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刺激量捻转手法针刺后三里穴对高血压家兔血压的影响

2011-06-08朱丹红许建敏章婷婷吴耀辉孙佳周玉宝王彩虹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12期
关键词:家兔收缩压手法

朱丹红,许建敏,章婷婷,吴耀辉,孙佳,周玉宝,王彩虹



不同刺激量捻转手法针刺后三里穴对高血压家兔血压的影响

朱丹红,许建敏,章婷婷,吴耀辉,孙佳,周玉宝,王彩虹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上海 201203)

观察不同频率刺激参数的捻转手法对实验性高血压家兔血压的实时影响,探讨针刺手法的量效关系。将50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大、中、小刺激量组)5组,应用在体捻转手法仪在治疗组家兔后三里穴行大、中、小刺激量捻转手法,采用颈总动脉插管测量法全程记录家兔血压值变化并观测与分析。捻针1.5~2 min时,中刺激组出现降收缩压效应(<0.05),小刺激组出现降舒张压效应(<0.05)。中刺激组在留针20 min内均有降收缩压和舒张压效应(<0.05);小刺激组在0~10 min和15~20 min时有降收缩压效应,在0~10 min时有降舒张压效应(<0.05);中刺激组在10~20 min时的降收缩压效应和在5~10 min时的降舒张压效应均优于大刺激组(<0.05)。起针后,仅中刺激组在20 min内有降收缩压效应(<0.05)。大刺激组在实验全过程无明显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效应(>0.05)。不同刺激量的捻转手法对高血压家兔的血压影响存有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中、小刺激量有降压效应,而大刺激量则无。其中,中刺激量降收缩压疗效显著,小刺激量则降舒张压疗效较明显。

针刺;刺法;留针;高血压;穴,足三里;刺激量;血压

针刺刺激量是针刺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针刺效应产生的重要因素。把握最佳有效刺激量,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措施。现代普遍认为,作为针刺的刺激量,主要包括刺激强度、频率和累积时间,也与针刺深浅、针刺方向、针刺术式、针具粗细和病人的机体反应状态等因素有很密切的关系[1],实验中不同刺激量产生不同的效应[2]。我们曾报道不同刺激量的捻转手法对健康机体的皮温影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3]。本实验研究拟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以针刺频率这单一刺激量影响因素为切入点,通过应用客观定量的在体针刺捻转手法仪对实验性高血压家兔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刺激参数的捻转手法对家兔血压的实时影响,分析、探讨在机体病理状态下针刺手法的量效关系,以期寻求最佳有效刺激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兹将实验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清洁级新西兰健康大白兔50只,体重2.0~2.5 kg,雄性,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质量合格证号为SCXK 2007-0007);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又称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将2 mg/mL去甲用0.9%生理盐水稀释成40 mg/L去甲溶液),3.8%枸橼酸钠,125 u/mL肝素,1%戊巴比妥钠, 0.9%生理盐水,动脉插管,动脉夹,三通管,常用手术器械;Powerlab多道生理记录仪(澳大利亚ADInstruments公司生产);捻转手法仪(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中医工程教研室研制);毫针(康年牌,苏州康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0601)规格为0.30 mm×25 mm;静脉双道微量注射泵(浙江史密斯医学仪器有限公司,WZS-50F6)。

1.2 方法[4]

1.2.1 分组

采用动物笼号单盲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大、中、小刺激量组)。

新西兰大白兔经耳缘静脉给药1%戊巴比妥钠溶液(40 mg/kg)麻醉后,仰卧位固定,剪毛备皮,在兔颈部锁骨及气管甲状软骨间沿颈正中线做4~5 cm长纵形切口,钝性分离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暴露气管,用玻璃分针小心分离右侧颈总动脉,插入充满枸橼酸钠的动脉插管,连接生理记录仪监测家兔血压。经兔耳缘静脉注以肝素(4 mL/kg)为防止实验过程中动脉插管处出现凝血等影响实验的现象。待家兔动脉血压稳定后,静脉注射药物开始实验。

除空白组注射生理盐水,余4组均注射40 mg/L去甲肾上腺素溶液(90 mL/H),用注射泵保持60mg/min的恒定滴速。治疗组分别予以大、中、小刺激,空白组、造模组则不治疗。

1.2.2 选穴定位

取家兔右下肢后三里穴[5],位于后肢膝关节前处稍下方,当腓骨小头下约2.5 cm。

1.2.3 捻转刺激参数

治疗组家兔后三里穴局部皮肤剪毛备皮后,用75%乙醇消毒,垂直进针刺入l~1.5 cm,连接捻转手法仪。选择大(或中、小)刺激量进行捻转手法刺激,持续2 min,留针20 min。

