雀明王庇护周家,只是灶烟熏得佛像一年黑似一年。去年,周家老宅拆除,周世夏把新房建在孔雀明王旁边,他也如愿当上了文管员,继续着这尊南宋佛像的情缘。

双龙街乡孔雀村与大足县毗邻,开车只需10分钟。大足北山孔雀明王,无论造像形态还是神韵都与孔雀村这尊极为相似。事实上,大足不少造像都能在安岳找到原型,传承着一样的手艺与风采。

云冈、龙门往往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的早期时代,大足则是晚期石窟的代表。而安岳,无疑是从云冈、龙门到大足的渡口。安岳石窟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广元、巴中石窟中的盛唐之风,另一方面又开创了五代和两宋造像的新局面,使四川石窟进入到中国石窟雕塑发展史上的新阶段。

安岳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石刻艺术之乡”。县城里又出现了几家石匠作坊,石匠大多来自东胜乡。分为两个流派,一派仿刻紫竹观音、卧佛,另一派则在河南学了手艺回来,安岳似乎要重新拾起古老的石刻。

黄昏,安岳迷蒙在一场难得的细雨中,断断续续的凿石声冲破雨帘,重新飘荡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上空。

猜你喜欢

岩壁石窟观音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一只鼠兔
观音送子图
岩壁野餐会
途遇大蟒蛇
夜宿石窟
雨中的人
夜宿石窟
大墙之魂
自己的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