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问题探析

2011-06-16秦天枝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1年5期

秦天枝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经济尚不发达的国家,农村家庭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核心问题。本文以目前新农村家庭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影响农村和谐家庭建设的成因并就此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新农村;和谐家庭;价值取向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等都对农村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农业和农村正在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为农村和谐家庭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农村和谐家庭建设关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大局。

一、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农村和谐家庭建设有助于家庭功能的实现

适应家庭成员变化,促进家庭成员健康成长,使家庭内部达到和谐状态,家庭功能的实现是基础。和谐家庭建设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价值取向,民主平等、团结友善的家庭人际关系,勤奋好学、艰苦奋斗的家庭创业氛围,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的家庭行为规范,科学文明、绿色节俭的家庭生活方式等,都有助于家庭功能的实现。

(二)农村家庭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幸福是衡量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准,农村家庭成员是社会的成员,农村家庭成员的道德状况扩展到整个社会,必然影响到社会的道德状况,农村家庭和谐有助于调整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良好道德环境的实现。可以说,没有农村家庭的和谐,便没有农村的和谐,更谈不上整个社会的和谐。

(三)农村和谐家庭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家庭已经告别了贫困,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民的市场意识、自主意识、法制意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逐步增强,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他们既希望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致富,也渴望自身的思想观念、科技知识不断更新,道德素养、文化层次不断提高。要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提高新农村建设主体的素质,农村和谐家庭是提高新农村建设主体素质的有机土壤,农村和谐家庭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目前农村家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家庭在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孩子轻夫妻

农村家庭受宗法大家庭观念的影响,亲子关系比夫妻关系更为重要,婚后有子女的家庭,夫妻一直处于长期抚育子女的过程之中,长久地、专注地承担着父母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夫妻关系。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家庭中孩子数量较少,对子女普遍存在溺爱现象,家庭教育重智轻德,致使一些孩子好逸恶劳、自私自利、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差。

(二)重事务轻感情

农村家庭集生产、生育、教育、生活众多功能于一身,夫妻双方都承担着十分繁重的劳动事务,在这种情况下,夫妻关系常常偏重于事务上的合作,从而漠视或无暇顾及双方感情方面的交流与满足。

(三)家庭生活单调乏味

笔者调查发现,在农村,可供娱乐的设施很少,农民娱乐的时间也很有限。劳作之余,农民的消遣活动大多集中在走亲访友、串门闲聊、看电视、聚众喝酒,甚至赌博打牌,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仍然存在,生女孩的一些妇女仍然受歧视,农村红白喜事还存在大操大办的现象,不仅浪费严重,也为封建迷信的滋长提供了土壤。传统落后的文化娱乐方式给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负担,对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带来了不利影响,对家庭和谐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

(四)家庭矛盾处理方法粗暴

受文化水平、生产生活方式、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农村家庭的家庭成员交流沟通的程度不够、方式欠妥,有的处理家庭矛盾的方法简单粗暴,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父母打孩子现象仍然存在。

(五)部分家庭功能缺失

由于农村夫妻或单独或双双外出打工,使原有的家庭结构遭到破坏,不少家庭的孩子往往托付给孩子的祖父母代管,导致农村出现新型“留守儿童”群体,这类孩子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照顾,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父母和孩子的亲情关系逐渐疏远,家庭教育功能弱化,思想道德教育不到位,引发一系列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问题。

(六)社会环境影响

当前,影视节目、小说、杂志、新闻报道中泛滥成灾的婚外情、多角恋,以及由此引发的婚姻离散、家庭暴力、尔虞我诈等负面故事,对扭曲的心理和恶性惨案的过度渲染,严重夸大了婚姻家庭的黑暗面,使一些年轻人对爱情的存在、婚姻的持久产生了怀疑,不敢承诺责任,婚姻关系稳定性下降,近年来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婚外恋、家庭暴力等现象增多,单亲子女增多。

(七)养老问题困惑农村家庭

目前,农村联合家庭的数量越来越少,核心家庭在农村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的孝道有所衰落,弃老、啃老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民的养老支撑作用仍显薄弱,养老问题是农村家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一问题伴随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会进一步影响农村和谐家庭建设。