小刺激量为捻转幅度90°,频率60次/min,时间2 min。中刺激量为捻转幅度90°,频率120次/min,时间2 min。大刺激量为捻转幅度90°,频率180次/min,时间2 min。

1.2.4 观察指标

家兔颈总动脉血压。

1.2.5 检测方法

使用Powerlab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家兔血压。当家兔注射生理盐水或去甲肾上腺素时在电脑监测的图像上添加相应注释并记录血压图像10 min,然后于进针、捻转、留针、起针时添加相应的注释,并同时记录针刺各阶段的血压图像。其中,捻转2 min、留针20 min、起针后20 min,对家兔血压进行全程监测。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在本实验中,为了能详细观察三种捻转手法在针刺过程的不同阶段中对于家兔血压的影响,在保存的图形中把捻针期(2 min)、留针期(20 min)及起针后(20 min)这三个时间段各平均分为4个部分,分别在表格中表示各时间段的血压变化情况(模型组与空白组选取相当于治疗组进针、捻针、留针等部分的时间进行分析)。各组各时间段血压以针刺前2 min血压为协变量,利用回归关系将协变量化为相等后再进行各组血压的修正均数间的检验,其结果分述如下。

2.1 捻针期间不同刺激参数捻转手法对血压的影响

如表1、表2所示,捻针期间,空白组和模型组收缩压、舒张压基本保持平稳,而治疗组则出现不同程度降压趋势。捻针0~1.5 min期间,治疗组血压与模型组相比均无差异(>0.05),至捻针1.5~2 min时,中刺激组收缩压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0.05),小刺激组舒张压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0.05),提示捻针1.5~2 min期间,中刺激组出现降收缩压效应,小刺激组出现降舒张压效应。

2.2 留针期间不同刺激参数捻转手法对血压的影响

2.2.1 收缩压

如表3所示,留针期间空白组收缩压波动不显著,而其余4组收缩压则有不同程度下降。留针20 min内各时间段中刺激组收缩压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0.05);留针0~10 min,小刺激组收缩压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0.05)。提示中刺激组、小刺激组均有降收缩压的效应,但中刺激组的降压效应较持久。另留针10~20 min,中刺激组收缩压与大刺激组相比有显著差异(<0.05),提示中刺激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大刺激组。

表1 各组捻针期间2 min内收缩压情况 (±s,mmHg)

注:与模型组比较1)<0.05

表2 各组捻针期间2 min内舒张压情况 (±s,mmHg)

注:与模型组比较1)<0.05

表3 各组留针期间20 min内收缩压情况 (±s,mmHg)

注:与模型组比较1)<0.05;与中刺激组比较2)<0.05

2.2.2 舒张压

如表4所示,留针期间空白组舒张压略有波动,但变化不大,而其余4组舒张压则有不同程度下降。在留针20 min内各时间段中刺激组舒张压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0.05);留针0~10 min和15~20 min时,小刺激组舒张压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提示中刺激组、小刺激组均有降舒张压的效应,但中刺激组的降压效应较持久而稳定。另在留针5~10 min时,中刺激组舒张压与大刺激组相比有显著差异(<0.05),提示中刺激组降压效果优于大刺激组。

表4 各组留针期间20 min内舒张压情况 (±s,mmHg)

注:与模型组比较1)<0.05;与中刺激组比较2)<0.05

2.3 起针后20 min内不同刺激参数的捻转手法对血压的影响

如表5、表6所示,起针后空白组血压波动不显著,其余4组血压下降明显。起针后20 min内各时间段中刺激组收缩压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大刺激组、小刺激组收缩压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提示起针后仅中刺激组有降收缩压效应。舒张压方面,各刺激组舒张压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提示起针后大刺激组、中刺激组、小刺激组均无降舒张压的效应。

3 讨论

3.1 不同刺激量捻转手法对高血压家兔血压的影响

本实验是参照国家统编教材《针灸学》[6]中对刺激量的定义,采用针刺捻转手法仪,在捻转幅度、捻针时间、留针时间和针刺深度等其他刺激量影响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研究观察不同捻转频率这个单一因素对高血压家兔血压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刺激量捻转手法对高血压家兔血压的影响有所区别。在降收缩压方面,中刺激组在捻针1.5 min后开始出现降压效应,其效应一直持续到起针后20 min的实时监测终点;小刺激组仅在留针0~10 min期间有降压效应。在降舒张压方面,小刺激组在捻针1.5 min后开始出现降压效应;中刺激组、小刺激组在留针期间基本上保持了降压效应,其中在留针10~15 min期间小刺激组的舒张压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是,中刺激组、小刺激组在起针后均无降压作用。而大刺激组在捻针、留针和起针各阶段,无论对收缩压抑或舒张压均无明显的影响。

表5 各组起针后20 min内收缩压情况 (±s,mmHg)

注:与模型组比较1)<0.05

表6 各组起针后20 min内舒张压情况 (±s,mmHg)

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中刺激组、小刺激组具有降压(包括降收缩压和舒张压)效应,而大刺激组则无。杨华元等[7]研究表明不同刺激量参数的捻转手法对SHR血压的抑制效应不同,轻、中刺激量有显著抑制血压上升的作用,而重刺激量抑制血压升高的效果不明显。周杰芳等[8]研究证实不同刺激强度的电针治疗对实证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不同,强电针组治疗后血压不降反升,而中电针组治疗后血压则出现下降。可见,在降压效应方面,我们的这一研究结果与之颇相似。另外,我们的研究结果也提示中刺激组、小刺激组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压效应有所侧重。在降收缩压方面,中刺激组起效快而作用持久,优于小刺激组。在降舒张压方面,小刺激组起效时间早,优于中刺激组;中刺激组、小刺激组在留针期间都具有降舒张压效应,虽然小刺激组在留针10~15 min的舒张压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仔细观察其留针0~5 min、5~10 min、10~15 min和15~20 min等各时间段的舒张压均数后,不难发现这些数据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故可以认为小刺激组的降压作用在留针全过程也是连续性的;但中刺激组、小刺激组起针后的降舒张压效应均不理想。笔者认为,倘若在留针期间(例如,分别于留针10 min及20 min时)给予间隙性运针则可增强针感从而进一步提高降压的效应。这一研究结果同时也提示我们,在临床针治高血压时,应考虑合理选用中刺激量、小刺激量的捻转手法,并注意留针期间的间隙性运针。例如,对于老年人较常见的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可考虑采用中刺激量捻转手法;对于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病患者可采用小刺激量捻转手法;对于一般高血压则可视血压变化情况灵活选用中刺激量、小刺激量捻转手法。

3.2 不同刺激量捻转手法对高血压家兔降压机理的探讨

有研究表明对于恒速注射去甲肾上腺素等方法造成的各种高血压动物模型,电针足三里穴数分钟后即可出现降压效应,此降压效应是通过对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交感)的抑制来发挥其作用的[4]。虽然本实验采用捻转手法仪所施行的针刺手法与电针的刺激方法有所不同,但可以推测本实验中刺激组、小刺激组所出现的降压效应可能也是由抑制交感神经而引发的。由于中刺激组、小刺激组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压效应有所侧重,故两者的降压机理尚存在一定差异。收缩压主要反映心每搏输出量的多少,中、小刺激可能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使心率减缓及心肌收缩力减弱,则可因射入动脉的血量减少,管壁所受张力减小,而可致收缩压降低。而舒张压则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若中刺激组、小刺激组可促进外周血管扩张,减小外周阻力,加快动脉血流向外周的速度,心舒张期留在动脉内的血量减少,则可致舒张压降低。所以,推测中刺激组、小刺激组均可通过刺激传导抑制交感系统,但中刺激可能着重于抑制心交感中枢,故对心脏的作用显著,使收缩压的降压效应较早出现且持续时间长,而小刺激则可能着重于抑制交感缩血管中枢神经,故其优先于中刺激组出现舒张压降低,这一解释机理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予以证实。但中刺激组、小刺激组的降舒张压效应均于起针时消失,这一现象是由于留针过程中未作间隙性运针而使针感下降而不足以降压呢?还是缘于此时家兔的舒张压未处于高血压状态(见后述),因而针刺对机体血压的双向的良性的调整作用使然?均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我们以往的实验结果提示中、小刺激量捻转手法能提升健康人皮肤温度,并曾推测中、小刺激可能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使外周阻力降低,则外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能量代谢加快,故皮温升高[3]。王晓燕[9]观察不同强弱刺激量的捻转手法对痛痹患者肢体血流图的影响,证实了强刺激针刺后患者局部血管收缩,血流供应减少;弱刺激后则血管扩张,血流供应增加。邢瀚等[10]认为针刺是通过控制交感神经的紧张度来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状态。针刺补法可以使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血管管径增大,血流量增加,血流加快;而泻法则效果相反。故笔者认为,由于血压升降与微血管舒缩密切相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凡是能引起微血管舒张、皮肤温度升高效应的治疗方法大多可间接地发挥降压作用。另外,本实验大刺激组虽未出现统计意义上的降压效应,但也没有出现升压效应。可能所采用的大刺激量捻转手法是介于高、低强度之间,未达到所谓的强刺激阶段。这些都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空白组家兔收缩压平均值为106 mmHg,低于通常的公认值120 mmHg,此现象可能与实验期间正值酷热天气(学校放暑假,实验室停用中央空调),家兔血管扩张有关。有鉴于此,造模组收缩压上升至120 mmHg左右已属非正常情况,实乃滴注去甲肾上腺素后的高血压状态。实验中,造模各组家兔针刺前2 min血压均值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此种造模方法可行。但是,起针后15~20 min时5组舒张压情况基本相同,我们也发现在实验后期有造模家兔突然死亡的现象。原因何在?是实验过程太久使造模家兔无法负荷?还是样本的个体差异使某些造模家兔处于超高血压状态而不宜接受针刺治疗?还是另有缘故?稽考文献发现对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的用法持有不同的观点,《中国药物大全》[11]明确指出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可以溶于生理盐水中使用,但有专家指出在2005年AHA CPR和ECC指南及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等国际权威文件中有记录说明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不宜溶解在生理盐水中使用[12]。本实验中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用0.9%生理盐水稀释是否有可能对家兔造成了一定的损伤,从而导致模型组家兔高血压状态未能长时间维持呢?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不过,上述情况虽然可能对于实验结果有所影响,但因模型组与各治疗组条件相同,相互间有可比性,故实验结果还是可信的。