三、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的路径

(一)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首先是“人”的建设,即要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农村和谐家庭建设质量的高低。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家庭的建设需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另一方面,和谐家庭构建的目的又是为了人,建设成果是为了人们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因此,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是为满足人们更愉快地生活、劳动和享受。

(二)抓好推进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的关键工作

1.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家庭不和谐的因素与经济问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新农村和谐家庭的建设必须以发展经济为前提。各级政府要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和谐家庭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是和谐家庭建设的核心,各级政府要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五好家庭”“文明家庭”为切入点,倡导社会新风尚,加强道德教育,破除农村陈规陋习,弘扬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家庭美德,树立正确的家庭责任观、婚姻道德观、权利义务观、金钱利益观,在家庭中营造和谐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亲友关系,改变不适应和谐家庭建设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促进婚姻家庭的文明进步与和谐稳定。

3.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特别是离婚案件会产生许多新的社会问题,诸如老人赡养、子女抚养等,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必将成为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各级政府要着力民生问题,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生活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和因病及残疾致贫的家庭纳入保障范围,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及无法定抚养人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进行救助;建立和完善农村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规范农村福利院等机构建设,对孤寡老人、孤残儿童实行集中供养、统一救助,解决孤寡、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乡村干部要经常深入农民家庭,了解村民生活,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心其生产生活,关注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努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缓解社会矛盾。

4.建立健全法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法律与道德在处理和解决家庭与社会不和谐因素中既有共同性,又有各自无法替代的特点。因此,新农村和谐家庭的建设不仅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还要加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依靠法律、采取积极的法律措施来解决扶养、赡养纠纷,处理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破坏家庭和谐的不道德行为和违法乱纪行为,为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保驾护航。

(三)灵活管理,方法得当

1.要丰富文化活动载体。要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农村数字电影工程、科技大篷车、流动舞台以及群众自编自演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等形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乡村基层组织在开展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时,要考虑让大众参与,特别是农村中老年人参与的大众文艺、大众体育和大众娱乐;鼓励农民和地方文艺团体挖掘和表演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优秀戏剧和传统文艺节目,反映群众向善、爱美的愿望,让农民在闲暇时间有一个公共的、有品位的、适合他们需要的交流机会,展示自我,品味生活的乐趣,体会和发现人生的意义。

2.要搭建平台和注入活力。构建农村和谐家庭必须依托活动载体,根据群众的需求,有的放矢、正确引导、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地搭建好活动载体,要善于依托妇女学校、图书室、老年活动室、党员之家、文化站等优势资源,开展各种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活动;在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时,要照顾村社的文化传统,考虑到村民居住的集中情况,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在熟人社会中的公共空间作用。

(四)净化社会风气,培养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方式

主流媒体要正确引导爱情婚姻观,倡导健康、向上、文明的家庭生活,受众极广的银屏家庭伦理剧中要多一些真情、善良和唯美、贴近农村生活的电视题材,少一些滥情、自私和邪恶,以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价值信仰引导农民建设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和谐家庭,媒体要多一些农民渴望看到的农业技术、农业法规以及农经信息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

(五)发挥基层政府职能

基层政府组织要重视和支持开展农村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对和谐家庭创建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进行引导、指导、策划,在人力、物力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广大基层干部、村妇代会主任要成为创建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策划者,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妇联牵头、各方配合、广大农村家庭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和谐家庭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应当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目标管理体系。

(六)加强家庭和谐问题研究

婚姻家庭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社会管理者要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对婚姻家庭发展的影响,不断深入农村家庭,调查和了解农村婚姻家庭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准确找出影响农村婚姻家庭不和谐的因素并进行科学的评价,为农村和谐家庭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不断增强和谐家庭建设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农村和谐家庭建设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基础,社会管理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于农村家庭和谐建设全过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村民、凝聚村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村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村民,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使广大农民家庭和谐、生活幸福,为巩固全社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樊华,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的时代价值及其着力点,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2

2. 杨荣,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的理论与对策,农村经济,2009.9

3. 郭彩琴、宋国英,苏南地区农村和谐家庭建设实践透视,苏州大学学报,2009.5

4. 杨雄、刘程,当前和谐家庭建设若干理论与实现途径,社会学研究,2008.9

作者单位:中共郑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