[1] 陆寿康.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3-84.

[2] KANG Xue-zhi, XIA Ying.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Exper- imental Epilepsy: Roles of Different Acupoints and Stimulation Parameters[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8,6(5):279-280.

[3] 王彩虹,王银平,许建敏,等.不同刺激量的捻转手法对健康人皮肤温度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7):33-35.

[4] 李忠仁.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89-291.

[5] 邓春雷,殷克敬.实验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143.

[6] 梁繁荣.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77.

[7] 杨华元,钟小红,刘堂义,等.针刺仿真手法对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8,33(3):186-190.

[8] 周杰芳,靳瑞.不同电针强度对高血压实证病人血压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4,29(4):286-288.

[9] 王晓燕.不同强弱刺激对痛痹患者肢体血流图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6,26(12):866-868.

[10] 邢瀚,张春红,张妍,等.针刺与交感神经的关系探讨[J].江苏中医药,2010,42(9):45-47.

[11] 樊德厚,王永利.中国药物大全·西药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41-242.

[12] 楼滨城.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剂量问题[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3):1340.

Effect of Acupuncture with Different Lifting-thrusting and Twirling Intensities at Point Housanli on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on Rabbits

-,-,-,-,,-,-.

-,201203,

To investigate the real time effect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lifting-thrusting and twirling manipulation (stimulation parameters) on blood pressure in experimental hypertension rabbits and explore the intensity-effect relationship of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Fifty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five groups: blank, model and treatment (high, moderate and low stimulation intensity). Point Housanli (ST 36) was acupunctured with high, moderate and low stimulation intensities of lifting-thrusting and twirling manipulation using an in vivo twirling manipulator in the treatment groups of rabbits. Rabbit blood pressure was recorded by common carotid artery catheterization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The change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At 1.5~2 min after twirling the needle, the effect of reducing systolic pressure occurred in the moderate stimulation group (<0.05) and the effect of reducing diastolic pressure occurred in the weak stimulation group (<0.05). The effects of reducing both systolic and diastolic pressures occurred in the moderate stimulation group during 20 min retention of needle (<0.05). In the weak stimulation group, the effect of reducing systolic pressure occurred during 0~10 min and 15~20 min after the beginning of needle retention and the effect of reducing diastolic pressure, during 0~10 min (<0.05). The effect of reducing systolic pressure during 10~20 min and the effect of reducing diastolic pressure during 5~10 min were better in the moderate stimulation group than in the weak stimulation group (<0.05). After needle withdrawal, only the effect of reducing systolic pressure occurred in the moderate stimulation group during 20 min (<0.05). No marked effects of reducing systolic and diastolic pressures occurred in the strong stimulation group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0.05).Different stimulation intensities of twirling manipulation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impact on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on rabbits. Moderate and low stimulation intensities produce a hypotensive effect but high stimulation intensity does not. Of them, moderate stimulation intensity has the marked therapeutic effect of reducing systolic pressure and low stimulation intensity has the more marked therapeutic effect of reducing diastolic pressure.

Acupuncture; Needling method; Retention of needle; Hypertension; Point Zusanli (ST 36); Stimulation intensity; Blood pressure

R2-03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1.12.864

1005-0957(2011)12-0864-05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资助项目(08cz014)

朱丹红(1984 - ),女,2009级硕士生

王彩虹(1956 - ),女,副教授,硕士

2011-08-30

猜你喜欢

家兔收缩压手法
家兔“三催”增效饲养法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家兔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家兔便秘的防治办法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